北雄第18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1/1986


其他人都不以为然,胡人入主中原的时候,谢氏中人还不是当他们的官?不然北魏时他们几家汉姓大族为何能与胡人贵族并列?
刘朝宗就比谢政直接,人家直接就说过,俺当年做下了亏心之事,对不起妻儿老小,只不过在大节之上,俺是坦坦荡荡,无不可对人言的。
可以说刘朝宗心性刚烈,只不过当年把幼子送给朱粲落下了心病,终日郁郁寡欢,也就没了什么野心。
而三人之中,其实能力最强,胆子最大的就是刘朝宗,往往出外公干的也是他,于是也就成了三人中功劳最大的那位。
如果他上进心强一些,张亮的位子估计就不太稳当了。
如今三人都还相安无事,各自管着一摊事情,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商有量,并无权力之争,这也是军情司这些年迅勐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三个人都是受到过严重的心理创伤的人,能够理解各自的不易,所以一直配合的不错,算是独立于三省六部以及九寺,各大卫府等等的一个很特殊的衙门。
正是因为他们的独立性,李破也不用跟其他人商量,便能决定军情司的命运。
废掉军情司只是他一句话的事情,只是他明白那绝对是个愚蠢到不能再愚蠢的决定。
治理天下可不光需要光明正大的手段,还需要其他一些阴私手腕来配合,阴阳为用,正奇相合才是治国之道。
还是那句话,治国不分手段,只在于分寸,治大国如烹小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要胡思乱想,你们几个回去准备一下,朕想在卫府之外另建一个军府,由你们三个来掌管。
朝中以及地方上的事情,你们照常给朕打听着,你们作为朕的耳目,国中之事少来掺和,与人交往也小心谨慎些,探听到什么要紧的消息如实报于朕知即可。
哪一天你们参与了朝争,帮谁说起了好话,或是说起了谁的坏话,到了那个时候,你应该知道是什么下场吧?”
张亮惶恐的起身拜伏于地,连连表着忠心,卑躬屈膝的模样让侍立殿中的孙伏加颇为不耻。
军情司是个什么样的衙门他不太了解,不过也算有所听闻,这会就更明白了,原来是皇帝私曲,和前隋的内外侯官是一个德性。
对于军情司这样的衙门,孙伏加天然反感,盯了张亮几眼,一个佞臣的形象已经在他心目里建立了起来。
张亮不知道有人已经在心里给他扣上了佞臣的大帽子,其实就是即便知道了,对他来说也没什么。
他眼中只有皇帝,谏议大夫?那算什么东西?惹急了老子就去勐揪你的尾巴,看看咱们谁能活到最后。
别看张亮表现的惶恐备至,实际上他心里却安定的很,皇帝有意设立一个新的军府,那么也就是说军情司可以出头露脸了。
而且那样一来,他张亮岂不是和那些大将军们并列了吗?美滋滋
至于皇帝的警告,每次见驾的时候都是如此,时间长了他也不太在乎了,他交往的那几位,都是能够在关键时候庇护于他的人物。
其他人嘛,即便他张亮想与人家交往,也攀不上什么交情不是?
至于刘朝宗和谢政,比他张亮心里还有数着呢,根本不用特意嘱咐
李破摆了摆手让他坐下,继续说道:“大唐之外,你们尽可施展,如果哪天你们说突厥可汗的性命就在你们指掌之间了,朕便让你们都入凌烟阁享受子孙供奉。”
馅饼画的有点大,张亮可不敢去动,只是感激的红了眼圈,“陛下与臣等之厚,臣感铭五内。
臣二月间听说陛下欲与突厥会盟,便已经派了人去榆林等处打探,到时陛下北去一路之上,稍有风吹草动,都瞒不过臣等的耳目”
李破笑着点头,“你做事向来周密,朕放心的很,不管为官还是做事,都是这般,行在事先,往往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朝中之人若都像你一般知道该怎么去做事,朕还用忧虑什么呢?”
受了夸奖,张亮喜道:“臣也就是总想着能做些让陛下高兴的事情罢了,可当不得陛下夸赞。
说起来陛下此次出京与突厥人会盟,臣能不能跟随左右?臣也有几年没有出去过了,想跟着陛下去见识一下,说不定陛下也有用得到臣的地方呢。”
打蛇随棍上,得寸便进尺,可李破却很喜欢他现在露出的聪明劲,笑道:“想去便去吧,路途远了些,到时可莫要叫苦。”
张亮拱手笑道:“多谢陛下,只要能跟随在陛下身边,多大的苦头臣也吃得。”
李破道:“行了,莫在朕面前耍弄聪明,离着京试没剩几天了,你先收收心,把眼前的事情办好,其他的容后再说。
还有设立军府的事情,军府军府,设下的都是军职,你回去和人商量一下报上来,看看能不能在会盟之前把事情办妥当了,不然你也走不开”
===第1708章父子(一)===
这一天晚上,李破回到后宫。
夫妻两个用过了晚饭,李破也没避人,命人把自己的长子叫到了过来。
李原今年九岁了,这年月贵族们的孩子早熟的很,更何况是皇子了。
九岁已过垂髫,是总角之年了,其实就是头发长了,可以在头上扎起来,弄成角状,便被时人称之为总角之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2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