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8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2/1986


大唐的常备军现在还很多,加在一处,大唐的战争动员能力和前些年就完全是两个样子了。
只要你粮草够用,又确实需要的话,大唐随时能够拉起一百多万人跟敌人死磕。
这在当前的世界来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论军事能力的话,已不存在任何对手,连北方的突厥也要甘拜下风。
这就是从隋末战乱的废墟上崛起的大唐帝国,庞大而又好战,能够制约住它的只有四周险峻残酷的地理环境。
那同样也是历代中原帝国头颈上的枷锁,很难挣脱的掉。
朝中此时要做的很简单,就是派官员将领下去清查各处折冲府,看看有没有谎报瞒报的情形。
六十万的数字让李破有点眼晕,数目太大了,那意味着之后维持折冲府的运作需要很多的财力物力。
府兵制度的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不用负担这些预备兵员的后勤保障,藏兵于民不外如是。
如果府兵和常备军一个待遇,他们的粮草也要朝廷来解决的话,再多的家底也不够用。
考虑到大唐如今的国力,李破觉着这一百多万人太多了。
常备军的话,保持在如今的四五十万人是有必要的,因为突厥这个大患依旧在北边活蹦乱跳,为了防备突厥人有所反复,必定要保持住强大的军力做为震慑。
折冲府的府兵则可以削减一些,三十万人是个比较合适的数字。
不要以为朝廷不用养活府兵就什么事都不用做了,各处折冲府每年拨付的钱粮对于国库来说虽说只是九牛一毛,可给府兵人家减税却是一个大项。
六十万的府兵,只按照如今最少的家庭人口规模来算,一家三口,那就是一百八十万人需要减税。
几乎是大唐如今人口数量的七分之一,再加上拥有大量田土的贵族人家,税赋比府兵还要轻一些。
这么算下来,几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国库的损失是一回事,近年来也很难看到那种需要招募府兵参战的战事,所以逐步缩减府兵规模是朝廷当前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
元贞六年李破东巡洛阳的时候,派李秀宁大致上查探了一下关西以及河南设下的各个折冲府的情形。
在郑州李秀宁还杀了些人,主要是贪墨粮草,虚报府兵兵额等事,回来就跟李破说情况不太好,
有一些人身上还有着不少的战功,一旦在地方任职,很容易便会肆意横行。
而折冲府又不归地方管辖,一些人就此当了土皇帝,地方官拿他们也没办法,兵部,卫府都在长安,离着也远,所以李秀宁认为设立折冲府多此一举,将来说不定还有隐患。
李破只同意一半,作为皇帝,看问题的角度肯定不是李秀宁这么看的。
之所以设下折冲府,一来是为了方便管理府兵,当年隋末战乱当中,府兵是各大义军的主力。
前隋的朝廷只想用府兵,却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致使府兵人家生活困苦,于是纷纷和义军合流,像窦建德等人,那就都是府兵人家出身。
前隋对府兵的管理也十分松散,平常剿匪,有县尉,郡尉领着府兵就给干了,战争来临的时候,什么行军总管,通守官,卫府大将军,对府兵都有管辖权。
权责不明之下,府兵也就成了夜壶,用的时候拿出来用一用,不用的时候谁也不去搭理他们,于是破产的府兵人家是一批接着一批,也就成为了乱世当中的祸患之一。
大唐设下折冲府,就是朝廷伸展到地方的神经末梢,顺便也剥夺了郡县官员擅自调兵的权力。
这就是折冲府的另外一个职能了,限制了地方官员对兵权的觊觎,也是大唐施行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地方官员的权力弱化了,自然就要听中央的调配。
三来就是有了折冲府这一环节,调府兵参战会极为方便,很少再会出现调令到达地方,却需很长时间来召集府兵的事情。
四来折冲府训练出来的府兵,战斗力上会更强一些,府兵经过操演,战力就算达不到正军的程度,到了战时也能很快融入到大军当中,而不是乱哄哄的自行其是。
还有就是朝廷可以借助折冲府向各地府兵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这也是折冲府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保证府兵的忠诚度。
相比这些国朝大政,现在表现出来的些许缺点完全能够容忍……
===第1730章寿数===
反正是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大堆,饶是李破当了六年多的皇帝,此时也觉得肩头上的担子勐的重了许多。
他知道,这说明元贞七年和之前的几年不一样了,之前可以归为是打天下,现在则转变成了治天下。
打天下时不用想那么多,治理天下则不同,政务上的繁复程度确实要高上一个层级,也怨不得人们常说什么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倒也并非都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
百忙之中自然不能出宫来闲逛。
他是先去了郫国公何稠的府上,何稠病了,而且病的不轻,只是御医诊治之后跟他说,其实就是人太老了,在冷热交替的时节就很容易发病。
今次的病症只不过是风寒所致,就是人们常说的感冒,年轻人挺一挺也就过去了,落在何稠身上就很是难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