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1986


他自然不会答应,他到是很向往三妻四妾的生活,但现在看来,那样的生活离他还很遥远。
不过他的嘴现在比较欠,“我已经有妻子了,她很厉害,你妹妹可不成,要是换了是你,说不定还能扛得住她的拳脚。”
阿史那荣真愣住了,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人向她发出过这样的“邀请”。
她的心一下很活泼的跳动了起来,但她一贯都很诚实,她伸长了脖子,往李破跟前凑着,并指着自己的眼睛道:“长着这样一双眼睛的人,你也敢娶吗?”
李破仰了仰身子,顿时就有点后悔了。
这么实诚的一个姑娘,你跟人家开什么玩笑呢?
而且,他现在已经非常确定,这位平时说话肯定非常少,但骨子里却是个健谈的人,并且,这位的气势也比较凶,和自家婆娘有一拼,甚至犹有过之。
毕竟,自家婆娘出身门阀,自小就有着很好的教养,但这位,好像完全是野生的,一个女人,竟然满身的凶猛气息,这真是太稀有了。
李破眼珠儿转悠着,熟悉的人都知道,这厮肯定又要说瞎话了。
“眼睛和嫁人有什么相干”
事实证明,李破这样的人最怕的其实就是遇到实在人,没等他瞎话说完全,那边嗖的一下已经将脑袋缩了回去。
“你要娶我的话,可要知道,我什么都没有,但我向天神发誓,将来不会有任何人能够伤害我的丈夫”
李春,
阿史那云真,
李破,
李破向天发誓,以后跟女人说话,他一定庄重的像那个叫什么柳下惠的妖人一样。
这次的经历,太他娘的惊悚了。
着急嫁人的姑娘李破见过很多,也听过很多,但从来没见过这么着急把自己嫁出去的女人。
而且,你这逻辑有大问题好伐,我什么时候说要娶你了,你这是栽赃啊。
小棉袄李春当即倒戈,头一次用满是责怪的目光瞅着自己兄长。
那样子就差明说了,你才娶了嫂嫂,怎么就又答应娶别人了,这是要纳妾?还是红眼珠儿的突厥女人,都也这么大了,还那么高,嫂嫂都那么凶了,你还这是又要挨打啊?
难道说大哥就喜欢这样凶悍的女人?
李春不由自主的握住了剑柄,咱也挺凶呢,要不要跟师傅似的,去多捅几个人试试?
这是纯粹的发散性思维,给李破九个脑袋他也不一定能猜得到自家妹子的小脑袋里想的是什么。
阿史那云真一边下意识的嚼着烤肉,一边瞅了瞅阿姐,再瞅瞅李破,瞬间,这个貌不惊人的隋人的形象在她这里就高大了起来。
敢娶阿姐的人,那必须是让人钦佩的,嗯,真正的勇士。
从这里就可以看的出来,对于联姻,突厥人的观念和隋人相比,相差是越来越大了。
不过,突厥人的婚姻状态也确实还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儿子接收父亲的妻妾,娶了自己母亲的,比比皆是,叔叔娶侄女,兄长娶了妹子等等,在隋人这里也不是没有,但没人敢明目张胆。
但到了突厥人这里,虽然有的时候也不太受欢迎,但却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受到人们认同的正常行为。
严闾人差点乐抽过去,捂着肚子就坐在了地上,吭吭哧哧的抖个不停,像得了癔症似的。
李破恼羞成怒,“去去去,都走开,都走开。”
于是,几个人都被他赶到了远处,他们只能看到,火光照射下,李破不停的指手画脚,说着什么,红眼珠的突厥女子不停的点着头。
那场面,在几个人眼中,尤其是在阿史那云真这里,简直诡异的一塌糊涂。
温驯这样的词儿竟然能出现在阿姐身上,让她眼珠子差点掉落在地上。
旁边那师徒两个,抓耳挠腮的都想上去听听,说的是什么,这一晚,篝火旁边可真是热闹极了。
月票月票,月底了,本来还想单章求下月票,看了看排行榜,还是不用了,就这么求一下吧,请大家支持阿草。
===第229章悲喜===
大业十二年五月末,隋帝杨广至江都,江南迎驾者,络绎于途,让隋帝杨广分外欢喜。
这个时候太常卿,讷言苏威来给皇帝添堵,说什么江南大族纷纷来投,不过是因为义军毁坏家宅,戮其子弟,来求至尊相庇尔,不如借此驱之
他的意思挺明白,就是想着乘人之危,借此要挟,让大族拿出粮食人马来,不定还能让朝廷缓口气儿。
苏威这人其实就不用多说了,这人家世很好,他的父亲更是西魏名臣苏绰,西魏年间,能和八柱国相提并论者不多,苏绰就是其一。
苏威自己也不差,是文帝年间,朝中三位巨头中的一个。
因为不事武功的缘故,位列高炯,杨素之后,掌管着大隋的财政大权,为文帝之治立下过很多功劳。
大业初年,接任杨素为尚书左仆射,不久罢官,后又被重新启用,一直在皇帝身边参赞朝政,很受信任,但官职嘛,和从前就无法相比了。
隋帝杨广也不会容忍文帝年间的老臣再占据高位。
这次劝谏,让隋帝杨广直接火冒三丈,这位皇帝精神都快崩溃了,面子对于他来说,好像是唯一还能让他死死抓在自己手里的东西了。
再加上在东都的时候,苏威就一直在说他不喜欢的话,劝他不要再提征伐高句丽之事,跟他说如今天下到处都是匪患,跟他说不如回去长安,那里有更多的军事人才
于是。六月间,苏威免官。还牵连到了亲族,全都被皇帝罢免了官职。撵回家去了。
这个时候,苏威如蒙大赦,直接就想跑回关西老家去。
这位老臣精着呢,虽说年纪越大越有些官迷的倾向,这让他在大业初年做出了接任杨素为尚书左仆射的愚蠢决定,在朝中风评大坏,没几天就被罢了官。
但他的眼光还是很准的,如今这个结果让他很满意,尽了些人臣本分。又能全身而退,何乐而不为呢。
此时此刻,他就算再想当官儿,也不会跟着隋帝杨广瞎转悠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但他高兴的有点早,随即诏令又下来了,令他在江都闭门思过,显然,皇帝杨广身边信得过的人是越来越少。而内史郎,金子光禄大夫虞世基也很是不愿苏威远离,兔死狐悲的意味很重。
于是,苏威非常无奈的被强留在了江都。
这个时候。他招来自己的几个儿子,叮嘱他们,世道纷乱。若无意于功名富贵,宜隐于山林。若欲投效他人,当存战战之心。勿要祸及家族。
大意呢,就是告诉儿子们,没那个本事的,都老实的回家躲着去吧,非要想出来做事也成,那就小心点,不要因为你一个人,连累了兄弟子侄。
等到兄弟们都散去了,苏威的长子和次子就哽咽着给父亲磕头,算是拜别父亲。
然后两兄弟就问上了,依父亲之见,儿等该何去何从?
苏威叹了口气,就知道这几个儿子都不甘心于平淡。
那也没什么好说的,苏威唠唠叨叨的就说开了。
河北和山东就不要去了,那里的人最后都脱不了一个匪字,我们苏家世代官宦,怎能担上从贼这种名声呢?
江南也不要呆了,南人就知道瞎折腾,却没有大志向,纯粹是在这里自己过家家玩呢。
东都也不要去,那里的人面上都带着黑气,身处四战之地,犹自不觉,蹦跶的还挺欢,早晚都成了刀下之鬼。
长安,还是去长安吧,天下再乱,那里也应该是个平安所在。
如果想像你们的父祖一样,建功立业,显赫于世,那可就有点危险了
一个是去突厥,处罗可汗这人雄心勃勃,有英主之相,不过去了突厥,就不要说是苏氏子弟了,改名换姓,否则苏氏将来必因你而遭万人唾骂。
其次就是去晋地了,太原留守李渊这人我看的不太清楚,但他那里现在却是块宝地,有黄河拦着,东边又有巍巍太行,南下可达东都,西南就是关西重地。
只要李渊不糊涂,跟突厥交好,那就大有可为,而且啊他家世很不错呢。
而且,我苏氏子孙,向缺军功。
如有志于边功者,可以再往北走走,榆林,马邑等边塞之地,说不定也有惊喜呢。
大业十二年六月的这一天,在江都的私室之内,一代名臣苏威跟儿子数说着天下大势,眼光之精准老道,实是非同凡响。
但就算如此,对于苏氏的将来,苏威也已无法把握,他太老了,他的这些儿子们,就算有些才干,却无法跟他们的父祖相比,能够让苏氏走到哪一步,或者干脆来个祸及家族,弄的苏氏人丁寥落,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与此同时,在苏威口中满身黑气的东都大阀柴氏,却在长安办起了喜事儿。
柴氏和关西李氏结亲了。
新郎官是柴氏嫡子,太子千牛备身柴绍。
新娘子嘛,出自关西大阀李氏,是太原留守李渊的三女李秀宁。
这是一场标准的政治联姻,关西世阀和洛阳大阀的结合,只这一点,就能让很多人隐隐的感受到李氏的野心。
这场婚礼不算盛大,道贺的宾客也不算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