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9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2/1986


长孙无忌因为少年时的遭遇,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他才会对那些族人“念念不忘”,找到机会就想扎上两刀,求的其实是个心安,而非是仇恨使然。
不然以他的才能和自负的心态,又怎么会跟族人闹到如此不可开交的地步?那不是能用一句心胸狭窄能够解释的了的。
而且他也很是委屈,当初和叔父长孙顺德翻脸,还是因为妹妹的原因,妹妹现下却来责难于他这个兄长,连忘恩负义这样的话都说了出来。
他们兄妹是一奶同胞,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舅舅对他们有着养育之恩,你记得清楚,难道我就都给忘了干净?
为什么不能听他多解释几句?
天下大势滚滚向前,朝野内外一年一个光景,明君在位,众人归服,可朝中还是免不了明争暗斗,与人周旋之上,他这个兄长难道还比不上你一个深居府中,不问世事的女子?
所以问题就又回来了,皇帝看上了他哪一点,才会如此重用于他?
在这件事上他该怎么做才得皇帝心意?
夜色渐浓,书房中点起了灯火,长孙无忌也未察觉,脉络正在他脑海中变得愈加清晰。
楚国夫人府对他的仕途或有助力,却绝对不是主要原因,皇帝会把他放在大理寺卿的位置上。
一个应该是因为他做过长安令,办过几次大案,都办的周全,谈不上不畏权贵四字,只能说分寸把握的很好。
大理寺卿正,严刚可畏者可以居之,但审理官员,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一个分寸的问题,他长孙无忌缩表现出来的才能是非常合适的。
二来那时他受了叔父一党的攻讦,很是狼狈。
天策府的那些旧人袖手旁观,当初作为秦王的舅兄,他和房乔等人不一样,大家也就不曾深交,到了关键时刻,那些人撇清还来不及,就更不用提出手相助了。
无依无靠……岂不正合刀斧之用?
想明白了这一层,长孙无忌眼前已是豁然开朗,如果他在当前之事上徇私,毫无疑问,必受其殃。
可若他就这么把舅舅给卖了也是不成,仕途之上很可能便会止步于此,日后就算调任,也只能是在督查寺,刑部这些地方,三省高官是不用指望了。
为什么?那是明摆着的事情。
皇帝念旧,朝野尽知,他可以做皇帝的刀斧,但绝对不能砍向舅舅这样的人,大公无私,却不意味着断情绝性。
如果他把舅舅卖个干干净净,皇帝也许会夸奖于他,可心里却绝对不会赞同这样的行为。
想到此处,长孙无忌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对于他这种人来说,越是这种两难之局,才越有意思。
抽丝剥茧,知前顾后,把事情办的稳稳当当,才能显他本事。
“来人,笔墨伺候。”
长孙无忌心中阴霾尽去,摩拳擦掌的准备操弄一番,总要想个法子把自己先摘出来……
…………
长孙无咎把兄长惹的心烦意乱,自己也是满腹心事。
离开兄长府宅的时候,在马车中回头看去,虽然隔着车壁,什么都瞧不见,可她却好像看到了在府门前殷殷相送的兄长。
她转过头,咬了咬牙,吩咐车夫快些走,以免自己心软回去向兄长赔不是。
她其实知道兄长这个官当的不容易,也希望兄长的仕途能够顺顺利利,可其他人也就罢了,舅舅却不一样。
当年对他们兄妹可谓是仁至义尽,受杨玄感,斛斯政谋反之事牵连,被贬去交州的时候,舅舅怕自己家里的人对他们不好,变卖了一些家产,都留给了妹妹和外甥外甥女。
这些恩情她可都记着呢……
。:
===第1778章闲话===
其实让长孙无咎最不满意的是兄长的态度。
舅舅是什么人?十个长孙顺德加起来的分量都不及舅舅的一根头发,兄长在此事上竟然还能顾左右而言他,说起了自己的为难之处。
让长孙无咎一下就体会到了当了高官的兄长,在名利权势上走的太远了,官场上的那些算计,隔绝了亲情,连舅家都要放在后面考量。
至于什么报答恩情,也交织在官场的蝇营狗苟之中。
也正是察觉了兄长的不靠谱,她才出言相挟,但是其效不佳,她的兄长此时已是位高权重,表面上还是一如往常,让着她些。
可却不再能听得进去她的话了。
为什么?无非是她没了依靠嘛,丈夫逝去多年,她连去拜祭一番都不能成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