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9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0/1986


主要是还是她静极思动,想跟皇帝讨个事来做做,近两年她两次封诏出河南,让她找到了些当年的感觉。
觉着自己也才三十出头,不能像别的女子一样,只在府中枯坐,再这么待上几年,精气神也就没了。
趁着年轻,还是得四处走动一下,能让人老的慢些。
反正大唐立国也快七年了,现在已经没什么人会提起李渊如何如何,她们这一家尽可像高氏,陈氏,萧氏等诸侯遗族一样去生活。
等府中的孩子们长成了,该做什么做什么,看现在这个情势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此时她对陇西李氏的族务也不怎么关注了,大家的心气散了,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之后就是各奔前程而已。
谁落魄到上街乞讨,丢的也不是她李秀宁的脸面,讨到门上来,给口吃喝即可,也不用怎么帮扶。
你看李瑗那厮就已经很少登门,逢年过节来说说话,话语之中也不再过多的提起族中之事。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陇西李氏最为辉煌的时期过去了,现在下坡路走的好像是从悬崖上掉了下来,可谓是一泻千里,还是看不到底的那种。
有李秀宁在,大家还都能沾些光,惹的这位不高兴了,大家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这就是李秀宁所说的没了心气,其实以前就多少有点这个样子,陇西李氏的人,除了他们这一枝,其他近枝也没什么才能卓绝之辈。
李孝恭,李神通兄弟,李瑗这些人,就算是族中顶尖的人才了,主政一方倒也是不差,只是想让他们有什么大的作为,也是扯澹。
当初大家意气风发的奉李渊为主,各个荣升高位,不可一世,也只是际遇使然罢了,作不得数。
反而是二哥李世民笼络了一些真正的人才,可惜的是二哥一死,就都作鸟兽散,很多人现在都在为新主人效力了。
…………
这些都已是过往之事,李秀宁如今也不再常常回忆,倒是前几日李瑗又来拜访了一次,说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皇子李原渐渐长成,今年封秦王,京兆少尹,出宫建府。
他得了消息有些坐立不安,因为他的名字和皇子同音,来问问堂妹,自己是不是该改了名字,以避皇子名讳。
老大年纪,还要改名,老脸上肯定有些挂不住,便来寻李秀宁讨个主意。
李瑗老的很快,不到五十的年纪,已是白发苍苍,老态毕露。
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忧惧所致,一个就是陇西李氏四分五裂,谁也不拿他当回事,他自感愧对祖宗,满腹心事之下以至于此。
你看看,如今与皇子还不是同名,也只是同音而已,他就想着改了自己的名字以避其讳了,你说这活的有多小心翼翼?又有多憋屈?
李秀宁看他那可怜巴巴的样子,心中也是不忍,便跟他说不必如此,皇家不在乎这个,若是有人参劾,自己会为他说话。
李瑗自然是千恩万谢,李氏的家主当到这个地步,李秀宁无语之余,也知道在东晋时期起家的陇西李氏,到了如今已是昨日黄花,风流尽被雨打风吹去了。
这不在于世族浮浮沉沉的那些故事,而在于陇西李氏本身的脆弱,他们是汉胡混杂的家族和那些存世已久的汉姓大族便有了区别。
根基扎不到土壤深处,一旦枝叶烂了,便少有重新萌发生机的机会,在审时度势上,跟那些汉姓大族也没法相比。
…………
李秀宁此时安闲的坐在寝居的塌上,想着皇帝回京了,近日应该能见上一面,自己该怎么说话能让他高兴,给自己寻个固定的事来做做。
她的情郎鬼主意最多,也就不用她自己来想,听他安排即可。
如果他不乐意,那就缠着他再生个儿子,他为难之下,估计也就应了。
想到这些,她瞅了瞅自己的肚子,觉着自己的肚皮有点不争气,多好的机会,竟然生了两个女儿出来,若是能生个男孩……
李秀宁知道,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了也就错过了,不过之前要是生了个男孩的话,麻烦绝对比现在要多的多。
宫里面的那位李三娘可不是好相与的人,女儿的话,能让她养在宫外,男孩的话,极有可能会收入宫中抚养。
母子分离的话,那还不如生女儿好些。
…………
很快这点心事就被她抛开,想到皇帝出京去跟突厥可汗会盟,李秀宁不由有点心潮澎湃,两国君王见面会说些什么?又是个怎样的景象?
她想像不出来,却还是有一种历史扑面而来的感觉,不能随行去看一看,她是非常遗憾的。
大唐跟突厥会盟两次了,在她看来,两家交好的程度有些过分,也不知是怎么建立起的信任。
分析国朝大事是她的乐趣之一,她本来就不是平常女子,受母亲的影响,她自小就喜欢跟父亲讨论政事。
如今经历的多了,政治上的敏感性更非当年可比,她自己也认为若是能位列朝班的话,应该不会比那些朝臣差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0/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