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9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2/1986


最终他还是没动手,徐世绩和罗士信,元朗等人不一样,虽然是他的妹夫,却要归于臣下之列,没有亲近到那种随意相待的地步。
徐世绩惭愧的低下头,别看皇帝说话难听,却还是说中了他的那点小心思,他确实是个在乎名声的人,心里也鬼着呢,李破是一点也没冤枉了他。
不过他这人向来有备而动,他是查阅过资料的,还和大夫们有过交流。
自古以来关于草药的书籍倒也不算少,可碍于门户之见,很少有人有那个财力精力,或者愿意去做草药归类的事情,就算是宫中的太医署,此类书籍也很零散。
这就被他找见了空子,以他的权势地位,若能编纂出一本关于草药的书籍来,其他不论,反正在名声上是极有好处的。
李破自然是支持这种举动,只不过换成了徐世绩……因为徐世绩是领兵之人,后来人许之为名将的家伙,此时去侍弄些草药,可谓是离题万里,他就觉着很不靠谱。
徐世绩也不是一个人在弄,他在杏林会上遇到了大理寺主簿于志宁,这是个天策府余孽。
在长安书院躲了两年重新入仕,因为秉性刚正,善辨忠奸,为长安书院祭酒盖文达举荐,到长安令衙当了主簿,去年才晋了大理寺主簿,这次是受了大理寺卿正长孙无忌的提拔。
长孙无忌当过长安令,自然要提拔一些“自己人”到大理寺任职,七品职位,吏部几乎没有驳回的道理。
于志宁也精通医术,在杏林会上遇见了徐世绩,对于于志宁来说,那自然是机会来了,两人一见一下相谈甚欢,于是便勾搭在了一起。
徐世绩见大舅哥对自己做的事不以为然,本不想再多说,可想起可怜巴巴,却很有才干的新朋友,却是在李破面前多说了一些。
顺便跟大舅哥说大理寺有一个叫于志宁的家伙,在医术上很有造诣,当然了,为人才能也很不错,是个标准的正人君子。
。:
===第1790章举荐===
封德彝又在甘露殿蹭了一顿饭,长孙顺德也闻讯而来,没有让封伦独专其美。
三月间春暖花开,万事待兴,门下省的事情也多了起来。
长孙顺德想劝皇帝进行一次春狩……之前他还提议来一次春祭,李破没有答应,只说是待来年看情形再说。
其实是所有看上去铺张浪费,没有必要的活动李破都给暂时废止了,长孙顺德明显没有放弃。
他所持的理由也不是没有道理,祭祀和狩猎是春季里最重要的两个官方活动,尤其是春秋两狩,皇帝会借此展示皇家的威严,也有与众人同乐的意思在里面。
每当皇帝率领群臣出城游猎之时,长安少年都会背弓挎箭蜂拥而来,想在皇帝和大臣面前展示自己的活力和武勇。
这里面明显带着些草原盟会的色彩,只是没有突厥那么重的政治意味而已。
长孙顺德觉得皇帝应该多在关西贵族们面前露露面,悄悄的出宫四处乱窜,远不如正大光明的进行一次春狩来的有意义。
封德彝则在旁边敲着边鼓,显然他们的意见是一致的,觉着皇帝自入关西以来太过低调了些。
众人不知皇帝威严,也就难免三心二意,不利于安抚人心。
说的还挺有道理,李破有些意动,可随机就把抛头露脸的心思压了下来,今年有许多大事待决,没工夫分心旁顾,一场成规模的狩猎活动花费几何?又要动员多少人手?
承平时节也就罢了,大家闲着也是闲着,找些乐子乃理所当然之事,可这年月能和平安时相比吗?
而且一场狩猎真的能安抚人心?别再出几个刺客,那玩笑可就开大了。
见皇帝依旧不为所动,长孙顺德知机的闭上了嘴巴,他的提议代表的自然不是他本人,如今长安城中许多人家都想为皇帝效力,只求一个机会而已。
因为皇帝从晋地带来的人太多了些,再加上前些年李渊带回来的人们,晋人正在朝堂之上形成优势,无论是关西门户,还是洛阳人家都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在关西局面渐渐安定的今日,关西贵族们抱着比去年更大的热情开始向权力中心靠拢过来,长孙顺德,封德彝这样的天子近臣自然要为之出一份力。
长孙顺德碰了两次钉子,让封德彝看的很欢乐,皇帝不欲多事的意思已经表达的足够清晰了,接下来的一系列活动尽可取消,等待来年再看有没有机会。
门下省的官员们确实有这个权利,建议皇帝参加或者举办一些活动,他们的前身其实正是陪着皇帝吃喝玩乐的角色。
人家长孙顺德却未气馁,借着话题就又说起了他自己的家事,影影绰绰的说自己的侄儿长孙无忌还在府中幽禁,他是个有才能的人,希望皇帝能够原谅他的过错,重新启用他。
封德彝斜眼瞅了瞅长孙顺德,心说你不光有侄儿还有侄女呢,而且他们的舅父如今在为谁效力你怎么不提一提呢?
当然了,同僚之间存在明争暗斗也就罢了,封德彝却不可能在这时给长孙顺德上眼药,那是真正的树敌行为,即便是他和萧禹争斗,也不会如此的不留余地,何况是长孙了。
李破则是想起了那个在军营中骂骂咧咧,想为秦王尽忠的家伙,不由笑道:“你那侄儿性情刚烈,看上去又极念旧情,怕是不愿出仕吧?”
长孙顺德赶紧为侄儿说好话,“小畜生为人所惑,目光短浅,对至尊不敬,罪该万死……可禁在府中已有一载,臣时时教导,令他反躬自省,如今早已幡然悔悟,亟欲为明君效力,以正家声。”
李破倒无不可,长孙无忌在后来好大的名声,褒贬不一,却无疑是唐初年间的名臣之一,倚仗的定然不全是国舅这个身份,本身若无才能,也不能在李世民治下领袖群伦,掌握朝纲。
李破只稍稍沉吟,便给了长孙顺德这个面子,“李渊时他曾治长安县,据说颇有章法,那就让他去做长安令吧……冬天时冻死了不少人,今年冬天时若街上还有那么多的乞儿因冻饿而死的话,我是要治他的罪的。”
长孙顺德大喜,前长安令是晋王李元吉,待李元吉死后,皇帝率军入长安,长安令一职便一直空悬至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