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9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77/1986


朗日轮赞的独子,今年也才十岁,在松摩哈赤的供述中,他没有给出像后来人那么多夸张的评价,只说其尊贵无比,并在王城中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时常去寺庙中进行修行。
聪明绝顶,骁武独立,善结臣下等等,显然都是后来人加上去的,十岁的孩子,除了身份之外,应该还显现不出太多特异之处。
关于松赞干布,李破倒是知道一些。
松赞干布在后来很有名气,估计一来是出于民族政策需要,二来则是因为他与大唐和亲,娶了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缘故。
就像是昭君出塞,人们出于民族感情喜欢听这样的故事,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当世所用。
三来呢,松赞干布是吐蕃实际上的奠基人和建立者,更被后来的高原人奉为祖先,于是为人所熟知。
……………………
看完了,李破提笔便在其上圈出了几个名字,传张亮,谢政,费青奴来见,密诏军情司立即派人扮做商人去吐蕃,务必除掉这些人,其中重点是谁自然不言而喻。
朗日轮赞就这么一个儿子,弱点太明显了,只要没有了继承人,以吐蕃现在的局面必将无法收拾。
为了掩人耳目,李破还诏鸿胪寺卿高表仁立即选人出使吐蕃。
任务都很危险,有可能去了就回不来。
可如此良机,为此死上一些人算什么?
吐蕃一旦内乱,可以打交道的人也就多了起来,苏毗和香雄都是吐蕃的诸侯,和他们建立起联系,怂恿他们灭掉六牦牛部,看上去挺不错的。
苏毗人不是想要推举女王吗?大唐可以给予帮助,大小羊同也是那么的“强大”,跟大唐的使者交谈之后会不会更强大一些呢?
这些事情需要一个有勇有谋,胆大心细的人去办,并不比军情司的任务好办多少,吐蕃乱起来,才是军情司乱中取栗的最佳时机。
五石散那样的好东西也应该带上,吐蕃贵族们应该比较喜欢……
李破的鬼主意是一个个的往外冒。
当然了,吐蕃分裂开来,对大唐的好处并不多,现在看来只是消除了将来吐蕃人对河西的威胁,只能算是防患于未然。
但高地一定要从吐蕃人手里夺下来,多年来那里都是西北的祸患之源,羌人和吐谷浑时降时叛,很是让人头疼。
如今形势就不一样了,经过吐蕃人的清理,那里的人们应该会老实很长一段时间,从那里征兵,对大唐恢复河西的控制或者是西域的影响力都很有帮助。
李破琢磨着应该由谁来充任此次出使的使者,这是张骞,班定远之类的功绩,用人要得当。
他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凉州总管范文进,这厮鬼主意比较多,随机应变的能力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可惜这人身体弱了些,去到高原上可能活不长。
此事颇费思量,倒也不用着急,仔细挑选合适的人选就成,长安人才这么多,不怕没有人来承担重任。
…………………………
五月间,草木丰盛,莺歌燕舞。
一行数百人,护送着一辆辆的驮车缓慢的行进了潼关。
新罗使者金胜曼一行到了。
少女坐在马上,麻木而又疲惫的看着潼关越来越近,最终她一头扎了进去,却已经没有半点初来时的好奇可言,一路上经过的关城太多了。
她一万遍的在心里吐槽,这里太大了,自己好像已经走到了天边,却还没有到地方。
从山东进入河南,再经郑州到达东都洛阳。
他们在那里受到了中书侍郎裴矩的热情款待,裴矩年轻的时候出使过突厥王庭,也去西域转悠过,当世之人在眼界上没几个人能比得上他。
但他没去过高句丽,更没见过新罗人,在对海外之事的了解上不如杜伏威等人,更不如曾经出使过倭国的吏部尚书裴世清。
他年纪虽然老迈,好奇心却很还在,于是设宴款待了一下新罗来人。
而到了洛阳的金胜曼已经不是原来的金胜曼了,大唐的形象在她心目中变得具体了起来,不再时不时拿新罗或者是高句丽来做对比。
岛上的人一旦开阔了眼界,那简直了……起码精神世界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在路上便积极的跟人学起了汉话,而这只是一个开头,礼仪,服饰等等上面她更是表现出了旺盛的求知欲。
她不算一个合格的使节,更像是来求学的留学生,更确切一些的说应该是遣唐使。
雄伟的洛阳城在她眼中灼灼生辉,睿智的老人让她如遇尊者,当她离开洛阳城的时候,对裴矩的称呼已经变成了老师,如果不是身负使命的话,她肯定要留下来,跟在裴矩身边侍奉左右也在所不惜。
在跟老师告别的时候还哭了一鼻子,弄的裴矩也挺不好意思,于是赠送给了这个便宜弟子……几本书,并告诫她到长安要小心,大唐皇帝陛下可不是新罗国王,触怒了他的话,你这小人儿可扛不住。
见识过中原的最高建筑成就之一,东都洛阳之后,再途径别的城池也就有点味同嚼蜡的感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77/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