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1986


李碧止住笑声,只道:“这又不是突厥王庭,她的公主脾气可发不出来,嗯,跟你家红眼睛看门守户去了。”
李破听了有点奇怪,却也没多问,他可精明着呢,自家婆娘面前,还是少提旁的女人为好。
不然醋坛子一倒,不定又要打上一架,平日里也就算了,可现在他可不想鼻青脸肿的上战场。
实际上,伽蓝公主在他总管府中可受了大委屈了。
李破家的女人一个比一个凶,说不过别人就要动拳头的,尤其是红眼珠儿,可也是西突厥的金枝玉叶,管你什么伽蓝公主,阿史那天香的,欺压起人来比谁都狠。
不但把伽蓝公主的护卫揍的满地乱滚,连阿史那天香也挨了拳头,护卫们拔刀相护,被帮凶李春一剑一个儿都捅倒在地,腿上全被刺了个透明的窟窿。
显然,和中原传承千年的击刺之道相比,草原勇士们的武艺就太粗糙了。
于是,义成长公主的女儿,始毕可汗的妹妹,只能在红眼珠儿淫威之下,委委屈屈的每天去看大门儿了。
估计她现在最渴望的事情,就是有哪个骑着白马的勇士,来讲红眼珠儿这恶魔给杀了,带着她远走高飞呢。
想到这些,李碧心里满满的都是身为大妇的优越感。
李破顺利过关,李碧说话不但温柔了起来,还挺深明大义的。
“是不是这次又要留我在雁门看家?”
李破就笑,“还是贤妻知我啊,对了……”
说到这儿,李破把脸一板,“你要是在敢带兵出去撒野,弄些伤回来,那可不成。”
李碧心里甜蜜,嘴上却硬,“哼,夫君部将各有才干,尉迟有大将之风,罗士信凶猛绝伦,刘敬升稳重,步群虽谄媚了些,可上了战阵也是一员良将,尉迟兄弟练出来的步军,也堪大用了。”
“如今夫君身边又多了薛氏兄弟二人,我看他们家传渊博,又从军多年,也乃良将之才……”
“李五,陈三他们就不说了,皆乃云内老人儿,出生入死惯了,而且对夫君忠心耿耿,不比那些人差什么。”
“夫君眼光不差,知人善任之处,非是旁人能及,可我带出来的几个人也不差,多打几仗,将来必为夫君麾下劲旅,夫君爱惜于我,我自知之,可我就是要练出一支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军伍来……”
看着倔强的妻子,李破唯有苦笑。
战争让女人走开的话,他是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只能曲线救国,他可不想年纪轻轻就把老婆给弄没了。
“行,你这雄心可不比我差了,这样吧,过后我给你选些人出来,但咱们得说好了,别看这么多战事打下来,我不会轻身涉险,你也给我老实一些。”
“今时不同往日,咱们手下这么多人,还用得着咱们亲自去拼命不成?那要这些人来干什么?”
李碧还想反驳,可看着丈夫认真中夹着些严厉的眼神儿,心一下就软了,默默的点了点头,嘴角一弯,露出一丝甜蜜的笑……
(月票月票,)
===第350章催敌
一===
()
隋大业十四年,唐武德元年,六月初。
齐王李元吉率兵出晋阳,兵至汾阳,汾阳守将王智辩以城降唐,并劝齐王李元吉北上雁门。
李元吉初次建功,大喜之下,重赏王智辩,欣然而纳其言,留心腹部将元广守汾阳,自率大军向北往雁门而来。
雁门南四十余里处,有一开阔之处。
东依五台,西靠沱水,方圆二十多里,皆为平地。
李元吉一身银甲,外罩披风,加之常年习武,身材健美,看上去极为英武。
而头一次领大兵出征,李元吉的情绪也很是亢奋。
大军迤逦而来,旌旗昭昭,刀枪林立,前后有序,士气饱满,方方面面,都表明这是一支强军无疑,也让领军而来的齐王殿下非常满意,豪情满腹,壮志昂扬。
一杆血红色的战旗迎风飞舞,这是新唐的战旗。
没有大隋的日月星辰旗那么繁复,颜色上却要醒目的多。
这无疑是唐军的战旗头一次飘扬在雁门上空,至于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其实还要看他们出兵北上的结果如何。
新兴的大唐,确实有着满满的活力,大唐的军伍,在和西北强兵交战当中,已经开始渐渐显露出一种有别于天下群雄的气质。
最为鲜明的表现就是在于他们的凝聚力上,唐军的军卒将领,很少会不战而降,叛逃之事也越来越少。
于是,他们的战斗力也开始渐渐增强,无疑,他们正在继承大隋所剩不多的基业,和隋军那争先敢战的气势。
大旗之下,李元吉看着道旁郁郁葱葱的田地,跟身旁的窦诞笑道:“李破出身卑鄙,以妻族而晋身,算不得英雄豪杰,可看沿路景象,此人胸中到也有些丘壑。”
窦诞显然对谈论一个死人没多少兴趣,他到是很想借机上五台山走一圈,观览盛景之余,再去拜拜佛祖,要是能跟山上的僧人谈禅论道一番,那就更好了。
此时的他,对齐王李元吉的观感就不用说了,早已存了对其敬而远之的心思。
尤其是这位四皇子将宇文歆留在了晋阳,更是让他感到此人太过年轻气盛,根本不是成大事的材料。
当然,他和温彦博不一样,即便他对李元吉再是不满,也不会表现出来,更不会在言语中有所流露。
闻言立即笑着附和,“殿下见解精到,此人确如殿下所说,多有市侩,却也并非一无是处。”
李元吉愿意听这种不显山露水的奉承话,哈哈大笑,随口传令,“传令下去,莫要损坏良田,有践踏田地者,斩。”
窦诞随后便又抱拳赞道:“殿下有古风……”
李元吉心情更好,“昔日曹孟德曾割须代首,咱们这些后人可要差的远了,可我唐军虽不能做到秋毫无犯,却也要让这北地百姓知晓,我等乃仁义之师,非那些虎狼之辈可比。”
窦诞又赞了两句,心里也累的不行。
他在北地呆的够久了,知道这里民风彪悍,虎狼之辈在这里可能会如鱼得水,仁义之师未必就能收取这边郡民心呢。
当然,看一个人不顺眼,对方所有的言谈举止,也就都看不上听不得了,齐王李元吉的说的话,做的事情,只会让他感到未有枭雄之势,却想学曹孟德行事,只能让人作呕罢了。
此时王智辩寻了过来,讨令先行,向陈太守报喜。
李元吉当即就应了,这不是什么大事儿。
王智辩其实也有点不情不愿,他要是能留在唐军中军,在之后唐军慌乱之下,他带兵冲过来,说不定就能砍下李元吉的脑袋呢。
可他也明白,大军一旦接战,里应外合的事情只适用于攻城战,像这样的野战,他要是还留在中军,说不定就会被蜂拥而来的自己人当敌人给杀了。
代州骑兵一旦冲锋起来,那种景象他在幽州见识过两次,风险太大了。
所以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衡量了一下,他明智的做出了选择,还是先行脱身为妙。
时当午后,大军的行程也已定下,到了晚间差不多就能到雁门休息了。
可齐王李元吉的一条将令,让大军的行进速度猛然缓慢了下来。
前军的张达气的不成,索性和窦静一商量,一边命人准备火把,以应付夜间行军,一边放缓了行军速度,渐渐向中军靠拢了过来。
王智辩脱队而出,安安稳稳的等在了唐军前头。
其实,也只是他刚带兵停下来,前面便有人来报,大军已至十里之外,让他让开道路,到左侧准备融入大军当中。
等不多久,先是一拨拨的斥候,在左近出现,像狼群一样,将本就不多的唐军前锋所部斥候撕的粉碎。
又过不多时,在烟尘之中,潮水一般的骑兵大军在震耳欲聋的马蹄声中漫了过来。
王智辩一边安抚着躁动的战马,一边在庆幸自己的明智,如此赫赫之威,他要是还留在唐军当中,岂不要给唐军陪葬了?
随即,他便领军,汇入了大军右侧。
这支大军可没管什么良田不良田的,大军铺开,所过之处,良田尽毁,如同乌云一般扑上了前方的敌人。
此时,也不用大军当中的李破再传令,这事他们做的已经非常熟练了。
几乎所有的代州骑军将领,现在都明白一个道理,骑兵作战,要的就是一个快字,他们跟突厥人抢过时间,步步领先。
在幽州那里,跟罗艺率领的幽州军,窦建德乱军,宋金刚,魏刀儿乱军一仗仗打下来,靠着四条腿,将河北群雄一个个掀翻在地。
可以说,历经战事的代州骑兵,已经聚集起了天下间最多的一群精通骑兵战术的将领兵卒。
而当他们在战略上处于优势的时候,已经几乎没人能够以同等兵力,在正面击败他们了。
唐军中先察觉不对的自然是张达和窦静所部先锋,他们的五千人马,正在向大军中军靠拢。
前方的斥候在代州军斥候疾如狂风的攻击下,已经不可能传回消息。
可骑兵大军行进间的烟尘,却不可能被掩盖。
此时窦静还很镇定,在听到报说的时候,还以为是陈孝意率军来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