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2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7/1986


这个时候,就由不得齐王李元吉了,几个身高膀大的卫士上来,便硬是将李元吉的战甲扒了下来。
窦静上前一步,毫不犹豫的接过战甲穿戴在了身上。
此时的他,已存必死之心,一路回来,可并不平静,如影随形的代州军斥候,在他们左近逡巡良久,敌意不问自知,中计了,这样的念头已经随了窦静一路。
而他先是在雁门言语失当,让代州行军总管李破派兵攻汾阳,有了逼反代州行军总管李破的嫌疑,之后又将晋阳大军引入圈套,陷齐王于陷境,回去之后,他已无法分说。
不如在这里领兵一战,如果胜了的话,还有一线生机,败了,也就完事休提了。
此时也不用多说什么,窦诞看了兄长一眼,心里叹息,他们兄弟算是倒霉了,怎么就跟在这位身边了呢?
“大军就拜托于诸位了,若能得胜,殿下必在汾阳为诸位庆功。”
随后,窦诞就领着齐王护卫们,亲手将嘶喊的声嘶力竭的齐王堵上嘴巴,拥着他就向汾阳逃去。
胆小的人活的长,这话很适合窦诞。
李元吉不过是沾了他的光儿而已。
实际上,此时窦诞也只是认为,齐王在军中于事无补,要真是败了,有所闪失之下,他们窦氏一门可就摊上大事情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想法作祟,才用出了这等手段,而且,他也不想给这位殿下陪葬。
其实呢,这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儿,皇子领兵出征,从文帝年间开始,就已让人习以为常。
可没谁认为,皇子该披坚执锐,身临阵前的,杨广领军出征的时候不少,可从没有伤过一根头发,显然,李渊的儿子们要比杨坚的出色的多。
当然这也是时事使然,不好做比。
就像现在,拥着李元吉回去汾阳的人们,就只是担心过后会受齐王殿下处罚了,其他的都没顾上去想,有的甚至觉着窦诞之举,未免有些过激。
可事实证明,他们逃的非常及时……
(月票月票)<=><=><=></=></=></=></=r></=l></=l></=>
===第352章摧敌
三===
唐军前锋部被一扫而空,几乎没给后面的唐军主力争取到什么准备时间。
更为糟糕的是,李元吉先逃,士卒们蒙在谷里不假,可领兵的将领们却已知晓此事,再加上前锋部的五百骑兵护着窦静狼狈回到中军,也落在了一些军卒眼中。
等李元吉一走,军心已是不稳。
虽然窦静严令各人不得走漏消息,又穿着那身无比显眼的盔甲,骑马直挺挺的立于中军大旗之下,可唐军的混乱还是悄悄开始蔓延。
而且,窦静这个并州总管府长史,在军中可没什么威望。
他令前军路封,史承禄两部守大军正面,却又在两军之后,圈起骡马,另成防线,也想将大军围成一圈固守。
这些举措,都还中规中矩,在面对骑兵冲击的时候,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可史承禄见前方已是烟尘大作,这个被李渊收留的晋地悍匪当即就怕了,在大军前军左翼先就率部后撤,唐军左翼一下就乱了。
在临战之际,这样的混乱简直就是找死一般的行为。
士卒相互推搡践踏,车马滚倒在地,士卒们惊呼尖叫,沸反盈天,唐军很多士卒和低级军官在不明所以中,便陷入了惊恐和慌乱。
不管什么样的军旅,在战时出现这种情形,其实和溃败也就没什么区别了,接下来便是将令不行,众人皆退。
肆意传染的恐慌,能让一支精锐瞬间变成四散奔逃的绵羊。
可唐军在漫无遮拦的驰道之上,受到代州骑兵的攻击,其实从一开始,他们就已经彻底失去了逃走的机会。
………………………………
李破在策马奔驰当中,依旧在努力调整着大军的战术。
实际上,这会儿他能做的也不很多。
击溃了唐军前锋所部,让大军的阵型已经变了模样,两翼一直在往前延伸,很快就前凸了出去,形成大军的两个前臂。
两翼罗士信,刘敬升等将领争功求战之心,一览无余。
索性,李破立即传令,让中军前方重骑缓行,轻骑兵突前,并向两翼靠拢过去,形成两翼的后盾。
实际上,这个时候,代州骑兵也有了些混乱。
毕竟,如此庞大的骑兵作战集群,并不那么容易指挥,也就是此时行进速度不快,十余里的距离,还能让大军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罢了。
不然当大军真正冲锋起来,任何的变向,都需要军中将领战旗的指引,军令之类的东西,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了。
率领大军作战有几年了的李破,在骑兵战术的运用上,已经深有研究,甚至于做了一些笔记。
他认为,一千人左右的骑兵,是兼有灵活和战斗力的最有利的骑兵作战单位。
一旦这个数字上升到五千人,大军在冲锋途中可以变向两到三次,再多的话,骑军自己就会承受不住连续的变向,造成无法挽回的混乱。
而当骑兵大军数量到了万人这个级别,快速前行的时候,任何的变向,都有可能导致惨剧发生。
所以,大规模骑兵作战时,也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
就像去年时跟幽州军交战,这种缓冲时间被他压缩到了最短,于是大军伤亡也就重了很多。
若是正常的两军交战,此时他会停下来,仔细听取探报,再安排战术。
可这次,和突袭幽州军那一战很相似,战略上的优势,给战术留出的空间太大了,而他作为大军统帅,只会选择最为有利的一种。
那就是迅速冲过去,在第一时间击溃慌乱的敌人,而非是等对方结阵之后,绕着步兵军阵去撕扯,或者是截断粮道,耐心的等待对方粮草用尽,或者主动撤军再趁势掩杀。
所以,在大军行进中,代州军将领听到军令,做出反应,这个过程产生了一些混乱,而等到看见纷乱的唐军的时候,大军其实已经分为了三部。
轻骑兵分到了两翼,对唐军形成围拢之势。
重骑兵则落在了后面,成了大军的中军,,围绕着李破的将旗,徐徐向前。
而这也并非是李破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鉴于唐军中车马颇多,一旦围成车阵,重骑兵冲进去的话,会对重骑兵造成非常严重的损伤。
所以说,对付重骑兵的方法很多,也是重骑兵在隋军当中,渐渐沦为配角的主要原因所在。
漫天烟尘当中,骑兵纵马而来。
马蹄声已经连成一片,让天地间再无其他声音显露。
罗士信在大军右翼,作为代州行军总管府右领军,他已经有权率领其他领兵校尉作战,这是代州军膨胀之后的结果。
一些将领已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位于众人之上了。
望着左前方的唐军军阵,罗士信眼中慢慢浮上了血丝,额头上青筋暴露,看上去狰狞而又猛恶。
这一战,他必定要争先溃敌了,即便他和左翼的刘敬升交情不错,可打起仗来,他依旧是当仁不让。
他死死盯着唐军中最显眼的那杆旗帜,斩将夺旗,是大军征战中最为耀眼的军功,没有之一。
他要在此战中砍下那杆唐军帅旗,甚至砍下李元吉的脑袋,此时的他,只有这么一个念头儿。
而他也看到了唐军左翼的混乱,这样的机会他又怎会放过?
他一把抽出钢刀,高高举在头顶,用力夹紧马腹,同时彻底松开马缰,顿时,战马便前冲到了大军最前端。
罗士信高声狂呼,“杀,杀上去。”
他虽然是天生的大嗓门儿,可他的声音在万马奔腾当中,显得过于微弱,可他的举动,还是让麾下士卒爆发出一阵吼叫,声音向波浪一般从前向后传递。
“杀,杀呀……”
喊杀声直冲云霄,甚至在这一刻中,盖过了马蹄声,一个个彪悍的北地骑卒在纵马奔驰中,纷纷抽出雪亮的钢刀,举过头顶,纵声高呼杀敌,如林般的钢刀迎着夕阳,闪烁出一片血色的光芒。
代州右翼骑军,发生了一次明显的转向,罗士信的将旗在偏移,在侧方猛然插向唐军军阵,后续大军随之滚滚而上。
轰然一声大响,右翼骑军已如潮水般突入唐军左翼。
在此之前,唐军左翼早已纷乱不堪,而代州军急于突进,两军在此竟然失去了弓箭互射这一惯常战争的过程。
在一连串的碰撞当中,成排的唐军被骑兵撞飞出去,践踏于马蹄之下,扬起的环首刀像波浪一般斩落。
鲜血喷溅如雨,头颅乱滚,残值断臂四处抛飞。
唐军士卒的惨叫声连成一片,却淹没于战场之上众多的杂音之中,只成为其中的一个个音符而已。
一场屠杀……
在唐军右翼,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刘敬升统领大军左翼,他和罗士信不同,这人领兵向来沉稳,而唐军也右翼还算完整。
所以,刘敬升和罗士信的选择就完全不同了。
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在率领大军征战当中的侵略性比罗士信低,他同样是李破麾下最出色的骑兵将领之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7/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