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1986


所以他准备纠正这个错误,过后就先让李春干了干木工,接着又和李碧商量,准备给李春请个饱学的老师,让她学学琴棋书画什么的,养养心性。
李碧也满心的无奈,这个小姑儿她是没辙了。
在她看来,李春本就性子比较凶野,这几乎就是天生的,跟着李破没少吃了苦头儿,那会儿心性估计也就定了,接下来又眼见兄长一刀一枪的建下了如今的基业,加上严闾人的推波助澜。
至此,心里的想法跟世间女子,已是大相径庭,如果不是李破压着,说不定早就成了个专门找人血溅五步的刺客了。
尤其吧,也许是在兄长身边呆久了,好的没学到,那种透着些狡猾的凶狠和果断,却和兄长是一模一样。
这要是男儿,也就不说了,偏偏是个女子,别说是在晋地,就算在关西,想找个好婆家也不那么容易呢。
学学琴棋书画?你们兄妹两个佛经都念了几套了,都感化不了那一身戾气,旁的就能成?
同为女中巾帼的李碧,想到这里都挠起了脑袋,不由埋怨起了丈夫,对身边的人太过宽纵了些。
当然,作为受益者的她,这会儿是绝对不会承认,夫君对她也太过放纵的。
都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李破这里就是如此了,刚从家务事儿中脱开身,就有大事相扰。
先就是河北那边儿传来了消息,宇文化及兄弟死了。
这事儿暂时看不出对晋地有什么影响,可也算是地地道道的天下事了。
大业十四年,窦建德率军与宇文化及在河北接连交战,破之,宇文化及兄弟身死,人头马上就被窦建德送去了洛阳。
这事儿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宇文化及兄弟是标准的过街老鼠,最终被窦建德一锤子砸死在了河北。
宇文家的两个败家子不用细说,两个人弑杀君王,最后又自己称帝,做的到都是大事,可实在跟雄才伟略扯不上一点的关系。
他们唯一的贡献好像就是,费力不讨好的给天下的反王们搬开了压在头顶上的那一块大石头。
让天下更乱了几分,也顺便带来了天下一统的希望。
杨广不死,天下间敢称帝的人不多,杨广死了,还是横死于江都,那么大隋差不多也就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名份儿。
群雄逐鹿的局面也就此跨出了一大步,一统天下的野心在人们心中熊熊燃烧了起来。
宇文化及兄弟,实际上就是大隋的送丧人。
而两人一路辗转,去到河北,又给窦建德送去了一份儿厚礼。
这份儿厚礼当然不是他们的人头,而是他们裹挟到河北的大隋文武群臣。
除了其中一小部分突围而出,其他大部分都做了窦建德的俘虏,到了此时,遍观天下,在人才上面,也就是洛阳的王世充和长安的李渊能跟窦建德比一比了,其他人等,都是望尘莫及。
显然,大业年间涌现的人才,大体上分作了三个部分。
一部分在东都洛阳,一部分在西京长安,另外一部分,则神奇的去到了河北。
对于这份厚礼,窦建德欣然笑纳。
不得不说,这人在度量上,天下群雄当中少有人能及得上,什么样的人才,不管出身如何,到了他的麾下,都能有一席之地,而且还能平衡的过来,这就非常的不容易了。
然而,人无完人,窦建德这人说起来,也不是没有缺点。
他在野心和魄力上,显然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不然的话,换了是李渊,作为割据一地的诸侯,就绝对不会将宇文化及的人头,送去洛阳。
那与摇尾乞怜有何区别?既然已经称帝自立,又在突厥和大隋中间左右旁顾,好像总想找颗大树来依靠,这样的气度,显然是落了下乘。
当然,从窦建德一路走来的轨迹上看,他这么做其实也是合情合理,算不得什么奇怪的事情。
就像温彦博评价窦建德的一句话,就非常的中肯。
“此人起于草莽,附人而生,又颇有志向,能孚众望,乃枭雄之属无疑,然胆魄不足,也不过是又一个袁绍而已,日后定为他人所擒……”
其实不管怎么说,窦建德已经成了河北山东最大的一个军阀头子。
而河北一旦整个沦于窦建德之手,那么对于晋地而言,也许就不那么安稳了。
当然,那只是在长远看来而已,如今窦建德不缺人,却缺粮草,而且,河北北部还有些隋臣在守着城池,苟延残喘。
所以说,对于并代两州而言,这只是个消息,没有多大的意义存在。
窦建德爪子再长,也不会伸到并代两州来。
反而是窦建德,估计也思量一下,得了河北之后,那些凶狠的晋地骑兵,会不会再次出现在河北的地面上。
实际上,窦建德的势力缩水了。
他不可能再得到幽州的粮草和人口,因为缺乏粮草的关系,军队也没有急剧膨胀起来,这让他和宇文化及作战时,伤亡不小。
而且一些人就此突围而出,有的越过黄河,去投了李密,有的则向西一头扎进了太行山。
这些人当中,大多都为关西世阀子弟,宁愿战死,也不想向河北人低头俯首,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算是世仇呢。
而河南那边儿的消息就乏善可陈了。
李密依旧活蹦乱跳,把王世充围在东都,丝毫没给王世充在大业十四年称帝的机会。
而李唐在西北跟薛举的战事,也未发生剧变。
薛举在高墌跟唐军对峙,刘文静立功心切,有心跟薛举野战,为刘弘基等人劝止,所以,唐军最大一场败仗,没有就此发生。
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并州失利太过惨痛了些,李世民回京之时,严令各部将领,不得擅自出战。
是的,李世民没有病重不能理事,而是回去了长安,刘文静威望略显不足,没能说服众将随他出战。
到了大业十四年秋末,薛举因粮草不济,终于撤兵。
因为失去了突厥的支持,薛举也很难受,于是跟和李唐你来我往,从称兄道弟,最终却闹的很不愉快的李轨开始眉来眼去,大有结为邻里的感觉。
西北的战事,李破这边儿肯定得不到什么消息了。
可陈孝意带来了另外一个让人不知道怎么评价的消息。
吃人魔王朱粲死了。
这人所据之地,离着并州也不近,可消息传的很快,这得益于此人恶名昭彰,身死之下,简直大快人心,所以在短短时间,就传遍天下的原因。
这人没被李渊砍了脑袋,也没吃了李渊派去的使者,更没有在大业十四年被人打的落花流水,不得不去投唐。
朱粲据说是在汉水河边蒸煮人肉的时候,被刺客从水中窜出击杀,刺客没捉到,人家直接跳水逃了,连名字都没留下。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这才是真正的侠之行径,刺大恶之人于剑下,随即远扬千里,李破听了这个,摸着下巴,觉着后背有点发凉。
这个消息可以当做乡野逸闻来听了,朱粲确实该死,这个人的吃人恶名,连李破都听说了,可见是恶名远扬,怎么个死法其实都不奇怪。
可李破转头想想,这要是哪天在水里藏着个人等他,可就有点防不胜防了。
所以说啊,这人地位一高,最讨厌的就是这种来去无踪,却又处心积虑的家伙了,李破也不例外。)。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391章选官
一===
朱粲死了,他的吃人军本就是一伙流寇,此时更是毫无凝聚力的把朱粲的尸体一扔,任其曝尸荒野。
随后大家内讧了一场,这才一哄而散。
江淮之间,很快就多了几股流寇,没蹦跶几天,就被萧铣笑呵呵的剿灭干净了。
于是,在江淮东部流窜已久的朱大魔王和他的食人军,就此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是一地骂名而已。
两个消息,对于李破而言,听上去都只能说是不好不坏。
在他看来,除了他自己之外,割据天下的那些反王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要不是他们弄的天下大乱,说不定他还在马邑城中,按部就班的弄个小官当当,过着自己的安生日子呢。
现下可好,人杀的数也数不过来了,一天到晚也没了清闲功夫,总之和他想象中的生活差的太远了些。
所以,那些狗屁的英雄豪杰,对他来说,真是死一个少一个,听到这样的消息,他虽没有拍手称快,心里却也舒畅的很。
要是脑后长着反骨,在河南杀的天昏地暗的李密和王世充死了,他定然要请人过来饮酒,乐上一乐。
如果是在山东与河北杀出来的窦建德死了,他一定也要仰天大笑几声,以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
如果是李渊父子死了……呵呵,那可真够让人吃惊的……
而宇文化及和朱粲之流嘛,就少些份量了。
当然,只要和陈孝意,温彦博聚在一起,谈的肯定不止这些。
他们几个人都不是诸葛亮,天下大势也没有了然于胸的道理,更不会在天下诸侯割据,乱的好像蚂蚁窝一样的时候,做出什么天下三分之类的预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