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4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6/1986


窦诞几次拜访裴世清,主要为的就是这个。
第三个意图呢,唐使们还需要查清楚,李破是不是引突厥人南下了。
这些差不多也就涵盖了使节的功能。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目的,也是李渊非常看重的地方,那就是若能招降一二河东旧臣,暗中为李唐效力的话……
好吧,李渊对自己的名望还是那么自信,可实际上,当年他确实受惠于此,不过到了今日这般天下狼藉的地步,最靠不住的其实也是名望二字,利益这玩意不出意料的开始逐渐占据了上风。
就像现在,裴世清终于来到李破面前,条理清晰的叙述了这些时日所得。
李渊在裴氏这样的晋地门阀眼中,有着闪亮的光环不假,可今时不同往日,李破在裴世清看来,同样有着不少可取之处了。
击败二十余万唐军的赫赫武功先且不提,只陈兵绛郡,不紧不慢的招抚诸郡官吏,又能将秋收之事放在心上,并不搜刮河东诸郡以充军资,甚至有所反哺。
几个月间的所作所为,再加上在并代两州将领那里听到的只言片语作为佐证,裴世清不免就觉着,有这样一个人为河东之主,其实也是件很不错的事情。
唐公虽好,可毕竟出身关西门阀,对晋地疏于照料不说,一旦用兵,和其他人也没什么分别……
实际上,他此时的诸般念头和当初李破主政晋阳时那些人们的想法,还真就差不多。
于是,裴世清算是又押了一注儿。
备述窦诞所言之外,还劝李破稳守河东以观天下,他的叙说这次就非常的有见地了。
在他看来,窦建德已有河北,山东诸郡,看似强盛,却缺粮草丁口,虚有其表之下,必要仰王世充鼻息而存。
在这里他还打了个比方,若我为王世充,必先平定山东,即便与窦建德交恶也在所不惜,因山东向为河南腹背,若不收之,也将无法全力西进。
这一点李破赞同一半儿,在战略上他的眼光也向来非常独到。
他认为洛阳那里是四战之地,光收复山东无济于事,先平山东,再下两淮,之后来和李渊较量一番的话,嗯,那就差不多了。
而裴世清此时说的其实不是王世充,而是窦建德,他认为以窦建德之能,给他个胆子也不会越过太行狭道来晋地。
这一点李破非常的赞同,因为李破现在也绝对不会越过狭道去河北。
河北这地方其实是比较险固的,现在杨广还造了运河,可以说,河北已经具备了一些作为天下中心的特质。
实际上,见多识广的裴世清,眼光也非常不错,他之所以建议李破稳守河东,其实是想劝李破观瞧一下王世充的动静,再定大略。
王世充击败李密之后,拥兵甚众,又据有东都洛阳,可谓是天下瞩目。
没错,洛阳是四战之地不假,可反过来说,王世充也可出兵四方,南压两淮,东靠山东,北上便是河北和河东两地,东进的话便是关西腹地。
在李密败北之后,王世充实际上已经踩到了天下群雄的神经线上面。
不光是李渊要紧守潼关要隘,其实其他人也都在看着这位河南王呢。
这个时候,无疑是王世充最为风光的时节,也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王世充才会传诏于天下吧?
和裴世清一番交谈,确实让李破收获不少。
之前他对王世充不怎么感冒,因为近期与王世充一战的可能性不大,可现在看来,王世充的一举一动,确实要再多加关注一些才对。
这和三国鼎立不太一样,很像是春秋战国才对,各家诸侯身边都不缺少敌人,不同之处在于,天下诸侯联合起来伐秦是不太可能了。
送走了裴世清,李破在屋中溜达了半晌,脑海中屡屡浮现的其实就是三个名字,李渊,王世充,窦建德……
也许加上他李破,这几个人,才是如今左右天下风云的人物儿,其他人皆不足论。
八月中,新乡人邓荣反,随后,屯留县令朱世昌因分粮不均,为部下所杀,又因山贼张金虎,陆冒等人大掠州府,上党乱起。
而上党的官员将领们各守城池,冷眼旁观,又逢并代大军纷纷回转绛郡过冬,山贼见此,气焰愈发张狂,流民蚁聚,又有其他盗伙加入,很快聚众数万,推举张金虎为大盛皇帝,陆冒为大丞相,开始攻打潞城。
用不了两日,这群乌合之众竟然勾结了一些地头蛇破城而入了,于是贼势愈张,挥兵郡府,大有一鼓作气,让上党改旗易帜的样子。
不知是不是天气作怪,还是有心人推波助澜,反正河东同时也骚动了起来。
坚守河东郡城蒲坂多年的尧君素为部下所杀,这个时候粮草断绝的蒲坂差不多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确实也守不下去了。
只是这个时机选的有点耐人寻味罢了。
而尧君素一死,他的部下们立即火拼了一场,尧君素部将王行本胜出,这位打着为尧君素报仇的旗号的家伙,掉头就降了李唐,通过蒲津桥弄来了不少粮食外,还得封蒲县县公。
不安分的人从来都不安分,和他相辅相成的另外一位也适时而起。
夏县吕崇茂率众杀夏县县令,占据夏县后也没说降唐,只是和王行本眉来眼去,看上去有共分河东郡之意。
李破听闻之后,也有点头晕。
上党山贼向来胆大包天,守臣却是窝囊至极,那都是惯例了,也就算了,新乡离着有点远,靠着太行山的那里也确实是盗匪们的乐园,前些时出了不少大反贼呢。
可与绛郡近在咫尺的河东郡,刚被他改成临河郡没几天,就闹了起来,看上去还闹的挺凶。
是说这些家伙胆上生毛,上赶着找死呢?还是他高估了自家威名?
没等李破想明白该怎么处置,李秀宁已经特欢乐的找上门来要跟他饮酒。
这些日子李秀宁闭门不出,说生闷气吧,谈不上,只是对河东一行充满了失望而已,实际上,她本就应该想的到,这里并没她想要获得的东西存在的空间和余地。
之所以迟迟未曾启程离去,一来是窦诞力主要留下一些时日,二来呢,她也确实不想这会儿回去长安,听到见到那许多烦心之事。
她这会儿听到河东乱起的消息,自然是找上门来想要奚落李破一番,这种玩闹行径,倒也不需怎么分说,若非有情意牵挂,能被李氏女儿奚落的人,还真就没几个。
李破倒也不着急,眼瞅着第一场冬雪即将来临,派兵出去平乱也只能针对那两个不知死活的家伙。
而且他们离着也近,以并代军旅之精锐,不用费什么手脚,唯一可虑之处可能就在于,唐军若渡河应援,可能要在冬天里再跟唐军打一仗了。
(月票月票,ps:吕崇茂和王行本应该都是呼应刘武周南下的隋末乱军将领,这里改动有些大,合理性嘛,阿草觉着应该是有一些的,大家勿喷。)(未完待续。)
===第456章招揽===
李秀宁是在一双酒红色的眸子注视下,一头栽倒在桌案上的。
醉的稀里糊涂的脑海中留下的最后一个念头是,她叫阿史那荣真,西方突厥汗帐走出来的家伙,还长了一双妖异的眼睛,是他纳下的妾侍……
好吧,她算是一头撞上了铁板,对于聪明人来说,从不会有一句虚言,诚实的可怕的红眼珠儿就是他们最可怕的克星。
而且,红眼珠儿的酒量也是经过天神加持的呢。
李秀宁既是一个聪明人,酒量又不太好,如果是两军征战的话,那么她就算是一败涂地了。
“我的丈夫,又有女人想要走进你的帐篷了……”
红眼珠儿还是那般,每一句话都真实而又锋利的像她腰间的利刃,挥出去的时候总是那么致命而有准确。
一直在自斟自饮,看着两个女人拼酒的李破,矫情的瞪了她一眼,因为他同样是个聪明人,对于红眼珠儿的“可怕”之处也更为了解。
“送她回去,谁若敢打问,不需太过客气。”
红眼珠儿还和往常一样,对他的话奉若金规玉律,直接上前将李秀宁轻松抓起来抗在肩膀上大步走了。
看着她的背影,李破也有点羡慕,能多年如一日,不曾有何改变的人,足以让人佩服,而能一直保持简单的思维的人,才会让他来羡慕一番,因为他当年也曾在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一夜无话,第二天李破便见到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人可和简单没有任何的关联。
这人无疑是李破比较反感的人当中的一个,因为他是个和尚,会让李破想起马邑城中那个圆润的施粥佛徒。
这个和尚年纪不大,却也绝对不年轻了,脸上带着风吹日晒的痕迹,身上到处也都是旅途困顿之色。
和那个“慈悲”的让人无话可说的马邑僧人比起来,他就足可以说是宝相庄严了。
他叫慧圆,一个在李破听来很有趣儿的名字,而他的来历也很有趣儿,不然也不可能贸贸然来到李破面前。
和尚煞有介事的跟李破说着,“贫僧自西方来,路经此地,观施主府中有华贵之气腾于霄汉……”
观风望气?李破当即就笑了,那可是道家的本事,你个和尚不讲灵山,不讲地狱,却来跟我讲气运,真的好吗?
李破毫不犹豫的将这和尚归入了江湖骗徒之列,比马邑那个僧人还要低上一等。
当然,这个和尚肯定是有着来历的,李破也不怎么奇怪,这年头的人们笃信佛教者多,各家几乎都豢养了一些僧人在府中。
就拿他家来说吧,李碧自小就读佛经,虽说没受多少佛法熏染,生出什么向善之心,可对佛徒着实是很不错。
前些时还请了一个尼姑供养在了后宅,李破倒也没说什么,毕竟那尼姑他也见了,通晓医术不说,人也安静,没有将大家都变成佛祖信徒的意思,只是隐隐约约劝了他们夫妻几句,莫要妄杀……
那样一个尼姑虽也贪恋人间富贵,可看着吧总归不会太讨人厌。
可这个秃头……李破暗自厌恶的摇头,干脆的打断了和尚那神神道道的话语,“你拿的是长安路引,报的是长安左骁卫府的家门,如今唐使就在我府中,再若废话,要不要请他们过来验一验你的身份?”
和尚晃了晃秃脑壳,“施主有大机缘,还不自知……若送贫僧于刀下,贫僧自可成佛矣,有大欢喜,可施主机缘尽失,许有大悲苦啊……”
李破笑容一下灿烂了起来,道:“我这人向能成人之美,这就送和尚去见佛祖,佛祖见了欢喜的你,定也会对我照抚有加,来个皆大欢喜岂非美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6/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