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4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0/1986


话说的有那么几分道理,此时的效果却如火上浇油,刘世让当即皱了皱眉头,段志玄恶狠狠的瞪了侯君集一眼,至于翟长孙嘛,顺势便低下脑袋去喝茶了。
侯君集这人怎么说呢,本来只是个关西无赖儿,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的事情没少干了,后来进了秦王府,随军征战西北,终于表现出了他那令人艳羡的领兵才干。
于是也就逐渐才完成了无赖儿到领兵大将的转变。
这人家中世代官宦,不能说没有根基,可从军以来,却也能说上一声用刀枪硬生生拼出来的功劳地位,所以此人在军中很得部将士卒拥戴,可在天策府众将里面,他却是个标准的异类。
这人说起来其实和杨素年轻时差不多,做起事来很有章法,可诸般手段却总给人一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感觉。
上位者以及他麾下的众人看到的是都是他的才能,可身为同僚嘛,就很难喜欢这样的人物儿了。
就像这会儿插嘴进来,就完全是在顺着李世民的意思说话。
好在李世民并不糊涂,摆了摆手道:“好了,今日说这些,不过是有感而发,也想让诸人记得,我等削平天下,只为还天下人一个安宁,顺势造福于子孙后代,而非是让那些愚鲁之辈凭着家世占据高位,享受荣华富贵的。”
“所以,日后若有贤才,不论出身贵贱,尽可举荐于我……”
“殿下英明……”几个人纷纷拱手应着,当然,这个马屁他们拍的也是心甘情愿,秦王的心胸气度向来为他们所敬仰,如今不过是再次被证实而已。
李世民顺势坐下,脸色终于也缓了过来,拍了拍桌案笑道:“说了许多,眼前这一仗却还得打啊。”
“之前众人所言你们也都听了,有何良策不妨直言。”
厅中一下安静了下来,几个人都是低头思索。
最终还是段志玄当仁不让的率先开口道:“此正冬末,天气还冷,若敌军此时来攻,天时在我,我军沿河而守,地利已然占尽,又有殿下亲自坐镇领兵,慕容将军……死难,众军愤慨,矢志复仇,如此众志成城,士气可用之下,人和也在于我。”
“此时李定安若渡河来攻,破之易尔……”
刘世让颔首附和,“段将军说的是,我看敌军颇有急迫,应是连战连胜之下,起了骄敌之心,再有怕就是想趁着河水冰封之际渡河来战,只要紧守要隘之处,胜之不难。”
侯君集听了他们所说,心里先就嗤笑了一声,无论是段志玄,还是刘世让他都有几分瞧不起。
段志玄是太原旧臣,在侯君集看来除了资历老一些之外,没什么可取之处。
刘世让更好笑,当初是因献扶风郡而得功,之后就被薛举擒了压在秦州大牢里面,这样的人能有什么才干?
而现在瞧他们说话也就知道,空空大言,把自己当诸葛孔明了吗?
于是,他锤了锤胸膛就唱起了反调。
“殿下,李定安若想渡河,只在两处,一处是龙门,一处则为蒲坂,选在冬末进兵,多出一处能容大军顺利渡河的地方,看来应是有渡河一战之心。”
“可选在何处渡河,却还难下定论,如今我军两部分驻于冯翊和韩城,军力难免分散,若敌军全力渡河争胜,一旦渡口失守,便有被分而破之之忧啊……”
侯君集说到这里,用他那闪烁着精光的小眼睛看着段志玄道:“段将军所谓天时,嘿嘿,此正冬末,还有多少时候便要入春了?我看啊,敌军用兵之机在我看来,选的很不错呢。”
“再说地利,若河水涛涛也就罢了,可现在大河冰封,地利已弱矣。”
“至于人和,更乃无稽之谈,若论大军上下万众一心而言,我看并代之军连番大胜之下,岂非占尽了人和之势?”
这明显是打着脸在说话,段志玄不由大怒,只是他素知侯君集此人虽然不学无术,可此人却牙尖嘴利,颇有善辩之名,所以也不愿跟此人在口舌上纠缠,只是冷冷道:“嘿,看来侯将军已是心有成竹,那依你之见,该是如何?”
侯君集笑笑,向李世民拱手道:“依末将之见,不如仿效当年桑显和将军故事,烧了蒲坂桥,聚大兵守韩城,敌军若倾力而来,还可凿穿冰面儿,令其尽覆于河上。”
段志玄刚想驳斥,这战略漏洞很多,扎上一下肯定就能见血。
可侯君集没给他这个机会,接着便道:“若此策不合殿下心意,末将还有一策,不若让唐内史率军进驻蒲坂,而我陈重兵于韩城。”
“若李定安率军攻蒲坂,我正可渡河袭取绛郡,断其归路,若其从龙门渡河,那唐内史也可率军北上,令其顾此失彼。”
这个策略就有些模样了,可李世民看了看年轻的侯君集,心里暗自摇了摇头,还是太年轻了,若再能年长一些,估计秦王府中就又能多出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
后面的策略听上去不错,可侯君集是在拿唐军在比较李定安所率兵马,而在西北呆的久了,之前那许多传闻估计他也没放在心上。
并代兵马,锋芒最利者,非骑兵莫属,这种往来袭于敌军侧后,让敌军首尾难顾唯有分兵的策略,对上薛仁杲,甚或是唐军自己可能还成,对敌的换成李定安嘛,很可能就会被来去如风的骑兵各个击破。
所以,他才会选择在黄河岸边跟李定安战上一场,不然的话,直接进兵河东岂不更好?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第516章降人===
(推荐给大家瑞根大神的新书,烽皇,历史玄幻类,字数虽少,可白金大神出品,必属精品,可以放心收藏阅读。)
晋阳城东。
徐世绩领着两个从人,策马缓缓行于街市之上。
天气还冷,可作为晋地最大的一座城池,又起着承接南北的重任,因战乱损伤的元气,在这座城里恢复的非常快,街道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并不稀少。
而自李破入主晋阳到现在,也将近两年的时间了,晋阳也在进入一个稍微平稳的时期。
和之前最大的不同,其实就是晋阳街头巷尾的乞儿大多不见了踪影,因为各地缺失人口都很厉害,只要有一把子力气,便能在官府上个户籍,弄上一块田地来耕种。
尤其是西河郡,大片的田地荒着,更需要耕种的农人。
如果这你还不放心,觉着到了那边儿可能会挨饿受冻,那也可受雇于晋阳一些人家,然后在管事之人的带领下,到南边儿去给人家做活儿。
恩,不管怎么说,这些年流落在晋阳的流民纷纷找到了归宿,到外间去谋生了。
当然,这些经历过战乱的流民剩下来的大多都是些女子和老人,青壮在这时节还能流落街头的可不多见。
实际上从南到北,经过这十几年的时间,耕种于田间地头的大部分都已成了女子和老人,杨广和隋末的豪杰们,彻底的改变了这年头的社会男女人口比例。
徐世绩百无聊赖的甩着马鞭,看上去精神头可不怎么好。
而这些年的戎马生涯,也确实让徐世绩不太适应晋阳城中这安宁的生活了,这不是什么男儿的雄心壮志在作祟,而是常年累月的战争带给徐世绩的变化。
而且,现在任职于总管府兵曹的他,也顶算是被削去了兵权,之前他和张亮率领的河南降军在晋阳编练了一些日子,便被分别派往娄烦,雁门,马邑几处边郡驻守。
降军中的将领,却大多留在晋阳任职。
这无疑给了奉行有兵就是草头王的河南降人们当头一棒,徐世绩当时也觉着有些不可思议,南边儿正在用兵之际,这支久经战事的精锐竟然就这么被拆散了?
徐世绩在其中经历的失落以及失望很难用言语来表述。
甚至于徐世绩一度认为,这是欲要杀戮他们这些降人的先兆,也就是这里是晋阳,众人也无可奈何,这若是搁在河南的时候,根本不用徐世绩点头,估计早就有人开始劝他另投他处了。
正当众人忧恐之际,张亮也不知怎么弄的,被人举荐给了总管府长史温彦博,被召见一次之后,顺利的进了总管府军情司,掌晋阳守军军法事。
以徐世绩为首的河南降人们于是稍稍安了心,此时任命也纷纷下来,已和一盘散沙相仿的河南降人们顿时一哄而散,各奔东西去了。
落在徐世绩头上的则是总管府的一个小官儿,上官是兵曹参军张念恭,这是云内张氏子,资历老的能让许多人汗颜。
统领过大军,得翟让,李密看重,屡屡委以重任的徐世绩自然不会看在眼中,心里的怨气那可不是一点半点,觉着如此慢待英雄,又能成得什么大事?
当然,这会儿无兵无将,任他徐世绩自诩计谋百出,也只能暗叹上一声身不由己罢了。
其实和李密差不多,李密自视也很高冷,于是在长安挣扎了一下,顿时被人算计掉了脑袋。
所以说啊,得势之时才是英雄,失了风云,那就是狗熊,能够从困境中爬出来,东山再起的这世上可真就没几个。
徐世绩还年轻,经历虽多,却还不太明白百折不挠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所在。
而从最底层爬出来的张亮,显然就比他看的明白,想的清楚。
在晋阳过了一个冬天,徐世绩便呆腻了这个地方,怎么瞧这里都很不顺眼,他试探着已经出城几次,没觉出有人跟随监看,已是起心想要偷偷溜走,就算不另寻去处,他也打算悄悄回去河南老家,看看家人亲族了。
当然了,这不但因为河南算是他的家乡(并非祖籍),而且,如今洛阳城中可还有他的一些故旧呢……
正行间,不知哪里冒出七八个小儿,含混不清的嚷嚷着跑到了近处。
这群满脸青鼻涕,脸上根本看不出本来颜色,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的孩童,一看就知道是晋阳城中现在最常见的乞儿的主体。
他们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没人愿意收留他们,他们一般都聚集在城中的各处寺庙道观中,苦苦熬过一个冬天,然后靠着乞讨维生。
他们的生命在这战乱时节当中,贱若蝼蚁,一个冬天下来,各处的和尚道士就不知要报于官府,掩埋多少尸首。
他们显然是看到这三个人器宇不凡,想过来讨几个铜钱。
不过呢,看到三个人都骑着高头大马,腰中带刀,就又都有了些踌躇,怕上来乞讨,挨上几鞭子或者直接拔刀斩下来,他们就都得硬挺着。
他们的命本就不值钱啊……
徐世绩没搭理这些小儿,只是策马前行,这反而助涨了小儿们的勇气,跟在他们附近就是不肯离去。
不多时,又有几个加入,人数迅速超出十数。
徐世绩有些不耐烦了,两个护卫呵斥连声,却引得小儿们哀告之声四起,两个护卫也不敢像在南边儿时拔刀恐吓,这里对命案的处置可绝对不同于南边儿。
徐世绩没精神的哼哼了两声,从袖口掏出一个布袋,直接扔了出去,立即引起小儿们的疯抢。
两个护卫有点肉痛的看着,这里可不是瓦岗寨,吃饭喝酒都要花销银钱的,他们两个难兄难弟也很久没去妓寨逍遥了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0/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