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4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4/1986


李氏二郎从来不是什么瞻前顾后之人,不然的话,他可能已经死在了西北阵前,那么多的骄兵悍将在他麾下也不会如此膺服。
他不缺宽阔的心胸以及虚伪的仁慈,而他更不缺的是过人的胆量和雷霆手段,如此种种,其实都是王者必备的素质,在李世民身上也体现的尤为明显。
他对褚亮两个人不满,其实就是因为两个人说的话不符他的心意。
当他有了决定的时候,那种种的顾忌就都像夏日里的冰雪一样,快速的消逝不见了。
沉沉的目光终于来到宇文士及身上,他需要有那么一个人帮他分担一下将要到来的后果,宇文士及就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宇文阀家大业大,并不比独孤阀稍有逊色呢……
而宇文士及并没有让他失望。
“殿下,独孤怀恩履任要职,牵连甚广,如今军情如火,战事一触即发,一旦此人察觉事泄,必酿大祸……下官以为,即便不能彰其罪名,立斩其头以决后患,也当招其前来,囚于私室,除其党羽,以免为敌所乘……”
见李世民连连颔首,颇有意动的模样,旁边的许敬宗立即便道:“永丰仓近在咫尺,内外数万人等,皆由独孤心腹掌管,迟恐生变,若殿下心意已定,下官愿立即前去敦请独孤到来。”
李世民点了点头,却还是做迟疑状道了一句,“独孤怀恩乃本王尊长,尔等所言欲陷本王于不义乎?”
这样虚伪侨情的话语,听在三人耳朵里,却没能让他们感到任何奇怪,而至此李世民的心意几个人都已明了。
三个聪明人几乎是同时躬身,褚亮道:“殿下为秦王,身系于国,此等大事,怎好以亲戚论之?”
许敬宗则道:“背信弃义之徒,殿下何必为之烦恼?”
宇文士及的话最实在,也最为凶狠,“此事士及愿一身担之,与殿下无涉可也?”
===第533章战略===
李世民和他的几个心腹是一夜未眠,眼睛都熬成了兔子样,燥的脑袋上都要着火一般。
没办法,想要除去独孤怀恩这样的人物,大方向上定下来之后,还要填充必要的细节,这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
几个人包括秦王李世民心里都明白,此事是关乎他们身家性命的大事,不容有半点轻忽,商量的越细致,成事的可能才越大。
事败的后果谁也承担不起,李世民也不成。
因为人家独孤氏从文帝时就走起了下坡路,其实这也是相对而言,说的是子弟们的官职和独孤门阀本身相类比,有些不般配了。
那个时候,随着独孤信的儿女们纷纷故去,第二代承受了父亲和姊妹的余荫,过的非常之优渥,在皇帝和朝中重臣的防范之下,也就不愿再去争取军功权势。
而到了第三代独孤怀恩这里,兄弟姊妹确实不少,可再也无人能居于显位,于是颓势渐显。
像这样的大家族,根子扎的非常深,轰然倒地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了,只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没落下去而已。
顶级门阀的根子你是挖不断的,什么诛九族之类的刑罚也用不到他们身上,不然的话,不但李世民,外加宇文士及都是被诛之列,谁也逃不掉。
商量了一夜,最终结果其实还在一个快字上面……这显然是为了当前战事而要牺牲一些其他的东西了。
至于独孤怀恩死后,长安或者其他地方有什么不良反应,连李世民都不愿去多想,就更别说宇文士及等人了。
李破给李世民顺手送过来一个和尚,弄的人家焦头烂额,效果非常的不错。
可这会儿头大的可不止人家李世民,李破自己这里也头大了一圈儿。
听的探报再多,也不如自己亲眼瞅上一眼。
当李破率军进围蒲坂城,绕着城墙走了一圈,又来到黄河边上观望,于是,李破也纠结了起来。
这真他娘的是个见鬼了的地方。
千年之后,只剩下了一个土堆一样的地方,如今身临此景,李破只想骂娘,多年之后的蒲坂旧址,准是他娘的谁顺手建了,糊弄人玩呢。
作为尧舜旧都,当年的天下中心,几经修缮,到底有多古老李破无心去琢磨,他只在意城池的坚硬程度。
等他在城下远远转了一圈,他就知道,蒲坂很硬。
到底硬到什么程度呢?城池不算很大,城墙却很高峻,而且是石头垒的,绝非后来那个土堆能比。
尤其是护城河很宽,还他娘的是活水,因为紧邻着黄河东岸的这里根本不缺水嘛。
看着遍布旗帜的蒲坂城头,李破有点眼晕,这让他一下就想起了辽东城,当然,蒲坂城和辽东城没法相比,很喜欢修建城池的高句丽人没少在辽东城花工夫,可没办法,那是他见过的最惨烈的攻城战,没有之一,只要是攻城,他就得回想一下,根本不由他自己做主。
眼晕的不止李破一个,跟在元朗身边来到这里的徐世绩如果知道李破所想,必定要引为知己的。
曾经跟着李密在洛阳城下碰的头破血流的他,已经留下心理阴影了。
可有人就比较兴高采烈,过了关的元朗一身轻快,陪在李破身边对着蒲坂城指指点点,外加叽叽歪歪,因为人家在沧水河畔修了近两年城池,确实对此颇有研究。
李破耐心听了许久,他也修建过城池,对此并非一无所知,只是没有元朗“学”的这么细致。
最终得出结论,这确实可以说的坚城无疑,唐军南下河东,最后只留下一座蒲坂城未曾攻破,除了城中有一个尧君素之外,恐怕蒲坂易守难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越听心情越是不好,可这次李破没有用大巴掌来镇压这个碎嘴的内弟。
随后和众将你一言我一语的商量,让他欣慰的是,众人并无怯战之意,纷纷请战攻城,而兵力上其实也不很吃紧,毕竟蒲坂并非一座大城。
等众人来到黄河边儿上,看见蒲津桥,这回当导游当上瘾的元朗当即就被李破镇压了下来。
这是一座漂浮在黄河上面的浮桥。
和辽水上隋军建造的暂时性浮桥不一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永久性浮桥。
下面是一条条船只,用铁索相连,上面铺以木板,河面上的冰层已被唐军凿穿,以现下的天气,加上黄河水流很是湍急,就算河面再次冻住,也不会再容大队人马于冰面上行走。
再说浮桥,技艺上李破说不太清什么,只是桥面不很宽,但也绝对不窄,若是平常时节,大军顺序而过完全没有问题。
可现下唐军在西边滩头驻扎,大军想要渡过这样一座浮桥,所要付出的代价可就不好说了。
想了想,当初十余万唐军南下长安,既没有攻克蒲坂,也没有渡过蒲津桥,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实无论是蒲津桥,还是龙门渡口,甚或是风陵渡,它们都相当于黄河之上的一个个缺口,就像是太行山中的一条条狭道,在战争中都属于险要之处。
大军想要在这些地方通行而过,可不会那么容易。
一路无言,李破领着众将回到中军,随即下令尉迟偕领五千兵马驻于蒲坂城西,隔断黄河两岸唐军的联系。
众将自以为心领神会,因为按照之前军议得出的结果,就是先拔蒲坂,再与唐军战于黄河之上,看看有没有一举攻入关西的战机。
如果唐军欲要过河来援,那将是大家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可实际上他们都想错了,若说之前李破在过河与唐军守军一战还是止步于黄河东岸两者之间有所犹豫的话,那么现在当他亲眼观看过蒲坂城以及蒲津桥之后,这种犹豫也就不存在了。
晚间,中军大帐灯火通明,众将齐集。
李破底气十足的声音回荡在大帐之中,他将蒲坂城说成是整个晋地最后一座敌军据守的坚城要塞。
在这里,他没给众人画什么大馅饼,而是狡猾的偷偷换了个概念。
基业这个名词很频繁的从他嘴里冒了出来,好像攻克了蒲坂,那么大家也就有了个完整的基业,之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这样一个比较美好的画面,让他描绘的活灵活现。
和之前很多次一样,众将被他激的热血澎湃,恨不能马上带兵杀上蒲坂城头,将上面的唐军战旗换成日月星辰旗才得罢休。
其实,如果是非常熟悉李破为人的人在这里,比如说李碧,就一定会知道,这厮肯定是在为之后的安排做铺垫呢,不然的话,这样重要的一次军议,之后又会有那么多的鲜血流下,哪来那么多的说辞?
等到众将散去,李破和李世民一样,揉着脑袋坐下来静思良久,才嘟囔着,“这下……应该不会有人再说什么关西不关西,长安不长安的了吧?”
同时,李破也在心里默默的衡量着这一战的得失。
实际上在他看来,从去岁李世民率兵袭龙门,这一战就已经开始了。
有着天赋光环和幸运光环加成的李二郎还真不太好对付,打了败仗都弄的他这么不舒服,这要是打赢了,还不得窜上天去?
相比李神通,李仲文之流,李二才是一个真正难缠的对手。
因为你不能留给他破绽,不然的话他一定会追着你非得在你身上咬下一块肥肉来不可。
此时李破已经清晰的意识到,李世民以关西腹地做饵,在黄河沿岸消耗晋地兵力的战略意图。
说起来很简单,可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很多的战术配合不说,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魄力。
要知道,一旦晋地大军突破了黄河西岸唐军的防御,那么唐军战局将一溃千里。
所以说,这样的战略需要领兵将领有着坚定的决心和胆魄……
如果易地而处,李破自认不会这么玩命儿,有那么厚实的家底儿,再弄的刀刀见血就很没意思了。
他会烧掉蒲津桥,稳守黄河东岸,转过头去看看蜀中或者西北有没有可乘之机……
晋地的失利,完全可以从其他地方找补回来嘛。
如果此时让李世民听到李破的心声,一定会破口大骂,你以为我和你一样是个土皇帝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