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1986


其实呢,就是将蒲坂扔给李破攻打,以骄敌之心,轻易夺下蒲坂,士气正盛的李定安定会图谋过河……
唐俭那会儿说的是什么?以弃王行本等人于不顾,定有伤晋地人心云云为由,派了独孤彦云等率军助王行本守城。
和如今的说法多有相似,看似图谋长远,但犹犹豫豫,畏首畏尾之处,实是让人着恼。
谈和?过后你唐茂约没什么,我却要备受攻讦……你倒真不愧是父皇的心腹臣子……
想到这些,李世民心意已定,环视众人良久,才道:“我有意率军过河援蒲坂,尔等可愿随我一战?”
拍击胸甲的声音顿时响作一片,将军们其实不管那么多,就算有人觉着唐俭说的有道理,可说到作战,他们却更愿意跟随在秦王身后。
其实如非唐俭身份特殊,李世民不愿与其为难,不然的话,将唐俭架到半空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因为唐俭这人的弱点和裴寂很相似,没多少战功在身,也就不用提什么军中威望了,当初出征很多人提议唐俭领兵,其中有多少皇帝授意的成分在里面,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按照李世民的想法,其实李神符,屈突通等来陕东道才更合适一些。
唐俭皱着眉头刚想说话,李世民已经先一步笑道:“唐内使莫要担忧,我非无谋之人,今日一战,只为保住蒲坂,稍挫敌军锋芒尔……”
“我与敌军相持已有些时候,敌军定有懈怠,再加蒲坂屡攻不克,敌军必然焦躁,我与对岸又只有浮桥相连,如此敌军对我定是疏于防范,趁隙攻之,当收奇效也……”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此战谁愿领兵先行?”
声音未落,已经有人道:“末将愿往。”
正是继任慕容罗,统领秦王亲卫的翟长孙。
………………………………
等士气满满的众将散去,唐俭颇为钦佩的看了一眼高居于上的秦王殿下,在这等关头,稍微聪明的人都能看的出来,战事处境已极为不利。
可秦王三言两语间,便激起众将士气,让他们愿意抛头颅洒热血,跟随自己一战,这是非常难得的领兵才能。
而且,秦王并非鲁莽行事……
想到这里,唐俭暗自道,若光以领兵之能观之,秦王确为诸王之首。
可以说,他对秦王观感很是不错呢。
可话说回来了,作为陕东道行军副总管,他没有什么拖秦王的后腿儿的意思,要评价他的作为的话,用一句尽忠职守来形容并不为过。
此时就是这样,虽说李世民不同意他的建议,他见秦王心意已决,便也没有在众将面前多做反驳。
可私下里,有些话他却不能不提。
“殿下欲过河一战……臣虽疏于韬略,可也知晓与殿下当初所定之谋大有相悖,仓促行事,胜则罢了,一旦……敌军乘势过河,可如何是好?”
听了这话,脑袋已经隐隐作痛的李世民当即就在心中大骂,他娘的真是晦气……
当然了,古人有云,未虑胜先虑败,挑不出毛病来,而且还没在众人面前说,而是两人相谈,分寸把握的很好。
李世民揉着额头,压下了满腔的火气,道:“兵凶战危,此战本王……胜算不多,可要说敌军过河来攻……”
说到这里,李世民不由自主的笑了,既笑唐俭不知军事,问出了蠢问题,也笑自己却还得耐心给他解释,再者,那就是笑父皇“知人善用”,身边出了裴寂那样的废物不说,李元吉,李神通等无能之辈也都领兵出战,才招致今日之局。
可父皇好像没什么自觉,却还派了唐俭来这里,若他这个秦王回京,是不是守在黄河边儿上的就成了唐俭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却是觉得,如果他回去京师,让太子全领陕东道兵权看上去会更稳妥一些呢。
不过,这样的念头也是一闪而逝罢了。
于是心不在焉的随口接着道:“以如今情势观之,李定安若有渡河来攻之意,又怎会逼得本王率兵去救蒲坂?”
说的不很实在,唐俭默然,却是打定主意,要多领些兵马驻于河滩,一旦前边儿战事不利,接应秦王所部退后之外,就全力守住滩头。
这个时候,唐俭对太子李建成也多了几分不满。
十余万大军驻于潼关,无所事事,他去信几次,都没能劝动太子分兵,致使黄河西岸兵力一直颇为薄弱。
若非如此,有潼关兵马来援的话,不论进退,都不会有行险之说,可现在……
如此只以争位为先,置大局于不顾的行径,太子在他眼中看上去可就不是那么英明了呢……
实际上到了此时,无论是李世民还是唐俭都没有怎么意识到,战略目标一改再改之下,已经完全进入了敌军的节奏,和当初李神通也没什么区别。
===第554章攻城(六)===
(阿草把韩城和冯翊弄混了,可不太好改了,下面的情节韩城和冯翊会回到自己的位置。)
高如木楼的登城车终于出现在了战场之上,因为吊桥已被斩落,撞车也有了用武之地。
这一天的攻城战在开始的时候,攻城大军便狂暴了起来,不再顾忌伤亡,一的攻势再无任何停歇。
攻城士卒密密麻麻几乎铺满蒲坂城墙,人人争先,各个奋勇,大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
时近正午,东城两尊登城车终于在牛马拉拽之下缓缓靠近城墙,蒲坂城内的守军也就来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登城车这样的大家伙一般来说没有太多对付的办法。
想要将其摧毁,一个是投炮,可在几天的攻城战当中,城内投炮早已损失殆尽,石块在天空肆虐,却是敌人的投炮在屡屡发威,城内的早已没了什么声响。
然后是火攻,这种效果就很不理想,想要将登城车点燃烧毁,除了你有燃油,这个时节的油料肯定是不成了。
再有就是出城作战,将敌军击退,顺势拆毁登城车。
无数的撑杆,圆木从城头伸出来,想要抵住楼车的靠近,可在这样一个重量级的怪物面前,都是螳臂而已。
长一些的,刚一接触,不是被顶飞就是干脆折断,短一些的却根本无法靠近楼车身边。
当车顶上厚实的木板砸下,轰然一声大响,拍在城头垛口处,终于露出车中拥盾持刀的士卒……
“报,南城数百骑出城。”
“传令给阿史那吉乎,让他领一千骑去南城。”
这样的垂死挣扎,李破并没放在眼中,蒲坂守军已是瓮中之鳖,这会儿出城纯属找死,实际上,在李破看来,蒲坂之所以能屹立至今,还没谁能攻入城池。
一个是确实有点险峻的意思,一个呢,则是没人愿意耗费兵力用在这里罢了,不然的话,大军环城而上,就尧君素那点兵力,早就被李唐灭的渣也不剩了。
唐军可不是突厥人,他们的攻城手段未必比自己差了多少呢。
军令很快传下,旁边的一队骑兵立即离队绕城南去。
“传令,敲响战鼓,告知各部,成败在此一举,率先登城而入者有功,后退者斩。”
到了这会儿,李破也不做他想,先全力破了蒲坂再说。
此时,城头之上已是杀声大作,无数守城兵卒猬集在一处,和登城车涌出的敌人杀做一团儿,飞射的箭矢一下便密集了起来。
攀城的将士也受到了鼓舞,奋力攀爬而上,跟守军激战于一处。
此时城上城下,喊杀声一片。
石块在天空中尽情飞舞,流矢四射,带着锐啸时不时饱饮鲜血,两军士卒在城头忘我厮杀,人影如同饺子一般从城头落下,各式各样濒死的惨叫声混杂在一起,足矣令常人毛骨悚然。
就在这纷乱之际,徐世绩带着五百兵悄悄来至城墙拐角处,随即便竖起了云梯。
这位从河南战乱之地走出来的乱世豪杰,对攻城战那是一点也不陌生,之所以这会儿跟元朗请令攻城,也是看着城池陷落在即,要来争一争功劳了。
随元朗南来的他,渐渐得到了元朗的信任,帮其出谋划策,很是努力的样子,但徐世绩知道,这年头儿没兵没将官儿再大也就那么回事儿,人们想看到的,也是敢打敢杀的汉子,没有军功在身,走到哪儿都得被旁人压上一头。
所以这个时候带兵出来,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河南乱军将领的狡猾在他身上表现的非常明显,他没打算在正面跟他人挤来挤去,而是寻了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上面就是箭楼,被投炮砸塌了的箭楼。
所以云梯要长一些,爬上去的时候也要多爬一段儿,但没关系,别看城破在即,他觉着守军的劲头儿还足,可得厮杀上一阵儿呢。
此时,云梯已然竖起,徐世绩脸色渐转狰狞,被鲜血和厮杀声刺激的早已有点忍耐不住的他,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
死死握着刀子,举起来在头顶挥舞了几下,没有任何废话,率先爬上云梯……
在城南拐角处,五百唐军骑卒迎头便碰上了晋地铁骑,双方都有着准备,也并不畏惧对手,在狂奔的战马上,骑士们挥舞起雪亮的环首刀,在疾驰中交错而过。
随即,一蓬蓬的鲜血喷洒而出,惨叫声连成一片,无数的身影栽落下马,骑兵的交战向来短促而又激烈,当高大的阿史那吉乎意犹未尽的策马而回的时候,已没有几个唐军还能安然坐在马上回头再战了。
随后他们便被后面防备有人冲过阻拦的一百骑卒淹没了,代州铁骑到底有多精锐已经不用多说,斩杀这五百唐军骑军用不了多少功夫,也没怎么费劲儿,即便他们都是关西骁果,正经的皇室卫士,也是如此。
而这些骑卒明显出来的早了些,即便战术上是正确的,也没什么意义可言,在李破麾下马步军旅齐全的时候,确实如李破所想,出城求战的人都是在找死,此时派兵出来,也确实带出了垂死挣扎的意味。
…………………………
“报,尉迟将军命我禀报将主,对岸唐军有过河之意。”
听到这个消息,李破连眼睛都没眨一下,早有预感之事,只是看早晚而已,如果他兵力再雄厚一些,一定会放唐军过河,然后歼其于城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