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4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0/1986


李靖看着那倒霉程度,让他实在不敢相信,这个老丈人是那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李靖李卫公。
徐世绩呢,年纪轻轻,却很狡诈的样子,有点名不副实啊。
嗯,说不定以后给他改个名姓,也就会变个模样?
徐世绩呢,却是小心翼翼唯恐出错儿,这位主公在他眼中印象可不怎么好,心眼太多,用时下的话来说就是心意难测,动辄得咎,所以他又拿出了在李密麾下时的做派,少言寡语的装起了老实。
“你家中还有何人?”
一行人在总管府迤逦而出,李破招手唤过徐世绩,并马而行间问了一句,既然有名将的潜质,又来到了他的身边,那和之前的待遇可就不一样了。
徐世绩心里跳了跳,瞄了瞄李破的神色,在马上躬身道:“末将祖籍山东曹州,后迁居河南滑州,末将家中颇有积蓄,但人丁不多,只有父母,两个姐姐,两个弟弟,其余亲族……皆在山东,父亲不提,末将也不知那边儿还有些什么人在……”
说的挺详细,也都是实情,可徐世绩还是没有按照当下的规矩彻底道出自己的家世来。
实际上,他父亲徐盖只是个山东富户不假,可他们徐氏祖上也是官宦之家,他曾祖曾在北魏为官,他的祖父又仕于北齐。
到了他父亲徐盖这一代,和几个叔伯在山东闹的很不愉快,不然的话也不会在没有任何官职加身的情况之下,带着妻儿毅然决然的离开山东老家去到河南,投奔了妻族。
徐盖的妻族在河南也不是什么大族,人丁寥落,比之徐氏还要不如呢。
其实呢,从徐氏家族这一支的轨迹可以看得出来,从开皇到大业年间,北齐余孽们纷纷就都走起了下坡路。
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在战争中被连根拔起,留存下来的这些,一部分融入了关西世阀当中,另外一部分则在故土苟延残喘,一直受到持续的打压,几十年来,当初可以于关西门阀抗衡的山东河北军事集团,早已烟消云散,不复存焉了。
而山东徐氏其实只不过是个缩影而已,也可以说是时代进程中的牺牲品。
当初李密麾下的秦琼等人,其实和徐世绩都差不多,祖上多少风光过,可到了他们这一代,也就没剩下什么了。
出去之后,还不敢正大光明的将祖上挂在嘴边儿,唯恐遭了打压排挤,甚或是引来杀身之祸,要知道,当年北齐兵强马壮,可没少和关西人厮杀,你知道祖上结下了多少仇怨?
这会儿李破听了,心里直接道了一句,哼,这小子说话不尽不实,无他,只因为这年头人们说话的习惯李破已经看的透透的了。
家世不论贵贱,先说的都是祖上如何如何,你祖上就算是个农夫,也得先提一句我家祖上务农为生的话,让别人不要误会你隐瞒家世,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家族怎样,给别人一个评判的标准。
接着才是父亲兄弟等等,没有说从父亲论起的,除非你的家族特别有名,到了世人皆知的地步,徐世绩显然不在此列。
可李破还是点了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没有追问什么,因为他听的出来,这厮的父母家人都还活着。
这就很不容易了,出身山东,又迁在河南,挺倒霉的一家人。
山东就不用提了,留在那地界的人存活几率可不高,河南滑州嘛,瓦岗匪起家的地方,接下来李密和王世充撕咬的一地鸡毛,一家人的老弱妇孺竟然还能活下来,估计是沾了徐世绩的光儿了。
“父母有养育之恩,姊弟有血脉之情,若是有便,尽可接来晋阳安居。”
徐世绩苦笑道:“多谢总管……可……当初魏公……李密追迫甚急,末将也不知如今家人安在了。”
这话倒是真心实意,他对家人确实看顾非常,不然的话,当年也不会孤身从匪,若能将家人接来晋地生活,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可这两年他走起了背字儿,被人追的兔子般乱跑,哪里还顾得上家人。
当然了,他这人脑子够用,和那些不管不顾的人不一样,早将家人藏了起来,只是以如今情势,将家人接过来却是不可能了。
李破笑笑,心说没有家人在晋地的你,很让我不放心啊……
可转念一想,他的岳父大人还在长安呢,也不知过的是怎样一个提心吊胆的日子,心下也便释然许多,这真是一个扯淡的年月啊。
遂也没了其他心思,只随口道:“不急,待我平了王世充,你家人若还无恙,也就能过上荣华富贵的好日子了嘛。”
徐世绩面露感激,重重点头,心里却道,那是他娘的猴年马月的事情,还不若……给俺寻个婆娘来的便宜。
不过能和李破近距离说上几句,对他的权威是有很大好处的,听着两人说话,一群山东河北以及代州的汉子们,心有戚戚焉之余,对徐世绩的敌视排斥之心却是大减,毕竟,大家伙儿都是从战乱中一路走过来的嘛。
===第567章行宫===
晋阳仓如今由元朗掌管,上任也才没两天。
他身边的一文一武都弃他而去,裴旭跟随他叔父裴世清去上党了,徐世绩则因军功直接来到了李破身边。
元朗呢,也没闲下来,随即接替王庆主掌晋阳大仓,明显朝着粮草官儿的方向一路狂奔而去。
也许是经历了一番波折,也许是离开了北边儿的环境,也许是蓝眼珠儿在年初的时候给他生了个儿子,不管怎么说,元朗反正也不再嚷嚷着要立什么军功,颇为高兴的来看押粮仓了。
因为他的两个狗腿子都很不地道的跑了,元朗又从李破这里寻了几个人过去,一个是阿史那庆云。
这个颇为聪慧,却又有点“懒惰”的突厥少年贵族和元朗本是旧识,又都有点胸无大志,于是很快就凑到了一起。
阿史那庆云的少年好友库车许是终于想开了,也许是觉着跟随这样一个家伙很不靠谱,于是主动请令去了罗士信部下。
元朗要的另外一个也是突厥人,叫阿史那吉赤,是阿史那吉乎的弟弟,和阿史那吉乎不一样,阿史那吉赤的母亲是奴隶,在部族中地位很低。
当阿史那吉乎渐渐得到重用,阿史那吉赤也沾了光儿,摆脱了奴隶的身份,人家的反应和旁人不一样,直接改了汉名,叫了李吉,很果断的就跟以前的那些亲族划清了关系。
也许是寻了两个突厥人过去让元朗觉着不合适,于是又从王庆那里要来了一个叫王淳的仓曹主事,这是晋阳王氏族人无疑。
有了这几位帮衬,元朗很快就重新搭起了架子,接手晋阳仓完全不是问题,当然,想要做出什么大事儿来也同样不容易。
说起来,晋阳仓储存的粮食也不算太多了,许多仓房都空了出来,倒是省了元朗不少力气。
李破来到的时候,元朗率人迎在了外面,见过李破之后,便又跟徐世绩,张进等人挤眉弄眼儿的打起了招呼,看上去人缘很不错的样子。
李破不介意这个,只要元朗不胡乱折腾,他能给予这个少年之交的东西非常多,旁人看了只有羡慕的眼蓝的份儿。
可元朗要真有心成就什么大事业,他会给对方机会,但绝对不会太过照顾。
亲族是把双刃剑,要慎用之,李破早已清楚这个道理,那不但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得出的结论,而且还有亲身体会。
比如说他那个老丈人,他因李靖而得任恒安镇将之职,这个非常重要,没有李靖,他不会在云内扎下根基,可李靖去了晋阳一趟就把李渊得罪死了,连带着身在云内的他也不得不跟突厥人拼命厮杀。
如今又和李唐打的热火朝天,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拜李靖所赐,不然的话,说不定他现在正跟着老丈人在蜀中为李唐效力呢。
随之,李破便在众人簇拥之下在仓房间转起了圈圈。
其实没什么好看的,重要的是一个姿态,下级官吏们就是这样,你不拿鞭子在后面赶着,他们抽空就能躲在哪里歇歇腿儿,顺便弄点好处来享用一下……
李破手里的鞭子挥的很勤快,晋阳仓也巡视了有几次了,所以众人不敢偷懒儿,仓房修缮的很好,没什么坑啊洞啊之类的东西。
李破又装模作样的令人打开几个仓房,弄出些粟米来瞧了瞧,也就完了。
实际上,农事是他最不擅长的一个方面,这些年来握刀子的时间长了些,对于农桑之事也就没什么长进。
当然了,他也不是样样皆能的神仙,很多事情他都不是很熟悉,可他知道找熟悉的人来做熟悉的事情也就行了,刀子和鞭子却得随时握住,不能假手于人。
很是勉励了元朗几句,又操心的问用不用自己给元朗家里的小崽子起个名字,元朗很婉转的告诉他,名字已经起好了,等起表字的时候再说吧啊。
李破很遗憾,本想先练练手,人家却没给他这个机会。
从仓房出来,李破瞅了瞅天色,又到了饭点儿了,这个点儿去行宫是不是太鬼祟了,让别人知晓,岂非有居心叵测之嫌?
可转念一想,如今已全有晋地的他,顾忌那么多岂不太没意思?
“走,去行宫……”
徐世绩听了面上稍露古怪之色,这天色去行宫?天下第一美人啊……莫不是……心里想着,却毫不犹豫的一挥手,让卫士们都跟上。
晋阳在城东,离着晋阳仓挺远。
这两处地方占地都是不小,如城中之城一般,尤其是晋阳行宫,皇帝虽没来过几次,可却几经修缮,规模和精美程度上,仅次于长安,洛阳,江都三处,连临朔宫都要逊色一筹。
到了城东行宫外面,天色已经擦黑。
行宫围墙环绕,林木依稀,在夜色中黑沉沉的,像一个被人遗弃的妇人一般,寂静中带着几分孤清。
把守这里的同样是总管府亲军,由李碧的一个表兄率领,五百兵,放在这样一处地方,真的不够瞧。
可以如今的情势,谁没事也不会来这里晃悠。
萧皇后没来之前,宫里面只剩下了一些年老体衰的宫人,其余人等,皆被曾经的晋阳宫监李渊取去了长安。
等到萧皇后南归,总管府招人修了修宫殿,又选了些人到行宫之中侍候皇后娘娘,这里算是稍微恢复了些人气。
李破自然来过这里,只是没有进去而已,那会儿他绕着宫城转了几圈儿,和云内的北魏宫室比量了一下,嗯,云内的北魏宫宇和晋阳行宫没法相比,隋帝杨广确实不愧是建造狂人。
当然了,他那会儿想的是,晋阳行宫占这么一大块儿地方,却一直没几个人居住,实在有些浪费,不如仿照云内,拆上一些……
好吧,这厮大肆破坏古建筑上瘾了,一点也没为子孙后代着想过。
宫门之前,不但晋阳宫监守陈瑜迎候在此,他身边还跟着两个宫女。
李破没多停留,只稍稍跟几个人说了两句,便要来了火把,率众纵马入内,还挺远呢,可不能腿儿过去。
行宫自有驰道,隋时只有御驾可以行于其上,就像当年辽水上最宽的那座浮桥一般无二,可几年下来,大隋的规则再不能阻止像李破这样的诸侯,谁还会顾忌大隋的威严?
马蹄,在空阔的宫殿之间穿行,带着些回音,如入鬼蜮……
黑漆漆的,李破也没心思却瞅瞅行宫宫殿的模样,由陈瑜领着,一路前行,直奔主殿而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0/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