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4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2/1986


萧氏在看清对面这个男人的时候,同样愣住。
这个人年轻强壮,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威势,这些都在其次,因为关西男儿就是这个模样,威严中带着彪悍,肃穆中流露着狂野。
可眼前这个男人虽长的普普通通,并无出奇之处,可那双眼睛……
当萧氏对上他的目光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她恍惚觉得,那个人仿佛死而复生又重新站在了她的面前。
她甚至不由自主的瑟缩了一下,因为那个人在她的前半生中,带给她的压迫感太强烈了,甚至超过了她的父祖。
那目光中的探究,审视,彷如能洞彻人心一般,背后却又夹杂着许多深沉东西的味道,再加上那样一双灵动非常眼睛,天下间几乎别无分号……
只在那一瞬间,无数的念头从两人心中掠过。
李破目光中有了欣赏之意,就像在看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这确实也应该是天地所钟,留给凡人们的礼物,要隔上许多年才会出现一个。
实际上,她也是女子容颜,身段,礼仪,气质等等糅合在一起的综合产物儿,同样是中原文明诞生出来的珍宝。
不过很快,李破就敛下了眸子,心里也只道了一声果然名不虚传,便敲了敲胸膛,身子微躬,道:“臣李定安见过皇后娘娘。”
声音很大,还隔着三级台阶呢嘛,可响动也太大了,声音在殿内回荡着,又反弹回来,形成一连串短促的回音,一股脑的灌进李破的耳朵,把李破当时就吓了一跳。
他奶奶的,见鬼了这是……
只见他稍稍缩了缩脖子,扭头又张望了一下,顿时,所有的肃穆庄严以及隐带的凌厉霸道都离他而去了,用原形毕露来形容也不为过。
这土包子当的可一点也不冤,就他住过的那些地方,和晋阳宫玄武殿可没办法相提并论,这里是集大隋巧匠们技艺于大成之作,自带拢音效果,萧后所站的位置,效果最佳,你离着越近,效果也越是显著。
不然的话,这样一间大殿,你当皇帝大臣们都是大嗓门儿怎的,说起话来用喊的?
当然了,平时这样的宫殿之中,肯定少不了装饰以及天然带有阻断回音效果的布幔,只是到了如今,玄武殿中的装饰品多已弊旧不堪,所以被除去了不少,却没那个人力物力补齐,于是空荡荡的玄武殿,拢音效果也就带了加成。
这次萧氏是真笑了,声音同样清晰无比,铃儿一般传入李破的耳朵。
出了点小丑,李破表示毫不在意,心里只是道了一句,声音挺好听,和其人甚为契合,若是与顾大婶一般,那可糟糕至极。
萧氏自觉失态,轻轻抬手掩住嘴巴,轻声道:“李将军免礼,来人啊,赐坐。”
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好像都在诠释着优雅二字,最为难得的是,自然流畅,仿佛天生就是如此这般。
也难怪众人追逐,这样一个女人一旦离开庇护之地,结果是什么也就不用多说了,所谓红颜祸水,只不过是一些文人为权势者做出的最为虚伪的掩饰罢了……
可尴尬的是,开声良久,也没人出来搬把椅子,给他们斟上一杯茶什么的,就更不用说李破最想见到的酒菜了。
瞅着也在扭头张望的皇后娘娘,李破也乐了,在这里,他才是真正的主人,其他人不管站的多高,都只能是客人。
稍稍挥了挥手,很快桌椅便已齐备,香茶也被端了上来,酒菜估计也在预备之中。
庄重而又带着些压迫的气氛,在两次小小的尴尬之中悄然消于无形。
萧后给李破的印象非常不错,这对于看人先看缺点的他来说,分外的难得,其实呢,他最为难得的品质是,就算一个人缺点无数,他也能够容忍下来,并能让人施展所长。
即便是程知节那样一个他打心眼儿里不喜欢的人,他既没让其死在辽东风雪之中,最终也还能任其离去,说实话,在肚量上可谓少有人能及了。
萧后,却是至今为止,他不愿在其身上找寻任何缺点的唯一一位,当然,这只是初次见面,很多事情,还要谈过方知就里。
其实他和窦建德等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欣赏归欣赏,却没多少怜香惜玉之心,他一直觉得,杨广这害了人们许久,本就该死,他的妻儿亲族若还能安享富贵,那才叫老天爷没长眼呢。
事实也证明,老天爷也不是那么不靠谱,你瞧瞧,杨广的子孙已经死的差不多了,而她的妻子呢,却要在这里对当初一个边塞小卒展露微笑并求得庇护。
说实话,他觉得很痛快,世间之事就应该这个样子,不然岂非太过不公?
而对于萧皇后来说,这同样算是个不错的开始,年轻的将军就算有所失礼,却并不鲁莽,既不狂暴,也不阴郁,大大方方的表现出了强势的一面儿,反而比窦建德的造作以及宇文化及的肆无忌惮要让她舒服一些。
当然,再舒服也舒服不到哪里去,面前之人是手握重兵,割据一地的诸侯,对于曾经的大隋皇室中人而言,这样的见面总不会有多愉快就是了。
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眼前这个年轻的将军没有让她感觉到强烈的攒取,实是令她心安不少。
可那双眼睛……长在那样一副面孔上,却让萧氏坐立难安。
李破可不知道自己长相上唯一有点出彩的地方竟然还有这样的魔力,开始按套路拱手道:“娘娘南归之时,臣出征在外,未能亲自迎候,还望娘娘恕罪。”
萧后轻轻点了点头,发上的玉步摇跟着晃动了起来,发出清脆的声音,而她的嗓音也并不差了。
“将军快勿如此,落魄之人流离在外,能得将军之助,归于故国,已是邀天之幸,正应本宫相谢一二,何论罪焉?”
这话听着顺耳,一两句之间,之前种种也就算揭过去了,当然,就算想要追究什么,萧氏也没那个能力。
初时的惊艳过去,李破已经恢复了平静,他的适应能力早已得到了证明,不必多说什么,而且,一笑倾城的美人大多出现在末帝宫中,也少不了后来人的添油加醋。
而一旦乱世来临,你见哪个雄心勃勃的诸侯还会为美色所迷,不顾一切?就像窦建德可不是把萧后送去了突厥?
李破正是乱世群雄中的一员……
“这里娘娘可还住的惯?若有何短缺,尽可开口,呵呵,说起来,自这行宫建成,臣也只听闻皇帝来过一次,也不知娘娘有没有随行……所以此间也就多有荒废,急切间也无法恢复旧观,倒是委屈了娘娘。”
“不过还请娘娘暂住一段时日,等臣寻到了更好的地方,定请娘娘移居过去。”
这才是他固定的节奏,先夹枪带棒的试探一下你的耐受程度,然后再言其他。
而萧氏只是眨了眨眼睛,便叹息一声道:“让将军费心了……要说本宫确实来过此间的,开皇十年,本宫随文皇帝巡驻晋阳,那时……五郎还小,见晋阳宫殿而喜,遂戏言欲以此处为封地……”
说到这里,萧氏顿了顿,目光若有若无的落在李破身上,片刻之后才道:“往事如昨,今日重临此间……不管败落到何种地步,时至如今,天下间还有这么一处能容本宫存身之所在,唉,也不知幸是不幸啊。”
李破抬头看了一眼,心说,你还真会说话,可这话说的却也不错,幸运的是你走了一圈还能回到隋地,也没弄的缺胳膊少腿,更没丢了性命,不幸之处在于,大隋已经亡了,可再不会有开皇十年那么风光了。
至于她口中的五郎为谁,李破是一点也没在意,想要晋地作为封地,你问过杨广没有?
当然,他也明白萧后的意思,幸与不幸,如今看的就是他这个晋地的草头王啊。
“娘娘莫要忧伤,有臣在一日,定不叫旁人扰了娘娘清静,臣以茶代酒,祝娘娘能否极泰来,安享太平。”
灯火明灭间,萧氏欣然一笑,举杯道:“本宫一介妇人,无依无靠,可就信了将军之言了,本宫也祝将军心想事成,日后得建盖世功业。”
到此,颇费脑筋的试探结束了,因为相互有了隐晦的承诺。
李破承诺给萧皇后的是一世平安,萧皇后则在说着,她只是一个女人,才不会去管什么皇图霸业呢。
萧氏轻柔的放下茶盏,有了承诺,她的心算是放下了一半儿,首次先开口道:“莫怪本宫唐突……以将军北御突厥,南逐逆臣之功绩,怎还能屈居卑位?本宫屡次传信于将军,称王之事,众人翘首以盼,将军却无回复……如今可有定计否?”
问了颇为直接,不管是投桃报李,还是讨好于人,反正陈孝意等人斟酌再三,也不敢轻易谈起的问题,在她嘴里却轻飘飘的扔了出来。
因为这本就是她唯一的筹码,只要李破答应下来,那么作为赐下王号的人,而最重要的是,她既非皇帝,也非皇子,由此,她也许就可以安心的住在这里了……
===第570章王号(五)===
话题一下到了这里,李破自也不会再矫情什么,因为那太没必要了。
“既然娘娘问起,臣也便直言了……称王之事于我而言,实不算什么,只是众人拥戴,欲得富贵,其余黎庶,怕也觉得,有王者庇佑,更安心些,背靠大树好乘凉嘛……”
“再者,如今天下尽多割地称王称帝之人,若无一杆王旗在晋地,也不好与人相争啊……如此,便也群议汹汹,想以王位加诸于我……”
“嘿嘿,与当年文皇帝登位时倒有那么几分相似之处,若娘娘不来,以我之意,定要等夺下长安,洛阳两处,再做道理,因为一旦事败,还有些退路……”
“如今娘娘南归,却是没了余地……幸与不幸,还真不好说……”
说到这里,李破起身躬身一礼道:“也不多言,臣欲晋汉王之位,还请娘娘成全。”
说了这许多,既像是在解释其中缘由,又像是在展露自己的野心,其实呢,还是他的心性颇为多疑,为绝后患,先就把事情跟这位皇后娘娘说清楚了,让她心里存在分寸,以免日后再要行事的时候,还要来逼迫一个女人,那样一来,可就太难看了。
萧氏这里静静听着,也没什么震惊与恼怒,如今还能向她解释这么多的,可能也就是眼前这么一位了。
这话里面的劝诫和警告之意是如此的明了,让本就未存其他心思的萧氏,颇为觉得,此人心肠倒也不坏……
呵呵,好吧,能给李破如此评价的也就是那么几个女人,无论是李破的部下,还是他治下的百姓,都不会将心肠不坏这样的字眼用在李云内的身上才对。
不过,当汉王两个字清晰的传入萧氏的耳朵,她的身子明显颤抖了一下,随之她便在心里暗道了一声,果然是汉王吗?
种种的契合,让萧氏的思绪一下便回到了当年。
仁寿四年,其实也就是大业元年,文帝杨坚驾崩,皇次子晋阳杨广继位,改元大业,并沿用仁寿纪元,也就是说,前一年还是仁寿四年,第二年就是大业二年了。
而仁寿四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汉王杨谅起兵谋反。
乱事在几个月间便被平定了下来,可追缉杨谅余孽的战事一直进行到大业二年,汉王杨谅被捕拿进京,第二年便死在了府中。
汉王杨谅,是文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最宠爱的一个儿子,封汉王,少年时便任雍州牧,加封上柱国,左卫大将军,可谓恩宠冠于诸王。
萧氏之前说的那些可并无虚言,开皇十年的时候,文皇帝杨坚巡幸晋阳,年纪还小的汉王杨谅随侍在侧,萧氏亲耳听到他说晋阳宫并不比长安宫宇差了,皇儿长成时,可能居于此间的话。
于是,开皇十七年,文皇帝杨坚下诏晋汉王杨谅为并州总管,并借巡幸汾阳宫之便,亲自送汉王杨谅上任。
当时汉王杨谅的辖地有多大呢,居宫中记载,那是西起华山,东到渤海,北至定襄,南及黄河的五十二州之地归杨谅统管,诸事皆由自便,也就是说,当年北齐的一大半领土,都被杨坚归到了幼子名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