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5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9/1986


牛勇心思却少,也不管堂兄在想什么,接着便道:“对岸主事的是四位将军,左屯卫将军陈圆,左武卫将军李年,右武卫将军薛万彻,还有左翊卫将军张伦。”
他记忆倒不差,去了几天就大略记住了对面的英雄谱,“中军则由汉王府左领军罗士信,左二领军徐世绩把持……俺见了张将军和陈将军,他们待俺还不错,那边可是吃的好啊……”
牛进达终于忍不住了,上去就是一阵拳打脚踢,让你吃的好,让你吃的好,“派你个狗东西过去,就是为了一口吃的吗?”
“大哥轻些,大哥轻些,娘的,再打俺可还手了啊。”
两兄弟可以说都是山东战乱的幸存者,家破人亡不在话下,身边就只剩下这么一个亲人,没大没小惯了,片刻之后便从单纯的殴打转变成了互殴的状态。
牛进达心眼多,如今吃的也不太好,在单纯的角力上很快就落在了下风,被牛高马大的牛勇狠狠锤了几拳,终于老实了下来。
过后,牛勇一边揉着脸颊上的青肿,一边晃着砂锅大的拳头,得意的道:“大哥你急什么?俺说那边吃的好,是想跟大哥说,投过去就对了,那边也不光吃的好,俺稍稍瞅了瞅,人家那兵卒,啧啧,各个都是生猛汉子,穿的齐整不说,那刀枪亮出来,比一比的话,咱们身上带的这些,都得扔了,俺都不好意思带着这把破刀见人了。”
牛进达揉着肚皮,锤着老腰,翻起了白眼,“哼,没见着汉王,旁人说的,旁人给你看的能信了?”
虽说王世充奸猾的厉害,起了一个很坏的榜样,可牛进达心底里还是比较认同君无戏言这句话的,汉王如果有了承诺,那么就不妨投过去,旁人嘛,说话不作数,可别想来糊弄人。
“大哥你这可就想差了,俺猜啊,汉王就是对岸,只是还信不过咱们,所以才未能相见……”
这头憨实的老牛眨巴着一双牛眼,终于露出了些狡猾之色,从山东那样的地方跑出来的鬼怪,怎么会没有一点的心眼呢,只不过比他的兄长少一些罢了。
“哦?跟俺说说,怎么回事?”
“俺亲眼看了对岸的营寨,他娘的,都快修到天边儿去了,就算大半空着,也看着让人得慌,再说了,四个卫府驻于对岸,那得是多少兵马?”
“还有还有,罗士信是哪个大哥你又不是不清楚,当初在张将军麾下的时候,最蛮横凶猛的就是他,连秦将军都不敢轻易招惹……俺特意打听了一下,罗士信竟然是汉王的结义兄弟,在马邑的时候就相识了……”
“他和徐世绩都在河边,汉王又怎么会不在?”
牛进达点着头表示同意,牛猛看着粗实直爽,其实是挺聪明的一个人,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派这个堂弟过河去跟对岸的人说话。
“这么说来,就是汉王不愿见你了,要想取信于人,看来还得做点什么,他们跟你到底怎么说的,你一句不差的跟俺来说一遍。”
一句不差肯定是不可能了,只能尽量复述而已。
“他们说,两条路给咱们来选,一个是轻装简从偷偷渡河过去,只要能到了对岸,便可无事,另外一条路呢,是让咱们按兵不动,等对岸号令行事,大哥你看……”
牛进达只是稍微想一想就知道,两条路都不好走,他其实和吴黑闼,郝孝德两个遇到的问题一样,没有让人信任的基础,阵前投敌的时候就得加着十二分的小心。
牛进达心意烦乱不堪,这个时候牛猛还在敲着边鼓,“大哥还犹豫什么呢?就咱们这点粮草,够几天吃的?每日里都要低声下气的跟人讨要,当咱们是要饭的不成?那边吃的是真好……”
好吧,凡是从隋末战乱中走出来的人,对饥饿都有着深刻的印象,才去到对岸几天,旁的倒也罢了,对岸的吃食却让牛猛念念不忘。
他这一番话牛进达没怎么听进去,还有点哭笑不得的瞅了瞅牛猛,看着说到吃的就能流口水的堂弟,牛进达心中也是一酸,他娘的,当初他们也可以说是锦衣玉食长大的,可到了这会,竟然能谗成这样,什么世道啊这是。
而讨要,要饭的这样的字眼却是让牛进达心中一动,沉吟片刻,咬牙道:“你先休息两天,瞅机会再去对岸一趟,能见到汉王最好,就算见不到,也得仔细问问,对岸到底什么打算。”
把牛猛赶去休息,牛进达立即招来了心腹,命人去传信给沈青奴这个曾经要过饭的,让他晚间过来,有要事相商。
得到传信时沈青奴正蹲在地上吃饭,吃的很快,眼睛还不断瞄着周遭左右,看着形象非常糟糕,而这显然是当初流浪时落下的毛病。
牛进达终于有了动静,沈青奴感到很高兴,“回去跟牛将军说,今晚俺再去他那讨口酒吃。”
把人打发走了,沈青奴嘿嘿一笑,之前他就已经得了禀报,牛猛回来了,看来姓牛的还成,这要是一点动静都不给,那他就要想想,是不是也派个人过河了。
之所以几天过去,他还在等牛进达的消息,是因为他这人做事有自己的章法,也可以说是从洛阳市井间带出来的江湖气在起着作用。
其实他看重的就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心不齐办不成事,所以乞儿军在他手中就像一块石头,谁也别想掺沙子进来。
而如今既然跟牛进达有了约定,没发现不对的时候,他也不会去耍什么心眼,相互斗来斗去的,很可能会把事情给办砸了。
当然了,他也在时刻提防着牛进达翻脸把他给卖了,不然的话,牛猛这次回来,也不会让他的人立即给发现了。
他这会先算了算牛进达和他的兵马,加起来四千多人,差不多占了风陵渡守军的一半儿,若是动手的话……他心里还是有底的。
和牛进达担心的事情差不多,他只怕那什么汉王当了王氏的女婿,不愿招纳他们这些王氏部属。
晚间,沈青奴悄悄去到牛进达的军帐,一边喝着酒,两人一边嘀咕了半宿,有人商量着,那就是和自己单独左思右想的感觉不一样。
悄悄渡河溜走,沈青奴是不同意的,那算什么?连个功劳都没有,抛家舍业的过去投靠,谁会正眼看你?
不如先按兵不动,还能观望一下风色,听说潼关那边打的很凶,吴黑闼和郝孝德两个在潼关下碰的头破血流,家底没了一大半。
昨晚皇帝刚刚遇刺,今天皇帝就亲至军前,把左武卫将军郭举给宰了,将领们的性命如此轻贱,别说牛进达,便是沈青奴听了这样的消息,也是生出了几许兔死狐悲的情绪。
两个人的结合其实很相配,牛进达可以给沈青奴剖析将领之间的利害关系,沈青奴的消息很是灵通,如果他愿意,王仁则一天如厕几次,用的什么姿势他都能给你说的明白。
互补的作用很明显,走出牛进达的军帐的时候,沈青奴差不多已经不做他想,而留在账内的牛进达同样觉着心安无比。
而两个不怎么能把握大局的家伙这次却有志一同的都认为,大军离散的日子可能不远了,因为就算身处风陵渡口,他们好像也能感受到大军当中的暗流涌动。
皇帝的戾气正在爬向巅峰,将领士卒的怨言也正在军中流传,而缺粮的消息传播的一日甚过一日……
黑暗之中,沈青奴望向西南潼关方向,好像依稀能看见点点火光。
可在他眼里,那里就像正有一只巨大的火把在燃烧,是能烧死个皇帝,还是把潼关烤焦了,其实沈青奴都觉着不关自己什么事儿了。
王世充不是个好皇帝,从来没跟大家伙带来哪怕一丁点的好处,那凭什么还能让咱们为他流血流汗?
如果真让这样的人平定了天下,那他是不是还要用无数人的尸骨再修几座洛阳那样的城池?
实际上,这才是普通人的想法,能让天下安定的,绝对不会是王世充这样的一个皇帝……
……………………
可不管郑军内部怎样的四处漏风,此时潼关下的战火依旧在熊熊燃烧。
===第649章考量===
李破的心情很不错,潼关方向的喊杀声隐约入耳,表明王世充还算值得信赖,虽然还没到地方就被人敲了满头的包,可最终还是将大军带到了潼关之下。
能消耗唐军多少实力不好说,但只要河南大军在潼关下一日,那么唐军就不敢掉以轻心,张士贵说的其实一点也没错,那么多人陈列在黄河沿岸,李唐又能支持多久?
常备军旅和府兵完全是两个概念,常备军旅在隋时应该叫镇军,一般都驻守于边塞地区,人数也都不多,三千人以上的就是大镇了,他们无疑也是隋时官军中最为精锐的人马。
像李破所在的恒安镇就是镇军编制,平日里由长安卫府直辖,战时则归方面统帅掌握,而像恒安镇军这样的常备军,隋时人数不超过十万,这显然是文帝当政时,精兵简政的成果。
差不多也就是说,大隋最盛时,常备军也就十余万,这是出于方方面面的考量才出现的结果。
其他不说,只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常备军靡费良多,无论是皇帝,还是他的臣下们,都不愿养的太多,府兵多好,多便宜,何必弄那么多张牙舞爪的骄兵悍将出来?
而到了现在,战乱无日或休,天下诸侯们谁要是敢给自己的军队瘦身,那旁人就能把你生吞活剥了。
可以说,如今天下割据于各处的诸侯们,他们的常备军旅都已经超出了隋时的规模,尤其是几年前他们起兵之时,多数皆号称领也有兵马数十万,好笑的是,那个时候李渊明显垫底,在晋阳起兵时,大致只有五六万众跟随。
而时至今日,粮草以及人口锐减的现状都让战争的规模得到了遏制,李唐却被一下凸显了出来,兵马一直维持在四五十万人之间。
这个倒也很好理解,关西的粮仓多,又有蜀中作为依靠,而李渊也不是王世充这种肆无忌惮,随意挥霍的家伙,精打细算之下,兵力之雄厚,士卒之精锐,确实已经渐渐隐为天下之冠。
嗯,其实还是那句话,如果没有李破在晋地异军突起,李唐在此时陆续击破天下群雄,是有其必然的一面的。
当然了,李破现在可不会去管什么必然偶然,他只知道,李唐在黄河边上驻扎的大军太多了,张士贵的分析非常正确。
这样一个兵力部署,看似强大,实则漏洞颇多,不管是对峙还是进攻,对于晋地来说,都将是正确的战略。
对峙上一年半载,说不定就能拖垮了唐军,甚至是拖垮了李唐的国库,选择进攻的话,就算风险有些大,可胜算也是极大。
这其实就是个战争的主动权问题,在李唐战略趋于保守的今日,可供李破选择的战略战术也就变得多了起来。
形势一片大好啊……李破矫情的感慨了一句。
形势确实很不错,王世充非常配合,打潼关打的很起劲儿,只是后劲明显不足,他娘的好像还没怎么着呢,五万前锋就被人一扫而空,单雄信这样的卫府大将军竟然叛了。
更让他替王世充“捏一把汗”的是,秦琼,程知节竟然来了个阵前投敌,这简直就是开玩笑一样的操作,如果可能的话,他真想当面问问王世充,你就是这么带兵的?李密死的可真冤枉啊……
作为当事人,他自然知道秦琼,程知节两人没来晋地,那就肯定是投李建成去了。
秦琼在他这里名声不小,后来演义小说里的主线人物嘛,只是在这里呆的久了,他已经彻底明白了演义小说的坑人之处,艺术加工过的人物形象,那是根本不能信啊。
所以听到秦琼的名字,他只在心里嘀咕了一句,你还真是个人物……
至于程大胡子,嗯,他牙根不由自主的有些痒痒,这人是越来越出息了,快赶上后来的旅行者了,晋地,辽东,河北,山东,河南,如今又跑去了关西,给你些时日,整个华夏大地估计人家都能转上一圈。
这样的两个倒霉蛋去了关西,李大郎其实应该好好想想,会不会将他们那强大的霉运带过去才对嘛。
当然,这都是无聊的臆想罢了,真正出彩的地方在于,这两个人要是在潼关城墙上露上一面,那画面……啧啧,可真是太美了。
战事能打到这样一个程度,李破对王世充的才能已经不抱任何怀疑……
而王世充也不愧是冤大头,驻守于河边的郑军将领已经在找寻出路,瞧那迫不及待的样子,估计就差个投名状的问题了,王仁则的脑袋不大不小,正合适嘛。
河南在这一刻终于向李破敞开了怀抱,只是有点遗憾的是,这个时机其实并不算太好,肉不少,狼也很多,尤其是肉里面还夹着些骨头,整个吃下去一定会噎到。
好在他的胃口并不大,也做了很好的准备,之后考量他的,是怎么把骨头挑出来,把肉吃下去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