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5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7/1986


这显然是一处人工湖,属于开皇年间大工程的一部分,除了能解决晋阳城的护城河,以及一部分饮水,运输问题之外,顺便也给晋阳宫增色不少。
所以即便多年未经修缮,这里的堤沿,以及周围的建筑都有所崩坏,可湖水却依旧清澈鲜活,生机不减。
作为晋阳宫最好的景致之一,这湖还有个雅致的名字,月女湖。
传闻此湖初成,文帝夜宴文武于湖畔,突然有女现于湖上,翩翩舞动,如梦如幻,天色渐明,湖上女子才纵深一跃,奔月而去。
于是,此湖便为文帝许之为月女湖。
当然了,这样的传说皆为文人修饰杜撰,和其他传说一般,也不是想骗什么人,一来是恭维文帝的尊贵,二来呢算是给大家讲了一个比较精彩的故事,你编的要是不精彩,也没人听不是?
此时萧后便在湖边的一处小屋的回廊上,凭栏观水,小屋的名字也很雅,叫留香小筑,门旁的柱子上还题着诗句,“月女舞翩迁,影去亦留香。”
自居于晋阳宫内后,萧皇后便喜欢流连于此,因为她觉得晋阳宫中再没有一处地方能像这里般与她相配,安宁祥和,却又暗含雅趣。
只是此时她身边的人就比较煞风景,拿着根很长的钓竿一直在那甩啊甩的,一个多时辰过去了,连条小鱼都没钓上来,却还埋怨这里的鱼太少,搁在他们府中那个池塘,她是如何神勇云云。
这肯定不是别人了,正是汉王李破的妹妹李春。
活力四射的少女和往常一样,总能逗的萧皇后和宫女们失笑连连,好不容易这位才安静了一会,其实是在暗自琢磨,要是没弄一条肥鱼上来岂不丢脸?
这要是冬天就好了,记得当初大哥可是领着她砸冰取鱼,那些傻鱼自己就都跳上来了,根本不用费劲。
再钓不上来,哼哼,不如拿剑戳上几条……弄个鱼汤,除了给皇后尝尝咱的手艺,还能给家里红眼睛的大肚皮补补身子。
没了她时常陪她过招,或者出外走走,日子过的远不如以前精彩,其他人,就算是她的老师,现在都轻易不再跟她比试了,唉,真如大哥说的那样,高手总是寂寞如雪啊……
皇后娘娘倒是挺好,就是太多愁善感了些,大哥要是在的话,一定会时常戏弄于她……相比之下,她这个妹子可就要“厚道”多了。
最多就是在皇后娘娘吟诵那些酸的太过的诗文的时候,小小的打断一下而已。
现在的汉王府大娘子,可是文武全才,即便没有萧皇后那样的才情和文章底蕴,也绝对不会有对牛弹琴之虞。
她知道,皇后娘娘这又是想家了,可她心里还是暗笑,皇后娘娘贵为一朝国母,天下曾经都是她家的,她想要回去的家,是长安呢,还是洛阳,或者是当初的梁国都城?
“你又来作怪,唉,即兴之作,断了可就接不回来了,可惜可惜。”
柔柔的声音,轻轻的责怪……简直无法抵挡,无论男人还是女人……
“娘娘可是又想家了?秋思本就多愁,娘娘何必自寻烦恼,要知道多忧多愁之人,总会老的快些,娘娘如此美丽,若是愁的头发白了,才真叫可惜……大哥曾说,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娘娘可要小心些了呢。”
兄妹两个其实都惯会作妖,话一出口,便让萧后下意识的摸了摸鬓角,眉头轻蹙之间,多少有些担心真的白了头发。
同时心里也在责怪,那人也是,年纪轻轻的,怎就跟老人一般,总是白发白头的乱说呢?
想到这些,萧后不由自嘲一笑,“汉王才情绝世,旁人不及也……不到白头,莫归江南……本宫若是白了头发,岂非就能归于故土了?”
才情绝世?听到这个,李春好悬没一头扎进水里,如果说她的哥哥是名将,贤主,英明的君王什么的,都很合适,可一想到这位皇后娘娘竟然认为大哥是个才子,李春可就有点接受不能了。
他们兄妹相处了这么多年,自然是知根知底,别的她肯定赶不上自家兄长,也向来以此为荣。
可有两样她却也能自豪的说上一声,她比大哥要强的多。
一个就是剑术,只要一剑在手,比试的时候便能戳的兄长毫无还手之力,另外就是文章之事,这些年过去,她已经算是后来居上,将兄长落出老远了。
别看兄长每每能出口成章,发人深省,可那在李春看来都是天赋在身,只要稍稍问答几句,便能让兄长丢脸的找借口溜走,而这也正是她努力挖掘出来的乐趣之一。
想到兄长变成了才子的模样,李春不由呵呵傻笑,望向皇后娘娘的目光也和看傻子差不多。
当然,她这个年纪也没法理解,不到白头,莫归江南之类的话到底代表着什么样的心情和内涵。
而且悲春伤秋也确实不是她的做派。
萧皇后的目光重又落回到涟漪阵阵的水面,而在她的心目中,能吟哦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人不是才子又能是什么呢?
其实,不管她有着怎样的愁思,晋阳宫中的生活都已经渐渐安稳了下来,时不时外臣们便会来宫中觐见。
杨恭仁来了,岑文本也来了,何稠,陈孝意等老臣更不用说,尤其是汉王府大娘子时常入宫之后,宫门处就更热闹了几分。
有意求凰的少年纷纷寻找着门路,想要入宫觐见,几个月来的变化,萧后了然于心,担惊受怕的日子就此远去,闻名于世的天下第一美人好像又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尊敬。
这些烦扰对于萧皇后而言,其实都已不算什么,既不会感到高兴,也不会有什么担忧,她只是和一个旁观之人一样,在见证着一些东西而已。
而探寻隐秘的心思也随着这样的生活的到来渐渐淡了下去,实际上,她此时已经百分百的确定,汉王李破,和眼前这个少女应该没什么血脉牵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结义之情或是养育之恩才对。
可这又关她什么事呢?汉王姓李还是姓杨,其实都没什么分别,就让这些充满了阴暗和血腥的隐秘随风而去吧……
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她能注意到的东西,旁人也一样可以关注到,毕竟杨氏亲族并未死绝。
李破在看到杨续的时候,便能感觉出几许怪异,杨恭仁兄弟两个又何尝不是如此?
前些时杨恭仁入宫来见时,就曾提起当年文献皇后如何如何,后来又在无意中提到了汉王杨谅,可见心中已生疑惑。
不过呢,就像杨恭仁兄弟不愿跟萧皇后走的太近一样,萧后也不肯跟杨氏兄弟交心,时移世易,他们靠拢在一起的结果,大家都心知肚明,不会去做那样的傻事。
饱受离乱之苦的杨氏族人,和之前的陈国,梁国,北齐等皇族也没什么分别,他们在没看到复国的希望的时候,都会为新的主人效力,如果时间够久,别说他们的子孙,便是他们本人,也甘愿为人臣下,不再做非分之想的。
所以,这注定还只是一个谜团,没人会轻易的去碰触这样的隐秘,因为一个不留神,就会让自己的鲜血流淌出来。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那边李春收回钓竿,拿着剑鞘敲打着栏杆,欢快的吟诵着诗句,虽说诗句中带着一股酒气,却也是劝人舒畅胸怀的佳句。
萧皇后顿时离开栏杆,生怕这位一用劲,把栏杆给敲断了,她倒是会游泳,可想象一下,凤凰入池中,出来变成鸡的样子,嗯,那画面很美不是吗?
“王无功佳作,出尘脱俗,又不失于雄健,难得难得……”萧皇后知她好意,笑的温柔如水。
李春当时就有点化了,“那娘娘说王酒鬼比起我家兄长来如何?”
萧皇后不由失笑,点头品评了一句,“皆可传世……只是汉王所留,多乃残句,怕是……”
李春转转眼珠,笑道:“娘娘想一睹全貌,此易事也,不过却需答应我一件事。”
不出预料的被人识破,萧皇后也不尴尬,只是轻轻道:“你说。”
李春嘿嘿一笑,狡猾的模样和他兄长有的一比,“家中嫂嫂近日许要入宫觐见娘娘,旁的事也就罢了,但凡事涉于我,娘娘可都莫要答应,可好?”
萧皇后憋着笑,还能有什么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汉王府大娘子年纪也不小了呢……
===第673章招纳===
李春的人生,注定和平凡无缘,因为她是汉王李破在这世上唯一的血亲族人,只这一点就足够了,更不用说她还是晋阳内外公认的击刺大家,之外又拜晋阳名士为师。
如此种种,不管从哪方面来考量,现在如果能娶了汉王府大娘子过门,用后来人的话说,这肯定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范畴。
李春和她的兄长不同,觉悟不高,总是在极力抵抗着加诸于自己身上的命运。
当然了,随着年纪渐长,恋兄情结什么的也就不用再提了,不管是礼教还是门阀世族所制定的规则,都让人们的行为有了一些清晰的界线。
比如说不管兄妹两人有没有血缘关系,如今汉王都不可能把自家妹子给娶了,而已经成年,并受到良好教育的李春,也早已将早年间那若有若无的情绪藏在了心底深处,随着时间的推移,痕迹也会越来越淡,终至于无。
所以说,她的反抗其实无关其他,只是她的本能反应,一个自由自在生活了许多年,又有着很大一座靠山的人,对嫁人的事情必然是不太感兴趣的。
尤其是这个年月,嫁了人就要相夫教子什么的,这让李春想想就觉得可怕至极,远不如在兄长庇护之下来的逍遥自在。
而且,若是真的嫁了人,她的丈夫也绝对不能比兄长差的太多,不然那种反差感也足以令李春不寒而栗。
换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这位汉王府的大娘子对自己的婚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李破那种粗放型的放养模式,严重的影响到了李春的人生观。
这不,她又在查缺补漏的堵死那些可能出现的漏洞,当然,如果李碧逼的再紧些,说不定她就要偷跑去南边为兄长效力去了,她可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闺阁女子呢。
萧皇后则干脆的应下,心里难免有些好笑,可也想起了早些年的自己,相比活蹦乱跳的李春,她的少女时代则充满了悲剧的色彩。
当然,她不会想到,李春幼年时可也没少吃了苦头。
要不怎么说呢,各人都有各人的故事,谁也不要妄想去真正的看透一个人……
说话间有人来报,“启禀娘娘,代州总管宇文歆觐见。”
萧皇后愣了愣,宇文歆为谁她自然知道,当日她从突厥南归的时候,在雁门曾经见过的,而对于宇文氏子弟的态度……那也就不用说了,她没那么心大,能忘了宇文化及那丑恶的嘴脸。
只是稍微想了想,她便吩咐道:“就说本宫身体不适,近日不见外臣。”
稍后,李春摆了摆手,让周遭宫人离的远些,这才说道:“宇文总管年初时出使突厥去了,昨日方归,求见于娘娘,应是突厥可汗有信笺让其代传吧?”
萧皇后若无其事的转身望向湖面,轻声道:“不必多想,我只是不想见宇文家的人而已……哼,杨氏,宇文,萧氏……我本就不欠他们什么,见与不见又有何分别?”
李春听了这话,也不好多说什么了,只是觉得,晋阳宫并非什么世外桃源,可以闭门自守,不理世事,总归会有人进出于此,与其不闻不问,倒不如参与其中,不定将来便能多些仗持。
当然,以她的身份,不可能这样来劝说萧后,就算说了,萧皇后也未必会听的进去,她们本就是性格,经历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而毫无疑问的,萧皇后有着自己的政治智慧……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7/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