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6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4/1986

徐世绩那点心思,李破猜的是一点也没错。
他和单雄信称得上是什么兄弟?背后捅刀子的兄弟吗?
之前李破的军令传到弘农,让张伦和徐世绩两人剿除匪患,重点提到了单雄信为首的一些人。
然后……很快徐世绩便兴高采烈的领兵出去剿匪了,战报上写的比较简单,实际情况则是从王世充大军中溃逃的人们蜕变而成的流匪,在这个冬天差不多饿的都受不了了。
冬初的时候,便有很多人从山中出来,来投张伦,徐世绩,带路党不要太多。
徐世绩出兵时,目标其实已经非常明确,其他流匪不过是顺带的,人家追着单雄信在山中走了足有数十里,才把这个肆虐河南十余载的河南大匪给宰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的出来,两人哪有什么兄弟之情,仇怨之深恐怕要超出人的想象才对。
其实也好解释,当初徐世绩上瓦岗投身匪类的时候,就是被逼的。
翟让和单雄信在瓦岗落草,心黑手狠,动辄便要灭人满门,把徐世绩吓的不轻,遂上瓦岗入伙。
那时祸根便已种下,徐世绩和瓦岗将领们的恩恩怨怨,纠缠了有十几年,其中你来我往,刀光剑影,比后来人写的隋唐演义可要精彩的多呢。
期间到底流下了多少鲜血,结下了多少仇怨,连他们自己都已不太清楚,还谈什么同僚之情,兄弟之义?
徐世绩这还算是好的,一直以来就没把瓦岗匪们当同伙,像单雄信,秦琼,程知节等人分分合合,弄的跟三国一样,那才叫折腾的欢实呢……
于是乎这些家伙就都养成了习惯,不管做什么事都喜欢给自己弄块遮羞布挡一挡,主要是不想让其他人或者是部下们说自己不够义气罢了。
嗯,这是一笔一笔的糊涂账,根本没法掰扯清楚,如果真像后来的演义小说里那般,兄弟之间情深义重,单雄信又怎么会死?
单雄信的命运几乎是注定了的,他自持祖上曾经风光过,又是瓦岗军的创始人之一,自认地位要高众人一筹,但拉拢人心上他不如秦琼,论起脸皮厚度,却又差着程知节等许多,领兵才能上也就那么回事。
翟让一死,他便以众人之首自居,连李密和王世充都没怎么放在他的眼中。
所以闹来闹去,人头落地是早晚的事情,能活的这么长久,其实已经算是老天爷对他多加了照顾。
而杀了单雄信,徐世绩胸中之快美,和杨恭仁有的一比,而且根本没有杨恭仁那样的纠结犹豫,多年来胸中堵着的一口气,一朝出了个干净,你说这人的心理状态是个什么模样?
简直就是神清气爽啊这是……
激动之下,这人也就忘了他侍候的主公是个什么脾性,当然了,也是离开李破身边差不多半年多了,又接连立下战功,让他有点飘飘然。
于是自作聪明的开始表忠心,是的,他所说的那些,只想证明自己是个厚道之人,不会忘恩负义,不是表忠心又能是什么呢?
想给自己留下个好名声吗?要知道,徐世绩此时风华正茂,名声于他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
只是有点弄巧成拙,李破想告诉他的是,你先投翟让,接着又给李密打工,然后跑去李唐效力,如今又归顺于我,你的忠心……咱们还是先不要谈这个问题了吧?
一来一往,弄的徐世绩很难受,正巧刘敬升,谢政,刘朝宗等人到了,徐世绩眼珠一转,就又来了主意。
好吧,这位就像是被一鞭子一鞭子抽着的驴儿,稍微得意一下,就会挨上一下,只能使劲的转圈拉磨。
………………………………
李破不管那么多,他的用人风格已经趋于稳定。
世家子他会以礼相待,可你不要以为这样很好,一旦惹恼了他,收拾起人来手段会尤其毒辣。
对待草莽出身的家伙们,他的态度会很恶劣,可犯了错,他处置起来会多加一份宽容。
比如他这次来到王氏府邸,王氏如临大敌,打开正门,十几二十个姓王的以王泽为首,迎在门外。
被人簇拥着走进王氏大宅,说上没有两句,李破便笑谓王泽道:“前些年头次登门造访,门户高峻,贤达者众,观之顿生仰慕之心,今日再临此间……呵呵,回想起来,真是仿如昨日啊。”
一听就不是什么好话,那会王氏还端着晋阳大阀的架子没有放下呢,就算有求于人,接待起人来,也难免有些傲慢模样。
他这寥寥数语,便将当初王氏的样子勾画的活灵活现,足以羞一羞王氏子弟的脸皮了。
听不懂?怎么会听不懂呢?王氏这样的人家最喜欢的就是这种调调了。
王泽略显窘迫,赔笑一声道:“大王登门,足使我王氏一门蓬荜生辉,晋阳人家,贤者无数,然能迎大王于门户之外者几何?大王于吾等,恩莫大也。”
马屁拍的不错,话题转移的同样也不错,李破觉得新选出来的王氏阀主,果然选对了人。
笑着点了点头,随口便道:“上次匆匆来去,不曾细观,今日却要劳王尚书引路,带我再游王宅了。”
王泽稍稍一愣,心里当即犯了嘀咕,上次他可是全程参与,他的父亲王丛也正是在那一次,丢了王氏阀主之位。
那这一次,回有不同吗?王泽后背有点发凉,却没有不答应的道理,立即应下,强笑着陪在李破身边,向王氏大宅深处行去。
李破不紧不慢,和陪同人等说笑着,又把王氏大宅转了一圈,再次来到王氏祠堂前面,也又去给人家祖宗上了一炷香,至于这样的香火王氏祖先愿不愿意享受,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估计啊,如果王氏祖宗真的有灵的话,准保一脚将这奸诈小子踢去天边,没你这么欺负人的啊。
而李破毫发未损,上香的时候天清气朗,一点异常的动静都没有,说明王氏祖宗们还是很“讲道理”的。
陪在这里的王氏子弟神情各异,既没有当初李破入府时那么振奋,也没有多少的愤怒,大多数人都感觉场面很熟悉,也很怪异。
有的人已经把目光移到了王泽身上,心里差不多都在想着,接下来又要跟阀主密谈了吧?咱王家是不是又要换个新的阀主了呢?
这种发散性思维比较活跃,如果让李破知道,一定会大加赞赏,因为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需什么严词厉语,就能威慑豪族,可见,随着和门阀中人越来越多的交往,他的政治手腕又有所长进了。
从王氏祠堂里出来,随口应付着眼圈通红,演技不错的王泽的感激之词,李破其实在想着,他李家的祠堂也该弄的像模像样一些了,不然他娘的比起这里,岂非显得太过寒酸?
要不……就把王家的祠堂弄的破败些?这样的心思,世上独一份,也就是他了……可见,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王者就会冒出些莫名其妙的心思出来,如果你足够倒霉的话,沦为牺牲品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
王者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为诡异而又可怕的生物啊……
幸好李破还算靠谱,只是想一想罢了,他有那个实力让自家的祠堂变得更为高大,比起拆别人的祠堂来,会省事的多嘛。
出了的时候,李破又见到了王丛。
这人胡子,头发已经全白了,老眼昏花,让人搀着来到了李破面前,向李破施礼下去。
李破手快,一把扶住了老头的胳膊,旁边的王泽就慢了一步,只能拿眼盯了几下簇拥着父亲过来的几个人,算是把几个兄弟子侄给记住了,恶狠狠的在心里念叨着,回头一定要严肃家规,让他们知道知道加法的味道。
大宅门里没有新鲜事,就算是礼仪之族,也难逃勾心斗角之事。
王丛说话已经有些含糊,手也在不停的哆嗦,看在李破眼中,就是得了老年痴呆,中风或者帕金森之类的老年病,恐怕时日无多了。
他同样也理解,王丛失去了主掌王氏的权力,精神和身体迅速垮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男子汉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嘛。
他满脸笑容的搀住王丛的胳膊,耳朵凑在王丛嘴边听了听,又转头在王丛耳边说了几句,老头竟然呵呵的笑了起来。
这场面很温馨,也很和睦,让很多实诚的王氏子弟感动莫名,不实诚的人……嗯,也就不实诚了,他还敢说点什么出来不成?
在王氏宅中呆了小半天,王泽陪着李破回到王氏正堂,按照王泽的安排,应该和李破好好谈谈,最好是留下汉王殿下在王氏宅中用晚宴,如果可能的话,再找来家中少年,来给汉王殿下瞧瞧……
这些安排不用说,都是贵族迎接上宾的套路,可李破无意于此,连茶都未饮一口,只是拍了拍王丛的肩膀,笑道:“王氏由你维持,家门之幸也,只此一桩……可荫子孙数代矣……”
和上一次一样,过程有点慢,结尾却很干脆,可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第739章商议===
攘外必先安内。
其实李破比之其他诸侯,占据的最大一个优势,兵甲如何犀利,士卒又如何能战,人才又是怎么个多法,而是内里日趋安定。
就算有些像冯谦礼之类的人常怀异志,也阻止不了这个大趋势。
当然了,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简单的事情,是李破以及他的臣下们多年努力的成果,而今日王氏之举,是这个结果的最为具体的展现。
几乎是水到渠成般的自然,因为王氏中人,自王泽以下,很多人都已相信,以汉王之能,挥兵西向的话,胜算很大,不然像王氏族人这样一个群体,绝对不会下此重注。
而王氏在晋地的地位那是显而易见,向来为晋地门阀之首领,即便是有了兴旺之像的裴氏,也不过是后来者罢了。
当王氏表露出如此姿态,好处显而易见,也不必再多说什么,李破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也顺势给予了王氏一些回报。
这个回报其实更像是对将来的一种承诺,而王氏想要的也无外于此,毕竟李破如今还不是什么天下之主,只是一地诸侯罢了。
大家都在对将来进行计算和畅想,先行一步的人有可能在将来收获丰厚,同样也有可能损失惨重。
如果是王丛执掌王氏家门,这种事情八成是不会发生的,显然王泽更为大胆,同样也意味着王氏年青一代,正在极力改变王氏保守的门风。
这对一个源远流长的家族而言,更像是一种变革,还是很剧烈的变革,其实并非是好事,一个不慎,便会让王氏主脉分成两支甚至更多。
王氏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如今满天下的去寻找,晋阳王氏的亲戚可不少呢。
当然,对于李破来说,就只剩下好处了,晋阳大阀越来越“老实”,愿意全心全意效力于他,在今年战事发生之前,是非常难得的一个好消息。
…………………………
二月中,尉迟恭,步群等人纷纷派人送回探报,驻守于河边的唐军各部在整肃人马。
李破毫无意外,他以为自己动作稍大,唐军可能已经知道消息,这并不奇怪,前几次和唐军交战,都是如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