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6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6/1986


人多势众,盘根错节,乱七八糟的关系网三绕两绕就能绕到他的身边,要知道他李破家中也就那么几口人,也从来没有到过关西地界……
而且如此短的时间内,又是兵荒马乱的时节,关西众人却还能跟他拉上关系,真的是让人想不忌惮都不成。
跟李靖家中有关系的就不老少,元氏来的快些,顺带还弄来了陈氏,韩氏子弟,算是给了个人情,可当即也就还上了,毕竟陈氏,韩氏才是李靖正经的姻亲之族。
反而是李靖的家族没什么动静,估计都关在了长安里面出不来,也变相的说明李氏在关西门阀当中着实排不上号。
当然了,别看关西贵族开始扎堆的来到万年县拜见汉王殿下,可真正有分量的大贵族却一个也没有出现。
所以说这既算是示好,也只能说是试探之举,李破算是略窥关西门阀之面貌,其实人家也想瞅一瞅汉王李定安到底如何如何,是不是值得倾家投靠?
这年头的贵族们和后来可不一样,汉末战乱至今,大家早没了什么忠君报国的念头,你若不成,便让俺来的思想才是主流。
即便是李破已经率军到得长安城下,想要让关西人彻底驯服,却还是任重道远。
没看杨氏父子早已作古,可关西门阀依旧是关西门阀,可以说,朝代或有更迭,门阀世族却永远都在,只是人世如潮,有涨有落罢了。
而稍作试探,大家得出的结论基本相似。
见着汉王殿下的,都说汉王殿下并不如传闻中那么可怕,没见着的,也说颇受礼遇,总体来说给他们的印象都还不错。
毕竟大兵压境之时,还能笑脸迎人的王者,真的很稀有,也是关西人占上风的年头多了,也就有了些臭毛病,一些人g我就觉着汉王过于温和,少了许多威严……
而众人有志一同的都在夸赞晋军的威武敢战,这个真不用夸,百战之军,早已名传天下,关西军旅在兵精粮足,士气饱满的晋军面前,已是黯然失色。
…………………………………………
长安城那如同巨兽般的身姿终于出现在了李破眼前,阳光照在城墙上,让那厚重的城墙好像蒙上了一层异样的光晕。
这可以说是一座崭新的城池,但在李破心目中,却好像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历经无数风云变幻,满身斑驳,却还屹立不倒。
后来人心目中的长安,可不就是如此,因为长安那时已经不是一座城,而是一个符号,一个文明的印记,它所承载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出一座城池的范畴。
大军渐渐逼近……
说实话,七八万人在这样一座城池面前,真得不太够看,远不如数万骑军去到晋阳城下时所表现出来的威势。
可也没办法,骑军都被派出去追赶李二了,剩下一些大多都在京兆附近转悠,以免有人脱走,或趁机作乱。
还有数万人在外,一边防备潼关守军,一边在各处攻城略地,尽可能的完善着大军的防御圈。
李破随即命人扎营,同时心里一直在纠结,是强攻一下试试,还是等城门自己打开?要知道,不说城中的那些领兵将领,或者是贵族们会不会窝里反,就说他自己,多年之前可也布下了不止一手棋子呢。
再说了,他老丈人还在城中,好像也没在城头看风景,那是不是该出点力呢?
===第779章大势(六)===
长安城,左康坊。
前平阳公主府司马李武在左康坊主干道附近转了几圈,再次转过街角的时候,加快了脚步,窜进了小道之中,七折八拐的也不知走了多久,才来到一处院子前面。
还是不放心的左右瞅了瞅,周围安插的耳目一点动静也没有,这才安心的敲了敲院门,很快里面脚步声响,胡大郎打着哈欠给他开了院门。
李武狠狠瞪了他一眼,“什么时节了,你还睡得着?若是有个差错,我唯你是问。”
两人相处很多年了,胡大郎才不怕这“矮子”,想当年他胡大纵横马邑,就从没怕过谁,后来给人跑腿到了长安,就成了平阳公主李秀宁的亲随,可见了不少大人物呢……
开了眼界的胡大郎,那就更天不怕地不怕了。
“切,少来唬俺,这周遭住的都是咱家弟兄,天塌下来都能顶一会,又能出个什么差错?”
李武进门,将门顺手关上,也不跟他置气,只是催促道:“少要唠叨,走,赶紧带俺去见长史。”
胡大撇撇嘴,嘟囔了一句,“什么长史,司马的,也就你们这些还当真……”
当然了,虽然他现在年纪大了,变得越发唠叨,可做事却不敢真个有所怠慢,在长安城中安安稳稳待了近十年光景,如今又逢动荡,稍一不慎便要丢了性命。
他自己倒是不怕,可这许多朝夕相处的弟兄,加上自家的妻儿,可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让人捉住都掉了脑袋。
当年的马邑刀客,如今有了更深的牵挂,也就不那么无知而又无畏了。
虽说这处宅院置办了也有些年了,可李武还是第一次来这里,因为对这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务求隐秘,他一个平阳公主府司马受人瞩目,不适合来这里晃悠。
宅子看着普普通通,其实却和其他地方相连,转到后宅围墙,推开暗门,进的是邻居那里,又走了两个院子,才进到主人居住所在?
还真是费了不少的心思。
胡大不急不躁的在前面引路?
一边说着这鬼地方很不便利?
他家的崽子每天都嚷嚷着要出去玩耍,也不知道这种东躲西藏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一边则咒骂着李家人不是东西,恩将仇报不说,没打过人家?
就拿他们这些小人物来做法。
李武心里本就好像藏了一团火?
被这厮弄的更是燥的不行?
有心让他闭嘴?
可想想胡大郎的脾气秉性?
也就听之任之了。
李武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安稳日子过的久了,连胡大郎这样的亡命徒都变得人模狗样?
就更不用说李武了。
他跟着叔父读了不少书,不知什么时候还练起了字画。
刚回来那几年?
他总是能回想起在边塞如何如何,梦里好像都能听得见震天动地的马蹄声?
以及那让人热血奔涌的喊杀声。
可时间久了,整个人也就平和了下来,尤其是有叔父作榜样……
就比如说五百人来长安,如今还能聚在身边予以信任的,不足五十,其余要么娶妻生子,安稳度日,要么就已经被别人拉拢,分道扬镳了。
这就是岁月的威力,在它面前,什么样的忠诚,什么样的勇气,什么样的锐气,都能被消磨,都能被改变。
李武时常也会想,如果他没来长安会如何如何,晋地那些渐渐传于天下的名姓当中肯定有他李武一个,要知道当年在云内时,他已隐为众人之首,战功更不比尉迟,步群等人差了,而他更是李氏亲族中的一员,天然就有一定的优势。
每每想及于此,他心中未尝没有后悔,埋怨,甚至有那么一些的愤恨,可再想想,他作为李氏亲族,回长安来办的是家事,也真没什么好抱怨的。
当然了,给平阳公主看起了门户,却是他始料未及而又会时常感觉尴尬的事情了,内情好像有些诡异,他也说不太清将主和公主殿下到底有何瓜葛。
可不管有没有隐情,他们老李家的人却托庇于公主府,都很不合适,可么多年下来,得公主殿下礼遇,不论李靖还是李武,都是感激不已。
就像如今,汉王大军已至长安城下,公主还能任他们叔侄脱走而出,真是很不容易。
思绪连篇之际,已是来到一处院落,院子里很热闹,鸡鸣狗吠不绝于耳,前马邑郡丞李靖坐于一处石桌旁的矮几上,一手拿着卷书册,一手撸着一条黄狗的狗头,正入神的看着书。
神态间不见一丝焦灼,悠闲的就像个乡间夫子。
见了叔父,李武努力平息了一下冒火的情绪,这才上前见礼。
李靖这才抬起头,和当年相比,除了头发日渐花白以外,这人倒是变化不大,总是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实际上办起事来还是稀里糊涂,时常被情商爆表的平阳公主殿下捉弄。
“可是外面有了消息?”李靖开口就问,表示自己见微知著的本事还没忘,同样也表明他这悠闲的样子多数是装出来的,女婿就要进成安了,他这个老丈人不激动那是骗鬼的。
李武可不会装样,笑了一声,笑的很难听,也不知是喜是悲,连他自己好像都被吓了一跳。
“汉王已至城下,可能就要攻城了……”
李靖慢慢起身,拿着书卷的手肉眼可见的颤抖着,“来的这么快,前两日不说还在冯翊吗?”
这都不用解释,长安城里的消息如今乱纷纷的像团乱麻,小道消息满天飞,也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不过大家都确定一点,汉王李定安带兵过了黄河,襄邑郡王李神符兵败,李定安兵锋直指长安,这些消息应该是真的,不然长安城也不会四门紧闭,如临大敌。
而李氏中人也是人心惶惶,包括李靖,谁也不曾想到他们还能有成为皇亲国戚的一天,这些年尽都在埋怨受了李定安的牵累,日子不太好过呢。
李靖这个倒霉蛋就是最大的受害者,仕途方有起色,就又被打回原形,躲去公主府当清闲长史去了。
而他那兄弟李药王也没好了,刚请托了宇文氏刚刚起复,却正逢李神通战败,一下子就城了出气筒,被削职为民了,现在倒好,一家人都被捉去关押了起来。
听到这个消息,李靖倒没有拍手叫好,可当晚却罕见的摆了一桌酒菜,竟然把他向来看不顺眼的胡大郎拉到桌前,很是喝了几杯。
可见兄弟二人积怨多年,早已无法化解,若是得了机会,互相桶上几刀都属正常。
“攻城?应该不会……长安城高池深……得入长安者,非战之功……”
李靖来回踱着步子,嘴里喃喃自语,其实他心里面的纠结之处比之李武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在边塞之地勉勉强强收了个学生,顺便嫁了女儿,怎么就弄成了今日之局面。
他李靖的眼睛一定是瞎了,当日怎么就没有看出来,那个普普通通,只能说差强人意的“上门”女婿,如今竟然闷头冲到了长安城下……
早知今日,他当年又何必狼狈的溜回长安,以至于担惊受怕了这么多年?长安城里他娘的就没几个好人,在这种虎狼之地待的越久,他越是想念马邑人的“淳朴厚道”。
当然了,如果他女婿带兵进了长安就又不一样,不管作为老师,还是老丈人,也许都将去到一个以前他从未想到过的位置上。
怕的就是他那女婿从偏远之地一旦来到繁华的长安,被长安的盛景耀花了眼睛,比如说平阳公主……被那些惯会花言巧语的奸佞围住,比如说裴寂……
李靖一下就想的远了,李武在旁边一瞧,得,到这里来跟叔父商议大事好像不太合适?这是高兴坏了?还是怕得厉害?
“就如叔父所言,长安城池高峻,轻易不得入来,而我等即在城内,怎能不尽力相应?”
李靖回过神来只稍微想了想,便又恢复了老样子,背着手神在在的道:“我李氏在城中友人寥寥,即便是当年入城的那五百壮士,如今还剩几何?人寡力微,何能相应?”
“你道公主殿下任吾等离去,是想让咱们去开城门的吗?若强自为之……终为人所捕,押了你上城头,你让城外的汉王如何自处?”
李武想了想,不得不承认叔父说的有道理,可心里还是纠结,“叔父说的是,可咱们不出力,何人还敢出力?汉王在城外攻城,那得费多大气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6/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