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6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9/1986


犯下如此致命的错误,自然要付出惨烈的代价。
晋军的步军在唐军眼中已是非常可怕的军旅,而他们的骑兵……可怕这两个已不足以用来形容他们。
行进如风,彪掠如火……经历了多年的战争,用突厥人磨利了刀锋,用军纪与荣耀铸就了魂魄的晋地铁骑,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令人恐惧的一支军事力量,甚至没有之一一说。
能够稍微羁绊住他们马蹄的只有高大的城池,宽阔的江河,高额的山峦而已,城墙矮一些,江河窄一些,山峦低一些,都不足以挡住他们的兵锋。
李世民不敢停下来,哪怕扶风郡城离着大军不远,就像在冯翊他不会死守不出一样,被围住了的唐军,失去作用的同时,也必败无疑。
窦轨是李世民派出的第三批断后人马,一万五千精锐,根本不求击败追兵,只求能为大军主力创造一线生机。
而且唐军选择了极为痛苦的野战,没办法,当他们进入城池的时候,那些骑兵便绕城而过去追击唐军大队去了,那不叫断后,那叫避难求活。
实际上即便是窦轨所率的唐军颇众,也展示出了求战之心,更挡在了去路上,可他们也并未阻挡住所有追敌。
只有左武卫府的李年所部停了下来,用了半日吃干抹净,这才心满意足的追着罗士信等人的屁股去了。
眼见败局已定,李世民在众人相劝之下,急急分兵,继续断尾求活。
被晋地骑兵黏上的感觉太糟糕了,李世民留下段志玄守南由,稍扼追兵,房玄龄,刘世让等人率大军主力沿汧水北上去汧阳。
翟长孙则率百余轻骑护着李世民南下向秦岭逃窜。
穷途末路,莫过于此,至此李世民已经顾不上其他,只求能逃得性命,什么雄心壮志,都被扔在了一旁,其狼狈之处真的是一言难尽。
就算如此,依旧没能逃得敌军耳目。
李破以骑兵起家,这些年几乎一年一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已经彻底把骑兵打造成了怪物。
在野外遇到这只怪物,除非肋生双翅,又或者像突厥人一样也成群结队的来对抗,不然你既战胜不了他们,又逃不了,几乎是无解的存在。
就算分兵,百多骑兵也漏不过斥候的眼睛,很快便被人在后面缀上。
近百里的行程,一追一逃,唐军殊死抵抗,拼命逃亡,可唐军本就与晋军有着差距,此时又无心恋战,于是这一路上一个个的被敌人射翻下马。
所幸晋军并不知道李世民就在队伍当中,只以为是一队准备向蜀中求援的信使,于是最终翟长孙护着李世民只余十几人,一头扎进了莽莽群山当中,侥幸脱走。
南由的段志玄比别人多了些喘息的时间,房玄龄等人的主力根本没能到达汧阳就已经被大队骑兵追及。
这一次,唐军早已筋疲力尽,尉迟恭和罗士信也没跟他们客气,大溃唐军于汧水之畔,唐军横尸遍野,汧水的水流都被染成了红色。
降者不杀,跪地者免死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在马蹄声的伴奏之下,为此战落下了帷幕,大批的唐军跪地请降,房玄龄,刘世让等人尽皆被俘。
到了这个时候,所谓的天策上将府差不多也就烟消云散了。
可以说,从过河开始一直到现在,李世民所率唐军几近全军覆没,战事进程非常快,中间虽也有不少战略战术上的考量,可却少有什么精彩之处。
相比当年与突厥,与李神通,罗艺,甚至是刘武周等的战事来说,确实让人感觉普通了些。
但仔细想想,这样的战果却是多年努力的结果,从李破南下晋阳开始,和李唐纠缠至今,每一次较量都是处心积虑,每一次纠缠,都是倾尽全力。
优势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此消彼长之下最终一战功成,这里面到底流了多少鲜血,又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努力。
写出来就是一部传奇,唱出来就是一首史诗……当然,不管是传奇还是史诗,都还远远没到结局的时候。
当大捷的消息传到李破的耳朵里,李破心中的喜悦根本不足为外人道也。
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没能捉住李世民,真是个狡猾而又幸运的家伙,李二逃去了哪儿,好像都很麻烦呢。
李二啊李二,一别这么多年,怎么就不能让咱见上一面?
骑兵陆续回转,李破只命尉迟恭部继续西进,直逼秦州,顺便令王泽修书一封,让尉迟恭带过去,希望屈突通能识时务一些。
返回得骑军带回来了许多俘虏,鼎鼎大名的就有好几个,其中让李破耳熟能详的就是房玄龄了,房谋杜断嘛。
其余宇文士及,刘世让,褚亮等人,也都听说过,当然是听旁人说起,和房玄龄是两个性质,如非褚遂良现在还排不上号,李破倒也晓得,大奸臣嘛。
===第783章大势(十)===
这一战对于八百里秦川的最终归属可谓是至关重要。
唐军精锐成规模的被消灭,散处各处的唐军,乃至于各地守军都将受到震慑,尤其战败的还是秦王李世民,效果会更加明显。
尤其是像李破这样知道前因后果的人,就像是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般欢喜无限,就算没能真的捉住李二,可其人已如丧家之犬,想要卷土重来怕是有如登天之难了。
只是多少还有些忧虑的是,若是其在蜀中兴风作浪,未免麻烦,蜀中道路难行,伐之不易,以李二的胆略,确实还能给他自己留下点机会。
当然了,概率也不算太大,李孝恭见到了狼狈的堂弟,是笑脸相迎,干脆的交出兵权,还是一刀削下对方的脑袋呢?
按照人性而言,后者发生的概率可要远高于前者的。
而此时此刻,李破已经顾不上再纠结这些了,随着各部陆续归来,大军渐渐舒展开身体,终于展露出它庞大的身躯,即便对着雄伟的西京,也不再显得渺小孤单。
四处捷报频传,大军上下皆感振奋,攻城的请命声不绝于耳,很多人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大战的气氛逐渐变得浓郁了起来。
望着巍峨的长安城墙以及城墙上依旧高高飘扬的李唐战旗,李破也开始感到了些不耐烦,城中的那些人行动太慢了,拖拖拉拉难道真在等着他强攻入城?
哼,到了那个时候,又有谁有好果子吃呢?
……………………………………
晚间,明月高悬,连绵十数里的晋军大营当中,士卒们多已睡下。
一行人穿梭在营帐之间,偶尔与巡营的将校相遇,他们便会口称大王,锤击着胸膛竞相行礼。
终于李破被人簇拥着来到一处营帐前面,早有人迎在那里,引着汉王殿下进了帐篷?
随即一股药草的难闻味道扑面而来。
军帐不小,快赶上中军大帐了,大名医孙思邈和其他几个随军而来的大夫正在伏案写着什么,偶尔还会争论一番。
见李破来到?
几个人已经得了消息,并不吃惊,只是深感荣幸的站起身来?
纷纷给大王施礼。
话说孙思邈在这里并不出彩,一个呢,治疗外伤他并不擅长?
二来呢?
年纪还轻?
到底经验有限,想要成为名满天下的大名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
他只能算是晋阳名医中的一个罢了。
不过呢,孙大夫是道门信徒?
这些年东游西逛的走了不少地方,就算医术还差些火候?
气度上却已是修炼的炉火纯青了。
见了大人物?
不畏不亢?
见了小人物?
也平常待之,于是这些年在晋阳得享很大名头,却也得罪了不少同行,因为这个家伙诊金很低,收徒也不怎么设门槛,影响了大家的生意。
李破到了这里,可不是来寻孙思邈说话的,他只是跟几个医官道了几声辛苦,又嘘寒问暖了一阵,把几个四五十岁的大夫感动的声音都结巴了。
唯有孙大夫站在那里笑嘻嘻的,别人激动他也连连点头,别人哽咽,他也恨不能掉下几滴眼泪的样子,别人夸赞自己的功劳,他也挺起腰板,与有荣焉……看着着实有些好笑。
“那些人在哪儿,带我去瞧瞧……嗯,莫用紧张,汝等只需尽力医治,死活皆是命中注定,与汝等无关。”
几个大夫包括孙思邈都大大松了口气,他们都是随军大夫中的佼佼者,有汉王鼎力支持,各人的权力都不算小,与之相随的就是承担的责任也大了不少。
而能送到他们手上的伤者,身份都不简单,医死一个两个的,保不准自家的性命也就不怎么稳当了。
这同样是个医患关系非常紧张的年头,达官贵人们不讲理起来,宰上个八大夫和玩似的,连华佗那等名医都不可免,遑论其他人了。
李破的一句话,确实给几位夙夜不眠的大夫心神稍安。
而他们之所以紧张,是因为确实有人伤的很重,比如说左骁卫大将军窦轨,现在离着鬼门关恐怕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这可是一位正经的关西大贵族,在关西人里面数得上号的人物,窦威,窦抗兄弟殁后,这人便是扶风窦氏的顶梁柱之一。
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上不着,像房玄龄等人你瞧瞧,就都囫囵个的被押解了回来,也都不怎么害怕有性命之忧。
反而是窦轨,兵荒马乱中被射中两箭,还被斩了一刀,你说冤不冤?
李破被几个大夫引着,进到窦轨养伤的帐篷里瞧了瞧,心里先就撇了撇嘴,这人和窦诞那厮长的还真像,一副老白脸模样。
你说说你这个样子去耍弄下琴棋书画多好,领什么兵嘛,你瞅瞅现在,样子多难看,也不知活不活得过来。
这老乡处的你说说,你们这些姓窦的怎么就往咱枪口上撞呢?
陪在李破身边的大夫在解释,“窦将军受了两处箭伤,一处刀伤,伤的很重,失血也多,当时虽经包扎上药,却过于仓促,送到这里的时候已有了脓症。”
“小人们不敢怠慢,重新刮去腐肉,用了上好的伤药,内服外敷用尽了手段,勉强算是保住了性命,可窦将军还是高热不退,昏迷不醒,若是这两日里还是没有好转……”
说到这里,小心的看了看李破的脸色,轻轻摇了摇脑袋,意思再明白不过。
李破笑笑,按捺住心里张牙舞爪的小黑人,拍了拍大夫的肩膀,“还是那句话,尽力救治便是了,死了的话……正好借其人头一用。”
大夫稍稍哆嗦了一下,心说您只要别把咱的脑袋弄没了就好,别人的嘛,借不借的咱也不很关心。
跟着李破过来的罗士信,张进两个便吭吭哧哧的笑了起来。
罗士信在哪嘟囔,“李年那厮也真是,捉了个病鬼回来作甚?当时不如一刀杀了,带个人头回来岂不干脆?”
李破回头给了他一拳,“莫要作怪,若是把这人给吓死了,几位大夫岂不是白忙了一场?”
几个人恶形恶状的又笑开了,李破称王之后,威严倍增,已经很少这样跟人开玩笑,这显示汉王殿下心情真的很不错。
窦轨适时的在那呻吟了几声,也不知是在表示抗议,还是不愿意将人头贡献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