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6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4/1986


说到这里,房玄龄摇了摇头,“晋阳也乃大城,汉王南下长安,随从者众,以某看来,晋阳不免空虚,若有人反其道而行之,不定能另辟蹊径?”
褚遂良是真没想到,房玄龄给他们父子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父子两人面面相觑,褚遂良有心反驳,却又犹豫了起来,人家给你出了主意,你却接连不受,那也就怨不得人家不帮忙了。
而褚亮却是心动了起来,只想了想便道:“晋阳乃汉王兴盛之所在,风物定也不同寻常,亮早欲前往一观,奈何路途遥遥,又无人引荐”
房玄龄眨巴着眼睛心情彻底大坏,你褚亮在秦王府中的时候,跟宇士及,欧阳询,虞世南等交好,常常称兄道弟,怎么落难了就只盯上了俺了呢?
有心拒绝,可主意到底是他给出的,于是憋着气道:“前些日从旁人处得知,薛收薛伯褒正在晋阳任中书通事,我与他有些交谊,若褚兄有意一行,弟可予荐书一封其实凭兄之大才,到哪里不能一展抱负?”
褚亮父子吃饱喝足,讨了荐书就走了,如果真有心去晋阳的话,他们可能不会再在城中停留,直接上路,以免被独孤氏的人堵住。
回到后面,卢氏又担心的问了几句,房玄龄心情烦厌,应付了几句便回屋小睡去了,可今日注定事多。
傍晚的时候,又有人前来拜访,来人是右屯卫大将军窦琮派来的,想要征他入幕府中,语气很是骄横,令房玄龄颇为不喜,连卫所都被人给占了,却来俺这里装样,你也算个人物于是婉拒来人。
由此他又想到了窦轨,窦轨这人房玄龄只见过几次,不好说这人如何如何,只是传闻窦轨嗜杀,身边族人,亲信动辄得咎,往往都是手起刀落,丝毫不留情面。
其人倒是颇有治军之能,和窦琮两个都是窦氏中的中坚人物,可窦轨前些时受了重伤,据说差点没了性命,如今也不知好了没有?
而扶风窦氏其实是有名的外戚之族,族人长的各个俊美,与历代皇室联姻,致使声势日盛。
听说如今窦氏也正在族中选合适的人,想要求娶汉王的妹妹,也不知是真是假,只是窦诞尚了李渊次女襄阳公主,如今也不知如何处置?
房玄龄想到这里,不无恶意的猜测着窦氏会怎么拆散那对夫妻,而窦诞窦光大人还远在蜀中,此时又作何想呢?
接着他又想到窦诞曾在晋阳跟着李元吉任职,之前更曾去过云内,与当今的汉王好像还有些交情?
作为秦王府司马,房玄龄的消息以及英雄谱的熟悉程度都非其他人可比,如今满长安想找一个这样的人出来还真不太容易。
===第827章温府===
长安西,颁政坊温府。
如今长安城中炙手可热的吏部尚书温彦博就住在此处,而这其实是他兄长温大雅的府邸。
温大雅自太原随李渊南下长安,很得李渊器重,入长安后,很快便晋为黄门侍郎,与韦节并列。
他算是骤升高位的典型,仕前隋的时候,他做过东宫学士这样的散官,外放时也不过是一县县尉,只因为跟对了人,便一下成为了正四品的高官,这其实就是荐举制度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
有些人本是藉藉无名,可突然间便去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位置上,即便他有才能,也不会让人信服的。
不久,温大雅又去陕东道行台任工部尚书,高官显爵,显示出李渊对他确实很信任也很看重。
直到李破进了长安,温大雅也在渭南出降,陕东道行台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温大雅和一众降官一道回到了长安城中。
等到温彦博到来,也不另寻住处,顺势便住进了兄长的府邸当中。
今天温彦博和往常一样,回来的很晚,月亮已经升的老高,入到后宅,仆从丫鬟们围着他一阵忙活,换衣洗漱,又弄来了热腾腾的饭菜给他享用。
温彦博本就饥肠辘辘,就着茶汤用了一些,才算缓了口气,接着才慢条斯理的吃了起来,他心里装着的事情太多,吃饭也吃不太安生。
而且等汉王称帝之后,很可能会晋他为尚书右仆射,在尚书令,尚书左仆射全都缺职的情形之下,他就是六部之首,那会事情会更多。
他年近五十,在这样一个岁数上走到宰相之位,难能可贵,当年在罗艺治下为官的时候,做梦也没想到真能来到如此位极人臣的地步。
饮了口茶,他又在想大王称帝在即,大致上已是诸事齐备,只欠东风了,可作为众人之首,却还要想想有没有没想到的事情,明日里回到吏部,还要召人来商议一番,一定不能出了任何差错。
之外就是各部报上来任用名录越来越长,多是李渊降人,各种名姓都有,他也无暇顾及,只能先收着,等有了空闲和充裕的人手,再行勘验。
赏功的事情也准备的差不多了,有些遗憾的是,许多功臣大将都在外间没有回到长安听封,这让今次赏功之事稍稍有些美中不足。
而这一次封赏的人物,封出去的官爵之众多,也是前所未有,这也是前一段时间吏部最重要的事务之一。
当然了,这事也不可能只吏部一个说了算,中书,门下,六部都有参与,方方面面考量的尤为周全,其中还夹杂着新旧交替间的斗争和妥协,那是真够累人的。
还有就是祭天大典之后便要大赦天下,他与萧禹等人已经商议多次,呈上去的时候还是被汉王给否了,他又入宫探问了一番汉王的意思。
只得了寥寥数语,大意是有些人罪有应得,赦之便是有罪,有些人倒是情有可原,却无法甄别,所以啊,不如从李渊降人中挑一些人赦了也就是了,没必要把那些关押的,流放的都弄回来。
温彦博太熟悉这味道了,于是据理力争,大赦天下其实是祭祀天地的一部分,也是为天子本人祈福,不疼不痒的可不成,不然哪里能体现出上天有好生之德来。
汉王只幽幽道了一句,只要别弄些高门大姓来让我赦免,倒也无妨。
温彦博一听就明白了,大王这是怕大赦天下给弄成只赦高门的玩笑,有没有这个可能呢?那太有了……而且只能等大赦天下才能被放出来的世族子弟,那犯下的事情也必然会非常恶劣。
所以说,温彦博算是又给自己找了一堆事情回来,这也正是惹了汉王不高兴的惯常后果。
可事情就是这般,有些人不怕事情多,就怕没事情可做,比如说温彦博的兄长温彦弘……
温彦博这里正一边想着事情,一边吃着饭,不觉间便有了些困意,正想吩咐人把东西收了,回去睡觉,外面脚步声响,也没用人通禀,温大雅便已走了进来。
温彦博赶紧起身稍迎,温彦弘也稍稍示意,两兄弟这才先后落座。
温氏书香门第,礼仪传家,在兄弟两这一来一往间便显现了出来,只是比起恪守礼仪,凡事不得逾越的王氏来,却又随意了许多。
而这年月的人家,在家中论的是排行,在官衙中却要论官位,私情要排在后面,操守自己把握,分寸一旦乱了,便要有辱家门。
当然了,不管什么时候,还是有辱门楣的人多,恪守节操的人少,当世也不例外。
所以身居高位的温彦博这个时候要给兄长斟酒,说话的时候也会恭恭敬敬,不会因为他的官位比兄长高而有所轻慢。
“兄长怎的还没睡?寻我有事?”
温彦弘端起酒杯,答非所问,“阿弟也饮一些解解乏?每日里这般操劳,要注意些身体才好。”
温彦博摇了摇头,将酒杯甄满,“明日里还要上衙,不能饮酒……兄长有话尽管直说,俺听着呢。”
温彦弘苦笑,又饮了一杯,接着还要续杯,却被弟弟劝住,这才道:“还能是什么事,我想问问阿弟,最近地方上有没有合适的出缺,我想出京任职。”
温彦博闻言诧异的望向兄长,“不是说好的吗?等大礼过后,再为兄长寻个合适的职位,以兄长之才,又有俺来作保,不论是六部还是中书,甚至是门下,哪里不能有兄长一席之地啊。”
温彦弘烦恼的摆了摆手,“阿弟整日里忙于公事,早出晚归,哪里晓得家中的门槛都快被人踏平了。
大多都是来拜会阿弟你的,这些也倒罢了,还有一些人是来寻我的,皆是旧主近臣,当时与我也颇友好,此时求上门来,为兄哪里敢应,却又怯于情面,费了无数唇舌……我已是不堪其扰,若能出京任职,最好不过。”
温彦博嘴角抽动了一下,差点笑出声来,憋了半天,才道:“竟有此事?倒是我疏忽了……大兄不需如此,选贤任能正是我辈之责,有才能的人尽管荐来,无才无德之辈,也不需理会,如此这般,大兄还烦恼个什么?”
一句话把温大雅也给说笑了,“阿弟还是这般耿介……唉,我若像你就好了,还有三郎,聪明过人,有他在的话,尽能应付众人,哪像我一样,疲于应对,只想快些离开此间才好。”
提到温大将,两兄弟都沉默了下来,他们三兄弟当中,数温大将最是聪敏好学,可惜中道而夭,实在令人痛惜。
“是啊,若是三弟在,咱们兄弟三人同心协力,共佐贤主,过后定是一段佳话。”温彦博拿起酒杯来,终是饮了一杯。
温彦弘也陪了一杯,“一直没来得及问你,三郎的后事安排的怎么样?家中可还安好?”
这话一说,温彦博也是大惭,他入京已有两个多月,一直忙于公务,从没和兄长坐下来好好谈过事情。
“兄长尽管放心,家中一切安好,三郎就葬在城南祖地,妻儿也都安好,我正打算过些时把他们都接到长安来,也好就近照看。”
温彦弘不太同意,摇头道:“还是等等吧,如今长安并不安稳……”
“兄长这是不信汉王能安定天下,领袖群伦?我追随汉王多年,西京已然在握,就不会再有易主之忧了。”
温大雅则道:“我担心的可不是这个,就算信不过汉王,我也信得过阿弟的眼光,只是西京初定,关西人心还嫌不稳,加之晋阳到长安路途遥远,所以我看还是等等吧,年后的时候若是还成,再接人过来也是不迟。”
温彦博点了点头,这事确实不急……接着他又想起一件事。
“大礼过后,可能要赏赐一座宅邸,兄长可愿一道搬过去居住?不然只我一个,颇为冷清。”
温彦弘稍一沉吟也就应了,他的家眷也都在晋阳,身边只有后来纳的两个妾侍,兄弟两个还是住在一处,好有个照应,等到家眷来了,他的官职也有了,再说其他。
兄弟两人又说了些闲话,温彦博已经困的不行,温彦弘虽然还有很多话要说,可见了弟弟的模样,也就不好多待了。
离开之前却又想起了事情,“封德彝日前派人送来请柬,想邀阿弟有闲时过府一叙。”
温彦博听到封德彝的名字,精神稍稍振作,“等大礼之后再说吧,兄长能否代我回书一封,莫要回绝,只拖延一下就好。”
温彦弘就笑,“阿弟太累了,封伦此时派人前来相邀,就是想在大礼之前见阿弟一面啊,对了,这人之前在秦王和太子之间左右摇摆,其行颇恶,名声也不好,和他说话阿弟可要小心些。”
温彦博揉了揉额头,有所恍然,“那就约在明晚吧,早就想听听这位长者到底能说些什么出来?”
“那我明日便派人去回信,阿弟可莫要忙的忘了,封伦此人风评虽差,可手段实在了得,最好不要过于得罪于他……”
===第828章夜访(一)===
封德彝是个什么样的人,温彦博倒也大致清楚。
这人为官数十载,从前隋开始便一路攀附权贵,先是得时任内史令的杨素赏识,结为姻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