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6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7/1986


一入宫门深似海,这是后人对宫廷的描述,可宫城却哪里关得住那些奇异的女子?
……………………………
另外一边的萧皇后此时也已到达了目的地,她的弟弟萧禹带着族人就迎在府门之前,兰陵萧氏的女儿终于再次回到了长安城,只是已经换了天地。
可前朝皇后在多年之后却依然能够平安归来,并在长安城中有一处很不错的栖身之地,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
而她的亲族们也不会因为她流落在外已久,身份上和以前差别巨大便有所怠慢。
这不单是因为兰陵萧氏要顾全自家的脸面,或者亲情上有所羁绊,当年又受了萧皇后多少恩惠等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其实是当今大唐皇帝李破对萧后的态度上面。
不但允许萧皇后在晋阳宫城中荣养多年,而且接到了京师长安也安排在了当年秦王杨俊的府邸之中安住。
这让萧氏族人松了老大一口气。
如果皇帝把萧皇后接到宫中,萧氏的脸皮可就要掉到地下了,而且还必须强颜欢笑道上一声恭喜,毕竟前朝早已远去,打着日月星辰旗的大唐皇帝接受前隋的遗产,也属理所当然,旁人除了笑话萧氏外,并不会就此发表太多的评论。
说不定传到百姓口中还是一桩佳话呢。
而能容许萧皇后在外居住,事实上已经给了萧氏家族很大的脸面,对他们而言,这无疑是新皇最为宽容的举动之一。
萧后在门前下了车,迎候的人们便纷纷将腰深深弯了下去,这里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垂髫小儿,有男人也有女眷,有的一身官服,有的则是穿着布衣。
可无一例外的是他们身体中都流淌着兰陵萧氏的血脉。
萧禹抬起头的时候已是老泪纵横,“阿姐,您可算是回来了。”
萧皇后预想过这些场景,当时并未感觉到什么欣喜之类的情绪,而且以前隋皇后之身,在外飘零多年,族人们又会怎么看这个归家的女人呢?
而且这些年迭经变乱,萧氏族人却无多少助力,难免让她颇为怨恨,要知道当年她嫁给杨广,为家族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多少萧氏子弟因她而受封赏?那是数也数不清……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如今的梁王萧铣了,若非他是萧皇后的亲戚,当年连饭都吃不饱的他何来起家的资本?
她对族人向来宽容,只要她能做到的,基本上有求必应。
可临到危难关头,又有几个族人能够挺身而出,帮她渡过难关?
这些若有若无的怨恨跟随了她不少时候,即便是在南来旅途之中,也时常会困扰着她,对于她来说相见争如不见……
可真的见到这些或陌生,或熟识的族人,之前那些种种想法便都变得支离破碎了。
她一边擦拭着不断流下来的眼泪,一边哽咽道:“是啊是啊,终是回来了,活着回来了……还能见到阿弟,老天待我不薄矣。”
萧氏族人埋头在那里,一片泣声,萧禹再也忍不住大哭道:“吾等无能,让阿姐受苦了……”
府门之前的台阶之上,也不知接下了萧氏族人多少眼泪,男女老少尽都泣不成声,当年萧氏亡国之际,也不知是否也是这般。
萧皇后这些年经历了不少风浪,情绪稳定的很快,抬头瞧了瞧府门上的匾额,擦了擦眼睛还道自己看错了。
上面只有两个大字,萧亭……萧亭路远,蜿蜒难忘……
萧后闺名萧亭,小名美娘,杨广喜欢呼其小名,萧亭这个名字则不显于世,除了宫中有所记载之外……
萧后的性情再好,这个时候也有了些恼怒,质问道:“这是阿弟使人弄上去的?”
萧禹哭的有些头晕,努力的抹着眼泪,稍稍扭头看了一眼,才瘪着嘴好像又要哭上一场般道着,“阿姐啊,这是至尊亲口许的牌匾,字是颜师古的笔迹。”
说到这里,他嘴里越发的苦了起来,“先前大家商量着阿姐住的地方叫萧府便成,可又有人说不太合适……不如叫萧娘娘府,报到至尊那里,至尊说听着像庙宇,不成。
阿弟也是多嘴,便想让至尊给起个名字,所以至尊就许了这个牌匾下来。”
萧皇后那点悲伤的情绪彻底被弄没了,一个女子的闺名大摇大摆的出现在牌匾之上,让人感觉极为羞耻。
另外这些族人竟然不想让她用萧府这两个字,显然是觉着她一个女人,身份又如此的特殊,不应该把萧氏主枝给代表了。
这就像平阳公主李秀宁的府邸绝对不会叫李府一样,而当世如果有哪家是女主当家,多也是随着夫姓。
萧皇后的丈夫是杨广,总不能把自己的府邸弄成杨府吧?她身上又没有其他封号,于是府邸的名字竟然成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这么对比下来,李破就大气多了,觉着萧氏这些人极其废物,一点担当也没有,于是为萧后争了一口气。
别说满长安,即便是去整个天下寻摸一下,即便是如今风气开放,也没哪个女子会堂而皇之的把自己的名字高悬于府门之上,真真是天下独一份。
即使是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来了,也要道上一声佩服。
这个插曲起到的效果可真不错,萧后羞恼之下,外加对族人感到分外失望,于是借口旅途劳顿,身心俱疲,亟待休息,很快便将萧禹等人给赶走了。
等众人都走了,一直陪在她身边的宦官才低声道:“至尊说了,娘娘若有不喜……过后入宫请封夫人也就是了,不必迁怒于族人。”
此时萧皇后已经在众人簇拥之下,进入到了府邸后宅。
此处府宅在杨坚迁入新都之后,只经历了两个主人,修缮扩充过几次,李世民离去也没多少时间,所以没怎么整理就可以住人,而府中也满是秦王家眷,奴仆留下的痕迹。
这里并没有显得过于冷清,在萧皇后从晋阳启程南来后,许多宫人便被充入其中,多是李渊旧人,也算是为宫中解决了一些麻烦。
听了宦官的话,萧后只能点头,也再次想起挂在府门前的大大的牌匾,顿时羞的眼睛都有些红了。
………………………………
稍晚,太极殿偏殿之中,李破很快便得到了一连串的消息,李春偷跑出宫去迎接萧皇后一行的事情也没瞒住,一股脑的都报给了李破知晓。
皇帝很忙,只能把这些当做百忙之中的调剂来听听。
红眼珠母女平安到达,晚上得去瞧瞧,也不知道西突厥的魔鬼生了孩儿之后还有没有之前那么威猛。
他现如今也是儿女双全之人了,儿子李原如今已经能跑能跳,开始随着老师读书习字,也不知是太小还是怎的,反正背个诗都让人着急的想揍他一顿,身体素质倒是一流,摸爬滚打闹的很欢。
儿子将来前程莫测,他想不出来会怎样,女儿更是如此,该如何教养也是大问题,瞧瞧李春就晓得他教育孩子是真不成。
至于萧皇后那边之种种,他不甚感兴趣,无非就是久别重逢的那些戏码,而且门阀中人哪有那么重感情?都是演戏给人看而已,而且他就是观众之一。
想象一下萧皇后瞧见那块牌匾时的表情,他便能从中收获一些快乐,来自皇帝的恶作剧,就算你觉着不舒服,也得生受着。
对于他而言这些只是些小插曲,他在等萧皇后入宫请封,前隋的痕迹就又要被抹掉一些了。
而他此时关注的目光已经遥遥望向了北边。
===第844章行军(一)===
朔方北连谷戍。
这是一座废弃许久的军镇,隋初杨广为北巡榆林所置,作为北巡路途之上的休憩之所在,和驿站差不多的功能,只是为了接待大队人马到来,征发了上万民夫在这里修建一座小城。
到了大业十三年,这里最后几个守城的老卒也都各自散去,连谷戍也就荒废了下来,景象是不是似曾相识?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
\!
没错,和当年定襄郡的那些军寨一样,都属于被人遗忘了。
可连谷戍的位置还是很重要的,它东北方向便是榆林郡,过了河便是云中草原。
它的西边方向是一片无垠的沙漠,人迹罕至,而东边则是连绵不绝的汉家长城,长城另外一边就是雕阴郡,由长城阻隔,简直两番天地。
沿着长城向西南方向延伸,不过百里便是朔方郡岩绿城,也就是匈奴人所建的统万城,可以说是塞外有数的大城之一。
匈奴人没少在这座都城上费功夫,可惜不过几十年光景,匈奴人便彻底没了踪影,这也是他们最后一点辉煌了。
而岩绿城再往南走,不管是经五原进入弘化郡,还是经宁朔进入延安郡,前面就再无多少遮拦,可以直入关西腹地。
自杨广北巡榆林之后,连谷戍已经寂寞了太久了,窟野河也在它的身边默默流淌了多年。
而在这一年,大唐,元贞元年八月间。
三万余突厥大军从北便榆林方向渡过黄河,来到了连谷戍,彻底打破了这里的平静。
三万多人的骑军足以将连谷戍周围十数里占据下来,并扎下了简单的营地,连日赶路,突厥人稍显疲惫。
他们紧着给战马卸下马鞍等负重,拿着空瘪的水囊到河中取水给战马和自己饮用,临到傍晚,突厥人的营地终于渐渐安静了一些。
突厥战士们才开始掏出肉干,就着凉水大口的吞咽着食物,贵族将领们则点起了篝火,将刚杀的羊只放上去烧烤,准备吃他们的晚餐。
他们周围并没有什么敌人,所以不禁烟火。
这么多的突厥勇士跟随着他们英明而又勇武的颉利可汗进行了这一场远征,至于对手是谁他们都不很在乎,因为如此众多的突厥勇士聚集在一起,哪里还会失败?
就像几年前他们战胜西突厥射匮可汗的十余万大军一样,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信心在可汗的率领下,击溃任何敌人。
长途的行军并未消磨他们的战意,因为可汗告诉他们,战胜敌人之后会收获丰富的战利品,足以让跟随他征战的勇士们自此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
夜晚终于降临在大地上,星星点点的篝火在连谷戍内外点缀着这片荒原的夜色。
连谷戍内唯一还算完好的房屋,也正是当年杨广驻跸之所在,如今也已生满了野草,大漠吹来的沙尘差不多将整间房屋埋了起来。
稍作一些清理,突厥颉利汗阿史那求罗便住了进来,同时这里也就成了突厥大军的心脏所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7/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