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6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9/1986


他们已经走了很远的路,好像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在等着他们,可突厥人打仗就是这样,拥有战马的他们并不害怕这种长途行军。
而且西方汗的部众们大多都经历过两年多以前那场残酷的战事,他们在草原上和强大的敌人周旋了数月之久。
经过那样的磨练,这点路程并不算什么,只是和那一次不同的是,他们好像没有什么明确的战略目标,也没有足够驱动他们去作战的强而有力的理由。
若是对于南边的军伍而言,突厥人已经犯下了很多大忌,可对于突厥人来说,这些都很正常,草原部族从匈奴,柔然开始一直秉承的战术就是能打则打,能拖就拖,不胜则逃,胜则狂追的战略战术。
他们的战争词典中很少有毕其功于一役这样的词汇诞生。
……………………………………
三万多人的骑军,卷起漫天的烟尘,在震天动地的马蹄声中不急不缓的渐渐南行,踏过秃尾河,便离开了榆林郡进入到了朔方郡。
不久以前,这些地方都是隋人的土地,据说最盛时朔方郡的人口在四十多万人,可如今大多都已南迁,这还是李渊施行的仁政之一,帮助孤悬于外的百姓迁入到了长城以内。
而在大业年间,只一次北巡,朔方,榆林的百姓就锐减了三分之二,大部分都在皇帝北巡之后逃难去了。
在隋末战乱期间,郭子和等成为榆林,朔方等地最大的祸患,他们有如马匪般纵横来去,抢夺百姓的资财和粮食以及壮年男子。
后来还是因为生计的问题投唐,这激怒了给他封官的突厥人,于是派兵来斩杀了郭子和,这真是一笔糊涂账。
而当年为表示不再与突厥为敌,李破还派了五百兵来意思了一下。
所以如今不论是榆林郡还是朔方郡,皆已没了多少人烟,换句话说,从西到东,长城沿线的前隋领土皆已丢失殆尽,很多地方都成为了无主之地。
一些还有人居住的村庄,坞堡都在突厥人的铁蹄之下化为了平地,也顺便夺走了这些地方最后一些生机。
第二日晚间,大军行至岩绿城,这座匈奴故都在大业年间经过了修缮,作为杨广北巡很重要的一站,征发民夫四万余众,修了三个月,勉强让这座城池恢复了旧观。
而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孤城略显破败,却成了突厥人歇脚的地方,真可谓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
岩绿城内外还有一些人在,因为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很适合耕种,如果没有战祸,人们足以自给自足,何况还有一些商队经过,把它当做了一个歇脚和补充食水的地方。
可突厥人来了,他们骑着战马,满身的尘土,漫山遍野的涌了过来,枯燥的行军让他们变得非常暴躁,岩绿城都没来得及挣扎一下,便成了突厥人的餐前小点。
阿史那求罗想在这里好好的休整两天,这将是进入长城的最后一站,也不知隋人有没有准备?
草原上消息传的很快也很慢,一些人在风声中便能听到敌人的马蹄声,而一些人还在睡梦中就已被仇敌砍下了脑袋。
===第846章两军===
唐军早已等待多时。
京兆的第一场小雪已经落下,漫山遍野都被染上了一层浅白。
薛万彻部六千余骑兵驻于万年,天气渐寒,本来以为突厥人不会来了,正准备在京兆郡过冬。
就在此时,驻于合水的尉迟恭,李年部已经传信于京师,探得突厥大队人马数万众已然越过长城去到盐川郡南五原城。
南五原城在秦长城的边上,而北五原则隔着大漠,位于河套地域,叫五原郡,郡城则是九原城。
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黄河地区都属于中原王朝治下,只是此时中原王朝彻底衰落了下来,别说北五原了,便是南五原也快照顾不到了。
今次若非事先得到消息,不然估计突厥人能一直骑马冲入京兆,才会惊动到长安,到了那时,才真正叫个铁骑绕龙城。
在另外一个时空,这样的事情确实发生了,并定下了屈辱的城下之盟。
如今则大不相同,早已有备的唐军在北边布有重兵,数万骑严阵以待,而且兵精粮足之下,并不害怕跟任何敌人大战上一场。
兵部调令随即便到了薛万彻军中,六千余骑兵立即启程北上弘化,与尉迟恭,李年部合兵一处。
……………………………………
弘化郡合水城,唐军中军。
“你来的也太慢了,才六千多人便走了两天才到,这要是突厥崽子来的快些,你可就误了咱们的大事了啊。”
李年乐呵呵的在跟薛万彻说话。
薛万彻则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俺可是大将军了,自然要走的慢些,以免失了威风……要是突厥人来的快,你们先和他们做过一场,俺正好来捡些便宜。”
“你倒想呢,就怕咱们把突厥崽子都给杀光了,你来收尸倒是正好……还大将军,咱们可也都是一般,你这威风耍给谁看?”
“至尊常说好饭不怕晚,突厥人走到哪儿了?咱们是就这么迎上去,还是另有打算?”
这时尉迟恭招了招手,让两个人坐下说话,都是老搭档了,不用怎么客气。
“敌军已至五原,南下京兆的意图昭然若揭,看来是要战上一场了。”尉迟恭说道。
其他两个人也不再嬉皮笑脸,李年接着话头便道:“来敌三万多人,比咱们兵多,咱们两个先商量了一下,不必怕他们,劳师袭远,而且咱们有了防备,以逸待劳之下,他们犯了兵家之大忌……
所以就算兵多些,这一战胜算也是极大。”
其他两人都是点头,两边都是骑兵,也就用不上什么战术了,而且突厥人肯定不是来攻城略地的,也没个杨广在城中吸引他们,所以只要让突厥人冲进关西腹地,那就是败了。
迎面痛击显然是最好的战术。
薛万彻想了想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一战下来损伤定然不小,这可都是至尊的心头肉,战后可想好了怎么跟至尊去说了吗?”
李年听了不满意了,“还没开打呢你就来说丧气话,你怎么不想想,这一战过后,突厥颉利汗怕是就要换人了,只要咱们把阿史那求罗的人头裹在金狼旗里送去给至尊,至尊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怪咱们?”
尉迟恭沉吟了一会,却是觉着薛万彻说的有理,这数万骑兵都是代州的老底子,比突厥人可金贵多了,过后损伤太重的话,确实不好交代。
可话说回来了,打仗就是如此,再英明的将领也不能保证一定会赢,更何况还要控制住自己的伤亡,那可太难了。
“兵凶战危,突厥人有三万余众,敌众我寡之下,若我等存自保之心,无法做到拼死力战,此战必败无疑,好了,莫要说这些废话了,传到至尊耳朵里,怕是你我的大将军号都要没了。”
李年和薛万彻对视一眼,同时拱手道:“将军说的是。”
李年和尉迟恭还选择好了两处战场,与薛万彻商议之后,最终选定了合水北三十余里处的长子原。
这里地势开阔,南高北低,正是骑兵对决的好地方,而且是从五原南下的必经之路,突厥人如果想南下京兆,就必然要在此与唐军交战一场。
此时此刻,突厥大军已经离开了五原继续南下。
金狼旗下,颉利汗阿史那求罗的眉头像上了锁,越皱越紧,探报流水一般传了回来,最糟糕的情形出现了,隋人已有防备。
敌人的斥候越来越多的出现于大军周围,正在和突厥探骑发生激烈的碰撞,厮杀,他们娴熟的马术以及作战技巧,并不比突厥人稍差,甚至犹有过之。
双方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卒,而隋人一边装备更加精良,弓箭的射程更远,穿的甲胄也更加坚固,箭术之精准比之突厥人毫不逊色。
更为可怕的是,他们年轻而又强壮,有使不完的精力,而反观突厥人在前方哨探的骑士们,却都年纪很大了,可他们的作战经验好像却差相仿佛。
双方斥候接触的越多,突厥人竟然吃的亏越来越大,这是突厥人和隋人交战史上很少发生过的事情。
阿史那求罗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南边的战乱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虽然他们死了很多人,可活下来的战士必然会比以前强大的多。
“去告诉前面的辟思力设,派更多的人出去,一定要知道前面的敌人有多少人,在什么地方驻扎,让他快些,不要被沙子迷了眼睛,不然我砍了他的头。”
突厥大军的行进速度骤然慢了下来,这一晚驻军于马岭水岸边。
还是那句话,大队的骑兵作战的时候,想要伏击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双方都为骑兵时,也很难隐藏自己的行迹。
因为当你哨探别人的时候,敌人也会寻迹而至,这不是一个谁先找到对方,谁就能赢的游戏。
一般来说,骑战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找到敌人,然后两军都觉着可以一战,便会主动靠近,然后接战,如果有一方势弱,他就会像兔子一样逃向远方。
如果你去追逐他们,就时刻要有被反咬一口的准备。
骑战很多时候考验的并非是骑兵的战斗力,人数的多寡,而是战士们的耐力,以及他们对地形的熟悉程度或者是天气等等其他因素。
……………………………………
第二天上午,尉迟恭等人接到探报,突厥人驻兵于马岭水上游不动了,而合水周围也已有了突厥探骑的踪迹出现。
尉迟恭等人早已经历了无数的战事,并不怎么意外,突厥人在探明敌情之前,恐怕是不会离开那里了。
“胆子这般小法,可不怎么像突厥人啊。”李年在自己的大帐中发出感叹。
他和其他人不太一样,他其实是李碧亲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当年大军东出太行去了幽州,是时突厥人来犯,他跟随李碧一路与突厥人厮杀,保证了马邑的安全。
李碧的作战风格是非常硬朗而又刚烈的,只要和敌人见了面,无论敌人多寡,都要冲上去跟敌人纠缠一番再说。
这种不要命的疯狗式打法让突厥人很受伤,同样受伤的还有李破留守于后方的兵将们,跟随在李碧身后损伤十分惨重。
李年是李碧的亲族,经历了那些战事之后,作战风格也差不多被带偏了,他不怎么喜欢动脑子,他最喜欢的敌人就是能和他正面较量的那些人。
所以他希望突厥人不要害怕,能来到长子原跟他们较量一番,看看是谁是英雄,谁是好汉。
尉迟恭和薛万彻两个人也很安稳,同样也很期待突厥人的到来。
因为这是大王称帝之后的第一战,打的还是突厥人,如果能战而胜之,战功将非同小可,足以夸功于众人之前。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