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2/1986


韦节也刚下衙回来,一瞧他这架势,不得不招待这厮用饭,还没等酒菜上来,他那侄儿韦挺便寻了上门,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尾巴,是韦节的侄孙韦待价是也。
韦节这人性喜清净,绝对不是好客之人,今日上门的人有点多,又不能不招待。
于是便让自己的儿子招待韦挺父子,自己则在前厅暖阁宴请李武。
李武之所以寻到韦节门上,那也不是毫无缘由的,韦节是他这辈子见过的长的最好,也最博学的人物,即便是他的叔父李靖,相比之下都要差着一筹。
而且韦节和他叔父交情莫逆,所以也就成为了第一人选。
席间韦节听说这厮竟然要去蜀中任职梁州总管,也是吃惊不小,皇帝不会是嫌外戚太多,想要弄死几个领头的吧?
他那大兄李靖可还在蜀中阵前效力呢
当然了,这只能是韦节的臆想而已,梁州总管这样的位置,显然并不适合作为谋杀的手段来用。
看来三原李氏真的有了些一飞冲天的迹象了那韦氏能不能再结些善缘下来呢?
===第862章辞行===
平阳公主府门前一如往常,门庭整洁,人烟稀少,只是府门上的牌匾处空了下来,谁也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换个新的挂上去。
李武带着侍从在门前晃悠了一下,心中也是暗自叹息不已,国破家亡,余人的日子是真不好过。
别看李武年纪还轻,可却着实经历了一些天翻地覆的大事,便是他自己也是在其中沉浮不定。
之前还在满城躲避,生恐被人捉住,不几日却已身居高位,众人称颂,恍如做梦一般。
而他与叔父托庇于平阳公主府多年,对这里不可能一点感情都没有,尤其是平阳公主李秀宁待他们很是不错
三原李氏并非忘恩负义之辈,即便陇西李氏才刚倒霉,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可他与叔父却不能远离
前些时叔父出京的时候还曾来拜会公主,走时也嘱咐他仔细看顾一下这里,莫要让人上门来生事。
想到这里李武也是苦笑,谁还敢到这里生事?活的不耐烦了吗?
前些时还听说至尊来了这里,晚上来的公主府真的需要别人庇护吗?不见得啊
嗯,也就是李氏亲族还能上门来闹腾一下,主要是求公主庇护的,这是人家的家务事,他李武也不再是府中司马了,还能拦着不成?
跟在李武身边的韦待价好奇的瞅着这座没有名字的府邸,猜测着这里面住没住人,或者主人出了什么事情,李总管上任之前为何又要来这里?
李武去了韦节府上请教了几次,身边就多了一个韦氏少年,同样也是韦节最为看好的后辈。
据说半年前皇帝率军驻于万年,韦氏族人多被围于长安城中,也正是韦待价身在城外,深夜前去拜见皇帝。
谈了什么旁人都不晓得,可事后皇帝对少年颇有赞赏却是真的,有这样的胆略,又是这样一个年纪,其实跟在李武身边算是屈才了。
可韦氏看的从来不是眼前,他们瞧的是长远,李武将拜梁州总管,可谓是身兼重任,韦节与其有半师之谊,深知李武性情才干。
能把韦氏佳儿送到他身边,说明对其非常看好,顺便说一句,之前李靖出京的时候,韦节就想让韦待价跟在其身边出去历练一番。
可惜为侄儿所阻,韦挺不太看好李靖,毕竟这人年纪老大,为官资历也就平平,如今还是去阵前谋取功名,不是被人供起来,就是有很大的危险。
韦待价年纪还小,能不能禁受得住蜀中的风寒吹袭?所以没有成事,令韦节颇为遗憾,他是李靖的知己,对李靖的才能比李靖自己还要信任。
对于侄儿的短视非常恼火,于是韦挺再在叔父门下走动,韦节对他就冷淡了很多,此次再次提议让韦待价跟随李武出京去汉中,韦挺不敢再行拒绝,于是事情也就成了。
简单点说其实就是韦氏内部派系之间的潮涨潮落,影响到了韦氏下一代的前程选择,若还是李渊当政,韦节又如何能决定京兆韦氏最被看好的子弟到哪里去任职?
于是几天的工夫,韦待价便入幕于李武门下,李武自也不会亏待了他,兵部凋令一下来,便以其为总管府记室,算是提前收了个心腹在身边。
这还是因为韦待价年纪太小,不然以其家世便能取个总管府司马或者长史来先干着,或者录事参军以及各曹参军事这样的职位也能巴望一下。
李武在公主府门前稍稍缅怀了一下,便去侧门扣门,才刚半年,守门人自然不会忘了李司马,所以并无多少耽搁,李武便直入府中。
李秀宁在前院正厅旁的暖阁招待的李武,一路上府中的仆从见到李武,多是惊讶之余立即退到一旁,像往常一样唤上一声,李司马。
之前李武也回来过几次,所以也不以为意,平阳公主府如今有若城中孤岛,外面的人瞅着挺神秘,谣言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可你只要进来走一遭就晓得,这里很安静,和以前好像并无不同。
当然李武怎么会不晓得,府中多了些妇孺,都是李渊死后托庇于公主门下的宫中贵人,新皇大度没有追究,可公主还是不敢将人送出府去。
推荐下,
\\app
\\
真心不错,值得书友都装个,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所以现在这座府邸当中的人丁比以前可着实多了不少,府中内宅简直就成了女儿国一般,男人轻易涉足不了了。
他这位前公主府司马也只能在外院这边拜见公主,去不得内宅之地。
“拜见公主,公主近来可还安好?”
在暖阁中稍稍等了一阵,盏茶工夫不到,平阳公主李秀宁便行了进来。
李秀宁摆了摆手让他不要多礼,“早就与你说了,莫要再唤什么公主,你们总是不听,这要传出去了,岂不要闹出许多笑话?”
李武不以为意,这么多年了,见面不唤上一声公主,那称呼什么呢?你看人家萧皇后,许多人明里暗里不还是要叫上一声娘娘?
他只是偷眼瞧了瞧公主,气色还不错,就是清减了一些。
宾主落座,下人奉上香茗,李秀宁也不跟他客气,“又非休沐之日,大冷天的来这里作甚?”
李武本事不小,和两位旧主关系处的都很不错,谁也没把他当外人。
李五郎自己也没把自己当外人,“吏部调令已经下来了,俺将出京去汉中任梁州总管,不日便将启程,俺特来向公主辞行。”
李秀宁细细眉梢扬起,有些惊讶,“怎么会?你又不曾在地方为官,刚任了几个月的将军便升任梁州总管,这不是胡闹吗?”
李武不安的扭动了一下粗壮的身体,近来听到的都是恭喜的声音,即便是韦节那样的人物对他也颇有期望,怎么到了公主这里,就成了胡闹了呢?
李秀宁打量了他一下,想了想又笑道:“梁州总管掌有数郡之地,军政诸事多有自专之权,你这次可是被重用了啊”
李武赔笑一声,抱拳道:“若非在公主府上任职了几年,多有长进,俺也不敢接下如此重任。”
“我可不敢居功,说起来你与你那叔父都是有才能的人,这些年屈居于方寸之地,不得施展,是我耽误了你们才是。
而且你与我等还有救命之恩,多年来不曾稍报于万一,我陇西李氏愧对于人啊。”
李武有点慌,赶紧摆手道:“公主快莫如此说,俺还是那句话,您要谢还是去谢至尊吧,当年俺们也只是奉命行事,效了点微劳而已,当不得真。”
李秀宁敛下眼皮,端正身体,“不管前事如何,如今还能登门来与我说话的也就你们叔侄二人了,却都陆续出京而去,今后也不知几时可以再见。”
说到这里,不由深深叹息了一声。
李武来的时候心情就有所低落,毕竟在长安居住了好多年了,乍一离去,还真有点舍不得。
此时被公主一说,心中也颇黯然,“俺也不知几时才能回来,只能请公主自己珍重了,胡大等人还在城中,公主若有不便,尽管吩咐他们便是,俺已经跟他们说好了,不能让公主受了委屈。”
李秀宁想笑,却又忍住,李靖叔侄都是难得的实在人,总是逗弄他们令人颇为“惭愧”,可两人相继离京,确实让她感受到了几分离情,更为重要的是失去了外援,让她深感不安。
她父亲当政之时,她可以放权以求自保,毕竟她的父兄们闹的再凶,她还是公主,轻易不会有人前来窥伺,除了心里没谱,到处乱咬的李元吉。
现在则不一样了,她需要更为有力的手段来自保,与李靖,李武这样在他府中任职过,而又念旧情的人加深关联是首选。
“不说这些,即要离京远行,我一妇人女子也没什么好帮你的,只有几句话叮嘱,不知李总管想不想听?”
李武自是求之不得,不管是韦节还是李秀宁,在他眼中都是有智谋,有见识的大人物,这些人说的话他都会记在心里,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得上呢。
实际上,他如今可也不算什么小人物了,之前左千牛备身府将军,掌管一个卫府,宿卫宫禁的人,小人物这个词和他可是一点都不沾边。
如今再拜梁州总管,出将入相就在不远处招手,试问当下又有几个这样的小人物?
只是他骤升高位,根基不太安稳,摇摇晃晃的连他自己心里都没底而已。
“出外为官,无外乎军政两事,可首要之处在于用人,人用的好了,不久一境皆安,人用的不好,也便事倍功半,很可能还会闹出乱子来。
汉中我也没去过可那里刚刚经历过战乱,地方官吏也是新降,人心惶惶之下,很难治理。
如何安抚人心又是一件大事,若是我去了地方上名声显达的人要仔细瞧瞧,能用则用,不能用的就斩杀一二,恩威并施之下,可以稍定人心。”
===第863章荐人===
“乱世用重典,至尊曾经说过的,俺记得很清楚……”
李武连连点头,恨不能拿个本本把公主所言都记个清楚,这个时候插一句,表示自己听的很明白,也晓得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秀宁目光闪动了一下,拿起茶碗饮了口茶汤,今天的茶弄的有点咸了。
“乱世用重典……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杀人立威,后患颇多,实属下策,往往是出于无奈之举。
你初来乍到,众人不知你威严何在,只能示之以强,方能震慑众人,尤其是听说蜀中颇多山蛮,正是用兵之佳选。
你出身行伍,治政稍差上一些也无妨,可拿军功补之……咱们当年起兵时,怎么对那些乱匪的?你还记得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