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0/1986


窦诞摇头,“家中兄长逼迫甚急,一旦逐我出门,势必与名声有损,若吏部调令还没到,不定就要生出什么变故。”
昨晚两个人说了不少,对于窦诞身处的局面段纶倒也了解一些,听了窦诞的话,随之点头表示同意。
他家人口非常简单,一子一女,外加一个侄儿,之外也就没什么人了,不会有兄弟啊,亲戚啊之类的麻烦,同时也意味着没有人能在家事上帮他一把。
也就是说他对兄弟之争没那么感同身受,只是听的传闻多些而已,所以才会劝窦诞等一等再说。
“既然如此,那就还是随我走一趟吧……门下,少府,工部等正联手在城外建一座书院……”
窦诞有些糊涂,书院?那是什么东西?藏书楼吗?还需要门下,少府,工部一起参与,是皇帝钦许?
身为官场中人的敏感让他一下集中了精神。
段纶还在说着,“此事始于门下侍郎封德彝的奏议,说是观文殿中的藏书,典籍之类落满了灰尘,并无大用,不如另存他处,任贤德之人观览,与人与国皆有进益。
大致上就是这么个说法,于是上奏欲建一所书院,以成其事,没几天皇帝就准了……封德彝这人你应也晓得,最是厉害不过,他会议奏建什么书院?我是不信的,应该是皇帝的意思。
你瞧现在,无论是选址,还是开建,各处并无阻碍,连中书侍郎萧禹家的地都被征用了,也没见萧时文有何动静……”
窦诞连连点头,两人性格各异,都在官场上打滚很多年了,说起政事来都是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窦诞听到这里,便问了一句,“观文殿的藏书可是不少,至少数万册,手笔着实不小……可若只一座藏书楼,倒也没什么特异之处,惊动不了那么多的人……应该还有其他什么吧?”
段纶笑道:“以三郎之才能见识,在蜀中为李孝恭之辈所制,实在屈才……”
嗯,窦诞知道,他不是在夸自己,只是在习惯性的埋汰李孝恭。
“去年冬末的奏议,今年开春施行,和奏议的可不太一样,这所长安书院已是和国子相类,要成为育人之所在了。
大家都还在观望,可依我之见啊……此为皇帝之新政,先到先得,即便将来有所废止,此时相助成事之人也都会占些便宜。
我有意向工部推举三郎为工部督建之人,三郎可还愿意暂任其职?”
段纶说的挺随意,事实上也不很在意窦诞同不同意,此类职位品级不高,任职时间也不会长了,以窦诞之前的官职而论,实在是杀鸡用了牛刀。
可这个职位也有不少好处,先前说的那些有些空,实际上的操作则是此类工程与诸部都有牵扯,督建之人有协调之责,行走于六部以及门下,中书之间,可以快速的积累人脉。
窦诞在蜀中数载,为官资历渐深,回京之后缺的其实是人脉和对京中各处情况的认知,去督建成安书院作为一个缓冲看上去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段纶觉着机会不错,可若窦诞不愿去做工头也可以理解,大材小用嘛,那这两天他就去拜会一些人,给窦诞在三省六部间找个合适的职位也并非难事。
其实更方便的是卫府,窦诞如果有意的话,在卫府中任职就更省事了,进千牛卫有些为难,其他的都还成。
窦诞没怎么犹豫,只稍想了想便抱拳道:“大兄费心为俺着想,俺可不敢不知好歹,也就受了……咱们一会出城去瞧瞧?”
他这干脆劲弄的段纶愣了愣,不由道了一句,“三郎可别病急乱投医,好好思量一下……俺也只是这么一说,三郎若是不愿也就算了,拉着你出城瞧瞧,也算是散散心,过后咱们……”
窦诞瞧着段纶那实在劲真是感激的不行,落魄了才知雪中送炭的珍贵嘛。
“大兄不用多说,之前所言深合我意,这个职位俺接了……与其四处奔走,蹉跎时日,不如先做些正事,等……书院建好了,俺也想的差不多,再另谋他职不迟。”
看他心意已定,段纶也不再说什么,用完了早饭,便一道出府往城外行去……
…………………………
长安城另外一边,渤海高氏府邸。
高氏主宅去年时经历了一场大火,高氏的阀主高元与几个好友惨死于其中,外间都说是左骁卫大将军姜宝宜带人上门杀人放火。
可高氏自己不是这么说的,他们只说是高元和几个友人喝的烂醉,不幸死于火情云云。
嗯,道理大家其实都懂,高氏的阀主被人杀了和死于意外有着截然不同的意味,高氏的脸皮被撕下来一半,却还有一半挂在了脸上,必须得维持住。
再者说姜宝宜也已受戮,闯入到高府中的那些人就算在长安战乱中活下来,也很快就都没了踪影。
别说杀了高氏阀主,只他们擅闯高氏府邸这一条,就不是他们能消受的了的,除非长安大乱,不然的话其实从姜宝宜以下谁都走不掉。
姜宝宜那会确实是已经疯了……像李世民斩杀了独孤怀恩,还有着极为正当的理由,也差点把自己给填进去,何况姜宝宜一个给皇帝看门的人了。
即便李渊未死,他也护不住姜宝宜,那是一场非常严重的政治事件,渤海高氏若不能杀了姜宝宜,那他们在关西世阀当中就永远抬不起头来。
而现在死无对证之下,高氏算是勉强把那半脸皮给粘了回去,即便疤痕处处,却也顾不上那许多了。
高大的围墙隔绝内外,门户高峻,普通人即便扬起脖子,也看不见高氏的鞋底。
可事实上则是高氏的门庭冷落了很多,他们正在急速的往下坠落,开始和其他顶级门阀拉开差距。
……………………………………
高氏府宅西边的侧门打开,高季辅满脸晦气的牵着马行了出来,他昨晚宿在了主宅,可一大早就离开,显然此行并不如意。
高氏子孙众多,掌控主宅的这一支一直就是高欢嫡支,从未变过,以前在洛阳,今已移居长安几十年了。
和窦氏一样,子孙多其实也就意味着麻烦多,子弟间良莠不齐的,不定哪家就犯了事,让主枝不好处置。
前户部尚书高元就属于被族人给牵累了,不然也不会死的那么惨。
高季辅回京,想要在京中谋取职位,主宅这边自然是首选,他想着自己在蜀中职位不算很低,也颇有些功绩可以夸耀,应该能拜见一下阀主,也就是如今的户部侍郎高慎了。
可是别说高慎了,他连堂兄的面都没见上,只一个高氏的主事“接见”了他,差点把高季辅的鼻子给气歪了。
他们这一支确实是家道中落,一直不很起眼,他来主宅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就随李密来到长安后来拜见了几次,见到的是高元的小儿子,也就是他的堂弟。
每年拜祭宗祠就更没他的份,官职太低,血缘上离着主枝也远。
可他不明白,从什么时候开始主枝的门槛变得这么高了,连个外姓人都可以在他面前趾高气扬了吗?
===第912章偶遇(二)===
在主宅没什么收获,高季辅只是有些意外。
他追随过李密,在益州任职的是户曹参军,可以说履历颇丰,尤其是他年纪还只二十多岁,正应是高氏后起之秀中的中坚人物。
可他却在主宅中遭到了冷遇,让他有些不解之外,就只剩下了沮丧了。
他在长安可没什么根基,主枝要是不搭理他的话,也就只能听候吏部调拨了,什么时候能得到职位,又是怎样一个职位,都只能听天由命,这是入京述职最为糟糕的一种情形。
按理说不应该发生在他身上,他来之前也还抱着很大的希望呢,毕竟他上次就是因为拜访了主枝而得官的。
但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显然他竟还没听说高元被杀的消息,高氏换了主人,那自然行事做派也就不一样了。
高季辅牵着马有些茫然,主枝的傲慢让他很是愤怒,所以不打算在府中多待,可出来之后却又不晓得该去哪里,际遇确实有点悲催。
他翻身上马,默默的琢磨着英雄谱,努力想着长安中有谁能帮得上忙,不成让他能暂时落脚也好。
想了一圈,好像也就剩下一个魏征魏玄成了,可他又与魏征没什么交情,他倒是从房玄龄口中晓得魏征在门下任职谏义大夫,但冒然上门的话,也不知人家还认不认得他。
不成就只能回去随粮队一起了,那对于他的长安之行来说可谓是极大的挫败。
正胡思乱想间,身后有个洪亮至极的声音响起,“前面可是高冯高兄弟?”
高冯字季辅,以字行于世。
猝不及防间,高季辅吓的一哆嗦,回头看去的时候,一个大胡子怪物骑着匹劣马奔了过来,话语中带着惊喜,只是被胡子遮掩住了,看不出来什么表情。
“远处看着就像,原来还真是高兄弟……”
好吧,程知节到了哪里都不缺朋友,高季辅当年和他可不熟,现在见了不但一眼就认了出来,而且就好像是看到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
高季辅也勉强认出了这个大胡子,秦琼,程知节,单雄信等人在李密部下十分知名,只是贼头贼脑的不被高季辅等人待见罢了。
高季辅虽然也算是义军,可他家里乃渤海高氏子孙,是正经的门阀中人,在李密麾下交往的都是像裴行俭,贾闰莆之类的正规军,和瓦岗降将们不是一路人。
即便秦琼等人也是北齐余孽,可该瞧不上还是瞧不上……
认出是这位瓦岗匪,高季辅暗道了一声晦气……倒也没什么可意外的,树倒猢狲散,魏公亡后,众人四散,在长安城中碰到几个魏公余孽,那太正常了。
程知节可不管高季辅待见不待见他,奔到近前,招牌式的笑声响起,引得路人纷纷侧目,他却只看向高季辅道:“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他乡遇故知……俺就觉着今天要碰上喜事,不想应在贤弟身上,走走走,哥哥请你去吃酒。”
与生俱来的厚脸皮,寻常人根本招架不住,可高季辅不是寻常人,更不想跟这匪人相交,只不过有点好奇这厮现在在哪里任职,看着……挺凄惨的样子。
可不凄惨怎的,大胡子倒还是一如当年那么浓密,可眼睛怎么肿了一只?还泛着青紫,两腮也不对称,应该一边也肿了,嘴角好像也裂开了,就是被胡子给遮住了,看不太清。
能把程大胡子打成这样……即便高季莆觉着这几天都很倒霉,脸上却还是不由自主带出了笑意。
嘴上却干脆的拒绝道:“原来是程兄,真是巧了……只是小弟还有公事待办,就不打扰程兄雅兴了,改日再请程兄饮酒。”
一边打着哈哈,一边就想走开,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他都不想跟程知节这样的家伙有何牵扯。
程知节正需要朋友的时候,哪里肯放他离开,可他心里却是明镜一样,人家不肯跟他相交,是嫌他出身低,还当过断道的强人而已。
于是他一边心里骂着若不是看你姓高,老子才不来搭理你个狗东西呢,一边一把拽住高季辅的马缰绳,大笑着道:“什么公事不公事的,还能耽搁咱们兄弟饮酒?俺可跟你说啊,罗三郎家的酒可香着呢,都是从宫里拿出来的陈酿……”
一边说着,他还摇头晃脑的砸吧了几下嘴,露出些馋相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0/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