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1/1986


可它的地理位置很是优越,南边离着黄河不远,又在永济渠的边上,是当年从洛阳到涿郡的中转站之一。
自从杨广开凿运河,运河沿岸的城池便都渐渐繁荣了起来,而当年杨广征伐辽东,让魏城的便利更加凸显了出来。
窦建德府兵出身,最是务实,于是便选了魏城为夏国都城,只是运河之水泊泊流淌,夏国却无好的船只行于其上,提供便利,让窦建德颇为惋惜。
当然了,魏城之中也没有什么皇宫,窦建德至今住的还是魏县县令的衙署旧地,只不过在前些年扩建了一下,勉强看上去有了点模样,照着皇宫却还差着老远。
在平定幽州以后,有人建议将夏国的都城搬去涿郡,那里有着前隋的行宫,虽已荒废多年,可还颇为富丽堂皇,那里作为一国都城才像点模样嘛。
窦建德听了很是意动,可国子祭酒凌敬劝他,涿郡近于塞外,远于中原,乃屯兵御边之所在,若您是个将军,住在此处正好,可您已经是夏国的皇帝了,住在涿郡就有点不妥当。
窦建德听了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还是回军魏县,把魏城当做了自己的老巢,小是小了点,看着也很寒酸,可此处位于山东,河北,河南交界之处,对于有志于天下的人来说,这里正是用兵中原的好地方。
此时窦建德坐于厅堂之上,正与侍中崔君肃,尚书令曹旦,中书令裴矩说话。
自童广寿,王伏宝等人陆续被诛,窦建德的治下变得有条理多了,那些跋扈而又粗鲁的将军们不再对皇帝的所作所为指手画脚,也不会再因为远近亲疏争来斗去。
更不会因为跟随窦建德日久,持宠生娇,欺压同僚,于是窦建德召集众人议事的时候,便没了那么多的烦恼。
不然他召宰相议事,童广寿等也要在背后说什么皇帝变了,不愿跟旧人们交心了之类的怪话。
其实本质上来说,与萧铣斩杀张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成事之后剪除功臣的举动,可窦建德比萧铣明显更有控制力,对治下的影响也更小。
“王世恽去投了李定安,东都洛阳已成空城,离着这么近朕想着是不是派兵前去查探一番?”
听皇帝是这么个说法,三位宰相相互瞅了瞅,裴矩先就笑了,“至尊欲将东都收入囊中,也不是不行”
窦建德哈的笑了一声,“俺就晓得你的主意多”转眼想到自己已经是皇帝了,不能这么粗鲁,于是咳了两声,“爱卿可有良策?尽管说来听听,东都洛阳啊,朕早就想进去瞧瞧了。”
尚书令曹旦瞪了裴矩一眼,开口道:“至尊莫要听人瞎说,咱们若是此时占了洛阳,萧铣必然怪至尊相欺,恼羞成怒之下不定做出什么事来。
更不用说那李定安了,只要咱们进了洛阳城,那边轻骑须臾便至,将咱们围在城中,也不需多少时日,饿也被饿死了。”
窦建德狠狠的揪了几下胡须,瞪了自己的妻兄一眼,显然是怪他不懂自己心意,连做个美梦的机会都不给自己。
接着他满脸渴望的看向裴矩,想听听他的好主意。
老狐狸如今也七十多岁了,须发皆白,精神却还很健旺,能跟人斗心眼,还能跟人耍计谋,比之远在长安的何老头是一点也不差。
“至尊只需去信给李定安,言曰愿于其称臣,共伐萧铣,之后率军入东都洛阳,岂不顺理成章?”
一句话把其他几个人都说愣了,觉着这话不太对劲,可细琢磨一下,却又颇为可行,老狐狸不愧是老狐狸,糊弄人的本事还是一流水准。
崔君肃先就摇起了脑袋,“裴中书此言差矣,当年吴蜀结盟抗曹,并非吴蜀相亲,而是曹操势大,不得不尔,今若联合李定安去伐萧铣,何异于蜀曹联兵去伐孙吴?即便得些便宜,也无济于大事”
不等曹旦再来帮腔,裴矩已经点头笑道:“我见至尊心切,一会说话怕要不高兴,于是出言以博诸君一笑尔,多有得罪,莫怪莫怪。”
崔君肃也狠狠揪了揪胡子,恨不能上去给那老匹夫一下子,说笑?君王面前你说笑个屁啊
曹旦度量不小,只是哼了一声,想了想却又笑了起来,“裴中书向来计谋百出,即便说笑,气魄也是不小,佩服佩服。”
窦建德就更不当回事了,他向来敬慕门阀世族中人的风范,裴矩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万事他都会容让裴矩几分,即便不如李破待何稠那般“孝顺”,也可以说是难得一见了。
“唉,可惜可惜,若向李定安称臣便可得洛阳,也无甚不可嘛我与李定安向来无冤无仇,还很敬佩其人”
曹旦无奈的咳了起来,并干脆打断了他的臆想,“至尊还请慎言,那李定安狼子野心,还狡诈的很,咱们可要多加提防。
至尊以后就莫提什么称臣不称臣的了,罗艺被那人捉住杀了,李渊父子也都死个干净,咱们若低了头,不定就没了性命。”
窦建德无奈的敛下眼皮,嘟囔了一句,“朕也就那么一说,莫要当真。”
心里则在想着,李定安自然不好对付,那会他还只是马邑通守,就敢带兵到幽州来把宋金刚和罗艺都给宰了,老子带了数十万人马也被他唬的不轻。
如今那厮带兵进了长安,势力更大了,咱傻了才去跟他硬碰,所以先与他虚与委蛇一番又有什么不好了?
“洛阳就在那里摆着,若萧铣那厮胆怯不敢北来,岂不让李定安占了便宜?”
裴寂微微一笑道:“至尊且放宽心,若李定安想入河南,开春时怕也就动兵了,如今没有动静,反而是王世恽弃城而出,想来意在萧铣,咱们只需静观其变就好。”
===第927章弘农===
唐元贞二年四月,河南北部,随着王世恽率众出逃,东郡以及东都洛阳附近的气氛渐渐紧张了起来。
最先行动起来的不是萧铣,而是窦建德。
他离着东都洛阳最近,得到消息比萧铣快,也很详实。
不久,窦建德便调左武卫大将军王琮任相州行军总管,领十余万大军驻于河内,与东都洛阳隔河相望。
同时他更是送信于萧铣,言道君若无北上之意,那俺可就不与你客气了,总不能将洛阳大城平白交给李定安,那时你远在江陵倒是不愁,可咱们就要跟李定安交锋了若是那般,何如现在占了洛阳,得些先机再说?
他明显是在催萧铣北上,不然两家结盟的主次怕是要颠倒一下了,真闹的跟蜀吴抗曹一般,你来我往的斗心眼之余,还想着要有限度的合作一下,可惜少了条大江,不然大家都要心安许多。
当然了,有黄河横在那里,窦建德就比较有底气,所以在接到萧铣回信的时候,和臣下们商量了一下,便许了虎牢予人。
虎牢的战略意义不须多言,那是河北,山东进入河南的门户,当年诸侯伐董就在虎牢关前碰了一鼻子的灰。
窦建德毫不犹豫的让给了萧铣,还不就是因为有一条大河作为依凭,即便萧铣败了也不会闹的难以收拾吗?
相比窦建德的雷厉风行,能舍敢弃,萧铣的动作就慢的和老牛拉车一般了。
他先调交州总管丘和转任江州总管,又以尚书左仆射周法兴兼任黄州总管,在庐江,襄阳两地聚集人马,囤积粮草。
说实话,他的行动太慢了,慢到根本没有抓住战机一说,他就像是一个有着拖延症的主人,当他慢吞吞的想要去招待客人的时候,客人们已经将菜炒好了,就等着他入席呢。
在此期间,周法明等人越来越觉河南之战有如圈套,想要劝皇帝改变心意,萧铣却不耐烦的指责起他们冬天里互相争吵,以至于贻误了战机。
萧铣的指责其实不无道理,周法明既为尚书左仆射,又兼兵部尚书,在战略上不能同皇帝保持一致也就罢了,反而想靠拖延来改变皇帝的心意。
可以说,周法明并不是一个称职的臣子,如此也就让梁国处于了一个尴尬的位置,大略上已经议定出兵河南,可准备上却没有跟上,至少还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出兵。
当然了,南阳,襄阳,汝南等地都驻有大兵,为防备弘农的唐军以及虎牢的夏军所设,倒是省了不少事。
不得不说的是,萧铣治平梁国数载,施政上还是很得人心的,起码比喜欢打土豪,分田地,却还酷爱女色,以及强拉青壮入伍,丝毫没有施政计划的林士弘强多了。
当听闻皇帝想要起兵去东都的时候,很多人都觉着立功的机会到了,所以江南门阀世族子弟纷纷请求随军出战,府兵们表现的也很踊跃。
此时梁国上下弥漫着乐观主义情绪,除了周法明为首的一些人觉着河南像是一个挖好的大坑之外,其余人等,从皇帝到臣下,门阀世族,再到治下的百姓,都非常自信的认为此去河南定能轻松败敌。
等皇帝进了东都,四方宾服也只在眼前了。
这种群体性的乐观情绪不知道是从哪,又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但确实对梁国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影响。
不管萧铣以及他的臣下们抱有怎样的蜜汁自信,可他们的动作太慢了,尴尬的不光是他们自己,其他人也都一起陷入了尴尬之中。
窦建德以及他的臣下们几乎是目瞪口呆的看着梁国大军像蜗牛一般,往洛阳先聚集着粮草和兵员,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忙碌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窦建德有些不想把东都给萧铣了,这时他觉着萧铣有些靠不住,还不如他率军占据洛阳跟李定安正面对峙,萧铣从侧方接应一下
直到这个时候,周法明一直控制着梁军的节奏,他的策略也很简单,既然大家在河南准备大战一场,那他就多做些准备,你如果沉不住气就来攻我,正好借战事失利而撤军。
可当江州总管丘和到任以后,梁军备战的速度一下便提升了起来,丘和可没有周法明想那么多,他就是来带兵打仗的,皇帝让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周法明无法对他直接进行辖制。
而养精蓄锐了一个冬天外加一个春天的唐军,在潼关,弘农两处一直眼巴巴的瞅着河南,终于在窦建德,萧铣做出反应之后争吵了起来。
弘农郡守府。
唐军将领们济济一堂,开起了临战之前的第二场大型军事会议。
第一场是在冬末春初的时候,大军渐渐成型,为了尽快厘清归属职责,左右领军大将军尉迟信和步群召集众将在弘农郡守府开了一次会。
四月间,等的快要不耐烦的将军们闻听窦建德和萧铣处都有了动静,终于振奋了起来,准备作战了。
唐军将领们征战多年,早就熟悉了这种分外舒服的战争节奏,先定好战略战术,再囤积粮草,聚集人马,然后出兵作战。
和演义以及传闻中的那些战事并不一样,没那么戏剧性,也不会摆弄什么空城计,美人计之类的计谋,更不会设伏于道途,或者来个夜袭敌营,放水将敌人淹了,毕其功于一役。
今年的战事和以往差不多,聚集在潼关,弘农的大军整装待发,不管今年萧铣,窦建德入不入河南腹地,唐军都不会空手而还。
战略上,引萧铣,窦建德入河南一战,是今年主要的战略目的,如果不能达成,今年也当占据河南,到了秋冬之际,配合巴蜀,进军江表。
因为有了关西的人才,制定的战略比以往要详细的多,时间以六七月为准,到了七月,窦建德,萧铣再无动静,唐军便会起兵进入河南。
其实不管王世恽是不是弃城而出,唐军的战略都摆在那里,就是要与人战于此地,我不先出兵,是怕吓的你不敢来而已,并无遮掩自己意图的想法,而且十数万大军的聚集也遮掩不住。
王世恽西逃,则是进一步引诱对方进入既定的战场,战略意图也分外明显,无论是萧阆,还是周法明,都乃江表智谋之士,他们不会看不明白。
可他们还是产生了极大的分歧,这就是战争吸引人的地方,人们的对战略的认知,以及他们自己的性情,才能,胆略等等,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判断,再加上其他许多外在的干预,于是战争的结果也就很不一样。
就像是官渡之战,不论是袁绍还是曹孟德,对敌人和自身的认知都有极大的偏差,于是他们在共同选定的战场上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决。
多年之后,曹孟德又与人在赤壁搏了一把,却是大败亏输。
如今情形差不多,三国鼎立,外加一个看热闹的杜伏威,在河南已经隐然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至于是否要在河南战上一场,却还要看各人的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