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3/1986


这可以说是唐军和梁军第一次真正的交锋,像渑池,宜阳都不作数。
一个上午的时间,唐军以伤亡三十余人为代价便填平了承休的护城河,开始进入到了真正的攻城阶段。
尉迟恭,步群,以及陈圆,尉迟偕,张士贵,赵世勋等人的将旗都在前移,这不是为了鼓舞士气,他们都想要观察一下梁军的表现。
让他们的眼珠子差点掉在地上的是,两面攻城,唐军按照既定的攻城节奏先试探了一下,可差点让人惊掉下巴,第一波攻势,唐军便已登城而上。
眼瞅着唐军士卒避过了箭雨,眼瞅着他们去到城下,眼瞅着他们竖起云梯,眼瞅着他们爬上了城头,眼瞅着他们像赶羊一样将梁军杀散,眼瞅着城门开了
即便知道守城的并非梁军精锐,可还是让唐军将领们感觉很玄幻,七八千人驻守的承休连第一波攻势都没守住便已失陷。
几乎所有的唐军将领都只一个念头,这他娘的也叫攻城?
可以说,并没怎么打过交道的两军都对敌军有所误读,梁军过于乐观,把自己想的太过强大,又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而唐军正好相反,他们潜意识里其实已经把萧铣当做了李渊来对待,于是便严重高估了梁军的战斗力。
关西军伍向称敢战,强悍的他们确实也不负盛名,可拿梁军来和关西军伍相比,就没什么可比性了。
南军擅水战,精锐部队守城也还可以,野战则多数不是北人的对手。
像唐军这样从乱世当中一路杀出来,军中尽都是精锐的大军,攻打承休呈现出来的景象其实并不出奇。
有人打开南侧的城门想要跳进汝水逃走,却被骑兵驱赶了回来。
唐军缓缓入城,俘七千余人,唐军和梁军总共只战死了一百多个,听了部下的禀报,尉迟恭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当中。
如果梁军都是这个样子那从南阳到襄阳,再杀去金陵好像也用不了多少时日吧?
当然了,他很快就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一群运粮兵和正规军旅没法相比,轻敌的话可是要吃大亏的
查了些地形资料,前一章改了
===第944章遇阻===
唐军在承休整兵一日,将领们凑到一处又商议了一下。
步群领李年率万骑留下,与徐世绩,薛万彻一道围困洛阳,又留两千兵守承休。
由张士贵领五千骑兵随大军主力继续南下,第二天大军起行,顺汝水而下,破郏城,过汝水,摧枯拉朽般陷龙兴,鲁山,直趋鲁阳关。
这时唐军已经算是彻底切断了洛阳梁军的后路,而洛阳的梁军甚至还不晓得唐军主力已经去到了他们的南边,正在打算与唐军在洛阳决战呢。
在河南北部战场之上,唐军已经增兵至两万骑,恐怖的骑兵洪流所到之处,不但完全断绝了洛阳梁军的耳目,而且持续的向河南东部蔓延。
…………………………
此时蜀中也已烽烟再起,为配合河南战事。
益州总管李靖留李大亮等守益州,与张伦,宇文镬率四万兵开启了夺取夔州的战事,将张镇州,柴绍所部牢牢牵制在蜀东地区。
这一年的六月间,唐军攻势如潮,却才方兴未艾。
…………………………
外间烽火连天,关西却已慢慢进入了稳定期。
长安城的夏天渐显繁华,可还处于外松内紧的状态,大军征战,战报雪片般的飞回到长安。
不曾间断的战报让长安朝堂上的人们都紧张了起来。
李破不再离开宫城出去“散心”,从开战以后便老老实实的待在了宫内,和臣下们一样心不在焉的处置着政事,耳朵竖的老高,时刻的洞察着前方的战局。
尉迟恭等人在河南战事初期的举动,显然并不能让他满意,大军东出的时间把握的不对,从弘农出发去攻南阳守军的战略,笨拙的就像喝多了的醉汉。
预先设定好的战场不要,却跑到别人的家门口拼命,换了他是周法明,一定在鲁阳关死死拖住他们,然后把大军主力撤往襄阳,将战事尽量拖到冬季,到时候唐军进退不能,粮草供给一旦出了问题,十几万唐军都得被这些蠢货葬送在南边的山水之间。
尉迟恭和步群两个的才能不足之处彻底暴露了出来,一直以来,他们都为众将之首,这么多年下来却还无法压制住军中将领们的声音,使众人膺服,这是其一。
其二,无法贯彻既定的战略,让战局显现出了胶着之势,完全是在依靠着唐军精锐敢战的优势在作战。
其三,他们甚至抛弃掉了唐军骑兵的优势,只用步军去跟人攻守……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被周法明所牵制。
太丢脸了,这一年的六月间,李破的心情阴郁的就像长安布满了阴云的天空。
同时他也在自省当中,把大军集中在潼关,弘农一线如今看来完全是个败笔,那么多的骄兵悍将在一处,浪费不说,也增加了尉迟恭和步群领兵的难度。
后勤上给大军准备的太过完备,兵卒太过精锐,让他们有了肆意挥霍的底气。
想到这些,李破暗自咒骂,他娘的,难道还成了老子的错了?
当时他也只不过犹豫了那么一下,没有干预军前将领们的决定而已……唉,潼关离着那么近,不如跑两步亲自去领兵了。
狗屁的不能御驾亲征,老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仗,难道还能和杨广似的去阵前闹着玩?
好的不灵坏的灵,接下来便是尉迟恭在鲁阳关前遭到了开战以来最为激烈的抵抗,一连五日,无有寸进。
还是最擅攻城的赵世勋亲自率军登城,身披七创犹自酣战不休,彻底激发出了部下的斗志,唐军不计伤亡,狂攻不止,终于在第六日午间破关而入。
鲁阳关一战阵斩黄州总管府左领军周绍德,守军五千余人,竟无一人退后,最后只俘获伤兵数百,其余尽都战死在了关上。
唐军伤亡三千余,左领军将军赵世勋更是差点献出一血,这位从晋地跟随李破一直杀入关西,即便跟秦王李世民交战也不曾受伤的前亲军统领,差点没被人永远留在鲁阳关。
战后因受伤过重被送往承休养伤。
这一战彻底让骄傲的唐军将领们清醒了过来,南人是不如北人强悍,可他们的血性并不比人差了。
尤其糟糕的是,唐军进军极快,让梁军措手不及的优势也已消失殆尽。
周法明根本没打算去救援自己的长子,倒也没撤兵会襄阳,他没那个精力再去应对朝中的汹汹争议,只是趁着唐军进军并在鲁阳关苦战的机会,在南阳整军备战,彻底将南阳武装成了刺猬。
当得知长子战死在鲁阳关时,周法明老泪纵横,顺势举丧遥祭鲁阳关战死之将士,梁军上下群情激愤,皆欲与唐军死战。
当唐军越过鲁阳关,终于进入到南阳盆地的时候,他们所面对的就是缩成一团,战志汹汹的二十余万梁军。
南阳城下,沟壕密布,周围全都是梁军依城立下的营寨,甚至纵火焚林,只为让唐军不那么容易制造攻城器械。
誓死一战的气势让唐军停下了脚步,观望了良久……
…………………………
长安城中,李破好像也感觉到了战事来到了关键时刻,心情焦躁了起来。
可有些人这个时候却还在挑动他的神经……
布政坊,高氏主宅。
书房之中茶香隐隐,岁月静好。
户部侍郎高慎高坐榻上,和他对坐的则是吏部郎中独孤修德,他是洛阳人,独孤机的儿子,独孤机为王世充所杀后,独孤修德投了李渊,独孤怀恩死后,其继任为独孤氏阀主。
独孤氏的显赫那就不用细说了,真论起来李破还得叫他一声舅兄呢,因为宫中有独孤氏的女儿嘛。
另外一位端坐于侧,身份也不简单,兰陵萧氏子孙,父亲为前梁临海王,现任秘书少监的萧璟。
他是萧璟幼子,萧铖,年纪还轻,也就三十出头,也不愧是天下第一美人的侄儿,长的也好……
此时他优雅的抿了口茶,道:“皇帝无意于突厥,咱们若私下行事,可就有些不妥当了。”
===第945章密谋===
独孤修德看了萧铖一眼,眉头微蹙。
虽都是世族子弟,可也分着高低,他与高慎皆是大阀阀主,萧铖虽受萧璟宠爱,可在地位上差着他们老远。
看萧铖淡然自若,跟他们平起平坐的样子,独孤修德自然看着不很顺眼。
搁在洛阳,哼哼……
独孤修德暗自咒骂了一句,也就是他们独孤氏接连遇挫,今非昔比,不然的话,哪有这厮在他面前装模作样,指手画脚的份?
连带着,他对此间主人高慎也有了些怨气,既然来寻我独孤氏说话,又拉上萧氏作甚?还是这么个纨绔子……
他脾气不好,但做了几年独孤氏的家主,架势倒是已经拿捏的非常到位,并不将自己的恼怒表现出来,只是面无表情的说着话。
“此言差矣,据说皇帝在北边的时候便与突厥人在交往,不然以皇帝的出身……也不会起家这般快法,想来之后定会与突厥人常来常往。
咱们居高望远,不能只看眼下,目光总归要放长远些。
你还年轻,没见过当年之盛景,启民可汗来归,伏于阶下,祈为皇帝洒扫庭院的时候,那许多突厥贵戚纷纷来投,长安城中有哪家没与他们往来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3/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