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8/1986


梁州那边其实也差不多,蛮族叛乱此起彼伏,李武在那边已经不知杀了多少,却还无法让山蛮归服。
倒是西北渐渐平静了下来,凉州那边还待商榷,灵州的薛万钧已经基本上扫平了梁师都残部,把大唐的版图重又扩展到了朔方地区,再往北就没那个能力了。
现在榆林地区多是一些马匪盘踞,他们进掠的目标也不是南边的雕阴郡等大唐郡县,而是北边的突厥牧民。
颉利汗阿史那求罗带着突厥西方部众连经战事,去年又到南边来了一场军事游行,让西方汗的统治根基都开始跟着动摇了起来,于是边境上的马匪便日渐猖獗。
反正这都是南北战乱的后遗症,因为那些马匪多数都是南北两边的逃人,再加上一些郭子和,梁师都的残部,乱糟糟的分布在了河套,榆林之间的广大地区。
……………………
总的来说这一年的收获很是丰盛,而随着关西,蜀中战乱的平息,加上各种不懈的努力,各地粮产也变得颇为喜人。
秋收过后,随着粮食陆续进入库房,因为各处用兵而变得比较紧张的国库又重新丰盈了起来,稳定的后方才是胜利的根本保证,这一点无论李破还是他的臣下们都很明白。
……………………
这一晚李破带着美好的心情进入了梦想。
第二天早上醒来,神清气爽,梳洗一番,没急着去太极殿处置政务,而是先去了武德殿活动了一下筋骨。
他比窦建德可强多了,因为婆娘非常强悍,他不得不也保持住身体的强健,不然动起手来只有挨揍的份,那皇帝的脸面往哪搁?
尤其是身边的女人多了,即便他努力克制,没有夜夜笙歌,也还是渐感不支……唉,痛苦并快乐着。
武德殿中,李破大吼一声,奋力把熊一样的罗士信摔倒在地,才喘着粗气一把将罗士信拉起来。
他知道罗士信让着他呢,这可不是当年马邑那个只会运用蛮力的熊孩子了,现在膀大腰圆的罗士信一旦发起狠来,估计硬生生顶住一头奔牛都不在话下。
就是杀气没有几年前那么足了,竟然还知道让着皇帝哥哥些,果然有长进…
===第977章降人===
“程知节上任去了吧?”李破一边擦着汗,一边跟罗士信闲聊。
罗士信点头,“那厮走了十来天了,大冷天的,也不知有没有命去到凉州,听他说还去什么敦……唉声叹气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大哥不是看他不顺眼,想让他去送死吧?”
李破不高兴的斜眼看过去,罗士信立马怂了,讪笑着道:“这可不是俺说的,是程咬金那厮临走前说的。”
李破哼了一声,“那厮奸猾无比,你可别惦记他了……这次派他出去是正经事,若能把事情办好,回来之后官位也就能和你差不多了。”
罗士信稍微烦恼了一下,立即理直气壮的道:“那可不成,大哥可得把俺的官升一升,那厮才来多久,怎就能和俺平起平坐了?
大哥若是为难,也派俺出去走一遭嘛……”
李破瞪了他一眼,“大冬天的,跑出去做什么?”
罗士信嘿嘿嘿的笑了起来,远近亲疏表现的如此明显,他要是不明白的话那可就真傻了,“那厮走的时候还让我照顾他的家眷,弄的人怪不好受的。”
李破有些诧异,“他哪来的家眷,我怎么不晓得?”
罗士信就笑,“他可没闲着,纳了四个小妾,两个都有了身孕了。”
李破听了,砸吧砸吧嘴,不由觉着程知节那厮更可恶了几分,不过转眼他就也笑了起来,好家伙,汝妻子吾养之嘛……
一边和罗士信说笑,一边披上大氅,溜达出了武德殿。
来到太极殿偏殿,礼部尚书王泽等人已经等候多时,见皇帝来到,纷纷起身施礼。
萧铣降臣快要到了,开始时礼部准备了盛大的献捷仪式,到了尚书省就被驳回,天气太冷是主要原因,李破也不愿在数九寒冬之际大张旗鼓的行事。
礼部的人商议一番,有人就觉着那就不如让降臣在弘农先驻扎几个月,等天气暖和了再到长安来。
虽然是馊主意,却还是有不少人赞同,毕竟这是难得的宣示武功的机会,多少年也不一定有这么一次。
当然了,这种馊主意没有被接纳的可能。
于是几次三番跟中书,尚书,甚至是门下省的官员磋商之后,献捷仪式大致上就被取消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萧铣已死,没了萧铣这样的一国之主,那么献捷的光彩就没了一多半。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的出来,萧铣确实是个麻烦,尤其是对于李破而言,怎么对待来归的诸侯,将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长期问题。
活着的萧铣或许有其用处,可死了的萧铣却也让很多事情简单了许多。
如今萧铣虽死,李破却也不得不考虑窦建德,杜伏威若是来到长安,又该怎么安置的问题。
没有了献捷大典,其他流程还要走一走,三省六部都要派点人出去迎一迎梁国降人,主要是向他们事先讲一下大唐对待降人的态度,也要看一看降人的状态,别来到长安大放厥词,那大家脸上需不好看。
降人的名录已经由门下省呈上,李破大致看了看,在臣下的建议下,挑出几个人亲自见一见。
降人大部分会留在朝中另行任用,算是安抚降人的一种策略,能够得到显职,或者回到南边的人寥寥无几。
江陵的人才库大多都适用于文职,中书舍人岑文本很有发言权,他建议用一些人去治平地方。
朝臣们深以为然,南人知礼守信,文采卓然,颇懂怀柔之道的印象早已深入人心,戡乱之时他们不很得力,但承平之年用于地方却是很不错的选择。
所以一些降人的去处就很明了了,可以到河东地区以及关西腹地去任职。
礼部尚书王泽等人过来,是最后一次确认皇帝的态度,商量好了,等到降人来到长安,便可按照既定的章程来办。
其实梁国降人中,李破看重的就那么几个。
以内史令萧阆为首的文臣都不在此列,他们大多都是江南门阀中人,治政上或有能为,可因为身上没有军功,在长安很容易便会被长安门阀压制,现在任用他们在要害职位,他们也坐不稳位子。
这些人大部分有个特点,文名甚盛,时不时的就能发些诗词文章出来,很有粉饰太平的作用,可在近些年肯定不会受到李破待见。
周法明很有才能,在南阳领大军与唐军相抗近两个月,很不容易,奈何年纪老大,如今还在江陵养病,没有跟随降人队伍来长安。
王仁寿,宁长真,苏胡儿都是领兵多年,据说军政一体,是南边典型的军阀,萧铣败亡,其实他们出力颇多,不然有他们倾力来援,蜀中,以及南阳不会败的那么惨。
这样的人李破也见的多了,心都很野,要观察一段时间,一个不对先就拿他们开刀震慑降人,根本不用犹豫。
李破比较看重的是高士廉,李光度,李袭志等人,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曾在岭南为官。
高士廉最远,随交州总管丘和在交州任职多年,那里是正经的边地,丛林遍布,野人横行,和南边的小国也没少打了交道。
李光度和冯盎都是一般,他们都属于岭南当地豪族的代表,冯盎降而复叛,为张士贵所杀。
李光度则老实的来到长安。
李袭志就比较特殊,这人竟然出身陇西李氏,祖籍在金州,却任职过桂州总管,而且其人在岭南任职已经很多年了。
前些年才因为降了萧铣,任职梁国工部尚书,同样还挂着检校桂州总管的职位。
李破看重他们的意味不言而喻,要想将来在南边有所作为,这些人才都不可或缺。
……………………
现金/点币等你拿!
大唐元贞十月末,大雪已经掩绝道途,北风呼啸着卷起积雪,尽情的肆虐在天地之间。
长长的队伍好像出洞的蛇一般,慢慢探出潼关,艰难的向前行进。
一辆辆马车当中,梁国降人们缩着身子,裹紧了衣物,被冻的瑟瑟发抖,队伍中隐隐的传来男人,女人,孩子的哭声,随即便被北风吹的无影无踪。
高季辅骑在马上,缩着脖子,紧了紧自己的皮袍子,但北风还是无孔不入的钻进他的袖口,脖领子,让他无处遁逃。
高季辅不由暗自咒骂了几声,这他娘的鬼天气。
他也是倒霉,从益州回来就碰上了高慎一案,也不知幸也不幸,他那会还没等来吏部调令,算是躲过一劫。
不然作为高氏子孙,又很可能去到户部任职,不定现在就身陷囹圄,陪着高慎等人吃牢饭呢。
就算躲过了牢狱之灾,也得和其他人一样,被户部扫地出门,回家吃自己去了。
可是高季辅真的被吓的够呛,高氏这样的门户,竟然会有如此之遭遇,让高季辅心胆俱寒,都想着赶紧弄个乱七八糟的职位快点离开京城了。
倒霉是真倒霉,幸运也是真幸运,他不但因为没有官职在身躲过了一场清算,而且因为交到了朋友……嗯,那个朋友是真不靠谱……却是高季辅的贵人无疑。
程知节不但领着他结识了亲卫大都督罗士信,而且经常邀他一起跟千牛备身府的人饮酒,一来二去就找到了门路,在户部弄了个巡官的职位。
品级不大不小,而且是在高慎一案还未审结的时候,真的是极为难得,当然了,这也与户部职缺增多,又因外间战事的缘故,忙不过来,加上举荐之人得力,高季辅的任职履历等有着很大的干系。
高季辅对程知节很是感激,从之前想要疏远此人到后来倾心结纳,说明了程大胡子真是不白给。
不过高慎一案对高季辅还是有着影响,不然的话,引导降人的苦差也不会落在他一个巡官的头上。
高季辅也只能忍着,高氏中人在户部受人排挤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想上来踩两脚的人可不止一位两位,谁让高氏在户部经营多年,瞅着就让人眼红呢。
高氏一旦失势,遭受的打击是全方位的,如果打击只来自皇权,高氏还能反抗一下,可群起而攻的话,高氏也只能抱头蹲在地上,等大家都消了气再说。
高季辅就属于抱头死死蹲在地上的那种,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任何的怨言。
而他此次过来,也受了族中的嘱咐,相比在户部的孤立无援,他在族中的地位反而上升了不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8/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