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3/1986


功臣大将们持功自傲,自有其取死之道,而且很多人还都掺和进了杨勇,杨广兄弟的皇位之争当中去了。
杨广……封德彝眼前不由浮现出了这位他曾经侍候过的君王,那是一位对近臣们很不错,却又太过好大喜功的人。
他的志向太大了,大到了需要无数人赴死才能成就的地步,于是前隋也就亡了,按照这个说法,那他的近臣们在史书之上也不会落下什么好名声。
想到这里,封德彝后背有些发凉,一个个名字划过他的脑海,他们的下场大多都很凄惨,比如说被乱军斩成肉泥的虞世基,病死在洛阳的宇文述,还有他那两个倒霉儿子,他们都死在了河北。
段文振病殁在征伐辽东的路上,樊子盖病殁在了洛阳,卫玄病殁于长安,麦铁杖战死在了辽水之畔,阴世师被李渊所杀,一张张面孔浮现出来,又一个个的黯淡了下去。
他们几乎都有着非凡的功绩,却都陆续殁于君王最为昏聩的时期,现在给他们下定论的人……
封德彝暗自叹息了一声,因为有所触动,所以便也有了开口的勇气。
掩卷之时犹豫再三,才道:“杨广无道,致使天下大乱,吾虽曾为其臣下,却无法,也不愿为其张目……可那些……辅佐之人,无论才干还是德行,皆有目共睹,臣请至尊……手下留情,在说起过错之时,也能显其功绩……给他们留些脸面。”
一番话吞吞吐吐的说出来,越说越后悔,最后咬着牙说完,身上已经出了不少虚汗,这实在与他的为人和行事准则有着很大的冲突。
李破则是诧异的打量了他一下,对其人简直刮目相看。
“不错,卿家颇有人情味……只是修史的又不是朕,什么手下留情不留情的,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各人之功过自有修史之人评判,只要别把杨广弄成圣人,把朕写成逆臣贼子,朕也不会多说什么。
你道我闲的不行,想去当个史官吗?”
封德彝偷偷抹了一把汗,连连点头陪笑,“至尊说的是,臣情急之下,口不择言,还请至尊恕罪。”
李破哼了一声,心说确实得恕罪一下,要是传出去说我篡改史册,那咱的名声还要不要了,后来人不得把我骂死?
李破心情其实不错,没给封德彝记入账本,说了两句,封德彝忐忑的摸了摸袖口藏着的纸张,最终还是翻了出来呈给皇帝。
“前户部侍郎武士彟上言商六策,臣看了看,以为颇有见地,今上呈予至尊,还请至尊品评。”
武士彟……这个名字好耳熟啊,李破不禁想道。
===第984章武某===
前户部侍郎,义原郡公武士彟,字信,并州人,是李渊太原旧人中的一个。
李破之所以觉着他耳熟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此人在太原很有些名声,前年李破准备率军南下长安的时候,晋阳竟然有人想给此人报信,你说可气不可气……
至于这人是不是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那就只有听到他女儿的名字,才能记得起来了,谁让其女太过有名,很多人根本不会去追究她的父亲是谁呢,李破就是其中之一。
武士彟是晋地豪商,大业末年国库空虚,杨广开始卖官,武士彟和薛举,李轨等人差不多,从鹰扬府买了个队正的职位,算是有了官身。
然后就是继续钻营,攀附上了当时的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这可是笔一本万利的大买卖。
武士彟巴结李渊的传闻有很多,其实最靠谱的就是他在晋阳名声不小,家资豪富,李渊缺人的时候,他就给李渊招揽壮士。
李渊想要剿匪的时候,他便派人去劝匪人来降,李渊缺粮草的时候,他便资其粮秣辎重,李渊与王氏为难的时候,他更是坚定的站在了李渊一边。
试想一下,这样一个忠心耿耿,仗义疏财的人哪个上位者会不喜欢呢?
于是武士彟终于生发了起来,他先任职太原留守府参议,后来李渊南下的时候,任大将军府铠曹参军。
李渊进了长安,开始大肆封赏功臣,武士彟简直是一跃而起,被封为寿阳县开国公,光禄大夫,然后便是礼部侍郎,黄门侍郎这样的重要职位。
后来他还任职过河东宣慰大使,主要是想借着他在晋地的人脉,稳住那时的局面,可惜,他任职不久李破就率军与李神通一场大战,顿时晋地崩坏,形势急转直下,武士彟等仓皇逃回长安。
直到李破率军进入长安,武士彟以商人起家,除了抱紧李氏的大腿之外,没什么根基,更为可怕的是他与李氏走的太近了,除了姜宝宜等区区数人之外,就数他得李氏恩惠最多。
其他人都还是门阀中人,身后有家族支撑,他武士彟却是孤身一人,自觉难逃此厄之下,武士彟回家闭门自守,就等着有人上门来找他算账了。
可左等右等,大家就把此人给忘了,武士彟浅的不只是根基,其官场资历也极为单薄,别看屡任高官,却都是在几年当中被委任,差不多就等于在各处轮番转了一圈,熟悉了一下官场流程,露了个面,谁能记得住他?
当李破进入长安城的时候,武士彟在户部任上才呆了两个月。
当他从家中探出头来,想要琢磨着怎么复起的时候,却愕然发现,人们把他忘得也差不多了。
和那些到哪都有人记得的贵族相比,一个商人显然不值得大家牵挂太多,户部没了个侍郎,苏亶到任之后也只是稍微打听了一下,见其也不自动出现,便将此人略过不提了。
武士彟的避祸之举好似把自己的看的太重,但你只要反过来想想就明白,这种赶紧躲起来不冒头的手段简直太有必要了。
户部少了个侍郎大家都不在意他去哪了,试想一下,如果他出现在那里,人家顺手把他给斩了,是不是也悄无声息,不会有人给他喊冤?
在家中待了一年半,深居简出,武士彟终于觉着性命无忧了,于是出门想要走访一下当初的同僚,看能不能重新寻个官职。
可他的遭遇就不用提了,官职高些的他根本见不到人了,一个门房便能死死把他拦在外面,官职低些的见倒是能见到,人家见了他大多都是一个反应。
先仔细打量他一番,然后才好像猛然记起来,啊,这是老武啊,可挺长时间没见了,在哪高就啊?
哦,没了官职……没了官职好啊,哪像咱们这么操劳……啊,你想重新入职?哎呀,老武你可莫要害我……
大抵上都是这么一副模样,都说人走茶凉,他这都冻上了,一凉到底。
不用多说,最后他求到了封德彝门下,封德彝并不贪财好色,与武士彟也无多少深交,可封德彝名声是真不好,求人的时候,反而是名声不好的人最容易被打动。
商人嘛,做这种事也是驾轻就熟。
他打动封德彝的也不外乎是投其所好罢了。
封德彝喜爱收藏名家画作,这不是什么秘密,于是武士彟上门的时候拿来了陆探微,田逵,杨子华等的画作十余副,价比千金。
武士彟就是这么大方豪爽,就和当年他结交李渊身边的人一样,不遗余力。
…………………………
太极殿中李破拿起文章翻阅,皇帝近臣直接向皇帝转交一些建言是十分平常的事情,其中暗含举荐之意。
如果文章中有什么真知灼见或者是精致的马屁被皇帝欣赏了,即便写文章的只是一介布衣,之后也能平步青云。
这是一条捷径,很多稳步升迁的人不喜欢这些人,于是把他们归为幸臣之列。
当然了,想要让皇帝近臣们呈递文章可不容易,一来你得能见到他们,二来你得有真才实学,三来你写的东西必须能引起皇帝的兴趣等等,不然的话,近臣们才不会去冒风险呢。
武士彟的言商六策大抵上就附和这些条件。
李破给了封德彝这个面子,政务之外还要接受这样的私折……小账本必须记上一下,还有方才这厮对他修订隋史颇有微词,也一并算上……
一个多时辰之后,李破揉了揉眼睛,抬起头的时候灯火已经燃起,肚子也叫了起来,原来是到饭点了。
就像封德彝所言,文章确实颇有见地。
其中在李破看来最为有趣的就是,其人觉得商人大多粗鄙不堪,只认财货,斤斤计较之下难免流于卑贱。
他建议朝廷提倡商人入学读书,一来能让商人学会算学,以后财货交易便能不吃亏,二来可以学会礼仪,提高商人们的形象,商人四处游走,他们的形象提高了,让各地对彼此的印象也就会好一些
===第985章论商===
从根本上提高商人的地位,很有趣的建议。
不得不说,晋末以来,商人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算是胡风南渐的影响之一,因为胡人产出少,不能自给自足,所以便尤其重视贸易。
当他们祸乱中原,随后渐渐被同化的同时,也将胡人的一些风俗习惯带了过来,这就是胡风南渐的过程。
商人的地位在大业年间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杨广为能交通西域,可没少做了事情。
他先是接连派兵攻打吐谷浑,以及土羌部落,最终打通了河西走廊,然后便是西巡张掖,引得西域诸国国王纷纷前来拜见。
西巡张掖的盛况让杨广陶醉不已,也确实不一般,当时西域二十七国国王来见,献上无数珍奇宝物,后来人称之为万国博览会。
杨广本人还登上了焉支山,祭拜了天地,那也许就是杨广最为辉煌的时刻了。
作为中原第一驴友,他是头一个跑去那么远的皇帝,而他在前两年,才率五十万人巡榆林,当时盛况不比这次差,突厥启民可汗拜于阶下,口称圣人可汗。
因为此次西巡,吐谷浑这个中间商终于被赶走了,以前都是西域商人和汉商都要经过吐谷浑允许才能在河西走廊地区通行交易。
杨广西巡最大的胜利就是打通了河西走廊,于是商人们的幸福时刻来临了,他们可以直接去到西域,来回一趟所得暴增数倍,甚至是数十倍。
杨广为增强大隋在西域的影响力,发下了许多诏令鼓励通商,路上的关卡商税能免则免,极大的刺激了商人们的热情。
当时在张掖地区活动的昭武九姓就是此事最大的受益者,像是之前在姑臧城中呼风唤雨的安修仁兄弟就出身于昭武九姓。
商人们受到了重视,自然社会地位也就提高了,而且他们很多人还都依附于贵族门阀之下,世族以其敛财,自然也会对他们这个群体纵容一些。
总体来说,前隋时期商人整体上过的还不错,很多人借着成为门阀走狗的时候,顺利的进入到了庶族阶层。
像武士彟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人物。
李破军旅出身,对商人有着天然的反感,当年在云内时断绝商旅往来,手段可以称得上一声残暴。
当然了,那会还在和突厥人做生意的人,也没谁是无辜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3/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