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9/1986


起身紧走两步跪伏于地,连辩白的心思都没了,只颤声道:“臣死罪。”
皇帝的声音依旧不紧不慢的传入他的耳朵,没掺杂多少喜怒,“朕并不是要跟你算那些旧账,只是看你身有才具,却功名心切,又喜冒险,所以警示一下而已。
前车之鉴嘛,人总该于古人的教训中学到些什么,起来吧,朕若罪你……元谋功臣,呵呵,又不止你一个,你若得罪,其他人岂不要心惊胆战?”
一个很不好的开头,唬的武士彟心脏都快不跳了,他不知道其他人会不会心惊胆战,反正他自己是差点被吓死。
封德彝旁观之下,其实也不很好受,他荐来的人,让皇帝想到了前秦吕不韦,真是……不知该怎么说好了。
再想到家中那十余副名画,更是让他心底凉了凉,皇帝这是在暗示我受贿的时候要加点小心吗?
…………………………
待武士彟战战兢兢的重又坐下,李破又道:“你那以学兴商,以商助学之策倒是另辟蹊径,给朕说说你怎么想的。”
武士彟此时觉着脖子上的脑袋很重,稍不留神可能就会掉下来了,后怕之下不免有些头晕。
如果这会有人来让他做个选择,他一定不会再存侥幸之心,只一溜烟的跑回晋阳去了。
此时他只能死命的压制住在心中蔓延的恐惧,鼓起勇气答道:“小人……臣……俺听说至尊在南郊兴学,便去看了看……
觉得商家之子,家境富裕,入仕之心又切,以那书院为径比从军,为官府下吏之途更佳,于是便胡乱进言,还望至尊恕罪啊……”
这哪是在进言,简直就是在讨饶,封德彝听了他的陈说,直想捂住眼睛,心中骂起了娘,一受惊吓就语无伦次到这种地步,商人果然没什么骨气可言。
李破也挺意外,眨巴着眼睛心说,这应该是大实话吧?他可好长时间没听到这么实在的话语了,真稀奇。
其实武士彟也是倒霉,他依附李渊之时,唐公仁厚之名正盛,收纳人才,聚拢壮士,雄心勃勃的正在观望天下大局。
于是武士彟的仕途便很顺利,没经历过多少凶险。
而李破和李渊的行事作风差别巨大,降人们到了他面前都要被吓唬一下,有点小家子气,可结果一般都很宽容。
武士彟蒙头闯过来,对皇帝的脾性简直一无所知,加上他本人没什么底气,所以也就有了这般狼狈的场面。
而且他当年做木材生意,修建东都时发的家,当时因为工期之故,差点被人砍了脑袋,他就被吓的魂不附体,连生意都不做了,径自跑回晋阳躲藏了起来。
当然了,商人的手段从来不是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他们最怕的就是刀枪……
李破想了想,却觉着这个答案很有趣……君王的喜怒无常在这里表现的很具体,当你怕的厉害,觉得事情要糟的时候,也许君王心里正高兴。
当你得意洋洋,想得封赏的时候,也许君王的眼中已藏了杀机。
“赐酒。”李破笑道。
先给这位压压惊,以后常招到面前来,说不定能给自己出很多新鲜的主意……看到长安书院,竟然会是这么个反应,真有你的。
封德彝就想不到这些,都快把长安书院办成公园了。
商人和匠工的地位此时要比普通百姓高上许多,堪堪能摸到庶族的边,以商家子为生员虽有许多弊端,把书院的档次拉了下来,有失初衷,却也不失为一条权宜之计。
而且书院和国子不一样,那么大的地方,多召一些人进去也不碍事……
武士彟满怀感激之情的饮了一盏,终于心安了一些,能被赐酒,嗯,不会毒发身亡的话,说明性命已是无忧。
于是脑子重新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说话也流利了起来。
“劝人向学,养育人才,此不啻于千秋之事业……至尊之明,不让于前贤,臣愿以千金赠予书院,稍助其势,若得至尊允准,臣之大幸也。”
武士彟还是那个武士彟,抓住机会就往外扔钱,当年他就是这么得到李渊信任的。
如果皇帝痛快的点了头,他立马就能攀附上来,找机会给“好色”的皇帝拉点皮条什么的。
当年李渊夜游长安,就是他来安排,不但在青楼喝了花酒,宿的地方和接待的人也是千挑万选,让李渊满意的不得了。
哪像李破每次出去都是自己找食,连长安的青楼都没见识过一次呢。
峰回路转,封德彝看着闪着金光的武财神,再瞧瞧皇帝的脸色,终于有些后悔不该早早撇清关系。
皇帝虽然不喜商人,可真的喜欢那些有趣的人啊……
===第993章外出===
“那可不成,朕又非李渊,取人家财以资国用,其弊甚多,朕不取也……”
这话说的冠冕堂皇,他好像忘了之前努力从贵族们手中掏粮食的事情,当然了,他说的倒也不算虚假。
捐献这种事情,在于一个你情我愿,最好是找个实在点的由头,可不能来见驾一次,就捐出许多钱财,那确实与抢劫无异,对他的名声极为不利。
当年李渊从晋阳起兵的时候,众人捐献不少,可一旦李渊入了长安,你看他还要过别人的家财吗?
身份不一样了,行事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武士彟进退失据,连连点头表示自己很慌。
封德彝趁机卖了个人情,“武侍郎家中豪富,京中无人不知,可天子者,富有天下,自然不会无故受人恩惠,不然定与名声有损……武侍郎还需慎言啊。”
武士彟听出了其中转圜之意,感激的看了一眼封德彝,心说那十几副名画终于起作用了?却也顾不上想太多,拱手间连连谢罪。
不需要他家财的皇帝肯定是好皇帝,就是拿钱财换不来官位有些可惜,若是换了唐公在位,此时……说说笑笑间不定就答应下来了。
从这里可以看的出来,他比方才镇定多了。
李破笑着摆了摆手,“你上的条陈颇有见地,这也是朕召你前来的原因,只是天下未定,外间战事不休,很多事啊,还顾不上去做。
你谙于商事,旁人耽于门户之见,可能会轻视于你,可在朕看来这却是不可多得的长处……”
听着皇帝娓娓道来,武士彟鼻子突然有些酸,若非场合不对,他真想大哭一场,看来家是不用搬了。
李破玩弄人心的本事可并不比李渊差了。
“所谓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环环相扣,缺一而不可,朕所秉承者一直都是熟其事者掌其职。
不懂农事者,便不恤躬耕之苦,不懂工艺者,便不识工匠之精巧,不懂商事者,便不知往来获利几何。
朝中贤才众多,可精于商事之人却未见几人,瞧你履历颇丰,可仔细想想,那些职位如何施展所长?
所以啊……将来用你之处颇多,不用往来钻营,只需用心做事,自然便有富贵加身。”
封德彝稍有愕然的听着,心说这评价可不低啊……您昨天吃饭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吧?就差把厌恶两个字写在脸上了。
您这闹的是哪般,让俺很不安啊……
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鞭辟入里,看来武士彟所上的那言商六策,确实是打动了皇帝,自己真是太平日子没过几天,就怠慢了许多,竟然毫无察觉,封伦啊封伦,你以后可得用心些了,不然哪天会错了意,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而那边的武士彟已是感激涕零,只觉皇帝就是他的知己,因为还从来没有人这么评价过他的出身。
也没有人这般正经的为他的仕途考量过,李渊用他不过是酬其功劳,当今用他才是真正用他这个人。
于是他再次起身拜伏于地,哽咽道“至尊宽宏,不计前嫌,臣感激不已,将来只愿为至尊执鞭坠蹬,效那犬马之劳。”
“不用如此,朕现在就想让你去办一件大事,若能做的好了,朕可不愿让你执鞭坠蹬,受辱于人,定让你显赫于人前。”
惊喜有点多,惊吓也不少,武士彟早已忘了妻子的淳淳叮嘱,更将谨慎二字抛到了脑后,“至尊尽管吩咐,臣一定不负所托。”
李破笑笑,还“犹豫”了一下才道“你对钱币之事很有见解,今萧铣已灭,江右已定,朕想派人运些新钱过去,早些让新钱行于天下。
你早年行商,当知此事之重大,百姓手中的旧钱要收回来,新钱要发下去,做的好了可安定民心,做的差了怕就能引起民变,到时不说你要人头落地,朕这个位子怕也坐不安稳。
如此大事,你可愿意接下?”
别说武士彟了,就算是封德彝心中都吃了一惊,换了旁人当时便得进言阻上一阻,可封德彝不是旁人,看了看皇帝的脸色,见其笃定自若,想来不是即兴之举,顿时便打消了进言的念头。
再一想想,寒冬之际运钱到江陵的艰辛,封德彝暗叹了一声,也不知武信这厮会不会死在路上。
出乎他意料的是,武士彟没怎么琢磨,当即就干脆的应了。
李破很满意,此事之前便已定下,只是还没定下人选,武士彟就很合适,这人行商多年,家资巨富,对钱财应该有深刻的了解,到了李靖那里应该有些用处。
再者运钱到江右,并没有他说的那么干系重大,主事的还是李靖,武士彟去了可能会提些建议,但没有处置之权。
他相信的其实是李靖,而非是武士彟。
武士彟若想得高官厚禄,且得努力一番呢……之后立即晋武士彟为户部郎中,令其去与户部尚书苏亶等人商量一下,怎么才能更好的把事情办下来。
武士彟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那就是官职,谢恩之后心满意足的走了。
当过官的人,你再让他去做别的营生,他做不来也不愿去做,起居八座,颐指气使,官场中人所享受的好处,哪是其他行业能比的?
武士彟不怕辛苦,就怕皇帝用不着他。
…………………………
对于武士彟来说,见驾是天大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决定了他以后的命运,虽然过程惊心动魄,起伏跌宕,可结果却让他感激不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