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8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1/1986


那时长安城中的游侠儿就很活跃,杀人放火,趁火打劫的事情都属平常,加上各处逃难的流民入城,更是乱上加乱。
后来李渊进了长安,治安就有所恢复,等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争斗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贵族们横行不法的事情就又多了起来。
直到齐王李元吉率人勇闯天策府,兵部侍郎独孤安庆遇刺,算是到达了一个高和谐潮。
到长安又换了主人,长安城便再次恢复了稳定,因为李渊父子身死,贵族们战战兢兢的开始侍奉新主,也没了那么多的政治斗争,城中治安迅速转好。
年初时长安结束了军管,屯卫与长安令衙协同掌管长安治安,大致上也就证明长安的混乱时期彻底结束了。
长孙无忌上任之后,他就没碰到过像齐王李元吉在任的时候那么多糟烂事。
李破出行带的人越来越少,也是基于这种判断,不虑有人窥伺,李破本人胆子自然越来越大,臣子们也越来越是放心。
只是没了前呼后拥,李破终于在长安书院左近见识了一次贵族欺压弱小时的嘴脸,买点东西还想强买强卖,真是丢人。
李破虽然有些不高兴,但他没想管这闲事,心里只是想着,得给长孙无忌加点码,他也只是偶尔出宫,就能碰上这事,那平日里不定有多少欺压良善之事发生,看样子还得加力整饬一番,让贵族们收敛些。
千牛备身们也紧张了起来,他们来的人少,若是有了什么麻烦,惊扰了至尊和贵妃,大家吃饭的家伙保不住事小,家族怕也得受到牵连。
所幸皇帝策马前行,几个人赶紧跟上,心里都松了口气。
可那边却已经发展到了下一个阶段,从喝骂到推搡撕扯,再到拳脚相加,也只是眨眼工夫,几个樵子就被打倒在地,几个健壮的奴仆围着他们,一阵拳打脚踢。
旁观的几个在说话,他们都很年轻,欺辱几个樵子在他们看来自然不是什么大事,可临近长安书院,他们还是要忌惮几分。
两个领头的和旁边的人嘀咕了两句,立即有人上前喝止。
但李破这里已是恼了,大好的心情全被这些人给毁了,在皇帝面前伤人,真有你们的,也不知是谁家的纨绔子,真是不知死活。
阿史那容真眼里只有自己的丈夫,一见他有了怒色,当即便抽出了刀子,“夫君等我一下,我这就去杀了他们。”
李破一把捞住她的胳膊,避免了一场血案的发生,嘴上则吩咐着,“去两个人,让他们自己去长安令衙,告诉长孙无忌,从严惩治。”
“若有人不听话,杀了便是。”红眼珠加了一句,他和丈夫说话说的好好的,这些人却来打扰,不死上几个怎么成?
这才是真正的贵族,视人命如草芥。
马周,河北清河人,少孤寒,勤学不缀,仕于乡里,常遭同僚欺压,愤而离职,于是游学长安。
到了长安,马周过的很苦,住在寺庙里,靠着给香客写祷词,解签等度日,后来参加了几场会,认得了两个同乡,被举荐到左御卫将军常何府上。
说是入幕吧,他还不够资格,只能勉强算是个门客,就是那种陪着主人家玩乐,偶尔出出主意,然后白吃白喝的角色。
左御卫将军常何今年五月的时候随左御卫大将军王智辩去了潼关,对于马周的生活倒也没什么影响。
到了冬天,主人家交游变的少了,马周一般都是闭门读书,他觉着新皇应该快要再次开科取士了,所以读书越发勤恳,打算考个功名。
今日天气不错,常何的幼子还没有入仕,整日里和狐朋狗友们厮混,今天友人寻上门来,说是长安书院名气越发大了,听说今日要举行一场会,不如去瞧瞧热闹。
于是两人便结伴出行,马周是正经的读书人,听说了这事便也随行而来,主要是想看看长安书院是个什么模样,里面的人又都有多大的才学。
临近书院,常五郎看见几个樵子,背着柴禾,上面还挂着些野物,顿时突发奇想,想弄去书院来个露天烧烤,定然能出点风头什么的。
他那友人也唯恐天下不乱,极力赞同,于是便有了方才的一幕。
马周劝了两句,尤其是方才过去的那些人,看着可不像是喜欢他们作为的样子,马周这人说话直率,并不讨喜,好在常五郎还是听进去了,长安书院左近,达官贵人颇多,惹下是非极其难办。
再说几个樵子,不至于让人动怒,所以这些人准备赶紧了事
可惜他们已经走不了了,两人策马而来,到了近前翻身下马,“你们是什么人?这里也是你们可以放肆的吗?”
气势很足,常五郎犹豫了一下,他的奴仆刚打完了人,还没怎么尽兴便被叫住,很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时见有人来管闲事,有人顿时不满的过来叫嚷,“你又是哪个,竟敢来管俺们的闲事,不怕招惹祸事吗?”
好吧,他们常跟常五郎出没于杂七杂八的所在,跟人冲突一般都是这么个节奏,接下来的戏码多数都是自报家门,家世差不多的就用人数和拳头说话,如果家世低人一头,缩起脑袋走人也就是了。
但这次可就不一样了,千牛备身本就是长安城中极其可怕的存在,因为他们是皇帝的爪牙,家世上各个禁得起推敲,其中不乏大贵族掺杂其中。
没人愿意跟他们起冲突,即便是像窦琮那样的大将军,也不愿无故被千牛备身府的人寻上门来,遑论是其他人了。
得了吩咐的他们就更可怕几分,他们知道今天不死上几个人,贵妃不会满意,而且阿史那贵妃掌左千牛备身府兵权,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贵妃不满意了,那他们在千牛备身府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所以待那几人嚷嚷着走上来,还想跟他们理论一番,两个人几乎没怎么犹豫,抽刀便斩,惨叫声乍起,瞬间连杀三人。
之后两人拎着滴血的刀子指着被惊住的人们,狞笑道:“都不许走,我家主人说了,你们都要去长安令衙走一遭,顽抗者杀,逃走的要抄家灭门,自己掂量一下啊。”
常五郎和他的朋友都很愤怒,他们皆出身将门,虽然有些浪荡之行,胆气却还在,“你们是什么人,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断道杀人,我看要去长安令衙走一遭的是你们吧?”
其中一位笑了一声,归刀入鞘,“俺是元七,家兄元五现任天水郡太守,你的家世咱就不问了,以免结仇,咱们是奉命行事,不杀上几个没法交代。
我劝你们还是赶紧跟咱们走,不然我家主人回头过来,你们各个人头不保”
另外一个笑道:“没看出来,七郎心肠倒好,自俺从征薛举杀了些人,可是有好长时间没见血了呢。”
“你家主人是哪位?家父是”
常五郎还想自报家门,那边马周赶紧拉住了他,白着脸低声道:“五郎莫要说了,咱们最好与他们一同去长安令衙,也就打了几个樵子,算不得大事。
他们为如此小事便敢当道杀人,而又有恃无恐,主人身份非同寻常将军征战在外,可不敢给他惹麻烦啊。”
常五郎还没怎的,他那朋友已是连连点头,长安城中的贵人很多,但敢这么杀人的却没几个。
而且人家一个从人的身份和他们的父辈就差不多了,主人必定是有数的大贵族,报上家世只会自取其辱。
于是怪异的一幕出现了,两个千牛备身押着一行十多人外加几个樵子,收了三具尸首回城去了,可见长安城中的贵族们就算张狂些,却也大多知晓厉害,想要痛痛快快的打他们的脸并不容易。
马周夹杂在队伍中,回头张望了一下,想想长安城中什么人会为了一点小事就敢杀人,却还能若无其事,理直气壮的把他们这些人押去长安令衙受审?
不外乎皇亲国戚而已,长安城中那些大阀的人都没这样的威风
继续前行的李破就觉得有些扫兴,因为这让他回想起了在马邑城挨的那顿鞭子
===第996章雅集(一)===
比照国子,长安书院今年的生员数量有四百人。
和后来不一样,学生和官员差不多,只有九月的授衣假和冬休,上限为十日,可缩减不会增加,路途较远的就只能住在书院。
一期为五年,若教授或者生员自己觉着进益不足,可延至七年。
草创初期,书院教授的科目,教册之类都与国子相类,不教授童子开蒙,只有那些开蒙之后,能够顺利进行阅读,书写的少年才能入书院进学。
入学之前还要审查各人家世,家世清白者方得入学,什么是家世清白呢,就是三代之内直系亲属无违反乱纪事,这和国子明显不同,国子的生员看的是门户高低。
长辈的官职越高,爵位越尊,功绩越大的越容易被录入国子,书院则给其他人家开了一道门缝。
虽然这条门缝不大,挤进去不那么容易,可到底还是给寒门庶族以及富裕人家的子弟留了些余地。
由此可见当世读书人门槛之高,即便书院放宽了条件,依旧不是普通人家可以觊觎的事情。
只一个开蒙,阅读,书写就把他们死死拦在了门外。
直白些来说,当世文盲率之高,后来人根本想象不到,江南的情况要比北方好上一些,汉姓家族们非常重视后代的培养,节衣缩食也要让子孙们读书识字。
江南最早施行的制举,也正是基于这种汉家风气,北方的家族胡汉相杂,就不很重视这些,所以也才有了江南文风鼎盛一说。
实际上江南的情形也只是对比北方而言,局面稍好一些罢了,江南的门阀世族对知识的垄断一点不比北方差了。
长安书院的建立,无疑是李破搞的试验田,制度和规模以及之后的进展都不尽人意,他又不是想建另外一所国子,所以之后必然要进行一遍遍的改革。
还不能都按照后来的那些学校来改,必须适合当世的情况,要和之后的科举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所以根本谈不上什么开启民智,只能勉强算是择优而授。
试验田嘛,弄个几年出点成绩就算好的,长远来看,几十年下来让局面有所改观,就是一场扎扎实实惠及天下的功绩。
基于这些考量,李破对长安书院的重视也就可想而知了,兴学嘛,最重要的就是耐心,李破不缺这个,他在晋地积蓄了十几年,才能一举而定西京,靠的就是足够的耐心。
…………………………
进书院没费什么周章,门下省的文书在书院尤其有用,毕竟书院是门下省全程督建,而且一直在保持关注。
冬天里的书院很冷清,没什么人在外面溜达,让李破稍微有些失望,看来传闻有所夸大,大家还是比较怕冷的嘛。
冬日里到书院来的人,大多都打着赏雪的幌子,到了书院就都缩进了屋里,点着火盆,开起了茶话会。
学生们要辛苦一些,除了学习书院的科目之外,他们还要负责打扫藏书楼,和各处的屋舍。
而且关西人办的书院,自然少不了教授武力的各种科目,生逢乱世,尚武精神已经融入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此时北方的读书人大多身体强壮,能骑善射,谈论起兵法来也都头头是道,为着出将入相做准备。
进了书院,以藏书楼为圆心绕了一圈,把李破冻的够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