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8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7/1986


嗯,直白些就是在说土皇帝当久了,回到王庭之后大贵族到处都是,让他感到了压抑。
他现在也闹不明白为什么可汗会允许阿史那咄苾离开,并让塞斯力琴部那样的大部追随于他。
关在笼子中的狮子已经很吓人了,放了出来那是要吃人的,他不相信可汗想不到这一点,可却还是做出了那样的决定,为什么呢?
王庭中发生了什么大事是他不知道的吗?或者草原上将有事情发生?
阿史那罗恒的后背有些发凉,不为别的,就是当年阿史那咄苾被困于王庭,有他出的一份力,而且还不小呢。
想到这里,他觉着自己应该快些离开王庭了,他隐隐约约的闻到了些危险的味道……如果他走的时候,可汗允许他把自己的部众都带走,那就更好了。
不知什么时候,阿莫思设又出现在了他的身旁,搀扶着他的胳膊,像“朋友”一样跟他交谈了起来。
阿史那罗恒心情慢慢好转,和愚蠢的人说话总能寻找到些快乐,但是绝对不能和他们长久的相处,不然不管你多聪明,最后总会受到笨蛋的拖累。
…………………………
殿中,几个大贵族都离开了,阿史那杨环没动地方,只是招呼着阿史那牡丹坐下。
实际上,以如今阿史那牡丹的权势,并不需要再在可汗身边侍候,殿中不管谁来,都能有她一个位子。
但是她还是习惯站在可汗的身边,因为这是用了近三十年养成的习惯,所以人们才会说阿史那牡丹是可汗的影子。
“阿史那咄苾确实老了,如果是十年前,即便前面是陷阱,他也会毫不犹豫的跨过去,让设置陷阱的人流下鲜血,可现在,他却想要仔细的观察一下前面是不是有陷阱在等着他。”
阿史那那爽朗而又洪亮的笑声充满了整个空间,显然她并不在意有人会听到什么,又会去传给谁听。
因为她是阿史那染干的女儿,阿史那咄吉世的妹妹,如今王庭之中,身份比她高贵的人已经不多了,比她更得可汗信任的人则一个也没有。
阿史那杨环也轻声的笑了起来,她没什么成就感,把阿史那咄苾禁在王庭差不多有十年了,而阿史那咄苾又没有越发勾践的本事……
看着他一天天变得颓废而又倔强,除了报复的快感之外好像也没剩下什么。
“希望他不要被阿史那求罗杀了吧……”阿史那杨环道。
阿史那牡丹再次大笑起来,她显然想到了可汗刚才说服她那兄长的时候所说的那些话,“他们啊,根本不知道言语胜过刀弓的道理,如果他们去到长安,我敢保证,他们只配去看守城门。”
===第1018章王庭(六)===
“长安啊,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去了,你总是谈起那里,这说明李定安将那里治理的很好?”阿史那杨环略有憧憬的说道。
阿史那牡丹收起了笑容,“可汗应该早就知道,他不只是一位英明的将军,同样也是一位……贤明的王者。
他将并州,代州也治理的很好,我每次去到那里,都能感受到那里的变化,这才过去多少年啊,那里的人们好像就已经忘记了战争带给他们的伤痛。
牧场上有突厥人为他们放牧,成片的农田都种满了秧苗,我特意和他们交谈过,几乎没有人再去担心有人会来杀死他们的亲人,掠夺他们的财产。
他们满嘴都在说着李定安的好话……长安也一样,我在那里跟许多人坐下来说话,虽然还能感受到他们的愤怒,但却已无法劝说他们拿起刀枪起来反抗。
要知道我去的时候,他才率兵进入长安不到一年,若不是关西人失去了勇气,那么就只能说他们的新主人太过强大,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了。”
“我知道,我知道……”阿史那杨环笑着摇头,“你已经在我耳边说过很多次了……南边的人本来就很健忘,他们可以投靠李渊那样的逆贼,自然也会向李定安低下头去,不值得奇怪。”
说到这里,阿史那杨环叹息了一声,“我知道你是想告诉我,大隋已经亡了,再也回不去从前了是吗?”
阿史那牡丹点着头,多年以来她们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秘密,她一直忧虑于可汗对大隋的怀念,所以屡次为此进行劝说。
善忘的可不止南边的人,突厥人从隋人身上占到上风也不过是这十几二十年的事情,可他们好像已经忘记了当年匍匐在大隋皇帝的身前,拼命讨好的往事了。
王庭中充斥着对南人的诋毁,轻蔑的好像那只是一群奴隶,可他们当中有谁去到过南边呢?
真要较真的话,也就是一些人曾经追随始毕可汗进行过两次南征罢了,这里面的代表人物就是如今的颉利汗阿史那求罗。
他带领着三万多突厥勇士南下,初衷又是什么呢?
想完成父亲未曾完成的伟业?还是觉得天神之鞭也就那么回事,他所带领的也不过是一群想要向突厥称臣而不可得的乌合之众?
忧虑之中,她看向了她的可汗,于是便也觉出了几分滑稽。
突厥啊,掠地万里,控弦百万,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现在真正忧虑于它的前途,想要为它做点什么的竟然是两个女人,天神一定是在和她们开玩笑。
“可汗不要嫌我多嘴,说起来这些年去过南边的人越发的少了,他们根本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
我想告诉可汗的是,那里死了很多人,我见过了李定安和窦建德,他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恶鬼。
他们不拜神明,只相信握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刀弓,他们对突厥毫无敬意,尤其是李定安,他的狡诈和凶狠我们都曾见识过……”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组织了一下措辞才接着道:“他和文皇帝长的很像,尤其是那双眼睛,和文献皇后几乎一模一样。
我现在只希望他没有文皇帝那样的才能,不然的话,他将来一定会来进攻我们的。”
阿史那杨环轻轻扬了扬眉头,接着又紧紧锁住,“这些你可是头一次说给我听……为什么?”
她脑子有些乱,目光中满是狐疑,和文皇帝,文献皇后很像?是他们的子孙吗?怎么会?
但作为突厥可汗,她立即将震惊压在了心底。
还能为什么,两个女人对视了一眼,阿史那杨环嘴角便又挂上了笑容,“是啊,徒增烦恼罢了,那边的人不管是谁的子孙,嘴里念叨的总是天下如何如何,百姓怎样怎样。
血脉固然重要,却没几个人真正在乎,不像突厥,大家都姓阿史那,倒是省事不少……
我知道你在忧虑什么,当年启民可汗为突利汗的时候,文皇帝便派人结交他,都蓝可汗于是便联合达头可汗一起攻打并驱逐了他。
兵不血刃便让突厥迅速衰弱了下来,并紧紧握住了一枚棋子……确实和现在的阿史那多闻很像……”
阿史那牡丹则道:“自阿史那多闻离开王庭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了,他的野心就像是草原上的野草一样疯长,他派回王庭的使者越来越傲慢了。
现在王庭中关于可汗继承者的议论越来越多,就是替他在说话,可汗应该清楚的,那为什么还要让塞斯力琴部离开呢?
阿史那葛云的父亲是阿史那思真,他们都和阿史那多闻有着仇恨,不正应该笼络他吗?”
显然对于阿史那杨环的举措她并不赞同,这也是她头一次不能看清可汗的心意,所以在大局已定的情形之下才问出自己的疑惑。
阿史那杨环笑了起来,“你说李定安和文皇帝,文献皇后长的很像,他的身世你一定也探查过了,结果呢,跟我说说吧。”
显然阿史那杨环并不想跟心腹谈论刚才的话题,阿史那牡丹看着她,无奈的笑了笑,她已经跟不上可汗的脚步了吗?也许吧……
她想了想道:“我去晋阳时打听过,也跟您说过了……那会我并不想追究什么,所以探听的不很仔细,也没向谁说过此事。
但李定安入主长安,便需慎重些了,所以我去见了皇后,皇后过的很好,您应该知道的,她经历的太多,现在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我探问了一下,她并没有说什么,可据我看,她应该知道些什么,因为她总是不愿谈论皇帝的过往。
我又去见了杨恭仁兄弟,他们一样如此,南边的人啊……讳莫如深往往便是说他们有所猜疑。
李定安在草原上待过一段时日,大业六年或者七年的时候南下归于隋地,而且他后来自号汉王,按照他的年纪……”
说到这里,阿史那牡丹摇了摇头,道:“现在追究这些没什么用呢?可汗就当乡野趣闻听一听吧,他已定下国号为唐,就算他乃杨氏血脉又如何?可汗难道还指望他认祖归宗不成?”
阿史那杨环责怪的看了一眼阿史那牡丹,显然对她的知情不报很是不满……
===第1019章探望===
“竟然还有这样的故事,真希望你是在说笑……要是能亲自见一见他该多好……他真的和文皇帝,文献皇后长的很像吗?
我在宫中的时候,得文献皇后亲自教导,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隐有敬畏,她只是静静的看着你,便能让你觉得做错了什么,然后便不安的厉害……
唉,过去的太久了……杨广真是该死,玷污了他们的威名……”
说到这里,她却笑了起来,“如果猜测是真,他助我登上突厥汗位,自己又当上了皇帝,你说这是不是就是天意呢?”
瞧着可汗的笑容,阿史那牡丹只觉得有寒意在心中升起,南北两个帝国,若都跟隋室有着牵连,背后又是谁在操弄着这一切?
笑容渐渐在阿史那杨环脸上隐没,她的目光也变得冰冷了起来,“这些事就不要外传了,今日在这里值守的人都杀了,王庭内外,我不想听到一丝一毫这样那样的猜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阿史那牡丹深深的低下了头,道:“是的可汗。”
阿史那杨环看她良久才莞尔一笑,指着桌案上的点心道:“他们不懂品尝,吃着就好像在喂他们吃五石散,你来尝尝吧,当初咱们在洛阳的时候,吃的桂花糕与此类似……”
…………………………
突厥王庭中的窃窃私语无法传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草原上的变故也只方兴未艾,即便李破鼻子再灵,也无法在此时有所察觉。
大唐元贞二年的年关终于到了,只是没有皇帝带头,长安的年关过的普普通通,只是比去年要好的多。
起码人们能够安心的在家中吃顿团圆饭,祭祀一下祖宗。
烟气缭绕之中,杂着酒肉的香气,说明长安人家的生活确实比去年强了一些。
今年长安令长孙无忌,上请工部一道盖了些善堂,还请户部在四城给贫苦无依者施粥,奔波之下效果显著,今年入冬以来,长安未因冻饿而死一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7/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