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8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5/1986


当然了,话得想好了,云内那地方虽然不怎么样,却是皇帝起家之地,他要是说错了话,不定就会被赶出北边守边了。
虽然他也不怕那些突厥崽子,可那边的冬天是真冷,按照至尊的说法,天下那么大,敌人那么多,不用专门去北边喝风饮雪的受罪嘛。
所以他问的除了南边的战事以及情形之外,更多的是长安的风物,几个人都看得出来,这位大将军对长安真是向往的紧。
元庆当官当久了,见识非同一般,此时就想跟步大将军说,你与其问长安,不如多问问洛阳。
百战过后,到洛阳帮着至尊看着东都多好?长安风景繁盛不假,可那里世族林立,高官多如牛毛,对于一个不识几个大字的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呢。
当然了,他也只敢在心里想想,这里是军前,别看这位大将军说话总是笑眯眯的,你要是敢真掉以轻心,不定明天你就得去旗杆上看风景了。
…………………………
二月末,北风意犹未尽,却还是渐渐消停了下来,空气中已经能够闻到春天的气息了。
一行千余人行在官道之上,前面长安城已是隐隐在望。
“多年未至此间,今日重来,尽如当年一般,长安还是长安,好像并无多少变故啊。”
队伍之中,裴行俨感慨了一声。
这人四十左右年纪,正当壮年,他出身河东裴氏,与一般的裴氏子孙可不一样,常年居于行伍之间,骑得健马,开得硬弓,身体强壮,威严毕露。
他在河南河北军中皆有威名,在河南为李密效命时,因与李密麾下义军将领不合,归附于王世充后剿匪不遗余力,俨然便是张须陀,樊子盖等人的继承者,在义军当中凶名四播,有些人谓之以裴阎王之称。
《北雄》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手打吧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手打吧!
===第1029章鱼目===
裴行俨的父亲是前隋河南讨捕大使,光禄大夫裴仁基。
裴仁基先降李密,再降王世充,前些年因谋逆被王世充所杀,当时裴行俨在外领兵,得知消息后遂率军投窦建德。
从河南投窦建德的人太多了,裴仁基只能算是其中一个,因其骁勇善战,窦建德让其随自己领兵攻幽州,立功不小,遂晋兵部侍郎。
今次奉传国玉玺出使长安,是受了裴矩的举荐。
作为前隋旧臣,时隔多年,重新来到西京长安,自然颇多感慨。
他还是少年时随父亲回京述职时来过这里,杨广从不在长安多做停留,所以后来再述职时都是去东都那里。
陪在他身边的是礼部侍郎郑善果,出身荥阳郑氏,今年五十多了。
李渊在位的时候,高元被免职后,他暂领户部尚书之职,后来李破进了长安,苏亶成了户部尚书,他也便成了户部侍郎。
去年的时候大病了一场,让窦诞窦光大捡了个现成的便宜。
郑善果病愈之后,转任礼部侍郎,今次率人迎接夏国来人……其实迎的不是人,而是夏国使节带来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重回长安,在朝野内外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得了传国玉玺,便是天命之主,有些人自然嗤之以鼻,可很多人却真的信这个。
所谓皇权便具象化在了这些物什之上……
作为见过传国玉玺的人,郑善果还兼有鉴别真伪的使命,别送到皇帝手上的是个赝品,那玩笑可就开大了。
二月天还是有点冷,郑善果紧了紧衣襟,听了裴行俨的感慨,心说这里的变故可一点不比洛阳少。
只是大家都带着脑子来的,收着手脚,不像王世充,李密那样硬是把东都那样的好地方变成了匪巢。
“裴将军还没有入城,等在城中待的久了便能晓得,长安如今比隋时还要繁盛几分,此为皇者资也,当年还有东都可以与之相比,现在嘛……想来裴将军应该清楚的。”
裴行俨稍稍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道:“郑侍郎是说俺进了长安便出不来了吗?多年未至此间,难道这里的人都不懂待客之道了吗?”
裴行俨词锋颇健,一路上郑善果已经领教了几次,此时不以为意的笑笑道:“长安大城就有这样的好处,来的人都不想走,当年裴将军来此之时,应该有所体会吧?”
裴行俨哈哈一笑,“好男儿志在四方,此间虽好,却困不住真正的豪杰。”
郑善果紧接着便道:“裴将军离开洛阳去河北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吗?难道河北之地便能任由豪杰施展武功,若真如此,又怎会有将军此行?”
裴行俨有点恼了,怒视郑善果,心想这老东西一路上总是拿言语讥讽于我,真想一刀宰了他。
郑善果轻松占得上风,也没什么可得意的,荥阳郑氏乃中原名门,向出才子,裴氏和他们比起来要逊色许多。
裴行俨在河南,河北这些地方待的久了,无论是行为举止,还是言谈之上都隐隐带着些戾气,郑善果即便得到了裴世清的嘱托,却还是很难喜欢这个人。
再加上其人是敌国来使,于是言语之上自然不很客气。
此时见他有点恼羞成怒,笑的越发温文尔雅,“裴将军何必恼怒,我也只就事论事而已,再者夏王遣将军前来与我修好,些许言语争辩将军都忍不得,我劝将军还是就此回转,不然见了至尊,必有性命之忧。”
裴行俨深吸了一口气,勉强让自己平静下来,不再搭理郑善果,表示自己忍了,不会让人砍了自己的脑袋。
郑善果一点也没就此放过他的意思,还在那里说着,“将军一路行来有何感想?过了潼关,是不是觉着就换了一个天地?”
见裴行俨只作未闻,郑善果暗戳戳一笑,心中颇为鄙夷,这人先投李密,再投王世充,接着又为窦建德效力,三姓家奴不过如此,哼,装的什么样子?
当然了,他不会去想自己,先为隋臣,续为李渊效命,接着又做了李破的官,比之裴行俨也不差什么嘛。
这两位可以说相处极不融洽,也就是路途不远,不然不定什么时候把裴行俨惹的急了,暴起给他一刀也说不准呢。
瞥眼间前面有人过来,郑善果招了招手,那人立即拨马靠了过来,在马上锤了捶胸膛,粗声粗气的道:“正想跟侍郎说,鸿胪寺卿高表仁,还有王尚书迎在城外,他们说要直接护送传国玉玺……和使节一起入宫。”
即便一路上跟这人搭伴几天了,郑善果还是暗道了一声好丑,可人家的身份却让他不敢失礼。
这人是阿史那贵妃的族人,西突厥处罗可汗的子孙,这人的经历也很奇特,以前跟随秦王李世民征讨过薛举,后来又去潼关为李建成效力,在潼关外被俘去了晋阳,之后就统领汉王亲军。
如今则任左千牛备身将军,今次统领骁果与他一道到潼关迎接传国玉玺归朝。
“可算是到地方了,一路上都担着心事……”
“可不是嘛,搁在以前河南都走不出来,王世充,李密那些人听到消息,非得疯了一般来抢。”
阿史那大奈乐呵呵的道,一笑之间可是更丑了几分,郑善果不忍猝睹,微微侧过了脸。
那边的裴行俨此时抱了抱拳道:“一路有劳将军了。”
他看阿史那大奈就比较顺眼,不像郑善果一样牙尖嘴利,其人丑是丑了些,可一身的行伍气息,又是西突厥王族,能得裴行俨敬重几分。
对于西突厥王族出现在长安,裴行俨也不奇怪,西突厥处罗可汗在洛阳时,裴行俨见过几次,王世充登基没几天,处罗可汗便病殁在了洛阳府中。
他的亲族一部分在洛阳,多数都在乱纷纷的局面中死了,还有一部分据说在楼烦,那里正是李定安起家的地方,又靠近突厥王庭。
所以东西突厥的贵族出现在长安也十分正常,毕竟据说李定安娶了东西突厥的公主。
阿史那大奈点了点头,“没什么辛苦的,他们一直说传国玉玺如何如何珍贵,俺也不懂这些,一路上能平平安安的,咱也就放心了。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过后裴将军要随其他人入宫觐见至尊,俺还有事,在这里就先和将军作别了。”
说完向两人锤了捶胸膛,带马便向前行去,他这一路上就没离开过那几块石头,生怕丢了……那样的话,回去阿姐一定会拧下他的脑袋。
他这两年一直想到军前效力,现在也在努力,不管是西北啊,蜀中啊,江陵啊,或者是河南啊,都行,离着阿姐越远越好,他娘的太吓人了。
…………………………
两个少女坐在摇晃的马车里,一人身边放着一个锦盒,里面就是那八块玉玺。
窦线娘轻轻掀开车帘偷偷向外看了两眼,马蹄声响,一个丑汉又出现在车边,恶狠狠的瞪了她一眼,窦线娘立即放下车帘,暗道了一声,好丑。
她对面的少女轻声道:“听说快到地方了,妹妹莫要乱来,以免丢了性命。”
窦线娘清秀的脸上泛起笑容,点头应了,她生于大业末年,成长于战乱之中,饿过肚皮,吃过草根,也提刀杀过人。
因为小时候营养没跟上,到了十五六的时候个头就不长了,人也看着比较瘦弱,长相也只能称上一声清秀,并不出彩。
皮肤也显粗糙,都是当年困苦时留下的痕迹,即便日子好过了也没法消去。
他的眼睛灵动而有神,一看就不怎么安分的样子,让坐在她对面的少女很是紧张,怕她闹出什么事情来。
对面的少女姓崔,是内史令崔君肃家的幺女,出身清河崔氏,正经的名门闺秀,在家颇受宠爱,此行估计崔君肃打的主意和窦建德差不多,想将她送入唐宫之中,有保全之意外,许还想给崔氏留条后路。
崔氏女的名字叫崔静女,取自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以示娴淑的意思,小名玉奴,有好女芬芳,玉成其表之意。
看看人家崔氏多有学问,窦线娘这个名字可没那么多讲究。
这里没人知道窦线娘的身份,即便是裴行俨也从没见过她,自窦建德声势日彰,他便将女儿保护的很好,生怕身边那些如狼似虎的粗汉成了他窦建德的女婿。
窦线娘现在姓刘,名叫刘娴,内史侍郎刘斌的侄女。
两个人对坐,谁都没兴趣再说什么,以她们的年纪,从千里之外的魏城来到长安,还能说什么呢?
此时没有相对而泣,只因为该哭的时候都已经哭过了,离别之时长辈们都是千叮咛万嘱咐,让她们小心再小心。
前途渺茫,压的她们几乎喘不过气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5/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