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8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5/1986


征服了吐蕃,还可以窥视天竺,恒河两岸,沃土千里,留给后来的什么雅利安人和当地土著的杂种,实在太可惜了。
足可谓之恢弘的战略正在皇帝脑海中成型,没有一个皇帝会有他这样的眼光,他可以和诸葛一样,坐在那里便能畅想世界。
历代皇帝所关注的西域,反而并不怎么在他考量之中,那里除了风沙和石油,能有什么呢?
以现在的交通条件,他不认为大军能够彻底占据西域,打开通往欧洲的通道,那太远了,出去的人就和断了线的风筝差不多。
而自秦汉以降,中原对西域都有所觊觎,应该是出于两方面的实际需要。
西域战乱会影响中原地区的稳定,西域贫瘠而又落后,各个小国都想控制整个西域,从而战乱不休。
而西域是连接中亚和西亚的咽喉,各个小国都是以商贸为主,谁强大了又都想着控制通往中原的河西走廊,这是中原帝国所无法忍受的企图,因为一旦有人控制了河西地区,那么他们一定会对中原帝国产生威胁。
另外一方面则是中原帝国缺乏与外界交往的渠道,有野心的帝王都会畅想万国来朝的盛景,打通西域,让异国之人见识到中原王朝的强大,是帝王们的终极目标之一。
这主要是体现在帝王功业上面,一条丝绸之路,让华夏各族念叨了两千年,可见其名声,所以说这是帝王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至于商贸带来的那点利润,对于封建王朝而言,其实微不足道。
所以李破觉得西域是历代帝王冠冕上的一颗明珠,却绝对不是中原帝国嘴里的肥肉。
它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因为你不去夺取,就会被别人占据,然后形成对你的威胁,所以经营西域是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必然的选择,没有另外的选项。
李破之所以对其不感兴趣,是因为战略上的需要往往是个长远的问题,以现如今大唐的国力,并无经营西域的能力。
如今能够运用的只能是政治手段,比如说收容一些西突厥叛将,让他们等待时机回去夺取权力,这都是前隋用过的手段,非常高明,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不得不说,前隋的臣下们在外交上简直独树一帜,他们非常擅长从内部瓦解那些强大的敌人。
李破觉得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同样也要避免重蹈覆辙。
前隋的教训太大了,在西北耗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可没几年的工夫,就已经失去了对那里的控制。
保持对那边的影响力,却又不能靡费太多,这是非常考验帝王耐心和手段的事情,李破有耐心,可手段嘛。
他也从来不缺手段,只是他缺少对西域各国的了解,这需要阅读很多前人记录的献,以及臣下们的顾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政策这东西急不来,雷厉风行只能表现在施政的过程当中,有英明的决策,有坚定的执行力,一般来说就算政策有缺陷,效果也不会差。
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可谓是千头万绪,百废待兴,李破不自觉的也怀念起了死去的诸侯们,当他们在时,大家都一门心思的想要把对方埋进土里,其他的都是附带。
哪像现在,所有的事情都要他来承担统一天下仿佛才只是个开始,这种感觉实在不怎么美妙。
也就说他高兴了没几天,就差点被纷涌而来的政务给埋了。
此时突厥人还来添乱,让李破比较愤怒,是不是看我平定了诸侯,有点不顺眼了,想来找些麻烦?
不过当他见到阿史那牡丹的时候,他便知道高表仁所言非虚。
阿史那牡丹看上去没怎么变,声音洪亮,笑声不如以前大了,却还是那么爽朗,好像是见到了旧友,让李破感觉她热情的过了头。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李破不为她的表象所惑,立马加了小心。
鸿胪寺卿高表仁要比唐俭更适合这个位置,他在接待阿史那牡丹之后,立即向皇帝进言,突厥定是为交好而来,突厥国内许是有事发生,建议皇帝在见过突厥使臣之后,派人前去突厥,一来回之以礼,二来可探听突厥动静。
同时他也觉得,与突厥交好符合如今大唐的国策,如果突厥人没有太过分的要求,都应该答应下来。
天下疲敝,暂时蛰伏以待来日,稍受屈辱也没什么。
差不多就是在劝皇帝莫要意气用事,突厥抱着善意而来,那么必然要予以回应,就算是想让大唐称臣,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臣下的意思非常明确,还举了些北齐,北周时的例子作为说明,言语中肯,表现出了非常恰当的外交才能。
===第1057章方向(二)===
“真没想到,草原上的北风还没吹上两遍,至尊就已经杀死了鬣狗,成为了这里的主人,可惜可汗还不知道这个消息,不然的话她一定会让我传话恭喜至尊的。”
阿史那牡丹看上去挺高兴,其实呢,她觉着自己来的有些晚了,不如冬天就启程过来,虽然草原上的风雪并不容易对付,但总比现在来要强一些。
毕竟那时窦建德还在河北,……就算他一直表现的都强硬而又狡猾,可在他有所顾忌的时候交往,自然要占些便宜。
…………………………
这里是两仪殿,上次阿史那牡丹来时,李破就是在这里款待的她,如今还是一样,只是李破在身份上有了些变化。
上次来时李破还是一地之诸侯,即便他占据的地盘已经不小了,可只要窦建德,萧铣等人还在,那就不是天下共主。
如今他就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唐皇帝陛下了,之前他的臣下们称他为至尊,可到了诸侯嘴里,那就是唐王,称不上是皇帝。
就像他称呼萧铣为梁王,窦建德为夏王一样的道理。
“我还以为你是专程代表可汗来恭喜于我的,看来想的不对,那既非贺喜而来,不会是来坏事的吧?”
阿史那牡丹咯咯咯的笑了起来,这话听上去像是句玩笑,可听在阿史那牡丹耳朵里却没有一点玩笑的意味。
突厥和大唐已成分据南北之势,相互交往,提防是常态,就像两个做同样生意的商人成了邻居,是合伙做买卖,还是你来我往的使手段,看的是谁的身家更厚实,谁更有智慧,眼光更长远等等等等。
“至尊多虑了,你我两家向来交好,至尊的善意可汗远在千里之外也能感受的到,所以才屡屡遣我前来,难道可汗的善意至尊竟然不以为然吗?”
李破不由一笑,举起酒杯道:“那就为我们的善意干一杯吧。”
这次李破没有让臣下相陪,说话也就随意了许多,他能预感的到,此次阿史那牡丹前来,一定有大事相商。
他的臣下们,尤其是关西贵族们,总以为皇帝是在刻意与突厥交好,所以说起话来自觉不自觉的便会有讨好之意流露。
就像上次有前鸿胪寺卿唐俭在场的时候那样,徒乱人意之外,也会让阿史那牡丹感觉到这一点,之后则一定会加以利用。
这并不符合他的心意,两国交往,尔虞我诈,你一旦示弱,对方便会得寸进尺,能拿捏住其中分寸的人不多。
裴矩那人若是年轻一些,他绝对不会将其放在洛阳,听他的事迹便知道,那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
有他在朝中的话,李破自己几乎不用说话,只需稍稍示意,便多数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
他自己其实对外交也不甚了了,很多事情处理的有些莽撞,可他能够贯彻自己的意图,而且他与阿史那牡丹也接触了多次,更能明白她想要什么。
就像现在,两个人都掏出了小刀子,互相捅捅捅来作为试探,看看对方的心情如何,态度是软是硬,也为之后的谈话做出铺垫。
阿史那牡丹此时也找到了感觉,天神之鞭还是老样子,对突厥缺乏敬畏,也不知此行能不能劝得动他。
想到此行身上担着的重任,阿史那牡丹的笑容慢慢收敛了起来。
按照她一直以来的习惯,先抛出小问题,然后再谈大事。
一杯饮尽,她便说道:“听闻皇后有了身孕……至尊之事业,真是让人羡慕啊,可汗如果知道了这些,定会在王庭之中为至尊祈福,可惜那里冷清了些。
可汗让我来问问至尊,可还记得自己的承诺?”
李破“讶然”,顾左右而言他,“可汗不会是向天神祈祷吧?那我可得小心些,天神未必会喜欢我啊。”
他又在拿天神说笑,阿史那牡丹深呼吸了两下,才压住不由自主便生出的怒火,“即便我在长安,天神也一定在注视着祂的仆人,至尊确实要小心些才好。”
李破没有一点小心的样子,反而哈哈一笑,“该小心的不是朕吧?天神亲自赐福的人却想让朕的儿子去继承可汗之位,你说天神会怎么想呢?”
阿史那牡丹的信仰显然并不如她表现出来的那么虔诚,她只是窒了窒,便将天神抛在了脑后,说道:“至尊这么说是想反悔吗?”
李破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目光沉沉,“我想我们应该换一个话题了,你是个聪明人,不会不知道朕的儿子一旦去了突厥,如果夭折在那里,会让我们流下多少鲜血吧?
难道现在不好吗?我能听到可汗的声音,可汗一样能知道我的建议,让我们心平气和的相处下去,看看谁更有智慧和眼光,让他的臣民过的更好,更为富足。
何必耍弄那些根本不必要的手段,去激怒对方呢?
而且朕什么时候许下了这样的承诺,朕怎么不知道?难道可汗想把她的意志强加于我?那可太让人失望了。”
这是不出意料的回答,实际上阿史那牡丹早已知道答案,这位皇帝在代州的时候,便敢于向突厥连连挑衅,如今当了皇帝,就更不会轻易向人低头。
上次来的时候还抱有些希望,这次嘛,就只是一个商谈大事的前奏而已了。
阿史那牡丹并没有顾忌变得越来越凝重的气氛,而是轻声道:“失望的恐怕不止是至尊,可汗一定也会失望的。
可汗一直想让南北两家联结的更深一些,这样我们就可以友好的往来,至尊如此英明,难道真的体会不到可汗的苦心吗?”
李破很是欣赏的看着阿史那牡丹,当年在马邑接待她的时候,便能感觉出她的不凡,只是那时她还容易被情绪所掌控,言辞之上犀利有余,却缺少了些智慧和委婉。
尤其是将自己的意图表现的太过明确,很容易被人掌控话题。
可多年过去,这人已经变得越来越是熟练,言语上的交锋不会轻易落于下风了,而且她一定将更大的话题埋在了后面……
===第1058章方向(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5/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