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8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6/1986


像李破就是其中典型,因为条件不足,无法施行科举制度,只能以察举为主,身边左右的人都能举荐人才,只要真有才能,立即便能予以重用。
即便其中设下了不少限制,可在那种相互举荐,门户之间联络有亲的情形之下,没有哪种限制是不能避开的。
当然了,话说回来了,隋末战乱也重创了世族门阀势力,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九品中正制其实也渐渐走到了终点。
再拿高慎做个例证,他的死其实就是门阀世族衰弱到了一定程度的具体表征,放在魏晋之时,即便君王准备周全,也不会让一位大阀阀主死的这么理所当然。
像渤海高氏这样的大阀,一旦出了事,那动静满天下估计都能听闻,其中也必定会流下无数的鲜血来给高慎陪葬。
而九品中正制的末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说是大势所趋,就算没有科举制度,也会有其他选才之制来代替。
因为任何贤明的君王和有才能的臣下都会意识到九品中正制的腐朽之处,然后便会选择另开局面。
如今不用那么麻烦,有先例在前,阻碍就不会比开皇年间更强。
就像现在殿内众人,其中一大部分对此都有所预料,并且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因为这不是创新之举,而是延续前隋的选才之策。
当然一旦李破准备重开科举,激烈反对的人也不会是一个两个,李破都能想得到,他们会以前隋为例,极力证明科举之制的不妥之处。
任何朝廷大策都会有牺牲品,就看多少的问题了。
本来李破还想等两年,准备的更为周全一些,比如说在洛阳,晋阳,江陵,成都,汉中,扬州等节点之处建一些书院,开科取士之时便能以书院学子为主。
而经过书院的熏陶,不管书院中人是否出身门阀世族,他们无论在忠心,还是才能上都将非是良莠不齐,只注重家族利益的世族中人可比。
只是设想没有变化快,窦建德,萧铣亡的太快了,而挟统一天下之威而行鼎革之事,正是开国君主们的福利。
这个时候不管你做什么,阻力都会比平时小上许多,因为大家正高兴嘛,嗯,这是开玩笑。
这显然缘于开国君主的个人功绩,让大部分人不敢违逆其意而已。
…………………………
看殿内气氛一下冷却了下来,李破笑道:“不需如此,此事还待斟酌,朕非独断专行之人,诸卿有何疑议,过后尽管奏来,朕不会以言罪人。
而且时日还多,朕觉着最早也要明年才能施行,还有一载可供商议,以诸人之才,定策,准备绰绰有余。
但朕要事先说一声,便如岑侍郎所言,万事在人,论才选官乃千秋万世之事业,为江山计,诸人须慎之再慎,三思而后行,不可掺杂私情,以累国事,不然朕须饶不了他。”
笑眯眯的说了一句重话,不管众人听没听的进去,反正是广示众人了,过后谁要不服气,也不能怪他不教而诛。
臣下们心思各异,却无人会蠢得在此时说出自己的想法,那就太不成熟了,没有准备之下,就在这样的大事上发表言论,很难做到切中主题,言之有物,那简直就是在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
于是李破再次举杯,“今日里与诸卿相聚共饮,说的都是朝中之事,颇为无趣,也有失待客之道,来人,歌舞伺候。”
小朝会一路商议到酒桌上,这时再伺以歌舞,就是真正的君臣欢饮的节奏了。
趁着宫人下去准备,李破又道:“之前总忙于政事,朕与众卿相聚不多,今日齐聚于此,朕甚欢喜,不如仿效一下前辈愚行,考一下众卿之才情可也?”
嗯?画风转变的有点快,众人有点愣神,又是歌舞又是考较才情的,这是皇帝终于觉得有点对不起大伙,有意为之吗?
气氛有所松动,刚才吟唱秦歌的时候,众人都还有点意犹未尽,此时就又缓了过来。
封德彝第一个便道:“至尊即有此雅兴,臣等敢不从命?还请至尊出题……”
话音未落,萧禹便站了出来,“且慢,即要出题相考,哪能没有彩头?还请至尊提前示下。”
温彦博就笑,“至尊雅兴不浅,臣还从未见至尊如此过,那就让臣……和岑侍郎来当个主判之官,以别胜负如何?”
好吧,别管平日性情如何,行事怎样,在娱乐君王上面各个都有一套。
三位宰相如此一说,一下便引燃了殿中的气氛,这些人当中,除了兵部尚书尉迟信稍差以外,其他都乃饱读之士,谁没参加过个文会啊,自然不虞出丑。
只不过这次是君王要出题相考,娱乐的成分很大,可却也是扬名之机,在文会上领袖同侪,传的是文名。
在两仪殿这样的地方舞弄文墨,若有一二所得,不但能显于众人之前,对仕途也将有着极大的好处。
只是殿中之人都乃朝中重臣,要比文人士子们矜持许多。
看着他们的样子,李破不由暗笑,这些家伙以关西,晋地,河南人居多,才干和才情虽只一字之差,可却是两码事。
等会肯定有人抓耳挠腮,出丑露乖,可别闹出剽窃他人之作的笑话来,那就真的不好看了。
还是人家温大临聪明,先就把自己摘了出去,还捎带上了岑文本,以免这厮搅局,想的真是周全。
李破点头笑道:“成吧,那就由温卿掌局,颜师古,岑文本记以文墨,长孙顺德,宇文士及来为评官。”
好似排兵布阵,先把几个领头的摘出来为将帅,其余为兵卒,先自破阵者为首功。
“朕也不难为诸卿,今日聚饮甚欢,朕便以酒为题,众人可赋诗一首,以论高下,胜出者朕便以观文殿大学士酬之如何?”
谈了半日的大事,李破也确实有点累了,所以最后准备娱乐一下,给今天画上个稍微完美些的句号。
别让这些臣子们觉得他这个当皇帝的太过不近人情,连请客吃饭都不让人吃安生了,久而久之,谁还愿意跟你玩啊?
吃喝玩乐的皇帝要不得,可不会吃喝玩乐的皇帝同样糟糕。
李破满意的瞅着臣下们,其实他觉着今天在场的人有点多,要是三五个人,悠游于山水之间,吟诗作赋,其乐融融,才更符合他的想象。
此时封德彝和萧禹两人就有点不自在,瞅着悠然安坐于位的温彦博,都很想上去踹他两脚,两人一个让皇帝出题,一个紧着要彩头,却都欠考虑,没想到此时便有了尴尬。
他们两个为群臣之首,让他们处置政务一个顶俩,论起诗才却不如何出众,这也是当世臣下的一个特点吧,出将入相才是他们的终极追求,于文事之上却只平平。
同后来科举官盛行的年代,大有不同。
===第1072章娱乐(二)===
“气吞九万里,直入南天门……”
李破嘴角微微抽搐,这肯定是喝多了,那只著名的猴子好像就这么干过。
这是户部侍郎段纶所做,关西人的才情,真是一言难尽,他们各个满心的壮怀激烈,可出口之后,就成了类似于……大海啊,全他娘的是水……
词不达意倒不至于,就是言辞简陋,寓意不深,而且没什么主题,你说你喝多了去南天门干什么?想造玉皇大帝的反吗?
弄的李破都有点后悔跟群臣开这个玩笑了,就算他自己文学功底也浅,可这些年耳闻目染下来,又读了不少的书,品评文章诗词还是可以的。
臣下们的诗词陆续送到他的面前,逐渐让他尴尬了起来,他算是终于见识了满朝文武的诗才,那真叫个良莠不齐,整体水平更是惨不忍睹。
不过倒也能理解,乱世刚刚结束,远没到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世时节,身在高位的人们专注武功,疏于文事也不奇怪。
李破斜眼看了看那厮,人家好像还很得意……这人是李渊的女婿,两个户部侍郎是连襟,也算是朝中一景了。
段纶家世显赫,他父亲就是前隋兵部尚书段文振,前隋名将当中有其一席之地,功勋上不比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等人差了,甚至犹有过之,当年李破随征辽东的时候,还给人家披麻戴孝过。
段纶在朝中向有豪放不羁之名,得罪人那是常事,不过做事倒还妥当,就不调戏他了,不然非让他去当几天弼马温不可。
倒是萧禹一句,“谁能与君饮,唯我萧楚狂。”还堪称道,但这厮是真不怕得罪人,满朝文武在座,就你配和君王共饮,其他人能高兴才怪,你确实挺狂妄的,很有些晋末狂士的风范嘛。
总体来说,宛如车祸现场,一地狼藉,如果把他们放回去,让幕僚什么的参谋一下,或许会好些?
考较了一下臣下的才情,李破得到一个教训,君臣同乐时,要因人而异,不然大家都会很尴尬。
此时李破倒也有点理解杨广了,人家说的以文才来说,朕也是天子那句话,估计就是针对关西贵族们说的。
杨广所做的诗句李破也读过几首,确实可圈可点,起码比长安朝臣的整体水平要高出不少吧?
李破想起了上次长安书院中的那场文会,显然那些年轻人更有才华一些,当他们走上高位的时候,会不会提升一下长安朝中的文学水平?
但那是好事呢还是坏事?李破也说不准,文学素养和治理天下可并不相干,有才情的人是不是有才干,概率应该不大,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嘛。
这么一想的话,他眼前的臣下们也还成,整日里舞文弄墨的人,他还有几分精力顾于其他?日子久了,自娱娱人之下,岂不沦于弄臣之属?
最终还是新晋中书舍人杨师道救了场,不然的话,李破肯定会命岑文本或者是颜师古几个重新参与进来。
“玉宫春初应,金瓯夜渐阑。微醉摇月影,仙掌露华浓。雁声高处断,杯酒送春寒。爽气长空净,高吟奉主贤。”
很应景的一首五言诗,技压群臣之外,还拍了拍皇帝的马屁,不错不错。
杨师道入朝未久,他出身弘农杨氏,乃观王杨雄幼子,吏部尚书杨恭仁的弟弟,客居洛阳多年,前年才随王世恽来到长安。
这人其实也是个标准的关西人,在河南也曾带兵上阵与李密激战,剿除各处匪患,助王世恽守城,作诗什么的那都是副业。
纵马挥刀,军前陷阵也只平常,瞧瞧人家那身板,还有那黑红的脸膛,根本不像个中书舍人的样子,可因为生性聪慧,文章确实写的不错,不然也不会在岑文本之后接任中书舍人一职。
是标准的出将入相的坯子,可以道上一声杨氏麒麟儿。
杨恭仁三兄弟在朝,尽都身居要职,算是勉强撑住了弘农杨氏的屋梁,不过杨氏能不能彻底缓过来,还得看他们的子孙。
…………………………
两仪殿中热闹之际,将作丞阎立本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去吃晚饭了。
今年将作监的事情可不少,天下平定下来,接着就是抚慰民生,各处修整城池,房屋,还有修桥铺路,挖沟开渠等等等等,都需要将作监的参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6/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