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8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1/1986


如今搭上了话,他可不敢怠慢,立即恭敬的道:“小人马周,清河人,如今寄居长安已有数载,之前在左御卫将军常将军府上参赞。
今与贵人偶遇,幸何如之,之前稍有唐突,还望尊上莫要见罪。”
报上履历,顺便扯出常何的大旗增加点分量,能不能攀上去,也就在这只言片语之间了。
“左御卫将军?”这些天杜伏威正在背长安的英雄谱,长安的高门大户众多,光顶级门阀就有二三十家,常何官职虽显,却还排不上号。
不过他的侍从除了几个从南边带来的卫士之外,其余都是精挑细选,几个是千牛备身府的千牛备身,还有左右屯卫出来的世家子弟。
这些人来到他的身边,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是题中应有之义,之外呢,就是他如果在京师跟人冲突,或者惹了其他不必要的麻烦,给他擦屁股用的。
诸侯来归大体上就是这样一个待遇,没什么奇怪的地方。
这些人常年混迹京师,英雄谱背的都熟,见他有些疑惑,立即便有人为他解惑,常何是河南人,李密旧将,前些年随李密,宇文颖来投李渊。
先后在刘弘基,宇文颖账下效命,曾随秦王李世民征讨薛举,积功迁至左御卫将军,现在人应该在洛阳,随左御卫大将军王智辩镇守东都。
另外有人插话,宇文颖与伪王李元吉交好,四年前因杨文干谋反一案被杀,常何与伪王李世民友好,所以未受牵连,反而节节高升。
又有人道:“年前的时候,常何的儿子被捉进了长安令衙,关了好些时候,听说是咱们千牛备身府做的。”
这就是千牛备身厉害之处,耳目众多,消息灵通,是皇帝的羽林护卫,同时也是皇帝的耳目,京师长安中的大事小情,一般瞒不过他们。
七嘴八舌间,常何的家世来历就被刨了个干净。
杜伏威大体一听就明白,常何是个外来户,在长安也才算站稳脚跟,还和李密啊,李世民之类的牵扯上了关系,不在他结交范畴之内。
眼前这位还真是个正经的小人物,在常何府上入幕,身上没什么官职,清河人……清河倒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但跟他杜伏威没什么关系。
杜伏威顿时失去了兴致,举步前行,不打算搭理这人了。
家世在当世之人的心目中就是这么重要,家世好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能事半功倍,家世差的人即便做的是惠及众人的好事,也有可能节外生枝。
见杜伏威不再搭话,迈步就走,历经冷眼的马周知道又要遭遇挫折了,不由有些沮丧。
他在长安待了数载,因为际遇的关系有些愤世嫉俗,可他这人确实极为聪明理智,埋怨世道不公之余,对自己的毛病也有所反思。
一个就是他太年轻了,年轻人说的话总是分量不足,外加他自认无论才能还是学识都不让于人,也就有些骄傲,所以不为人喜。
这些还都是细枝末节,最致命的地方在于他没家世,孤零零一个,既无妻儿承欢于身侧,又无亲戚帮扶于左右,连普通人家都不如,就更别提跟官场中人打交道了。
人家交往首先就要看家世,他这样的孤魂野鬼根本靠不上去,几乎是一提家世就糟。
只是这人还能跟他说上两句,实属不易,他得尽力争取一下,于是在让开道路之际,他再次开口道:“瞧您仪态闲适,应是率人出游……小人寄居长安已有数载,此间名胜尽在小人胸中,不知可为导引乎?”
杜伏威闻言止步,侍从中有人笑道:“俺在长安二十多年了,什么地方没去过?还用你来多嘴?”
有人就又道:“文皇帝建大兴城也不过四十多年,哪有什么名胜古迹?大王莫要听他瞎说。”
马周顿时一笑,有人搭梯子可是好事,就怕这些人不理人,打量着这些人的行迹,马周眼珠一转,笃定一笑。
“秦之咸阳,汉之长安,至隋乃有大兴之城,夫做事者,必于东南,收实功者,常于西北。
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此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之饶,北具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受,独一面而制诸侯,诸侯安定,挽河漕而向天下,西给京师。
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秦地如身躯,长安若脏腑,脏腑之细,庸人何察也?
观贵人左右,皆军旅之人……譬如长安东南有一池,名之曲江池,诸位可知当年宇文大匠为何开此池于长安东南?又比如长安西北有一塔,塔中供奉舍利子六颗,可知塔之其用,舍利之来历?
游山河者,不知其始,未晓其终,上不能俯瞻其全貌,下不能探知其深浅,来亦不来,何如之?”
侃侃而谈之间,唬的一群人目瞪口呆……
===第1079章攀附(二)===
不出意外的,马周凭着一张巧口混入了队伍当中,成功成为了一行人的导游。
当然了,想要轻易瞒混过去根本不可能。
杜伏威在江都见过许多牙尖嘴利之人,出口成章的也不在少数,不会因为来人说的头头是道就轻易许人。
而且这人来的蹊跷,他有点担心其不怀好意。
“你在常将军府上走动,如今又来跟俺说话,有些不妥当吧?”杜伏威一边前行,一边随意的探问。
也是马周赶的巧了,杜伏威如今身边确实缺个知情晓事之人,不然凭区区言语可无法打动于他,而且他对长安向往已久,如果有人能在他面前时常说些典故什么的,是很得他心意的一件事。
从这一点上来说,是礼部和鸿胪寺考虑欠周,还没想到给这位来归诸侯准备吃喝玩乐一条龙的服务。
当然了,这也主要是皇帝对杜伏威相当看重,不但赐姓为李,还许其为吴王,这都是最高一级的待遇,就算诸侯来归,如此友善相待者也不多见。
而且还有江南水军大都督这样的职位,即便是遥领,也足以让人忌惮三分,像对待刘禅,陈叔宝那样就有点不合适了。
所以给杜伏威准备的人也极为优容,除了从千牛备身府以及左右屯卫挑选精干之人护卫其左右之外,府中一应人等也是从宫中发下,并无多少让其沉溺酒色的意味。
马周这个导游来的正是时候,说不定过上几天,礼部那边就会派两个能说会道的人过来了。
马周刻意攀附,不敢说假话,当然也用不着骗人。
“不敢相瞒,小人只是因友人引荐而暂居于常将军府上,年前的时候陪主家出游,不想惹了是非,被捉进长安令衙待了些日子。
因侍奉不力,出来后便被主家逐了出来,现暂居于寺庙之中,唉,落拓至此,实是咎由自取,让贵人笑话了。”
旁边的王雄诞不由笑了出声,这人确实倒霉了些。
杜伏威瞪了他一眼,不过自己却也露出了些笑容,他是盗贼出身,虽然极为羡慕高门大户,总想做人上之人,可跟平常人等交往,却无故意欺压取笑之心。
比如说在海上,和士卒们成天聚在一处,吹牛喝酒,都属平常。
探问几句,晓得此人来历比较简单,过后让人查一查也就清楚了,倒不像心怀不轨的样子,于是放心了许多。
兴致不由就又来了,“你可知俺是哪个?”
马周尴尬的笑笑,摇头道:“之前小人也只是瞎猜,还未请问贵人高姓?”
杜伏威笑而不语,王雄诞立即道:“好叫你得知,俺义父乃吴王之尊,你个酸丁能凑上来,也不知哪辈子攒下的福气。”
吴王?马周惊了惊,皇亲啊,那还真是尊贵可皇帝好像没什么亲戚吧吴王,听着耳熟。
稍一回想,脑子轰的一声,我他娘的吴王杜伏威。
马周一个趔趄,差点没栽地上,却被杜伏威一把捞住,同时嘿嘿笑道:“挺宽的路,你可得走稳当些,现在是不是有点后悔撞上来了?”
马周哪是后悔,那是后悔的连肠子都青了。
杜伏威来长安还没几天,名声却已不小,朝中为显其表率,可谓是广示众人,如今街头巷尾若还不知道杜伏威是谁,那一定会被人耻笑孤陋寡闻的。
连庙上的和尚们都在私底下议论,说杜伏威崇信佛道,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来庙上上香,也好让大家伙瞧瞧其人模样。
论据还挺充分,若无一颗佛心,也不至于扔下基业就这么跑来长安投靠,为的肯定是不想再起干戈,生灵涂炭。
若非佛徒,怎会如此慈悲?
嗯,朝廷宣传的很得力,让其形象颇佳,少有人会拿杜伏威出身盗贼来做章。
可马周才识过人,非是普通人能及,知道自己霉运当头,才从长安令衙出来没几天,就一头撞上了降唐之诸侯,还是自己上赶着凑了上来,简直就是自投罗网。
自古以来,诸侯一旦丢了基业,不管他是怎么丢的,最后下场都很凄惨,就像南陈后主陈叔宝,病亡于洛阳,那都属于结果好的,最后却还是被人上了炀帝的谥号。
他要是跟在杜伏威身边,马周想了想,两眼一黑,前途无亮啊
看着他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周围的家伙们都恶形恶状的笑了起来,哼,刚才侃侃而谈,鄙夷众人的威风哪去了,不过是一个无胆的酸丁而已嘛。
说话间已经来到树林旁边,杜伏威纵身上马,低头看着马周道:“怎么样,还愿不愿意跟俺前行?俺从来不强人所难”
说着话,一边伸手入怀,掏出几枚银币来扔给马周,“撞了你一下,又扇了你两巴掌,是咱们的不对,这就当是给你赔个不是。”
众人嬉笑之间,纷纷上马,马周看着那一张张面庞上所带的轻蔑之意,脸色涨红,这些年受过的屈辱像走马灯一样在脑海之中浮现。
怒火终于冲破了理智的阀门,只见他甩手将银钱掷于地上,一把推开一个千牛备身,翻身上马。
“俺马周就跟大王走上一遭又能如何?”
杜伏威不由哈哈大笑,得意的想着,激将之法在这样的年轻人身上真是屡试不爽。
王雄诞则嘟囔了一句,“酸丁还有些胆色,但义父身边可不养闲人,只会陪人吃喝玩乐可不成。”
马周正是热血上涌之时,闻言立即瞪过去,道:“俺有安邦定策之才,厮杀汉只配给俺牵马坠蹬。”
王雄诞大怒,直想上去再给这厮两巴掌。
杜伏威心情却不错,摆手道:“行了,以后就是自家人,吵吵什么?马周,今晚我要在彩玉坊最好的楼子里饮酒,给我这义子践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