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8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4/1986


杜伏威和王雄诞都出身草莽,没那么多道德规矩束缚,加上历经生死,有今日没明日的日子过惯了,享受起来也就没什么底线可言。
酒要喝醉,花要看尽,跟他们在一处,十分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需要强大的自制力才能免于“同流合污”。
以马周的心性,将来有一天可能会做到不为外物所动,可现在他还年轻,还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短短半日下来,他便已经感觉这位吴王殿下待人真是不错,不愧世之豪杰。
由此也可见,杜伏威确实有着自己的人格魅力。
……………………
厅中除了杜伏威和马周,还留下一个千牛备身,也就是杜伏威现在的护卫统领。
他叫沈凡,河南洛阳人,他是右千牛备身府司马参军沈青奴的部属,当年洛阳孤儿军中的一员。
这人整日里笑呵呵的,但那些出身不错的千牛备身都对他俯首帖耳,有什么麻烦也愿意跟他倾诉寻求帮助。
他无疑是皇帝的耳目,杜伏威做什么事也都把他带在身边,从不避人,大家都心照不宣,相处的就很愉快。
沈凡别看来长安也只两年,知道的事情却很多,尤其是城中的门户以及街头巷尾的城狐社鼠,他都能如数家珍,有他在身边,杜伏威出去游逛就分外安心,不必要的麻烦不用杜伏威吩咐,沈凡等人就能给挡在外面。
有时杜伏威也不由感叹,不怪人家李皇帝能一统天下,他以前在江都时,身边得力之人也不少,可却真就没有沈凡这样机灵的人物。
沈凡长的普普通通,只是喝了酒之后,额头上那道伤疤变得通红,看上去有几分狰狞,据他自己说,那是在黄河边上被箭矢擦了一下留下来的。
有一次饮酒,他还自嘲的说,就因为这道伤疤,他娶不到正经婆娘,于是便寻了个寡妇,如今已是儿女双全云云。
真真假假的杜伏威也不深信,但他也不会去深究,反正沈凡不可能成为他的心腹之人,其人之去留也不在他掌握之中,管那么多作甚?
…………………………
三人凑到一处,喝的都不少,只是其他两个人比较年轻,血气方刚之下,还处于热血上头的状态。
杜伏威和两人又碰了一杯,看着马周笑道:“宾王知我心意,紫金楼这地方选的好啊,沈凡这厮就比不上你,他是街上的虫儿,哪都知道,哪哪却都没去领教过。
就像上次,竟带俺去听人弹唱,咿咿呀呀的也不知唱个什么,让俺大失所望,恨不能把他从楼上扔下去。”
马周尴尬的灌了口酒,这样的称赞他自然是敬谢不敏。
被责怪了的沈凡却呵呵一笑,一点没当回事的大着舌头道:“大王可不能怪俺,俺家小门小户,把婆娘,孩儿都卖了也来不得这里一趟。”
杜伏威看他那口齿不清,东倒西歪的样子,心里就笑,你这装模作样的,耳朵已经竖的老高,天天在俺面前抖机灵,哪天真把你从楼上扔下去。
“你也不用谦虚,千牛备身到楼子里来还能要你银钱?嗯,这地方不错,我想过两日在这里宴请至尊,你说至尊会来吗?”
好像醉的已经快要睡着的沈凡立即精神了起来,眼睛睁开了,腰也挺直了,震惊的瞅着杜伏威,心说您还真敢想……
“大王在跟俺说笑……俺可没听说至尊到这种地方来过,您……您问错人了。”
马周也有点惊恐,觉着自己小命确实堪忧,又灌了一大口酒压了压惊,在旁边讷讷道:“我劝大王还是三思而行,君王一言一行皆关乎社稷,若真来此,之后至尊耳边不得清净不说,御史也定会弹劾于大王,怕是会得不偿失啊。”
本来杜伏威只是开句玩笑逗逗他们,不过现在看两人的模样,觉着分外的有意思,心里不免就生出了不试试又怎么知道的想法……
===第1083章青楼(三)===
杜伏威不再开玩笑,从怀中掏出一枚银币。
把玩了两下,赞叹道:“这东西造的真是精致,带着还轻便,海外那些土人要是认的话,来往一趟,赚回来的资财绝对不止那么一点。”
马周,沈凡两人愣愣的看着他,他们没有去过海外,也无行商的经历,不太明白他在说什么,要是王雄诞在这里就会深有同感。
“这玩意的来历你知道吧?”杜伏威抛了抛手上的银币,在灯火照耀间闪烁出几点银光,银币正面是个唐字,后面则是个宝字,都是小隶。
正面刻着一些几缕麦穗,后面则是云纹,确实非常精致。
杜伏威此时便只跟马周说话了,沈凡只是个见证之人。
马周不知其用意,只能老实的点头道:“小人自然晓得,这是银宝……由晋银改良而来,听说是至尊在晋地时命人所制,前年入主长安之后,又令太常寺,工部等人改进,由少府制作而成。
加上元贞通宝小铜钱,以代开皇五铢和大业五铢,因发行日短,应该只有关西,晋地在用,日子久了定将行之于天下。
小人不曾行商,也不太懂这些……只是听人说,自古以来,所谓钱币皆与其重有关,大唐所行无疑为开创之举。
银钱变得轻巧耐用,很受官民喜爱,而且开皇五铢太旧了,大业白钱又粗糙无比,用不了多少时候,大家用的就都会是通宝和银宝了。
百姓们多用通宝,银宝贵重,百姓唯恐遗失,所以只有像大王一样的贵人在用,以小人看来,将来许还会有金宝……
小人也就知道这些,不知大王问这些做什么?”
说起这个,马周不由想起之前被扔在地上的几枚银宝,不由心疼的不行,那可足够他一年的花费了,也不知便宜了哪个混账东西。
这人自小过的就是苦日子,有点抠门,得理解他。
杜伏威又抛了几下银币,心说读书人就是不一样,看看人家说的头头是道,还说不太懂,听着真想……敲掉他的牙。
他身上的银宝基本上都是到长安之后换取,在长安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就是数量少了些,用惯了银宝之后,像他这样的大富翁就不愿再带着通宝乱转了。
“俺在江都那边有些资财,今年就能运过来,府中也还有一些金银,笨重的很,你说俺要是想都换成这个,得怎么办?”
马周稍稍皱起了眉头,这事……他虽不知杜伏威豪富几何,但从他入紫金楼享乐的样子来看,家资定然丰厚无比。
再有就是人家曾为一方诸侯,家底不可能薄到哪去,马周羡慕的咽了咽口水,心里念叨了几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才把一腔的羡慕嫉妒恨压下去。
稍一沉吟便建议道:“若是多的话,那只能去与官家兑换,银宝发行未久,即便是高门大户也不会存有许多银宝,若是成银,只要官府允准,可送去少府铸造,那可能需要朝廷诏命。
以大王之尊,朝中或可网开一面?”
他不很确定杜伏威降唐之后得的是什么样的待遇,坊间传闻多不可信,若是杜伏威这个吴王很受猜忌。
那么多的钱财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难保不会有人眼红……
显然这是杜伏威给他出的一道考题,正菜还在后面,只见杜伏威笑笑,答案和他想的差不多,并无出奇之处。
他的家底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最多的却还是金银细软,海外的土人与人交易,除了粮食海产之外,就是黄白之物居多。
开始时他不很想要,毕竟中原缺的是活人性命的粮食,这些金银饰品之类的东西,在中原战乱的时节当中,越来越受人冷落。
这是中原诸侯们普遍遇到的问题,想当年李破在晋地的时候就是如此,有钱你也花不出去,人们仿佛一下便回到了以物易物的落后年代,眼中除了粮食还是粮食,其他的都被放在了一边。
但让杜伏威比较郁闷的是,土人们太落后了,他们的生活连战乱中的中原都比不上,一个个穷的叮当响不说,土特产也不很美妙。
实际上,别说东南亚地带,整个世界此时其实都在奴隶制和封建制中间转悠,别听后来那些外国人吹嘘,什么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等,大部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往脸上贴金而已。
整个世界史,文字记载最为详实的就是中原文明,其他的大部分都靠编造,先进了嘛,自然要找个好祖宗,于是希腊城邦文明就出现了,和神话故事差不多,一听就知道和三皇五帝相类,都是一些部落而已。
受中原文明影响的那些,也开始闹着想把祖宗抬高些,却怎么也走不出中原文明的范围。
于是有些卑鄙的家伙就夹杂不清的进行抢夺,想将中原文明据为己有。
……………………
所以说,此时进行海外贸易,杜伏威走的路子不太对,换回来的东西很多都是无用之物,最终还是黄金白银占据了大头。
如果换了是李破,情形会有所改观,本质上却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东南小国以及琉虬都不很富裕,只有进行有目的的贸易,才能从中获得丰厚的利益。
好在他们由于气候等原因,粮食倒是不缺……还有很多珍珠玛瑙之类的珍玩能让人眼前一亮。
大部分杜伏威都散于了部属,他自己每次占上一小部分,几年的时间下来,积少成多,足可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了。
这无疑是给开荒者的奖励,当世任何的商人都不可能与杜伏威这样的一地诸侯相媲美。
此时大富翁杜伏威就摸了摸胡子,得意的心说,俺家中的金银细软何止是多啊,要都换成银宝的话,一定吓死你们这些没见识的家伙。
而且他还想着江东那些部下们,他们家中也积攒了不少的资财,若是一道换成银宝的话,将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
他在长安探好了路,大家就都能富裕起来,不然那些东西只能扔在家中库房吃灰,想要花用出去可不容易。
如果让李破知道了他的想法,一定会担心通货膨胀的问题,一大批银宝弄出来,若是物资不够丰富的话,提高的就一定是物价水平。
杜伏威则不管那么多,有钱有地位的好日子让他美美的畅想了一番,然后才抛出了主题,“那你说说,若是我想把那些家资进献给至尊,他会不会要呢?”
马周和沈凡是彻底没了脾气,你说你一个来降诸侯,不但要请皇帝逛青楼,还想给皇帝送钱,你到底想干什么?
仿佛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杜伏威摇晃着酒杯笑道:“你们不用想太多,俺与至尊,兄弟也,兄弟有通财共好之义。
再说至尊对俺不薄,俺有了什么好东西自然也要回报一二,可不能让至尊觉着俺小气,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沈凡又开始装醉。
马周沉吟不语,心说你既然已经降唐,你的其实就是皇帝的,皇帝优待诸侯,没让人收了你的家资,那是皇帝的大度,还真不能将这当成理所当然。
从这方面来讲,杜伏威所言还真有那么点道理,而且这位看上去是真富裕……江左向来富庶,他称雄于江左多年,有如此家底倒也不奇怪。
只是来到长安就有点显眼了,送出去一些,也是自保之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