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8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2/1986


这种暴发户式的操作如今在江都很盛行,大家都脑满肠肥,拉人入伙的兴致很高,也非常的自信。
最终他们还是被那些世族子弟哭笑不得的劝住了,来的都是关西豪杰,长安的贵人,人家是耻于谈钱的。
财货美人在人家眼中肯定不值一提,来的人各个出身名门望族,家底厚着呢。
于是土包子们另行动起了脑筋,最后觉得之前的想法确实俗了点,正好海上大匪刘海王被他们给捉住砍了脑袋,不如当做礼物奉上,表功之余,也能让来人知道他们不好招惹。
好吧,这群匪人就是这么实在。
刘海王在海上很有些名声,这人是海边渔民出身,大业年间出海被海匪所获,于是便入了伙,这家伙很聪明,中原乱起的时候,他瞅准机会招抚了不少大隋水军,渐渐在海上成了气候。
杜伏威率人出海之际,所谓同行是冤家,这人率众屡次跟杜伏威作对,并在海上悬赏江左众人的人头,气焰十分嚣张。
杜伏威几次亲自率人出海都没找到这厮的踪迹,出海的商队还屡屡被刘海王打劫,劫财不说,他还杀人,只要江左的船只被他的船队围上,一般都是不留活口。
年初的时候辅公拓得到了刘海王的消息,命阚陵率军出海,几场海战下来,一直追到琉球以西,终于把刘海王极其党羽捉回江都砍了脑袋。
这场追逐战历时数月,算是当世罕见的一场海战。
当然了,辅公拓等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所作所为有何重大的意义,只是捉住了这个海上大敌,让他们都很高兴。
正好王泽等人到来,用刘海王的脑袋作为礼物奉上据说关西人各个都是杀人的阎王,他们应该很高兴吧?
除了这个很特殊的礼物之外,辅公拓等人又记起先前大王寄来的书信中曾经提到过,想让他们送些贸易得来的稀奇玩意去长安给他,好做结交权贵之用。
于是众人在库房中一阵寻摸,找了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出来,权当是刘海王的人头的搭头了。
在那些正经人的无奈提醒之下,辅公拓等人终于想起,江左的户籍,官籍,图籍等才是最好的礼物。
这些人倒是没少费了心思,就是有些不在点上,做了高官也是一脸匪像。
不说这些家伙乱七八糟的骚操作,王泽给他们送来的礼物才是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来自朝廷的封赏。
杜伏威治下的官职比较混乱,有着其他义军的一些特征,随意封取官职,而且杜伏威最大的官是皇泰帝封下的楚王,江东大总管。
王世充,宇化及都给他封过官,但他这人看重正统,对这两个弑主自立的家伙很是鄙夷,所以不受他们的官职。
而他又没有自己称帝,官制之上也就马马虎虎的一直糊弄着,比如他的儿子阚陵还挂着江都通守的官职,如今看来就有点不伦不类。
===第1108章笑话===
江左众人属于抱团取暖,相比于那些被攻下来的地方,另有一番难处。
流血少了,地方上这些年经过杜伏威的治理,有所恢复,可地方势力盘踞,短时间内难以根除。
所以说啊,世间之事总是难以两全。
王泽等人到任,和地方势力的交锋才刚刚开始,考验他们才能的地方还在后面,今年估计是双方相互适应和试探的阶段。
王泽和李靖的奏疏陆续来到长安,李破看了看就放在了一边。
李靖不用说了,那是他的老师兼丈人,又是那么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可以很放心的交付方面大权。
王泽也不差什么,晋阳旧臣,还一道跟随他西征进了长安,一直待在礼部尚书位置上,并无怨言。
如今出任扬州总管,身担重任,忠诚之上没什么可担心的,就是不知他能不能在江左打开局面,如果不能的话,江左一行也就走了麦城,对其仕途的打击不言而喻。
现在李破愈发自信,新旧之人大多放手任用,不再顾忌这顾忌那的,主要天下一统了嘛,你不效忠于我还能效忠于谁呢?
翻看着奏折,想着五月底六月初的时候,在大朝会上把科举的事情定下来,最晚拖到六月底也应该差不多了。
说起来开国之时,诸事艰难,因为要收拾战乱之后的烂摊子,很多事情做起来都是付出许多努力,短时间内却看不到什么效果,这十分考验施政之人的能力和耐心。
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有些事做起来又很便利,比如说各方面的改革,挟开国之强势,各方面的阻力都不如承平时节那么大。
旧有的利益集团受到了重创,新兴的却还未成型,于是让很多事做起来非常顺手。
所以今年虽然忙碌,但变革上阻力并没有预料中那么大,不论选才制度还是田亩上的改革都很少出现那种坚决而又激烈的反对声。
即便是让贵族们纳粮的事情,大部分门阀世族们也都默默忍受了下来,为此而流血的那些人不少,却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潮。
翻看着奏折,随口批复,让颜师古代笔,碰到为难一些的,便皱眉沉思,有主意的就同意或者给出建议,交由中书复审,需要大家商量着来的,先送到门下议一议。
其实能送到他面前来的奏疏都由三省官员梳理一遍了,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三省自己可以做主,碰上不那么英明的皇帝,完全可以不理政事,只顾着自己乐呵就成。
当然了,那样的皇帝结局一般都不很美妙,皇权需要在处理政务中得到体现,如果你脱离了政务,那么也代表着你放弃了皇权。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来到正午,下午的时候还有一场小朝会在等着李破,他准备处理完最后一份就去吃点东西,养精蓄锐一下。
因为这份弹劾的表章很有意思,看着看着笑容不由自主在李破脸上扩散。
京兆府长史房玄龄被人给打了,打人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子卢氏,据说是把房玄龄按在地上一顿好打,泼辣之处在当世极为少见。
弹劾房玄龄有失官体的是侍御史牛行远,建议罢其官职,令房玄龄休妻并闭门自省。
房玄龄惧内之名在长安官场流传甚广,只是这次闹的有些过了头。
房玄龄是个真正的读书人,满肚子的花花肠子,如今在京兆府为官,算是脱离了卢氏的视线,于是便有点放浪形骸了起来。
再加上和元朗凑在一处,两个都有惧内之癖的家伙在京兆过的很逍遥,房玄龄比元朗还要活泼一些,弄了几个小婢在身边,过上了的好日子。
只是乐极生悲,卢氏了解丈夫的为人,先容了一段时日便悄悄到京兆府这边探看,正好把房玄龄抓个正着。
于是房玄龄就悲剧了,在京兆府衙门的后宅,卢氏把房玄龄揪住一顿打,那场面惨不忍睹。
即便皇后李碧也喜欢跟丈夫动拳脚,可李破武力值不低,以前胜多败少,当了皇帝之后有些疏于锻炼,才渐渐处于了弱势,可还是有还手之力。
房玄龄一个弱的读书人,碰上彪悍的卢氏,那真是只有挨捶的份。
若不是元朗及时赶到,房玄龄准得被暴怒的卢氏打个半死,悍妇之名还真就名副其实。
这事不大,就李破本人而言,可以一笑了之,毕竟后来那些短视频中,啪啪的抽男人耳光的女人多的是,现实里让男人当街下跪的也不少。
可话说回来了,在当世影响就很不好,房玄龄颜面扫地,以后他不管做什么官,在威望上都会比旁人差一些。
众人都会觉得,连妻子你都管不住,还想来管咱们?
李破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轻松放过,令房玄龄闭门自省几天,也好好养养伤,又令卢氏入宫,让皇后训诫一番,至于这位醋娘子改不改,那就是她自己的事情了。
再要当众闹起来,他就学学李世民,弄点醋给她尝尝。
元朗也受了些牵连,没有管好下官,让房玄龄出了这么大的丑,罚俸一年,让他家婆娘一道在任上,盯着些这个不靠谱的家伙。
其实阿史那云真已经搬去长安旧城居住,这一条只是走个过场而已,李破对自家人的维护和李渊差不多,都想让他们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
至于荣华富贵,只是捎带手的事情。
李破中午吃饭的时候多用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足以佐餐,房玄龄这顿打没白挨,皇帝看了个大笑话,心情保持了愉悦,下午小朝会的时候,没再揪住谁不放。
晚间的时候,并州总管陈孝意请建晋阳书院的奏疏来到了他的案边,同时奉上的还有陈孝意的请辞书。
陈孝意的岁数太大了,早该告老回家颐养天年,他与何稠不一样,没有恋栈权位之心,只是因为要帮着皇帝看管住并代两州,这才又在任上又待了这些年。
现在精力实在不济,于是上书请辞。
李破看完之后,不免有些伤感
===第1109章腹心===
李破给陈孝意的回书言辞恳切,也不用别人代笔。
“公与朕遇于马邑,为朕收代州三郡,事业初成,之后君不疑臣,臣不疑君,十余年间君臣相得至今,此古之少有之事,日后必成佳话无疑。
今卿上书请辞,朕览来信,思量再三,不能相强,允公归老,若身体还堪奔波,便可来长安相见,若不成,也可在晋阳安居,或归于故土。
卿向为朕之肱骨,今半路而辞,朕心甚为惋惜,还望卿能保重身体,观朕治理天下,以盛世相酬。”
写完这封书信,李破心里愈加难受了起来。
当年他在代州遇到的两个老臣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个是王仁恭,这人无疑是一个纯臣,虽然办了件糊涂事,但那一身的风骨却是李破自己绝对无法具有的,前隋遗臣当中恐怕只有卫玄,阴世师,樊子盖,尧君素等人能跟他相提并论。
这些人陆续故去,顺便也敲响了前隋的丧钟,忠臣往往现于王朝末世,可怜可恨又可叹。
其人临终所言,李破至今记忆犹新,王元实并未想着自己的身后之名,也未惦念家人,而是念念不忘马邑百姓,愧疚之情溢于言表。
所以李破才为其树碑以为留念,并在代州三郡广为宣示其人抗击突厥之功绩,掩其过失,至今马邑郊外的墓园之中,依旧有人为其奉上香火。
而陈孝意就是另外一位了,他和王元实都是临危受命,到代州的主要使命就是牵制李渊,至于防御突厥南侵,当时洛阳的那些人估计想也未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