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9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6/1986


商人们不会趁机从中渔利,将领们也不会中饱私囊,无论王城还是地方上的官员们也都还算廉洁。
所以在分配战利品的时候很省事,不用争来夺去,相互撕咬,于是囊聂玛本的权威得到了充分体现,并没有谁敢质疑他的公正,或者有谁嚷嚷着多分一些。
这可比一直向往着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却满肚子心眼的瓦岗匪们和谐多了,不过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干的都是坐地分赃的无本买卖。
很快分赃完毕,几个商人心满意足的离开,在冬天来临之前,他们要把这几月的收获送回南边去。
他们都分属不同的部族,代表着各自首领的利益。
此次北来,他已经获得了太多的财富,他们并不在意这些,因为能够随军前来,是他们向贵族阶层发起冲锋的大好机会。
而和贵族,将军们不断加深交往,同样是资历的一种体现,在他们看来,前途无疑是光明的,是得到了神明赐福的。
本来看着收获越来越少,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想要回去王城了,可现在他们都不再愿意离开,因为明年他们可以随军去山的那一边,听说那里才是真正的富裕之地。
商人们离开了屋子,兴致勃勃的交谈着,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最后有志一同的做出决定,应该让人从南边运来更多的货物,来换取勇士们手中的缴获。
另外就是供给大军之用,以此来取得将军们的欢心和信任。
中间商过的就是这么愉快,两头获利,赚的飞起,而且由于物产比较匮乏,在新兴的吐蕃王国当中,贸易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人们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实惠。
其实由此也注定了吐蕃人一旦知道了河西走廊意味着什么,便不会再移开他们那贪婪的视线。
……………………
屋中剩下的人们则开始商讨起了军事上的事情,将领们在劝囊聂玛本派人去跟齐勒布玛本说,愿意一同出兵去攻打那些异族人。
吐蕃人作战根本不需要怎么准备,他们成军的速度非常快,只要征兵令到达,人们就会自动而又兴高采烈的带上很少的食物和饮水,骑马去指定的地方汇合,根本不用什么后勤辎重。
当人聚在差不多了,大军就会开拔去跟敌人打仗,胜了那就不用说,从敌人那里他们会获得好处,败了的话也不慌。
每个吐蕃男子都是好的猎手,只要没有当即战死,大部分都能逃回自己的部落去。
听着他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囊聂玛本终于不耐烦了起来,“岩女的子孙什么时候这么多嘴了?我现在命令你们,立即回道自己的帐篷去,仔细的征召合适作战的战士。
你们应该知道那些奴隶对低地人的描述,那并不是一些可以轻易战胜的敌人,如果不想抱着马脖子逃回来的话,就收起你们的傲慢。
齐勒布玛本是我们中间最英明的那一个,我不想再在我的帐篷当中听到谁说他的坏话,现在,都给我滚回去,如果再让我知道谁的队伍中出现了老人,女人和孩子,我就砍下他的头送回去给他的妻子。”
将领们一下都老实了下来,虽然囊聂玛本很年轻,可他的权威已在历次战事中得到了巩固,没人敢于在他愤怒的时候顶嘴。
囊聂玛本挥了挥手,将他们都赶出了屋子。
两个吐谷浑首领被留了下来,囊聂笑着对他们道:“这几个月你们做的很好,你们会得到你们想要的东西的。
但我想问一问你们,为什么只说山的那边有多富裕,水草有多丰美,却很少提到那些你们口中的低地人到底有多强大呢?”
占领军对吐谷浑奸的对话总是充满了凶险的味道,也许只要一句话不合对方心意,两个吐谷浑首领的脑袋便会从他们的脖颈之上掉下来。
翻译在他们旁边尽职在做着解说,看着笑眯眯的囊聂,两个吐谷浑首领的脸色渐渐苍白了下来。
汜减
bxWxc
汜。“玛本啊,您是如此的强大,还能有什么人敢于跟您率领的大军对敌呢?低地人之所以还能生存在山的那一边,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固的城池啊,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强大而不可战胜。
我们跟他们交战很久了,每次击败他们,他们都会缩进城池里面,那些石头城太坚固了,所以我们才拿他们没有办法。”
囊聂皱眉想了想道:“有逻些城坚固吗?”
说完他自己也笑了,这些家伙哪里见过伟大的圣城?不过瞧他们自己建的这座伏俟城便知道他们有多么的愚笨和卑贱了。
一处牧栏竟然成了他们的王城,这真是太可笑了,那他们口中低地人坚固的城池,估计也没什么……
囊聂被糊弄了过去,没跟中原打过任何交道的他们,在认知上受到了极大的局限,很容易上当受骗。
可年轻人就有这一点好处,求知欲被老人更加旺盛,思维也很活跃,所以囊聂很乐意跟吐谷浑奴隶交谈,他对低地人的认识在不断的丰富当中。
芈何
芈。就像现在,他就揭过了上一个问题,再次问道:“你们总说低地人有多富裕,那么他们的财富从何而来呢?”
他已经问过很多奴隶了,每次得到的答案好像都不一样,吐谷浑人表现的浑浑噩噩,好像并不太清楚他们的世仇大敌为什么会那么强大,对此他们也不很关心,好像只是非常讨厌低地人想要统治他们的这个想法而已。
两个吐谷浑首领支支吾吾的说了一些自己知道的事情,却并不能让囊聂满意,一个只靠耕种生活的部落?很少打猎,放牧,那他们能有多强大?
===第1144章战机===
“吐蕃人起于高地之南千里的大峰之下,其祖据传乃猕猴与岩魔所生,其与中原绝远,长久以来不闻其音,闭塞非常。
其民半耕半牧,繁衍至今,民多彪悍,极为善战。
其王以赞普称之,世袭不替,前隋仁寿至大业年间,吐蕃王朗日轮赞,悉勃野部之主也,称雄一方,多年征战,统有吐蕃诸部。
大业末,派人北侵高地,收迷唐,白兰,党项诸羌以及吐谷浑诸部为己用,其势愈张,年初过积石山北来哨探,为左监门大将军庞玉率军所败……”
太极殿中,张伦,张士贵,薛万彻三人端坐于位,聚精会神的听着这些关于吐蕃人的叙述。
凉州总管范文进送来的关于吐蕃人的情报越来越详细,从社会结构,到吐蕃人的军制体系,再到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都做出了描述。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若还不知道为什么将这些念给他们听,那他们也就不用活了。
即便之前已经有所预料,此时三人心中还是振奋了起来,有了明确的敌人,那么也就有了他们的用武之地。
虽说这个敌人的名字很新鲜,而且怎么听都是一副不成气候的样子,可皇帝这般郑重其事,让他们谁都不敢轻忽视之。
等到颜师古阴阳顿挫的声音停下,时间已经过了小半个时辰。
李破抬起头看着三人道:“西北纷乱已久,如今刚刚安定下来没几天,有些人还在左右张望之时,吐蕃人先就来了,实在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假模假式的感慨了一下,李破接着道:“朕召你们回京述职是为了哪般现在也就不用说了吧?朕先提醒你们一声,莫要存轻视之心,想突厥起身漠北之时,也才不过数千之众。
如今怎么样?横亘万里,威加四方,又有谁还敢说他们是柔然人的锻奴?
吐蕃人兴于高地之南,初初一统,便张牙舞爪,可比突厥人当年强的多了,朕也就是想趁其愈张未张之时,迎头击之,扼其于襁褓之中而已。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范总管居功甚大,你们去到那里要跟他好好相处,莫要闹什么意气……
你们有何想说的,先就在这里说说吧,等你们引兵去到西北,再要说什么废话的话,朕就换了他。”
话头好像不太妙啊,竟将吐蕃与突厥相较,看来至尊确实非常重视这个敌人。
三个人相互稍稍对视一眼,还是张伦第一个开口,“末将等未去过西北,却也听说过高地之事,吐谷浑侵扰凉州多年,每次打了败仗便跑回高地休息,大军上高地作战应该是有所不便吧?”
李破点了点头,他是真没看错人,这么短的时间里,张伦一下便抓住了重点,在领兵上确实很有天赋。
不用李破开口,张士贵就显起了本事,“既然吐蕃人有北来之心,那就引他们过来,先溃了他们的大军主力再说。”
薛万彻也不甘落后,“听说在西北,吐谷浑人被俘许多,咱们上不去那就用吐谷浑人做先导,让他们去攻打吐蕃人。”
张伦挠着大胡子无语的看了看这两个拆台的混账东西,俺先探探至尊的口风再说啊,看看至尊是想速战速决,还是有着什么长久的打算。
他在晋地领兵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每逢战事都要有个明确的目标,而不是打到哪算哪。
而让他最佩服的就是皇帝领兵之时,说打到河边,即便大胜,士气正高,过河便能席卷长安,也会顿兵不前,从不贪功冒进。
所以这时他只能瞪了其他两人一眼,不得不补充道:“末将就是想问问,末将等率军过去,是要灭了吐蕃才能回军,还是说重创其军即可?”
有着一脸大胡子的家伙都是这么狡猾,李破在心里嘟囔了一句,嘴上却道:“朕已令兵部做出方略,你们回去仔细商量一下再说……
按照朕的意思嘛……先要重挫其军,你们再派人到高地上去瞧瞧,再探查探查地理和风土人情,让吐谷浑人做向导,先适应一下高地的气候,等待时机,再去高地南边转转。
一个部落联盟,又刚合在一处,也许只要稍稍动一动他们,自己先就乱起来了,到时驯服的交往一番,将来哪还有什么吐蕃人,一盘散沙而已。”
张伦一下就放心了下来,知道了皇帝的心意,用兵的方略也就不难制定出来。
尤其是高地他们几个也不曾到过,只是听闻了一些消息罢了,所以到了西北最好是亲自去瞧瞧。
皇帝的意思也是不急着对高地用兵,显然存了同样的顾虑……
作为皇帝的李破知晓兵事,将军们身上的担子必然要轻松一些,因为没有人在他们头顶之上胡乱的指手画脚,这是将军们的幸运之处。
而反之,不幸的地方在于李破是正经的马上皇帝,军中诸将多为其旧部,军事上也就别想瞒哄于他,将军们的权力由此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其实军事上的事情现在已经不用李破亲自插手,军中从将军到士卒多数都久经战阵,朝中的臣子们也大多懂得军事。
但话说回来了,在政治上他却不能放任将军们握紧兵权,把大军变成私兵,所以必须让他们知道皇帝的目光在时刻的关注着他们。
比如昨日宴饮,他就在观察着几个人的言谈举止,自从他率军进了长安,和将军们两年多没见面了,以后大将军们会陆续回朝述职,天知道这些人在军中颐指气使,会生出什么心思来。
所以说当了皇帝的人,难免会猜忌臣下,李破也不能免,最终看的其实还是皇帝的心胸和将军们自己的行止而已。
……………………
“吐蕃之外,地方上的羌人等部族屡屡作乱,此辈畏威而不怀德,对他们不必客气,剿除一些为首的,各处战乱日久,正缺人来修缮城池,道路,沟渠等,你们明白朕的意思吧?”
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西北羌人诸部向来都是奴隶,不管在哪里地位都极其低下,这些年羌人却在西北占了主角。
近点的先是白喻娑率领的羌人叛乱,后来李轨主持西北期间,安修仁兄弟在西北被羌人奉为大首领,乱事的起源都是羌人诸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6/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