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9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8/1986


可宇述不为所动,看着皇帝脸色就大赞其英明神武,差点把众将的鼻子给气歪了。
再有就是杨广日薄西山之时,还想去江都散心,洛阳的臣下们只想送瘟神,只有宇述最奇葩,去造起了龙舟,积极的为皇帝三幸江都做准备。
这个时候了还在讨皇帝的欢心,你说宇述当时作为朝中重臣品行如何?
宇述临终之时,托来探望的司官魏氏给皇帝传话,想让皇帝善待一下自己的儿子们,而且他很清醒,是真没想着给皇帝使绊子。
原话是,“臣子化及,早预藩邸,愿陛下哀怜之。士及夙蒙天恩,亦堪驱策。臣死后,智及不可久留,愿早除之,望不破门户。”
话不多,什么意思呢,宇化及作为他的长子,没什么本事,却还可以用一用,所谓的哀怜之,是因为宇化及曾经被贬为奴。
当年杨广北巡榆林,宇化及和宇智及这哥俩私下里跟突厥人互市,用皇帝带来的财货换取突厥人的好东西,你说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
事情败露之后,杨广大怒之下将两个败家子抓了起来准备处斩,还是宇述,宇士及父子两个求得南阳公主出面求情,才算保下了他们,却还是被杨广贬为奴仆交给宇述看管。
这脸都快丢到漠北去了,自然不可能轻易放过,两个败家子一直是戴罪之身。
而宇述也看不上自己的次子,自己一直不忍动手,临死之前却想让皇帝把他杀了,以免让其牵累了家族。
坏事在魏氏这里,他没把话传给杨广,只说大将军临终之时还在念叨着您的恩惠呢,就是挂念自己的几个儿子,想让您照顾一下。
于是乎,杨广便将宇化及启用为了右屯卫将军,全权掌管羽林卫士,顺便把自己送上了死路。
江都之变,宇化及和宇智及两兄弟狰狞毕露,几乎把杨氏中人屠戮一空,南阳公主怒斥其行差点被杀,好不容易才被宇士及给保了下来。
到了河北,宇化及兄弟败后被俘,窦建德为了向世人展示他的功劳,再一个也是为了能邀功于萧氏,将一众参与江都兵变的人都给杀了。
南阳公主依旧不假辞色,言曰自己能复国报仇,不需假于人手嗯,她能活到现在是真不容易。
她的母亲萧氏是随波逐流,她则头铁无比,到处乱撞,只是机缘巧合之下才能幸免于难罢了。
可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他的丈夫宇士及抛妻弃子跑回了长安,也正因宇士及跑路,她的儿子宇禅师则为窦建德所杀,最终落得个孤身一人,一无所有。
她不恨窦建德,因为窦建德毕竟杀了宇化及和宇智及两个逆臣贼子,算是为她报了父仇。
可宇士及好吧,爱恨纠缠的那点事,在国破家亡的大背景之下,又算得了什么呢?不过一负心汉而已,还不如一只白猫。
那白猫在江都之乱时,挠了宇化及一下,被人给摔死了,连白猫都知道情义二字,你说宇家的几个儿子怎么就如此狼心狗肺?
所以在魏县听说宇士及逃走,儿子也因此而死之后,杨毓是万念俱灰,爱恨俱都随风而逝,最终连个想恨的人都没剩下,你说得有多可怜?
此时萧氏拿女儿也没办法,说多少人家都一言不发,逼得急了,看那样子还不得出家明志?
萧氏暗自叹息一声,心里又恼起了宇士及,她这些年生活一直很平淡,对外务不愿多做理会,如今却又担上了心事,女儿如今活生生的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可不能让她再有个三长两短。
“萧中书到了吗?怎么这么慢?”
说曹操曹操便到,没等侍女说话,外面就进来人禀报,萧禹已经到了。
“走,随我去见一见你舅父”
杨毓抬头蠕动了下嘴唇,最终还是变成了闷葫芦,起身上前搀起母亲,并随在了她的身后。
萧禹疲惫的揉了揉额头,如今朝中上下一片忙碌,中书省尤甚。
朝中所有字性的东西最终都要归于中书掌管,所以中书有掌管机要之责,之外还要起草诏书,颁布政令,在形式上,它无疑是三省之首。
但论起实际上的职能,当世尚书省的权力要比中书大的多,所谓天下大事,事无不总,说的就是尚书省。
尚书省的权力在前隋时去到了巅峰,宰相高熲为尚书令,兼任讷言也就是如今的侍中,执政十九年,权势一时无两,后杨素继任,依旧风光。
中书省在那些年就是尚书省的补充和陪衬而已。
如今形势有所改观,皇帝好像没有再设尚书令的意思,可尚书省依旧是要压中书省一头,因为温彦博在尚书左仆射位上,这人是晋阳旧臣,皇帝最信任的臣下之一,位置根本无法撼动。
再有就是门下省,侍从皇帝左右,复核政令,起草封驳诏书,挑拣呈觐奏疏,对外朝两省的权力造成了极大的制约。
当门下省的官员们得到皇帝的信任的时候,外朝的奏疏想要去到皇帝面前,没有门下省点头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说中书省夹在尚书,门下两省中间,感觉上就会非常难受。
作为中书令的萧禹,自然不会放松与其他两个强力部门的争竞,李渊在时,他总是为李世民说话,时常触怒李渊,所以两次丢掉中书令的职位,却又两次官复原职。
如今没有那么多的党争,他的位置也就稳固了下来,但掣肘却比以前多了不少,别说尚书,门下两省了,就算是中书内部时常也做不到意见统一。
岑本,刘政会都是晋阳旧人,来历又大不相同,岑本是南人,与晋阳旧臣交好,刘政会是晋人,资历稍浅,却与当初那些元谋功臣们有着来往,这让出身长安萧氏的萧禹就有点难受。
萧禹本人却并不太在意这些,他有着晋末一些臣下的性格,比如说他不喜欢侍中封德彝,就时常说封德彝的坏话。
封德彝暗戳戳的把他家的庄园划归了长安书院,他便寻人又卖了两处跟封德彝相近的庄园,总是跟那边为难。
高恽当街调戏萧氏,他便盯紧了渤海高氏不放
不屈不挠,与人斗争,好像能从中得到乐趣一般。
只是如今政务愈发沉重,让他也无暇分心了起来,不然一定还会有不少故事流传出去。
今日长姐相召,萧禹来的有些匆忙,不过心里倒也有数,最近也就是他那回到长安的甥女和门宇家的败家子之间的恩怨情仇值得阿姐烦心,叫他来此,估计是想跟宇士及为难。
萧氏出来相见,果然身后跟着杨毓,姗姗上前来给他见礼,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亲近之意,萧禹心里也是暗叹,萧氏对母女二人亏欠颇多,以后还有点偿还呢。
“阿姐急召俺前来,可是有事?”萧禹问道。
萧氏也不跟弟弟废话,只轻轻点了点自己的女儿便道:“我如今就这么一个女儿,回来之后心结难解,郁郁不欢,让你这个当舅父的操心一下不为过吧?”
===第1147章办法===
萧禹先顺着阿姐的意,声讨了宇文氏一番,什么秉性凉薄,忘恩负义之类的话,顺口也就说了出来。
实际上呢,宇文氏跟兰陵萧氏的恩怨由来已久,北周宇文氏灭南梁,后又立萧氏子孙为西梁之主,直到文皇帝杨坚伐南陈之前,顺便取消了西梁萧氏的帝号,取萧氏一族入长安,兰陵萧氏才彻底成为了隋臣。
兵戈相见那些年,两家就是世仇大敌,一起归于前隋之后,可以说在萧氏面前,宇文氏的人总要有一些优越感。
宇文氏大多自称是鲜卑人,其实他们是匈奴种,在辽东地区活动的时候,融入了鲜卑诸部当中,成为了鲜卑一族的支系。
到了西魏年间,宇文泰奠定了关西世族的基础,宇文氏一下就发展壮大了起来。
宇文述一支就是宇文泰的子孙,他们也正是宇文氏的主枝,只是他们比较松散,借势而起之后很快就走上了下坡路。
文皇帝杨坚登基之后,把宇文泰的子孙弄死了不少,比如说宇文述的父亲宇文盛就是被杨坚所杀,改朝换代嘛,倒也不算稀奇。
萧氏和宇文氏那是国仇,同殿为臣之后也不很对付,如今又添一桩恩怨,其实算不上什么大事。
这年头抛妻弃子以求富贵的人多了去了,宇文士及才从哪到哪,只不过宇文氏渐呈败落之势,朝中高官当中,几乎已经见不到宇文这个姓氏。
如今一眼望去,也就是中书侍郎宇文士及,还有外面的宇文歆,宇文镬兄弟还算显眼,这就是关西大阀宇文氏的现状,很有让人上去踢上两脚的冲动。
而在文皇帝杨坚当政时期,宇文氏更是被按在地上一顿摩擦,光宇文泰的直系子孙被杀的就有上百人之多。
……………………
说话间,萧禹看了看神情落寞,一言不发的甥女,心里也渐渐恼火了起来,心里暗骂宇文士及真不是东西,便示意阿姐将甥女支开,也好说话。
萧氏心领神会,摆了摆手道:“你回去吧,记得去后园修剪一下花草,别总是在屋里闷着。”
等杨毓走了,萧禹才直言道:“宇文氏已大不如前,也正因如此,一个门下侍郎足以让人鼎力维护……”
萧氏笑笑,看着萧禹道:“阿弟言重了,我也没想怎么样他,只是不想在长安见到他而已。”
萧禹捋了捋胡子心说,那厮刚晋门下侍郎没几天就被赶出京师,估计得吐血三升,若是终身不得回京,那贼头贼脑,见风使舵的宇文三郎非得郁郁成疾不可。
“阿姐莫急,若只赶他出京,此易事尔,弟有三策可以成事……”
萧氏摆了摆手,“少来这些,我又不是皇帝,有什么话尽管直说便了,只是出口气罢了,你一个中书令如此大材小用,我也很过意不去呢。”
听了这貌似讥讽的话,萧禹嘴角不由抽动了一下,知道阿姐不满意他的吞吞吐吐,无奈的笑笑道:“第一……阿姐可直接向至尊进言陈情,至尊……应无不准……”
萧氏的目光一下锐利了起来,也不知是被气的,还是被羞的,白皙的面庞上隐隐透出了些红晕。
萧禹一瞧乖乖转了口风,“嗯,此为家事,所谓家丑不能外扬,是七郎说错话了,那就不如让大女另择良人。
一来可解其心结,后半生也能过的顺遂一些,二来……那厮乃负恩薄幸之人,羞他一羞,他还哪有脸面立于朝堂之上?俺再寻人去与他说话,估计他自己便求请外放了。”
说完萧禹羞愧的低下了头,一个中书令想出如此阴损主意,避重就轻也就算了,主意也偏于下作,确实应该羞惭一下。
可作为母亲的萧氏倒觉着这个主意还不错,这些年战乱不休,关西女儿丧夫的不少,纷纷改嫁之下已成为长安贵族一景,名节之说在当世,尤其是贵族中间,并无多少市场。
但思忖良久,萧氏还是缓缓摇头道:“大娘心事未了,还是等两年再说吧,再说宇文家的贼子,向来脸皮厚如城墙,什么腌臜事都做的出来,还怕这点羞辱?”
萧禹砸吧了一下嘴巴,心里稍微松了口气,萧氏女另嫁倒是不愁没有人家迎娶,可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于是萧禹又道:“即是如此,那阿姐就耐心听七郎说说朝中之事吧。
宇文三郎以降人之身而晋高位,是受了门下侍郎长孙顺德举荐,其中出力的应该是户部侍郎段纶,他与宇文士及向来交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8/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