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9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1/1986


强壮的吐蕃战士砍伐树木,在头插鸟羽,脸上涂满染料,看起来和鬼怪一样的祭祀们的指挥下建起祭台,堆起柴堆,准备向神灵献祭。
齐勒布玛本和一众吐蕃将领,商人们看着浩浩荡荡的大军,都是志得意满,这是一支他们从来不曾率领过的大军。
吐蕃人的内讧延续了上千年,从部落间的相互仇杀,到争夺地盘,水源等的征战,再到城邦之间的征伐,对数时候几千人,几百人就算是一场大战了。
而最大的一场战事可能就是朗日轮赞和苏毗,香雄联军的战争。
那一次大战据说参战的战士有十万人,其实精锐勇士也就两三万众,那已经是一场在吐蕃人看来绝无仅有的大战了。
那场大战自然是以朗日轮赞的胜利而告终,曾经强盛无比的象雄部彻底没落了下去,并被迫跟朗日轮赞结盟。
这些记忆对齐勒布来说并不美好,因为他出身苏毗,一个由女王当家作主的城邦。
……………………
不过现在他作为吐蕃名将之一,统领着这一支吐蕃历史上从不曾出现过的庞大军队,那种一切尽在掌握,即便妖魔拦路也能斩杀的力量感充斥在他的心间。
即便兴奋的想要仰天长啸一番,可齐勒布还是控制住了他的表情,威严肃穆,就像他一直表现出来的那样。
齐勒布在神灵的关注下,到了今年已经渡过了四十五个年头,这在吐蕃已经算是高寿之人,他的身体依旧强壮无比,脸上两处暗红的疤痕透出丝丝的凶戾,如同鹰隼般的眼睛随时都有凶光流露。
他的敌人叫他莫古,吐蕃神话中一种凶残而又狡诈的妖魔,或者蔑称他为苏毗的黑狼,而他的朋友和部下们则叫他科巴,神灵座下最勇猛的战士。
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他已开始为曾经的仇敌而战,并对朗日轮赞的大度表示出了应有的敬意和忠诚。
…………………………
此时他的部下们正在谈论着敌人为什么没有出现在这里,在他们看来,敌人是如此的愚蠢,竟然没有在这里跟他们打上一仗,难道是想在平地上来跟强大的吐蕃战士作战?
说着说着他们都笑了起来,显然觉得那些异族奴隶的话并不可信,平地人根本不会打仗,胆子还很小,竟然至今没有看见他们的影子。
他们明显忘记了在起兵之前,前出的那数千人是怎么被人歼灭的,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愤怒。
当然了,逃回去的人将敌人夸大一下也在所难免,想要击败数千人的吐蕃大军,敌人怎么也得数万人,而且那些奴隶也都说了,平地人和牛羊一样多,每次打仗都不会跟他们公平的进行较量。
听到这些杂乱的言语,齐勒布的脸上也露出了些笑意,等到祭台搭建的差不多了,齐勒布挥了挥手。
“好了,所有胜利皆归于神明,阿鲁长老,还请你亲自代我们这些卑微的奴仆向神明献上我们的敬意,不久之后等我们收获更多的时候,献上的祭品将更为丰盛,请祂为即将染血的我们祛除罪孽,让死去的人归于神国。”
阿鲁是个年轻人,却是神明的侍者,地位上高于世俗众人,当然了,在战争结束之后,所有的战利品都将由他先来挑选。
嗯,他并无贪婪之心,只是他在逻些城传播神恩的地方需要时时修缮罢了。
这就是雍仲本教,原始崇拜夹杂着佛教教义的一种天竺佛教的衍生教派,在吐蕃已经兴盛很多年了。
他们保留着非常多的原始痕迹,比如说献祭,再比如说吐蕃的红色旗帜,那是鲜血的颜色,和雍仲本教密切相关,所以吐蕃人尚红。
阿鲁越众而出,先让人点燃了篝火,之后他便和祭祀们在篝火旁边手舞足蹈,并喃喃吟唱着,直到几个祭祀向篝火撒了些什么,砰的一声,篝火大盛,他们的吟唱也越发高昂,舞蹈越发雄劲有力。
齐勒布等人早已五体投地的拜倒在地上,虔诚的他们感受到了神明的注视,并即将沐浴在神恩当中。
等到祭祀们停下来,齐勒布在地上慢慢爬起,武士们不用吩咐,便把早已准备好的祭品带了上来。
那是一百只肥羊以及一百个奴隶,这次需要神明照顾的人有点多,祭品自然要丰盛一些……
===第1165章援军===
齐勒布是苏毗人,他的部下也就多出苏毗,香雄诸部。
苏毗和香雄都是吐蕃明程度比较先进的城邦,反而是吐蕃主部悉勃野部比较落后一些。
只不过明被野蛮所征服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悉勃野部出了朗日轮赞这样的英雄,反而苏毗和香雄的贵族们日渐昏庸,于是便被悉勃野部陆续征服。
苏毗位于葱岭之南,相对来说并不算太闭塞。
他们和南边的天竺,北边的羌部,以及西域的高昌等国,甚至是中原都有所交往,尤其是天竺和羌部,与苏毗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其中还夹杂着一些战争。
而在大隋开皇年间,苏毗人更曾遣使到长安朝贡,苏毗使者回到苏毗之后,将长安描述的美轮美奂,几如天国一般,让苏毗的女王和贵族们都很向往。
可惜路途太过遥远,之后消息也就断绝了下来。
所以说苏毗是吐蕃当中少有的比较开放的部族,其实也正因为有苏毗扼住了南北交通的道路,别的部族才趋于闭塞。
今日齐勒布率军终于冲出了高原,他的野心也随之像野火般燃烧了起来,而通过这几年对羌部,氐族,以及吐谷浑的征服战争,他也和其他吐蕃将领一样建立起了信心。
平地人的大城姑臧其实只是他预想中的第一站,他要要到长安去看一看,听说那里人们住的都是奢华的大屋和宫殿,人们穿的都是闪闪发光的衣服,女人长的比女王还要靓丽,男人也雄壮的像高山,都是上好的奴隶。
他要成为吐蕃人当中最伟大的英雄,就像已经逝去的那些英武的赞普一样,留给后人们的是无数的传说和有如神明的地位。
而天国之城,只配神明居住,作为神的勇士,自然要为神明夺取过来
嗯,他知道天地很广阔,但却不知道天地到底有多广阔,对大唐也是一无所知,说好听点是野心不小,说更好听点那就是人们总归要有些梦想嘛。
这一天晚上,八万余吐蕃大军进驻赤水城,这里以前便是河源郡郡治所在,前隋时候常年都是隋军和吐谷浑交战的战场。
等到李轨治有凉州,河源郡同样也是凉州南边的第一道防线,同样的没少流下鲜血。
后来吐谷浑,羌部等部族北迁的越来越多,赤水城渐渐不堪重任,索性废弃了下来,只留下了一些烽火台来为凉州预警。
吐蕃人只在赤水休整了一天,便急匆匆的起兵过漫头城,沿着滔滔而过的黄河,一头冲进了浇河郡。
吐蕃大军穿过积石山其实已经有所疲惫,可这对于常年生活在高原那样艰苦环境中的人们来说,这并不算什么。
就像后来的蒙古骑兵一样,吃苦耐劳是吐蕃战士的最重要的一个优点,他们可以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行军,也可以单人独骑在高原上浪荡,凭借射的本事活下来。
成群的这样的战士聚集起来,就会成为一支非常可怕的军队,尤其是当朗日轮赞立国之后,对军队又做出了详细的划分,给野蛮善战的吐蕃战士套上了缰绳,使他们的战斗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不然的话,跟苏毗人拉锯很久的高地部族也不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被他们所征服。
只是对于新兴的大唐来说,崛起于高原的吐蕃人还弱小而脆弱,就像吐蕃人视平地人为物一样,大群的吐蕃人聚集在一起,唐军将士也将他们看做了功勋。
唐军和吐蕃军完全是两个物种,唐军将士不抢劫,他们所有的富贵都会在战功上得到体现。
中原农耕明和游牧民族的碰撞由来已久,吐蕃人只不过是这漫长的较量当中的一个对手罢了。
当然了,吐蕃人和中原王朝其他对手还有些不同之处,比如他们并不是单纯的游牧民族,半耕半牧才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中原人的祖先比较相像。
而且他们正在进步当中,冶炼,纺织等工艺上都有可取之处,他们还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字,对天地理,学等事都有所研究,这和草原上的匈奴人,柔然人,甚至是突厥人都有所不同,明的萌芽正在高原上悄悄发生,只是慢了很多步而已。
扶风郡治,雍县,此为雍州腹心,自古以来便为华夏明的发源地之一。
此时唐军两万五千余精骑已至涌现,并暂时停下了脚步。
本来西来的骑兵只有一万八千余人,而到了京兆,又有徐世绩等人率军加入进来,人数突破两万。
西行之际,各郡县人等为立军功,选府兵健勇者加入大军,到扶风时大军也就来到了两万五千人。
这还不是大规模征召府兵参战的时节,大军到处,踊跃随军而战者比比皆是,可见关西武风之盛。
当张伦等人接到凉州总管范进传书,知道吐蕃大军已越过积石山,出现在河源郡的时候,众人皆是大喜过望。
都觉得吐蕃人太配合了一些,时机拿捏的刚刚好,那样一支大军,目标将分外的明显,根本不用唐军再去判断吐蕃人的动向,到时择机而战,轻松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这一日晚间,扶风郡城内外,刁斗森严,两万五千骑军陆续进驻营房,从天空望下去,扶风左近灯火遍布,铺满了整个旷野。
而扶风城中郡守府正堂,也是灯火通明。
随行的兵部官员拿出了一副凉州地图,将军们围着桌案聚在一处,指指点点,议论着军情。
他们在选择决战之处,外加制定可行的战术。
此时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便点着姑臧所在道:“吐蕃人北来,不取姑臧便无法据有凉州,而且他们走的越远,咱们越省力气,不如让大军缓行,等他们进到姑臧再行击之,一战之下定能让其匹马无还。”
将军们都是点头,姑臧城是凉州最大的一座城池,同时远离高地,也是河西走廊之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此处决战对唐军无疑最为有利。
但张伦却轻轻摇头道:“吐蕃新来,未必会冒险攻姑臧”
说到这里,他的手指在地图之上拉动,沿着河流,山川,最后停在湟水城并点了点道:“沿河至河津,达化,渡河至化隆,进入枹罕,那里地势开阔,还有草原,现在住着的是吐谷浑,羌人降部以及一些西突厥降人。
一盘散沙,根本挡不住吐蕃人,范总管已经令他们东迁到会宁川,如果换了是我领兵,一定会派人追逐他们进入会宁,为大军取得足够的粮草。
这时咱们就不能坐视不理,一旦与吐蕃人在会宁川上交战,那吐蕃人也必警觉,他们再向北就是湟水城。
此时吐蕃大军主力一定不是在攻打金城,就是在攻湟水,你们说他们还敢北进去攻打姑臧吗?”
吐蕃人在短时间内进至姑臧是最为理想的情况,可在不能详细了解吐蕃人的底细,以及其主帅的作战风格的时候,理想情况很可能被意外情形所打断。
比如说吐蕃人和突厥人一样,都不善于攻城,那他们就很可能会在攻城作战中吃到苦头,一看情形不对,他们是缩回高地还是继续选择进军就是一个问题了。
众人稍有安静,此时他们竟然觉得吐蕃人要是能强大一些就好了,不然的话在路上磕磕绊绊的不定就先栽了跟头,那他们率领大军姗姗来迟的话一定会让西北的家伙们笑死。
张士贵此时便笑道:“将军可能多虑了吧?西北众人若能齐心守城以待援军,那还用说什么,咱们直接快马加鞭的过去,封住吐蕃人的后路便是。
可依我看来,吐蕃人即便不能长驱直入,所遇之抵抗也不会那么激烈,他们进军之速很有可能会出乎咱们意料之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