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9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2/1986


而到了如今,也只有那些真正的大人物才会拥有殉葬活人的资格,随意打杀奴仆的事情也已变得越来越少。
当然了,在西北就没那么多顾忌,羌人的性命不管是在隋人,还是唐人眼中都无足轻重,这也是当年白喻娑起义的诱因,只不过除了死了很多人之外,并未改变什么。
而吐蕃人将来如果出现在凉州,他们的地位也不会比羌人强到哪里去,在这里,来自中原的人们据有绝对的支配权
阿鲁头一次觉得自己主持的祭祀活动有点可怕,翻滚的头颅,喷溅而出的热血,在火光的招摇下透出一种难言的诡异气息。
他生怕自己的脑袋也从脖子上滚落下来,于是不敢稍有迟疑,立即熟练的开始了占卜,而且很快得出了结果。
“伟大的将军,神明已经给出了预兆,祂想让祂的仆人们能够尽快回到祂的怀抱去,为此我们可以付出任何的代价来换取您的您的仁慈。”
张伦幽幽道:“你们的神真的是这么说的吗?你可莫要骗俺。”
阿鲁听了翻译之后心中狂喜,觉得这人长的很像吐蕃人,对神明也有所敬畏,事情好像有了转机?
连连点头间不住口的说着,“您放心吧,作为神的仆人,我的占卜想来准确,命运的转机就在我的占卜当中显现。”
旁边被堵住嘴巴的齐勒布努力瞪大了红肿的眼睛,估计心头已有一万头草拟吗奔腾而过,而且再次听到转机两个字,他一下便有了不详的预感。
张伦挠着大胡子笑了起来,“既然如此,看来都是天意啊。”
说完挥了挥手,早已得了他的吩咐的卫士二话不说,冲上去便将齐勒布扒了个精光,拿着刀子便将他的毛发剃了个干净,嗯,是全身的毛发。
齐勒布拼命挣扎也无济于事,他那不详的预感得到了验证,如果还还存有理智的话,一定会大吼一声,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受此屈辱,齐勒布已是泪流满面,却得不到任何的同情和优待。
这还不算完,一个中年人拿着一把锋利的小刀凑了过来,齐勒布自然不知道这个人是唐军中的大夫,但从其眼神中体会到了什么叫不怀好意。
光溜溜的他在众目睽睽之下闭上了眼睛,身体抖的已和筛糠一般。
中年人轻巧的在他四肢上挑动了几下,便弄断了他手脚的筋络,鲜血都未流出几滴,庖丁解牛亦不过如此。
接着一手捏住齐勒布的两腮,轻轻用力便捏开了他的嘴巴,刀光一闪,半条舌头便被他削了下来,甚至没让齐勒布体会到多少痛苦。
中年人做完了外科手术,给齐勒布上药,眼神在齐勒布的下面溜了溜,看向大将军,见对方摇了摇头,才遗憾的甩手走了。
一系列的操作让范进看的目瞪口呆,张大胡子的形象在他眼中终于变得可怕了起来,他感觉身上有点凉,不由紧了紧袍服。
阿鲁已被吓的缩成了一团。
齐勒布是吐蕃人中有名的统帅,离着那些英雄也只一步之遥,而且他在苏毗人当中极有威望,家中更与苏毗王族世代联姻。
朗日轮赞统一了吐蕃诸部后,齐勒布的儿子还娶了朗日轮赞的女儿。
这样一个人现在阿鲁不敢想象,尊贵的他没有被敌人砍下头颅,而是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如果消息传回吐蕃会引起怎样的后果?
张伦呲牙笑了起来,在阿鲁眼中那无疑是恶魔的微笑,这真是一个可怕的人啊
“虽然你们的神想要你们回去,可你们毕竟闯入了我们的家中,并杀死了很多人,必须得到惩罚。
按照我们的规矩,其实应该剜掉你们的眼睛,剁去你们的四肢,把你们扔在无人之处自生自灭,但我需要有人回去告诉你们的那些同族,以后不要再出现于低地之上,不然连你们的神明也救不了你们。”
阿鲁带着人连夜走了,当然其中少不了已经半死不活的齐勒布。
张伦让他带走了两百人,除了阿鲁一个完好无损之外,其他人都被割去了双耳,还给他们都穿上了女人的衣服,可谓是极尽侮辱之能事。
他们将由一千唐军一直护送到积石镇,再自己穿过积石山回到高地。
张伦说话算话,确实让他们活着回去了,只是少了点零件而已,至于他们能不能在深冬之前回到高地,能活下来几个,就得看他们的神明给不给力了。
范进算是明白了张伦要做什么,既然大军上不去高地,那就引吐蕃人下来。
从吐蕃降俘口中他们都知道,吐蕃人在高地还有一支大军,正由一个叫囊聂玛本的家伙统领,驻扎于柏海之畔。
如果能引其来凉州一战,再胜的话吐蕃人应该也就老实了,顺便还能重创高地诸部,很不错的谋略。
就是多少偏于诡诈,当然了,他要是知道张伦当年在夔州故事,就不会有此感想了。
想到那个吐蕃首领被整治的死去活来的模样,范进有点反胃,觉着以后跟这个大胡子共事可得小心一些。
大唐元贞三年八月初四,阿史那泥孰来到姑臧,见了范进之后,范进很快便命人护送他去长安。
此时西突厥的部众终于进入张掖地界,并在张掖城周围驻扎了下来。
这一路的奔波可不是开玩笑的,生命力不够强悍的人就都死在了路上,之所以人数没怎么变化,是因为一路上对生活在河西走廊上的部族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抓了不少强壮的奴隶。
按照程知节的想法,那自然是粮食不够便用两脚羊来凑,曾在山东起事的他对此毫无心理障碍。
到了张掖,他和侯君集才算彻底松了口气,总算是到地方了,时间上可谓是刚刚好,接下来的问题就不是突厥人怎么怎么样了,他们两个都需要面对朝廷的质询。
尤其是程大胡子,他要好好想想该怎么回去跟皇帝交代。
李破只是派他去敦煌瞅瞅,他可好,竟然擅作主张把突厥人给带回来了,是功劳还是罪过有点无法预料。
可程大胡子有他自己的主意,俺不把突厥人带回来,又怎能轻松回到长安去?不定就被留在西北这鬼地方了呢。
===第1181章套路===
一场秋雨过后,给长安带来了浓重的寒意,一场秋雨一场寒。
时间进入八月,北方秋收季节到来,朝中也到了最为繁忙的时候。
皇帝对春耕和秋收的重视已是朝野尽知,谁也不敢稍有怠慢。
而大唐元贞三年是大唐一统天下的一年,更显得格外不同寻常,在秋末到来之后,李破已经连下诏令,其他事情尽都稍缓,全力保证秋收的顺利进行。
朝野上下,地方官吏,凡在此时怠于公务,有所疏漏者,过后皆要问责治罪。
按照李破的意思,每年春耕秋收都这么搞一下,天下的风气自然也就形成了,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一个农耕民族,竟然闹的大家都吃不饱肚子了,你说气不气人?
八月初,西北大捷的消息传到了京师,和李破预想的时间差不多。
吐蕃人大举入寇凉州,碰了个梆硬的钉子,因为他们选择的时机不太好,正逢大唐一统天下,能稍微腾出手来经营西北的时节,就算此次能占些便宜,下一次其实也好不了他们。
而对于李破来说,吐蕃已经成为了一个需要长期面对的对手,在全力应对突厥之前,要尽力瓦解掉吐蕃,最差也要在高地上消除吐蕃的影响力。
西北捷报并未在朝堂上引起太大的震动,很多朝臣对此不太感兴趣,因为天下刚刚平定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在很多人眼中,新兴的吐蕃只不过是藓芥之患,就和当年频频侵扰凉州的吐谷浑差不多,隔几年收拾上他们一下也就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大敌只有一个,那就是突厥,连高句丽都排不上号。
前隋时确实也是如此,吐谷浑等高地诸部是前隋的将军们刷军功的对象,高句丽人时不时的就向大隋称臣,又时不时的反复,没什么人品,看着就像一群宵小,恶心人有一套,实力上却和突厥以及大隋没法相比。
只不过杨广被高句丽人恶心的够呛,终于一脚踩进了狗屎里,三征高句丽看上去完全属于他的个人问题,但陪葬的却是一个诺大的帝国。
别看在朝堂上关注此事的人不多,可李破却很高兴,之后西北诸人上的请功书他都仔细看了一遍。
对战况有所把握之后,觉得吐蕃人有点蠢,和当年他跟突厥人交战厮杀时的感觉并无二致,将军们只要没被胜利冲昏了头,应付吐蕃的侵扰应该绰绰有余。
明年的时候,他还是有意增兵西北,那是一块不错的练兵场,而且大唐需要补充人口,尤其是近几年朝廷还要修建道路沟渠等,再有就是各种矿产也需要人去采挖,没有比战俘更适合这些工作了。
张伦等人也是的,竟然把人都给杀了不过也不算错,吐蕃人显得很狂暴,还敢屠城,真是死不足惜。
八月间大唐北方边境在短暂的紧张之后又缓和了下来,因为七月中的时候,阿史那牡丹风尘仆仆的赶到了长安,重申两国会盟之事。
对于东方汗阿史那多闻,据她说可汗已经严令他不得妄动。
突厥与大唐修好的意愿是如此的强烈,让李破也很吃惊,难道说一个还只存在于猜想之中的亲戚关系对于阿史那杨环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重要到了在占据一定的优势的情况之下,都能稍稍委曲求全的地步?
不过转念间他便想到,突厥日子也许并不好过,西边诸部在西突厥入侵之后受到了重创,东方汗阿史那多闻还有了些独走的迹象。
若在此时两国交恶,突厥人能动用的力量也许比自己的预期还要低的多。
阿史那牡丹隐藏在话语之中的意思也很明显,如果阿史那多闻不听汗令,执意要出兵攻打辽东城,不管大唐怎么做,都不会影响到两国的关系。
会盟之事一旦定下来,任何事都不会改变突厥可汗的行程,除非大唐自己爽约。
这一次,李破觉着已经没有了任何不同意的理由,确实应该跟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见上一面了,于是他立即便让鸿胪寺的官员们开始跟阿史那牡丹商量会盟的细节。
还得派人追上鸿胪寺卿高表仁等人,告知他们这一消息,正好顺便去到突厥王庭与那边的人商量会盟诸事。
另外就是七月末的时候,宇士及终于丢掉了门下侍郎之职,灰溜溜的出了长安。
他的去职已是预料中事,弹劾他的那些表章只是表面,根子上还在于他没能得到皇帝的信任。
作为皇帝近臣,这才是他去职的主因。
封德彝甚至没有再做什么手脚,其人便已栽倒在地,只不过李破并没有对其人赶尽杀绝的意思。
随后委其为东莱太守,在冬天到来之前让他出京上任去了。
按照官场惯例,此为贬斥无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