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9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8/1986


可这人是有才能的,不然常何也不会留他在府上参赞。
今日突然邀请众人前来相聚,看来是有了出息,其他人其实也能想到这些,所以不愿来这里看他得意的嘴脸。
张君政自认在常府中做事还算公允,并未得罪马周,加上马周正式将请柬送到了他的手上,其他人都是代邀,显然对他很是尊敬,其他不来说的过去,他若不至的话,那就把人给得罪死了。
这就是人情往来的妙处,那些人不来,不但是不给马周面子,而且也让张君政处于尴尬的境地,用后来人的话说,常府中人情商都不很高明。
马周笑笑,最终叹息一声道:“我来长安数载,总想着能得个一官半职,异日也能如旁人般荣归故里,不想却一事无成至此,连朋友也只结下两位,说起来真是惭愧无地啊。”
张君政两个一下升级到了朋友,心中总算舒坦了一些,既然是朋友了,那就得尽朋友的义务,于是连连相劝。
不过不管怎么说,众人宴饮变成了朋友小聚,冷清一些在所难免,可好处就是说话就不用那么拘束了。
马周收拾心情,只专心招待两位“旧友”。
“既然只我三人相聚,那咱们就换个地方,来个不醉无归如何?”
其他两人都愣了愣,周伯保脸色一苦,心说你这是见人来的少,便不想认真招待了吗?换个茶寮酒肆,也好省些银钱?想到外面的天气,周伯保不由哆嗦了一下,很是后悔今日前来应约了。
张君政也是一般想法,心里还道了一声小气,很有些就此拂袖而去的冲动。
旧识犹如新交,马周也挺不容易的。
马周看了看他们的脸色不由一笑,心说今天本还想着跟人好好说话,不能得意忘形,现在却不用那么费事了。
若不显上一下,这两位说不定也要吃干抹净掉头就走
于是出声叫来店家道:“后面的院子可还空着?若是没人定下的话,那就予我一间,把酒菜都送到那里去吧。”
店家一听,心中自是大喜,顿时又恭敬了几分,“后面的院子共有六处,只是这花费之上”
马周也不容他说完,便学着杜伏威大气的摆了摆手,“要最大最好的那间,楼里的娘子也都闲着吧?我要最好的几位前来相陪,还有我带来那两位,给他们另开一间宅院招待,告诉他们,莫要多饮。”
和后来很相似的情景,有钱好办事。
当然了,这也就是百花楼,到了彩玉坊中一些青楼之中,光有钱是不成的,人家最好的去处就算空着也都要留给真正的贵客,别人休想染指。
刘军政和周伯保对视,心里差不多都是一个想法,看来这位是真发达了,主家也不知是谁,竟让他如此阔绰。
刘军政曾是官场中人,和已经流起了口水的周伯保不同,他更为圆滑一些,从旁劝了一句,“这里也还不错,咱们三人相聚,何必那么破费?”
马周拱了拱手道:“正因就咱们三人在此,这天寒地冻之时,既然出来一趟,何不尽情享受一番?”
又客套几句,三人说话就亲热了许多,都是读书人,对玩乐之事嘴上不说,其实都心向往之,平日里机会也不多,有人相请那自然是最好不过。
而按照当世的规矩,到了青楼点上院子,便有了登堂入室的资格,酒席,歌舞之类的费用便包含在其中了,就只这一套程序下来,价钱就已经将平民百姓牢牢挡在了外面。
当然了,你若想干点别的,价钱还要另算,普通点的富裕人家这一趟下来,也要肉疼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彩玉坊中还有很多其他去处,服务于大众,但只要称得上一声青楼楚馆,就绝对是普通人不得其门而入的高消费场所。
来到后面的院落,再落座时张君政和周伯保心怀大畅,笑容不知不觉间就多了起来,主客之间说话也放开了许多,和友人相聚就比较相像了。
酒菜已经摆好,三人相互敬了几杯,又用了些菜,马周示意,店家立即奉上歌舞,三人说说笑笑,也未提及其他。
半晌过后,有了些酒意,周伯保才忍不住问道:“大兄如今在哪里行走,可以跟咱们说说了吧?”
张君政也支起了耳朵。
马周就笑,“不瞒两位,俺出府之后穷困潦倒,又无人可去投靠,只能寄居于寺庙之中,过的极为凄惨。
后来路遇贵人,俺厚颜相求才被留在身边,差不多有半年多了吧?起初还想寻你们前来一聚,可又怕连累了旧友,直到如今才算安稳了些,于是便邀了两位过来叙旧。”
这个时候还卖关子,张君政捏着鼻子捧场道:“不知贵人为谁?竟能连累旁人?”
为了不把两人吓跑,马周也是尽量委婉,这时便觉着到了火候,却还绕了一下弯子,答非所问道:“两位肯定知道长安书院,但可还晓得朝廷要另建一座书院出来?”
周伯保干脆的摇头,他年纪轻轻,此时被场中那摇曳来去的身姿弄的有点心猿意马,听的很不专心。
张君政的定力比他强的多,虽然马周绕来绕去的让他有些烦,可还是想了想摇头道:“没听说啊,贤弟从哪里听来的传闻?和贤弟有何相干不成?”
马周点头道:“不是什么传闻,小弟已被许为书院祭酒,明年建成之后便可上任了。”
啊?周伯保惊呼一声,乍一听到这么个消息,周伯保差点没把刚喝进嘴里的酒喷到桌子上。
他反应有点大,因为他做梦也不会想到马周会成为一间书院的祭酒。
国子和长安书院摆在那里,那两处的祭酒的职位几乎等同于朝中高官,国子监祭酒,正四品,长安书院祭酒,从四品下,只论品级的话和朝中六部侍郎同级。
马周一个无根无基之人,都不曾入仕,只一年不见,突然之间就成为了书院的祭酒,这已经不是蹦着高升级的问题了,那简直就是河里的泥鳅一下长出了龙鳞,田野中的鸡仔身上一下冒了火一样。
张君政也一下瞪大了眼睛,只是他没周伯保那么一惊一乍的,心中惊讶之余立即产生了不小的怀疑。
别说国子了,长安书院那样的地方能让马周去当祭酒吗?不可能的,不会是一年不见,为了在自己等人面前显摆,所以来拿大话欺人吧?
“此言当真?”
马周看着他们的样子确实有些得意,可一想到长安海事学院这个名字,就又泄了气,收敛着自己的表情,尽量做出谦逊状拱手道:“至尊钦许,俺也是侥幸得之,两位若是不信,明年开春时,那边就要开建了,到时可以跟俺一道去瞧瞧。”
还至尊钦许其他两人又被惊到了,像看神仙一样看着马周,一时无言以对
===第1219章劝说===
震惊过后,无数问题便向马周抛了过来。
“吴王杜伏威?”
当吴王的字眼终有从马周嘴里冒出来,那两位就彻底蒙圈了。
他们这些人处于人的食物链底端,比那些野生的要强点,但也强不到哪里去,入幕于权贵府中是当世人最无奈的一种选择,好一些的,比如那些有才能,有名声的人会受人尊重。
可大多数便与奴仆无异,最典型的其实是就是后来的那些师爷,纯属没有办法才会如此,就相当于为了一口饭而屈身侍人,说出去都不够丢脸的。
有些有骨气的读书人宁愿在街市上摆摊卖个字画也不愿如此,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
当然了,你要是侍奉的是最顶级的那些贵族,就又另当别论,毕竟宰相门前七品官,侍奉那样的一些人到底是不一样的。
张君政和周伯保自然不在此列,所以他们的眼界以及结交的人物都趋于平常,消息也不够灵通。
他们只知道一些传闻,对吴王杜伏威到底是何等样人,或者如今又是什么处境都一无所知。
于是他们听说马周去到杜伏威身边侍奉,脸色顿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白了起来。
在他们看来,杜伏威,窦建德这等来降的诸侯都是灾星,不定什么时候就掉了脑袋,到了那时他们身边的人也要跟着遭殃。
马周瞧着两人渐露惊恐之色,心说一知道就是这样,于是摆手叫停了歌舞,让人都下去,才一派从容的道:“至尊赐姓吴王为李,两位以后可莫要叫的错了”
说到这里饮了一口酒,才接着道:“两位也不要如此惶恐,吴王来投已有一载,深得至尊看重,屡加封赏,如今入宫见驾也是常事。
吴王出入长安并无多少顾忌,两位应该也听过一些坊间传闻,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之前不曾邀人相聚就是为此,可如今情势安稳,至尊因吴王曾率人出海,遂诏吴王建书院教人习以海事,并因我从中奔走多时,命我为书院祭酒。
我呢,向来孤身一人,来长安多年却也未曾结交下什么人物,便想邀诸位前来,若有欲与我同享盛举者,马某是来者不拒,可惜只有两位前来赴约,其他人怕是以我出身卑鄙,不愿相交吧?
张兄不如考量一下,在常府之中供事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周贤弟寄人篱下,过的也不顺意,不如到我这里来有两位相助,我心里也能安稳一些,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张君政和周伯保面面相觑,心中都是一团乱麻。
一乎想到吴王杜伏威乃来降诸侯,跟在他后面肯定凶险无比,一乎又想到前途渺茫,好像眼前确实是个机会,主要还是拿长安书院来作为对比。
如今长安书院当中聚集了不少有名有姓的人大家,名声鹊起是早晚的事情,而长安书院众人都是他们只能仰望的人物,若是另有一间书院出现,他们能任职其中的话,岂不是说他们能和那些人相提并论了?
这无疑是个扬名于外的好机会。
可一乎又想到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就这么托付过去好像极为不妥。
两人都是读书人,心思比较多,越是需要决断的时候越是犹豫,这是很多读书人的通病,要不后来怎么有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话呢?说的其实就是这个,读书越多越是如此。
每逢王朝末世,率先奋身而起的定然是些盲,主要就是因为这些人未曾读过书,没那么多的顾忌。
像诸葛之类准保是躲在一边看清形势之后再定行止
于是便有了良禽择木,良臣择主的话,而他们也肯定说不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类的言语。
马周看他们愣神,也不催促,自斟自饮了两杯,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渐生,他在杜伏威身边待了半年,为杜伏威参赞了几件大事,眼界上确实已经今非昔比。
如今自己招揽人才,就算不很顺利,那滋味也是他以前从来未曾体验过的,此时就算两人拒绝于他,他也不会不高兴,只会在心里道上一声,竖子不足与谋罢了。
心理上的变化让他更是淡定。
还是周伯保先开口说话,年轻人下决定总是要快些,“蒙大兄不弃,小弟本应从命,可我听说朝廷开科取士就是明年,小弟还是想考上一考,若是不中再言其他。”
不出意料的回答,马周颇为享受这种智珠在握的感觉,微微一笑道:“这里没有外人,愚兄就说几句不好听的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8/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