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9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3/1986


三兄弟里面李元吉私生活最乱,他在晋阳的时候就曾霸占过晋阳王氏的女儿,弄的非常之不堪,回到长安就更是如此。
李秀宁恶其为人,对他那边的事情不闻不问,所以当年齐王府中的女人们死的死,散的散,现在去找找,估计谁也不敢说是齐王府中旧人,他的子女们也纷纷改姓,没了踪影。
这个上面李破就比较满意,谁让那厮在晋阳的时候那般傲慢来着,断子绝孙正是应该。
长孙李破琢磨了一下,心中暗恼,长孙无忌才刚刚晋为大理寺少卿,这就要把妹妹赶出家门了?
他娘的,有宇士及在前,他就不动脑子想想,并引以为鉴?真他娘的是一群狼心狗肺之辈。
看他眉头皱了起来,李秀宁会错了意,语气温婉的道:“她无儿无女,只孤身一人,来到我这还哭了一场,看着着实可怜。
我这里能给她们的也就是个立足之地,大兄心胸向来宽广,又何必跟个妇人计较?”
其实真要说起来,长孙氏也确实可怜,本来他在武德年间应该诞下一子一女,儿子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的李承乾,女儿则是长乐公主。
这都是唐初鼎鼎大名的人物,可现在却连影子都看不到了,都是李破造的孽,他那如潮般的攻势让李渊父子焦头烂额,连幸福生活都被搅合的一塌糊涂。
而以李破那点可怜巴巴的历史知识,自然对此无知无觉,还在恼于长孙无忌如何如何,你说可笑不可笑?
此时李破摆了摆手,心里给长孙无忌记了一笔大帐,嘴上却道:“既然求到你门上,收留了便是。
长孙氏也是越活越回去了,连个女儿都容不下,做的还不如一个外人,真是岂有此理。”
一听这话,李秀宁算是松了一口气,一边给他夹菜一边道着,“这事大兄可是想的差了,虽然她上门时语焉不详,可我却听得出来,应该是长孙氏那边想让她改嫁他人”
说到这里,李秀宁的眼睛眯了眯,估计心里面也有些恼火,她这二嫂是秦王正妃,可不是其他什么人,若是就这么改嫁了,简直就是朝他们李氏脸上狠狠抽上一巴掌,她自然不能无动于衷。
不然她也不会跟李破说起这事。
李破对这些贵族间的恩怨八卦不很感兴趣,只是涉及到长孙无忌,他执政日久,对臣下们的人品,德行,名望等越来越是看重,于是便问了一句,“是长孙无忌要把妹妹嫁于旁人?”
李秀宁摇了摇头道:“那倒不是,是长孙顺德那边作妖,长孙无忌这个兄长为人还不错,没有他出主意,我那嫂嫂也不会来登我的门。”
随后又把长孙氏的糟烂事跟李破说了一遍,算是让李破吃了一个大瓜,豪门恩怨,果然很是精彩。
只是结局差强人意,没有发生莫欺少年穷的段子,当然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长孙氏内讧的日子好像也不远了。
见李破对此不甚在意,倒是对长孙无忌颇为关注,李秀宁暗自欣喜,看来这个人情做的不冤。
等过些日子消停一下,她还打算把长嫂郑氏,也就是李建成的太子妃给接过来,那边过的也不好。
不管她那两个兄长当初怎么争斗,可明媒正娶的妻子为人处世都很不错,不得不承认的是,李氏父子在娶妻之上眼光都很独到。
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出身荥阳郑氏,大业十年二十多岁的时候嫁的李建成,比李建成大了不少,还是二婚,标准的政治联姻。
结亲多年,给李建成生了四个女儿,荥阳郑氏离着远,照顾不到她们,若非李秀宁时常接济,估计现在连吃饭都成问题。
大家族就是这点好处,即便家业败了,只要有一个顾念情义的人过的好,那就能得到照抚,无有流落街头之忧。
李破离开楚国夫人府,回头想想,李秀宁生了两个女儿,要求明显多了起来,零零碎碎的却都是在为亲族着想,也难为她了。
李破自诩还算是个有情有义之人,自然也就不喜欢别人冷漠绝情,所以李秀宁所求便都尽量答应了下来。
最近一年事情又多又杂,对李氏那边放松了关注,回去之后要让人查一下了,看看李渊的子孙们都在做什么,也好做到心中有数。
一行人回去皇城的路上,正巧路过鸿胪寺左近,窦建德的府邸就在这里。
窦建德的饮食起居以及出行,都要在鸿胪寺备案,由鸿胪寺和礼部一起安排,府中的护卫则由兵部的军情司和千牛备身府一起掌握。
窦建德自从归于府邸之后,便处于全面监控起居的软禁状态。
河北降人以曹旦,裴矩,崔君肃等人为首,分散在河北,河南,以及长安各处,像裴矩和崔君肃都被留用在洛阳,曹旦等人则被解来长安,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几乎没有叙用的可能了。
还有如高雅贤,苏定方等阵前降唐的河北将领,大多留用在河北军中,一些颇具反抗精神的家伙则都掉了脑袋。
比如说民怨极大的段达等人,都被枭首示众。
大冷天的,李破自然没兴趣去调戏窦建德,带着人转过窦建德的府邸,街边拐角处竟然还有一家酒肆。
酒幡在北风中飘摇,看着挺新,应该是新开的酒家。
现在长安城中放开了对商家的管制,这倒也没什么,就是开在了这里让李破不由多瞧了几眼。
这时酒家的门一开,一个小娘子拎着个酒坛子行了出来,小娘子长相清秀,皮肤有点黑,身形矫健,看着很有活力。
看着一行人行过,她也不害羞,还好奇的巴望了一下,有人瞅过来她就鼓着眼睛瞪回去,很是泼辣。
李破瞧了两眼也没在意,卓君当垆卖酒的故事他倒是知道,只是当世已不稀奇,男丁大量亡于战乱,女子为了生计躬耕掌家的比比皆是,卖个酒算什么?马邑那边还有女子巡街呢。
人马匆匆而过,窦线娘仰头看着一行队伍过去,才嘀咕了一声,“这地界该死的人真多”
===第1139章夫妇===
窦建德是正经的草莽豪杰,其实过上好日子也没几年,不论是那些老部下还是家中妻女都不脱草莽习气。
即便他们建立起来一个新兴的利益集团,并成为了新的贵族阶层,但他们对官府的反感并没有消失。
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官府较劲,即使他们重新建立了秩序,还是不能完全脱开义军的窠臼。
按照官方的话来说就是不脱匪气。
像是窦线娘在自我认知上就很混乱。
她作为窦建德的女儿,在河北那自然是贵族中的核心人物,可见了长安的贵族招摇过市,却还是反感的厉害。
窦线娘年初时随裴行俨奉传国玉玺来到长安,一直居住在鸿胪寺。
等窦建德被解送到长安,裴行俨在裴世清举荐之下另任他职,前去代州听王智辩调度,她们这些跟随裴行俨一起来到长安的人就被放了出来。
因为她和崔静女都属于河北降人之后,鸿胪寺对她们两个还算优待,给她们寻了处宅子居住,发下了些钱粮,至于她们的家人怎么安置她们,鸿胪寺也不会再管,两个年纪轻轻的小娘子,不需要那么多的措施。
崔静女得知父亲在洛阳任职,就想前去洛阳寻父亲,可无奈的是无人护送,你让一个小娘子千里迢迢的去洛阳,那简直就是开玩笑。
还是窦线娘有主意,准备按照既定的计划在长安寻个营生来做一做,以免坐吃山空,饿死在长安城中。
当然了,能离得父母近一些那是最好。
于是寻摸了一下,便用鸿胪寺发下的钱财加上两人身上私藏的那点财物在这里赁下了一间宅子,开了一间酒肆。
大致上都是窦线娘在操办,崔静女负责打杂。
好在窦线娘也不是异想天开,她不是养尊处优的贵族人家娘子,随着父母南征北战多年,酿酒的活计算是她除了跟人拼杀,躲避敌人追索之外,最擅长的技能。
酒肆开的地方有些不对,可有两个小娘子忙里忙外,确实吸引了一些客人,没做亏本的营生。
好吧,两个在河北身份贵重的小娘子就这么在长安当中自力更生,做起了小买卖,也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稀奇事。
不过窦线娘的目的远未达成,酒肆开了也有两个多月了,她却还未能见上父母一面。
窦建德和杜伏威可不一样,属于软禁在府中,门禁森严,等闲人哪得入内?
当然了,进展还是有一些的。
近来那边稍微松懈了一些,看管窦建德的军兵们渐渐听说这里开了间酒肆,便来这里饮酒,顺便看看卖酒的小娘子长的是不是如传闻中那么水灵。
崔静女作为清河崔氏的女儿,沦落到当垆卖酒的境地,深觉丢脸,轻易不肯抛头露面。
窦线娘另有所图,便负责招待客人。
她在山东,河北的时候没少跟窦建德麾下的那些人厮混,性情泼辣强悍,很对千牛备身们的胃口,一来二去就熟悉了起来。
在这些人口中得到些只言片语,听说父母安好,最近还出去游逛了一番,看来那狗皇帝没有想要杀了父亲。
窦线娘不由心安许多,如今年关将近,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是一点都不假,于是她终于按捺不住思念之情,拎着酒坛子去给那些人送酒,顺便进到府中探看一下。
……………………
出了门就看到一行人马从面前经过,她可不知道其中就有自己一直在不停诅咒的狗皇帝,只是惯常的看到耀武扬威的贵族便骂上两句,痛快痛快嘴巴。
等到人马走的远了,她跺了跺脚,被北风吹的龇牙咧嘴了起来,心里在不停的安慰着自己,跟河北的冬天比起来,这里的天气还差的远,冻不死姓窦的。
缓了缓,她才拎着酒坛踏着不浅的积雪寻去了府邸的侧门,心里还在寻思着,今日也不知是谁在把门,熟悉的还好,若是没见过的人……就搬出他们的上官来压他一压,衙门里的人都吃这一套。
没几步路便也到了,可她又有了些踌躇,抬头望了一下高高的围墙,心里发狠,他娘的惹的俺急了,晚上就越墙进去……
上前敲门,却许久未有人回应,等的窦线娘直想一脚把门给踹开。
见无人应门,她又绕着围墙找到另外一处侧门,这次敲了没两下,便有人把门打了开来……
……………………
此时府中内宅当中,窦建德夫妇两个可不知道女儿正在挖门盗洞的想要进来见他们一面而不可得。
不过和外间人们想象的不同,被软禁在府中的这位河北王没有郁郁寡欢,或者沉溺于酒色之中不可自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3/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