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48


李泰抬手擦了一把额间的虚汗,干笑道:“既喜且惧,没想到、没想到一时的意气拙言,竟得到大行台如此谬赞。我自小学术不精,最爱议论时情、掩饰自己的浅薄无知,拾人牙慧的标榜多智……”
“哈哈,你东州少徒,又怎么能深知关西人事?大行台以为你启智是因家传,但我观此行文计略,便知是卢叔虎授你。看来他仍不能释怀当年不能自立的余恨,归乡反思,见解又比当年深刻许多。”
说话间,渡船将要靠岸,贺拔胜又正色说道:“既来之,则安之。叔虎是我旧僚,于此你也不谓孤独。但诸如之前贸然进言的蠢事,尽量不要再做。虎牢即便守得,军势也难长驱河北,此事知者自知,乡仇怨忿不是你小儿轻率言辞能够煽动起来,徒惹怨憎罢了。”
“我、我明白,一定谨记伯父教诲!”
同贺拔胜交谈一番,李泰也意识到自己所谓的历史先知在面对具体情况时的确是有点不靠谱。
北魏末年各种战乱纷扰,能够在其中脱颖而出者,哪一个又是简单人物?勾心斗角已经成了他们生存坐大的本能,自己这点小心思实在是不够看的。
渡船靠岸后,一行人继续上路。
途中贺拔胜也像一位亲善长者,问起李泰学术技艺如何,并讲起自己对子女教育的一些看法,眉眼间便不免隐现怅然,大概是想起了自己流散在外的儿子们。
一路交流下来,李泰对贺拔胜也不免心生好感。他能看得出贺拔胜对自己的友善确是一种对故人晚辈的照顾,毕竟眼下自己身无长物,也没有什么权势名誉,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对方贪图。
邙山战败后,西魏时局暗流涌动,诸多纠纷留于史书的或许只是寥寥几笔,但里面却不知蕴藏着多少人的悲喜祸福。
哪怕不考虑在这个时代拥有一番作为,仅仅只是为了满足生存这一最基本的需求,李泰也需要一位通达时势的亲近长辈时常提点自己,才不至于轻率妄为、行差踏错。
原本他心里预计的这个角色应该是此身的父亲李晓,却没想到李晓根本没有跟随败军进入关中。
贺拔胜虽是初识,但已经给了他不少的指点。只不过双方关系也谈不上亲厚,对贺拔胜而言,他只是一个老朋友的外甥罢了,他如果就此攀附赖上对方,也实在是说不过去。
华州城越来越近,李泰的心里也越来越迷茫,同贺拔胜的谈话也渐渐有些心不在焉。
贺拔胜似是看出了少年愁困心事,除了同卢叔虎的交情之外,老实说他本身对这个少年印象也是不错,谈吐举止、仪容风度都远比同龄人出色得多。
以至于贺拔胜心里幻想,自己遗落在东州的儿子们会不会也有这种风采气象?
“若我儿也如此子这般无处附着、无以谋生,我心里也是盼望会有一位故识旧交的仁厚长者能担当他们的依靠……”
心里闪过这个念头,贺拔胜便深吸一口气,望着李泰说道:“李郎入城后若无处投奔,我在城西有一座闲园……”
话还没有讲完,州城城门前一队骑士疾驰而来,当中一名骑士向此大喊道:“阿磐,你总算是来了!我已经在城门守你多日,幸在没有辜负你阿耶托付,咱们能够生聚关西!”
===0011
离乡失势===
阿磐是李泰的小名,可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便没人这样称呼他,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而对方则已经策马冲到了他的面前。
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穿着一件直袖长衫、并乌纱长耳的笼冠,脸庞略圆、半尺长的胡须有些杂乱,脸色也有些憔悴苍白。
李泰连忙翻身下马,侧立马前对中年人作揖道:“因伤滞后,至今才返,让使君担心了。”
“生归就好,生归就好!”
中年人正是叛东投西的原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他也下马来,拍拍李泰的肩膀,神情复杂的长叹一声,然后才注意到一边的贺拔胜,连忙快步走上去深作一揖。
“有劳贺拔太师,将我这世侄引回。行道之中,不暇深谢,择日再请登门致意!”
“李郎是我故旧少亲,顺路引回,不算什么,既然已经与高司徒重逢,我也不再扰你两人别来话事,告辞了。”
贺拔胜不愿与高仲密多作接触,略一颔首回答说道,继而又转头望着李泰说道:“前言诸事,且记心里,安顿之后若有暇时,可来访我。我家便居城南曲里,入巷一访便知。”
“一定,一定,伯父珍重!”
李泰连忙抱拳话别,他听得出贺拔胜之前有意接济自己,但毕竟交情仍浅,于情于理他也该追随故主高仲密,只能把这份心意记在心里。
等到贺拔胜离开,李泰才与高仲密各自上马,并往城中行去,简略的讲了一下虎牢城分别以来的经历。
“我擅作叛计,不只害了自己家人,也连累你们父子,若非阿磐你进言搭救,怕也难活……”
高仲密语调酸楚有加,眼眶里也泪花闪烁。虎牢城破后,他的妻儿老小都被侯景擒获,高欢势必不会放过。
这么短时间里,权位势力和妻儿老小尽皆失去,这打击的确是大的让人不能承受。
“事已至此,再作嗟叹也于事无补。使君唯有振奋精神,在西朝立稳之后,再图反杀回去!”
李泰倒是记得高仲密的妻子李氏没有被东魏处死,而是被高欢之子高澄纳为侧室,并在多年后参与了一场影响北齐历史走向的宫廷政变。
但这些后事就算讲出来,显然也不会安慰到高仲密,只会让他更加的悲愤伤心。
高仲密却不像李泰这样乐观,闻言后只是叹息道:“西朝地狭势弱,外州之人想要于此立足,谈何容易。本以为内控河洛可以分成一势,却没想到西军败得这样惨……
就算宇文大行台,也不过勉强维持于当下,再想进步,反制东朝,实在艰难。”
老实说,如果不是有着后世的记忆指点,单就当下的形势而言,李泰也不会看好西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