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348


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李泰也颇感无奈,有点抓瞎。他后续许多设想,都是建立在开中法可以实施上面,这点如果搞不定,许多事情做起来都会变的很困难。
宇泰见李泰刚才还是信心满满的样子,这会儿却有些意志消沉,心里也颇感好奇,便发声道:“有什么计略疑难,直言无妨。若真能有益国计,何惧艰难!”
听到宇泰这一鼓励,李泰才又打起精神来继续说道:“臣所计议根本,在于盐收官造。台府定计产盐多少,量州郡民户多寡定规发售。产盐十万石则以盐引十万张、发民输售,不得滥市,使民皆可享食此味,盐有定供、民有常食”
宇泰听到这里,眸光便是一亮,但也并没有即刻发言,只是低头思忖权衡。
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他当然希望能够加强对民众的控制与管理。这个盐引制度如果能够建立起来,抛开当中的利益不谈,起码是给霸府增加了一种新的对州郡的控制方法,还能推动促进编户的增长。
可是西安州那里且不说,单单河东的盐池归属就比较让人头疼。河东是抵御东朝的最前线,如果因为盐利动摇了统治基础,那损失可不是钱财利益能够补偿的。
既然已经开口,李泰便也不再操心这政策可不可行,只将自己的构思讲出来,能不能做、可以做到哪一步就让宇泰去操心吧。
宇泰对政权的了解和掌控那是比自己要全面深入得多,自己也只负责建策,别的想操心也没那权力。
接着他又继续说道:“盐引定式之后,可以立足于此,使民输粮于边,计其输用路程、数量而发给盐引,取盐分销。粮秣调转,所耗最巨便在途中。若能就边垦荒、就地采补,则官民两便、军有足食!
东夏州南境水草丰美、足堪耕垦,迁民于边、联防境内,胡踪匿迹、谷帛恒出。臣在司洛水于凋阴境内常有泛滥,河西库利川乏堰埭之便、水旱不调,若能开渠勾连,可以大益地方”
当李泰还在陕北浪脱圈的时候,就已经生出立足南泥湾、屯田开荒、备胡防边的想法。跟关中豪强林立不同,彼处大片荒地、可以任意圈占,耕垦条件虽然不如关中,但也能够以量取胜。
这当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将洛水跟库利川、乃至于上方的清水通过人工渠勾连起来,让区域水网形成一个整体,打造一个屯田基础的同时,也能沿诸水网设立防戍,逐渐的将陕北从胡荒状态经营起来。
洛水下游是已经开发良好的关中平原,可以作为一个大后方,既是补给的基地,也是一个广阔的市场。洛水中上游区域且牧且耕、且屯且战,能够将地域中的资源与下游互通有无、合理调配,从而形成一个互补的生态圈。
别的不说,单单之前李泰袭击那些胡部时,许多的俘虏、牛羊等等战利品,由于没有一个系统配合消化,只能丢弃掉,李泰现在想想都觉得心疼不已。
可想要在陕北成规模的屯垦,当中所牵涉的人员、物资的调度,显然又不是李泰能够做到的。甚至就连宇泰都做不到,否则也不会将陕北进行战略性的放弃。
但开中法就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一个问题,通过盐业的利润将关中富余的人力资源向陕北进行调度转移,也可以缓解关中窄乡、耕地不足均田的情况。
在将李泰的计划整体倾听一番后,宇泰终于脸色一变、拍桉而起,指着他便大笑道:“伯山此计大善,若无经国之大志,岂有惊世之深谋!小子入事以来,屡所进计,皆能入我肺腑,如此相得,实在是、实在”
激动之下,他甚至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略显亢奋的绕桉来回走动片刻,望向李泰的眼神更是满满的炙热,好一会儿才意识到于谨等还在场,这才有些尴尬的坐回去,神情略作收敛,转又对李泰说道:“前战缴获,不必入府,尽归你用。洛水加设三防,尽快择地增驻。东夏州东夏州你可有什么相事和睦的荐选?”
此言一出,不只在席的于谨和怡峰大吃一惊,李泰都吓了一跳。瞧这意思,如果不是自己年龄、资望还不足以节制大州,可能宇泰连东夏州刺史都给自己安排上。
虽然没有直接委任李泰为东夏州刺史,但宇泰又明说了要选择一个能够跟他相处融洽的人选,这也等于说是在后续的事权分配中要以李泰为主。
李泰之前进策不少,也多受宇泰的赞赏,但像今次这般有力的情况却还是第一次。
既然宇泰已经这么说了,李泰当然不会客气,别管宇泰听不听自己的,说个名字就是一份人情。
略作沉吟后,他便又抱拳说道:“武安公李显庆,忠勇可钦,臣素来仰慕,若可共事,亦感荣幸!”
宇泰听他居然点名李穆,先是略感错愕,旋即便又笑道:“那便李穆,哈哈,此员怕也想不到,有日竟需得益台府少进举荐升迁。”
席中于谨和怡峰见到大行台对李泰这年轻人竟如此的言听计从,一时间也都感慨诸多,甚至有点羡慕。
===0172
宜且避之===
傍晚时分,宇文导入奏今日大阅事宜,李泰才得以告辞退出行营大帐,在谒者的引领下往自家都水行署所划分的营地走去。
今年的大阅规模较之去年更大,昨天因为心情焦灼,李泰还没怎么留意,今天漫步于诸营之间,便发现营垒设置的更加紧密,数量也更多,较之去年起码多了将近一半。
过去这一年他也算是繁忙,但是因为并没有直接参与乡团的整编,也没有时间加以关注,倒是不清楚乡团整编的事程进度。
但去年还有一些州郡没有乡团人马参加大阅,可今年就连一些名号比较陌生的州郡参阅的人员都数量不少。
像是周长明所统率的武乡郡乡团,今年参戍河防,去年的兵卒数量才只一千六百多人,但在今年则扩整为三千人,增加的兵员主要是去年从陇右内迁华州的氐人部落。
至于李泰表哥崔訦在治的京兆郡,去年参阅武装才只两千出头,今年则陡增到了将近七千人。
虽然人马兵力上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但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营垒之间颇显杂乱,不时还可以看见兵员出营游荡,营地间的防禁几近于无。
这些新增的州郡乡团器械装备也都乱七八糟,去年好歹还能每人发上一块黑布统一标记,可是今年连这样的标志都没有了。
那些乡团武装们多着时服,甚至都不是常见的袴褶戎服,各种服装模样都有,瞧着全无行伍气象,倒像是村落间闲聚的泼皮无赖。
李泰还穿着宇文泰昨日赐给的锦衣旧袍,衣装尚算得体,但却乏甚扈从,营垒间行出一段距离,身后居然跟上了一小队不知来自何处的军卒。
这些人眼露凶光、低声交谈,似乎是打算到个偏僻角落就给李泰来上一棍子,扒了他的袍服佩刀。一直等到谒者唤来一支巡营的甲士随从护送,那些人才逐渐散开。
这可真是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李泰瞧见营中军容如此,都在担心可别大阅进行到一半先炸营了。
怪不得宇文泰之前还说今年大阅之后不再安排田猎,也是因为步子迈得太大担心扯着蛋,就这样的军容军纪,大阅后能让这些人各自返乡、不发生什么骚乱,便算是万幸了,实在不敢再招摇游猎。
今年大阅规模贸然扩大,虽然有点弄巧成拙,超出了霸府的承受程度,但也不可谓完全就是坏事。起码也是证明了民力可用,在遇到危急情况的时候可以进行这种大规模的征召,做到心里有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