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第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348


高仲密这个人说好听点叫不经世故、难听点就是志大才疏,但对自己的关怀之情不是作伪,也让李泰找到一点相依为命的感觉。
眼下庄园建设仍是潦草,高仲密来到与县中官吏们见了一面后,便被李泰劝回了城中,只是又留下了一百名男女部曲,家里仅剩的那些金子也都交给李泰,更让李泰生出要作背水一战的决心。
过去这几天,李泰和众部曲们也并没有闲着,再加上周长明带领乡兵们帮忙,尽管县里人物资助还没到位,但十几顷露田也已经翻耕近半,已经开始播种那五顷粟谷。
李泰则在部曲和乡兵中挑选出十几名通晓木工作业的壮丁,在山林间挑选良材木料,用来继续打制曲辕犁和制作别的工具。
高仲密露面的第二天,县里的车畜人力便送来了,牛马三十、十八架车和一百三十多名男女士伍,都比约定中的底线高了一些,大概也是为了表示县里的诚意。
率队而来的,除了基本上已经常驻商原的郑满之外,还有一名县尉名叫史恭。
这史恭正是之前煽动乡人滋扰的乡里史姓大户的家长,年纪四十多岁,是个长得膀大腰圆的胡人。姓史的胡人,基本上就是西域昭武九姓,关中扰乱数百年之久,多有杂胡窜入定居,倒也并不罕见。
这位史县尉到来,倒也没有什么恶意流露,态度和蔼的客套几句,诸如欢迎李泰定居商原、县衙看重这次合作之类。
李泰当然不会孩子气的质问之前乡斗事情,假笑着送走这位史县尉后,便把郑满拉到一边说道:“这河西贼胡笑里藏刀、不是好人,郑从事甘屈其下?”
郑满闻言后苦笑一声:“史县尉乡里大户,本家又是京兆豪宗,得居此位,也是上下称允。我区区一个下僚,望地受命即可,怎么敢有……”
“可以有!我不恨乡人贫困恶我,却厌极这些挟众欺上的宗贼豪奸。郑从事你躬走乡里、处事殷勤,我都看在眼里,却位次这奸胡之下,是朝廷赏士用士有失公允。今次之所以能与县衙合谋此事,也都是靠郑从事你奔走圆成。秋收之后,我不独要返输粮谷,也要将此勤功详情呈奏大行台!”
相处数日,李泰也从郑满口中探听到许多县内人事详情,所以等到县里人员物资一到位,便开始下眼药。
郑满听到这话,神情变得有些纠结,既有窃喜、也有忧虑,半晌后才叹息道:“恩用出于上,下员勤事本分。我多谢李郎扬我岁功,但史县尉乡望长年,并不是短年薄功能够争光的……”
“事在人为,皇业尚需西狩,区区一个乡里贼胡,也算不得稳如磐石。此胡居县,让我不安,非我即彼,必走一人,不在今岁,则在明年!”
李泰又笑着说道,见郑满眼神闪烁起来,便知他是动了心。那么接下来他再同那史县尉及其家族产生什么乡土纠纷,郑满也会大几率站在他这一边。起码史县尉如果想通过县衙对他施加刁难,李泰也不至于全无耳目知觉。
戍主周长明带来三十多名乡兵壮丁助耕,李泰还有部曲男女两百人,再加上县里派来的一百三十名部曲。整个庄园里便聚集了将近四百人,顿时就变得热闹起来。
这么多的人力自然不可能尽付耕种,李泰计划中的许多事项都可一起推进。
首先要做的便是建造房屋,初夏时节虽然野宿不妨,但李泰终究不习惯长久住在帐篷里,有瓦遮头才觉得安心。
眼下既已人力充足,他便安排一批人将此间原本的坞壁遗址清理出来,就着那土夯的底墙、先用篱笆扎起一圈围墙。
这样的手工作业倒也不难,漫山遍野的竹木材料俯拾皆是,只用了大半天的工夫,一道纵横几百步的篱墙便在山坡下扎了起来,看起来虽然仍有些凌乱,但也总算是有了初步的内外格局。
篱墙内,李泰本来是打算一步到位的建造青砖瓦房,甚至还让人在南坡建起两座砖窑。
但部曲中懂得造坯烧砖的却不多,只有杨黑梨等寥寥几个而已,忙碌竟日也只搞出两三百块合格砖坯,再加上烧制,想要满足建造庄园的偌大需求,怕是要等到猴年马月。
“商阳戍倒是还有砖万余方,都是乡兵农闲烧制备用。郎君如果急需,倒是可以先挪用过来,但要在秋前补足。”
戍主周长明见状后,便热心的提议道。
农家造房,倒是很少奢侈的使用砖瓦,但修缮戍堡城池则免不了要使用。
西魏的统治核心华州与东魏的大本营晋阳实际距离虽然挺长,但彼此间只隔了一道黄河天险可称障碍,秋后修堡筑城也是西魏的基本任务,甚至入冬后还要派人去黄河边上凿冰,就怕不知不觉的被东魏偷家。
李泰不敢擅借商阳戍的军储物资,但得知乡兵不乏精通陶冶者,便希望周长明能够借出几人供他部曲以熟带新。
周长明对此自然不反对,李泰不作藏私的将曲辕犁打制技术传授乡人,在他心里好感已经刷的爆表,借调几个乡兵工匠自是小事。
砖瓦产量有限,营造只能暂缓步伐,于是便先在篱墙内搭建一些棚屋作为过渡。
傍晚时分,营地里便又响起羊叫声。虽然说周长明让乡兵自备餐饮,县里使役也伙食自理,但从早到晚繁忙的体力劳动,李泰也都看在眼里。
虽然他现在家底不厚,但在跟县里谈妥合作后、成本暂时大部分都是借贷,倒也供得起每天两头肥羊。直接就乡采买,价格也实惠。劳累竟日,一碗香喷喷的羊汤入腹,倒也能够略慰辛苦。
===0028
治业精巧===
“郎君同我以往所见大族子弟都不相同!”
周长明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汤,一边小口啜吸着汤水表面的油花碎蓼,一边望着同部曲们共坐一堆、大口啃着羊腿的李泰,忍不住说道。
李泰闻言后呵呵一笑:“我这吃相确实不好看,但每到餐时,群徒饿虎一般,讲究仪态怕是汤水都无!”
周遭部伍们听到这话,各自挤眉弄眼的憨笑起来,吞嚼食物却是加速。
“倒也不只吃相仪态,就拿那犁具来说,关西无此新物,郎君却不藏私。”
周长明大饮了一口汤水,神情转为追忆:“我在家中行三,长兄几岁便夭,二兄勉强长大。我小时贪吃,最爱在隔邻大户墙外游荡,盼他墙里落杏、捡起吃上一口,就觉得是人间美味。某日二兄见到,不忍我只吃烂杏,攀墙去采却落人家院里……”
“待我再见二兄时,他已是一具尸体,肚腹由此被人剖开!”
说话间,周长明低头在自己肚皮上比划一下,眼眶已是泛红:“从那时起,我才知好物伤人!那家人衣食富足,也不是不舍几颗杏子,但却怕我二兄把杏实吞进腹里带出,所以开膛验看。原来我在墙外捡拾的烂熟杏子,都已被他家人把杏核凿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