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茅山开始第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1856


徐真人一脸无奈:“钱水是你捡来的,从小就跟着你,他哪来的钱,再者说,孝心不能以金钱相论,看的是真心,师父当年说过...”
“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是不是这句话?”
钱真人一脸烦躁,挥手道:“师父自幼生在茅山,没吃过民间之苦,他的话听一听就行了,当不得真,这年头,没钱寸步难行,吃饱了不饿才是真的。”
张恒站在一旁听着。
比较之下,徐真人和钱真人虽然师出同门,二者的性格与理念却有很大不同。
钱真人讲究实际,徐真人则更理想主义一些。
或许这也跟二人的境遇有关。
钱真人上山前,生活困苦,乞讨为生,小小年纪便知道钱的重要性。
徐真人则生长在茅山脚下,祖辈都是茅山派的佃农,日子过的稳定且安逸。
不同的童年,造成了性格与理念上的偏差。
说不上二人的观点谁对谁错,因为这个世界本就不以黑白区分,相比顺风顺水的徐真人,钱真人的人生轨迹更符合大多数人。
平凡,曲折,起起落落。
===第十八章
下乡===
半个月后。
七月中旬。
江南之地气候温和,进入七月中旬,夏收的日子便临近了。
大沟镇这边种的是两季稻,四月播种,八月便能收第一季。
夏收临近,张恒身为张氏宗族的族长,自然也跟着忙了起来。
当然,他是假忙,主要是跟着族老们四处看看,装模作样的说几声:“嗯,今年的庄稼长势不错。”就像下乡视察的领导一样。
其实他根本没种过地,是好是坏也说不清楚,是个彻彻底底的外行。
大家说今年的庄家涨势不错,他就跟着点头。
你让他说个好坏,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毕竟现代的年轻人没几个会种地了,家里有地的大多也租给了别人,没几个会自己弄。
“族长你看。”
族老们身穿黑色马褂,拄着黄金手杖,向不远处指道:“这一片种的是水稻,而且是咱们南方特有的籼稻,脱壳之后便是籼米。”
“籼米是大米的一种,北方米为粳米,南方米为籼米,两河流域为江米也就是糯米,都属于大米,只是口感和外形略有不同。
“那一片种的是小麦,日后用来制作面粉。”
“东边那片则是粟米,也就是小米,小米饭用的就是这种。”
一路参观下去。
与北方不同,南方什么都能种,这是地理优势。
阳江县这边主要种三样,大米,小麦,还有小米。
其中大米是给城里人吃的,小麦是制作面粉的原材料,小米则是乡下农户的口粮。
至于玉米与高粱,不敢说没人种,但是种的比较少,南方人吃不惯。
而且玉米与高粱的存在意义是抗旱,北方夏季干旱,自然需要抗旱的农作物。
江南之地多雨,有些地方甚至能种三季稻,不需要考虑农作物的抗旱能力,种玉米的人自然不会很多。
其他的,类似红薯,土豆之类的种的也比较少。
红薯和土豆的产量高,但是伤地。
在这个没有化肥的时代,全面推广红薯和土豆种植是不现实的,有这个想法的人肯定没种过地。
首先,土地根据肥沃程度,可以分为三种。
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有化肥之后就没有这种划分了》
红薯和土豆的产量高,从地里摄取的养分也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18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