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470


“木剑比较软,所以想要刺出破空声,就必须学会有效利用自己的身体,下面大家学我。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提臀收胯,左手五指分开,右手紧握剑柄,刺的时候要注意”
“对了,大家在现实之中锻炼之前,最好先换上比较紧身的衣裳,否则衣服容易撕裂不说,一不小心还会受伤。”
“一开始的时候,你们就学习这个姿势,不要想着一上来就创新,也不要想着这个墨翟不过如此,我不用学他也行。”
“当诸位道友对于自己身体不够了解的时候,就学习刚才那个姿势,反复的练习,当你可以轻松的刺出剑鸣声之后,就可以尝试换一个姿势,换自己喜欢的姿势,当你可以使用任何姿势刺出剑鸣声之后,你就算是彻底踏入了明劲。到那时,再来练习象形拳,必可事半而功倍。”
===第二十二章
挺简单的努力一下你也可以这不是有手就行===
“接下来是暗劲,我先演示一遍,何为暗劲!”
啪的一声,墨子眼前就出现了一头牛!
“这是一头典型的黄牛,看上去很是健康。接下来我将尝试一巴掌拍死这头牛,注意了!”
碰!
牛死了!
“所谓的暗劲,其实就是隔山打牛,没什么太过玄乎的地方。这头牛的死亡原因是内脏碎了,我用暗劲,隔着牛皮直接震碎了它的心脏。所以从外表上看,牛的表皮是完整的,但是当我解剖之后,你们便会发现,牛的内脏已经碎了。”
说到这里,墨子就拿出了一把短刀,开始取出牛皮、剔除牛肉,取出内脏,并展示内脏的具体情况。
“至于化劲,看到这只鸟儿了吗?”
墨子左手掌心之上站着一只鸟儿,可鸟儿就是飞不起来。
详细观察之后便会发现,墨子左手手掌在不断的微调,以至于鸟儿连站稳都成问题,更别提直接起飞了。
“之前,我给诸位道友演示了一遍暗劲、化劲,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如何锻炼暗劲、化劲,其实也不难”
认真的观摩了一遍之后,熊岩直接就摇了摇头。
墨子总是这样,在他的眼里,似乎就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得住他!
有手就行!
很简单的!
这也不难!
努力一下,你也可以!
摇了摇头,眼前的场景就换成了老子的入定讲学。
“诸位道友,我是老聃,我将入定分为三个层次四个阶段。三个层次分别是入定、常定、恒定,其中常定又分为两个阶段。”
“入定其实很简单,心如止水即可。”
“老子前辈曾经在道德经里说过:空生静,静生定,定生慧,慧至从容。从容生活,有何不可至,不可求。”
“所以只需做到心如止水便可安静下来,自然而然的便能做到入定。入定可以让我们更加聚精会神,用我刚刚学到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提高注意力!”
“注意力更加集中,我们做事、学习、看书之时效率就更高。尤其是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聚精会神之下,效率可提升数倍不止。”
“一般人学习入定,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真正的静下来。同时即使他们学会了入定,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很高。比如一定要足够安静、外界不能有噪音、空气要流通、最好还要有檀香等辅助物品”
“常定,指的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入定。第一阶段是在静室之中,几个呼吸之内入定。第二阶段,是在闹市之中,甚至是在悬崖峭壁之上,甚至是当敌人把刀架在你的脖颈之上的时候,你依然可以做到不为外物所动,几个呼吸之内直接入定,这样就算是常定。”
“常定之中,你已经可以开始有意识的思考某些事情,学习某些知识。此刻,你的学习效率将提升至少十倍,平日里想不明白的难题,往往也会迎刃而解。”
“看上去好像很不合理,入定要求心如止水,可怎么又忽然开始想事情了呢?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其中的关键在于”
“同时,常定之下的思考,更像是灵光一闪。如果你此前没有任何积累,那么你即使常定,也不可能灵光一闪。所以,即使诸位道友学会了常定,也一定要多读书多学习才行。”
“此外,在常定的过程中,我们的精神压力也会得到舒缓,整个人会变得更加理智、冷静,久而久之,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至于恒定,指的就是永久性处于入定状态!”
“我们睡觉的时候在入定,我们学习的时候在入定,我们运动的时候还是在入定。这种时候,每日只需休息两个时辰便可保持一整天的充沛精力,学习起来更是可以做到短时间内过目不忘。记忆力可以得到极大的加强,整个人各项素质、身体机能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加强!”
“这种状态下,我们对身体的控制可以很快的达到化劲的地步,只不过墨翟道友的化劲,靠的是对身体内部的了解,靠的是自己的劲力变化,而恒定状态下,靠的则是解放身体,进一步掌控身体。”
讲解到这里,老子沉默了片刻,接着道:“老夫想了想,还是换个通俗的说法好了。”
“我们的主观意识,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想法,就相当于君主!我们的每一个身体器官,就相当于一个又一个大臣。”
“当老夫想要抬起左手的时候,就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轻易的抬起左手。但是,当老夫想要在膝盖不动的前提下,让左脚向前弯曲的时候,左脚就主动拒绝了老夫的命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